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友間茶社」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我們的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會有更新,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製成。去芽不僅保持單片形體,且無青草味;梗在製作過程中已木質化,剔除後,可確保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六安瓜片每逢穀雨前後十天之內採摘,採摘時取二、三葉,求"壯"不求"嫩"。很多人第一次見「六安瓜片」這種茶葉時基本都是讀成六「liù」安瓜片,其實六安瓜片中的六讀「lù」,不讀六(liù),這是為什麼呢?
「六」與「陸」是通假字
「七碗清風自六安,每隨佳興入詩壇。纖芽出土春雷動,活火當爐夜雪殘。」六安瓜片產自風景秀麗的大別山區,因其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等優越生態環境,孕育出六安瓜片獨特的品質。
從歷史上講,「六」是皋陶後裔的封地。《史記卷二·夏本紀》中記載,帝禹「封皋陶之後於英、六」,這便是古六國的雛形。這裡的「六」,不是數字上的「6」,而是指「六」這個地方。
因為在古漢語中,「六」與「陸」是通假字,意思是「四周略高的陸地」,這也符合古六國的丘陵地貌特徵。
而「六安」之名源於漢武帝。公元前121年,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謀反案發,二王自殺,漢武帝取衡山內六縣、安風、安豐等縣首字,別衡山國為六安國,封劉慶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而來,歷代沿用。這裡的「六」也是地名,所以應讀「lù」。
六安瓜片歷史發展
"六安瓜片"茶誕生於"六安茶"之中,是清朝名茶中之精華。根據六安史志記載和清代乾隆年間詩人袁枚所著《隨園食單》所列名品,以及民間傳說,六安瓜片於清代中葉從六安茶中的"齊山雲霧"演變而來,當地人流傳"齊山雲霧,東起蟒蛇洞、西至蝙蝠洞、南達金盆照月、北連水晶庵"的說法。六安瓜片原產地在齊頭山周圍山區,清朝列為名品入貢,並暢銷江淮之間和長江中下遊一帶,京津地區,曾遠銷港、澳、臺地區及東南亞、歐、美市場。
1856年,慈禧生同治皇帝後,方有資格每月享受十四兩六安瓜片茶的待遇。老一輩革命家對六安瓜片多有情鍾,一代偉人周恩來與葉挺將軍曾有一段與六安瓜片的不解情緣。
建國後,六安瓜片一直被中央軍委作為特貢茶。
1971年7月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博士首次訪華,六安瓜片被作為國品禮茶饋贈,促進了中美關係的發展,被傳為佳話。"六安瓜片"不愧為六安人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1997年,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開始以試點的方式,進行恢復六安瓜片傳統工藝的工作,以獨山鎮冷水衝、磨劍衝、柳樹衝三村作為試點。
看完以上介紹後是不是漲知識了呢?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六安瓜片的「六」要讀「l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