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結善緣,字字珠璣,字字玄機,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2020-12-17 讀立世間

作為一個社會人,每個人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這其實並不簡單。

古人有云: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這裡有個詞:廣結善緣。可以說字字珠璣,字字玄機!下面逐「字」介紹。

如何廣結善緣

一、「廣」需要大度

一撇一捺謂之人,漢字「人」的結構就能說明一個問題,人的社會屬性問題。以現代科學為基礎的社會普遍認知:人是由遠古猿逐步進化而成的。當遠古猿懂得依靠相互彼此的配合協作獵取食物並獲得較大的生存空間的時候起,遠古猿成為了遠古猿人,這就是人類的萌芽。

可見孤木不成林,人是社會群體動物,離不開彼此的幫助。而一個人所得到的的支持與幫助越多,自然也就越安全,收穫也就越大。

但並不是所有人合自己的心意,有的人一看就煩,有的人溝通不了,還有的人壓根不在一個頻道,所以我們需要大度一些,容忍方能容人,就像做生意一樣,我們要和天下人做生意,這個生意才會做大,廣結善緣的基礎才能形成。

有容乃大

二、「結」講究方法

與人接觸、交流,然後結交,這是「結」的過程。與人相交離不開這個過程。

「結」就是要和人做朋友,就像小孩子想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需要說一句:「我能和你一起玩嗎?」這就是「結」的開始;玩的過程中,我的東西你可以玩,你的東西我也可以玩,這是「結」的條件;玩也存在比較和競爭,你做得比我好,我如果妒忌,「結」有可能變成「結束」,我需要你的幫助做得和你一樣好,「結」就成了可持續的「圓」。朋友就是這樣形成的。

交朋友

三、「善」注重辨識

「善」注重辨識度,人不是千篇一律的,千人千面是一定的。我們要結交的人並非都是對自己有利益的,有的甚至可能對自己有害。

不管自己身份財富地位有何變化,對自己始終一個態度,這肯定是交友的第一選擇,不必多講。

關鍵人是複雜的,對於自己社會地位、家庭財富的變化,大多數人對自己的態度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我們善於辨識真假好壞。

辨識

四、「緣」關注隨分

隨緣隨份,人與人的相知相交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緣分決定的,就像化學離子能夠結合在一起是由相互間離子引力決定的。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許多以前在一個單位關係很好的朋友,可能隨著工作關係的解體,友情自然疏散,這樣的事情很多,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糾結,只是緣分盡了,如同分子之間缺少了必要的離子力就不會結合在一起一樣。

這就要求我們隨緣而不攀緣。

隨緣

結語

廣結善緣,需要我們團結大多數和我們利益一致的人,同時要維護好各自的利益需要,妥善地處理彼此的利益衝突,充分地辨識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最終能夠隨緣地對待各種各樣的「緣分」隨心隨欲不逾矩。

相關焦點

  • 中華成語故事典故:「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和「擇善而從」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作戰戰術極其靈活、高超。「存乎」,在於的意思;「心」指思考這則成語來源於《宋史嶽飛傳》: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南宋的抗金名將嶽飛,少年時代就很有抱負。成年後身軀魁梧健壯,體力過人,武藝和騎射超群。
  • 廣結善緣是指什麼?看後你就會懂
    建立關係稱為結緣,彼此曾有交涉的關係稱為有緣,自利利他的關係稱為善緣,不涉私慾的關係稱為淨緣;造成眾多的善緣與淨緣,稱為廣結善緣。因此,就有人在信佛、學佛之後,到處跑道場,見人就結緣,變成了疲於奔命、忙於應酬,毫無原則的護法、說法、弘法。
  • 廣結善緣(淨空法師說故事)
    後來就傳說李老師喜歡吃花生,以後供養的花生就吃不完了。李老師有真實智慧,把別人供養他的東西,分給學生,分給聽眾。因為吃的東西不能留,留久就壞了,東西是愈新鮮愈好吃。他決定沒有貪心,別人供養他,他供養大眾,廣結善緣,緣愈結愈廣,自己結了善緣,也代供養他的人結了善緣,這都是事實。所以,千萬不能有嗜好,一切都好,一切隨緣,不能說我喜歡這個、喜歡那個。
  • 什麼是善緣,怎麼結善緣?
    善緣,更為準確地說,這種關係是好的,給人正能量的,讓人積極向上的。簡而言之,善緣就是自利利他的關係。寺院門口算個命,就能結善緣了麼?佛教的善緣那麼容易結嗎?當然不是。那麼如何去建立自利利他的善緣呢?■ 悲心布施布施就是以福利施與他人,使他人得到利益。
  • 予人好因好緣 就是自己廣結善緣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只有學會寬容,懂得忍辱,我們的生活才會風平浪靜,少些許狂風暴雨。   五、廣結善緣,樂於助人   眾所周知,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
  • 隨順因緣,廣結善緣
    幸福的人生,是好因善緣的結果;悲慘的遭遇,也是輪迴中無法逃避的惡果。所有一切的根源,都是由自己親自參與並種下的。如果你現在擁有幸福,那麼,請一定要倍加珍惜。今生相愛的人,或許是經歷千百劫才得以相遇;至交的朋友,或許曾在前世無數次共同患難;良好的人脈,是你生生世世結下的善緣;無論金錢財富,還是功名地位,都是輪迴路上行善積德的福報。請務必惜緣、惜福,並做更多的善事,為自己保持良好的因緣。
  • 行善事,交善友,結善緣!
    一個人只要肯多行善事、多交善友、多結善緣,總能得到上天的眷顧。01行善事行善,是畢生的修行。漢明帝與東平王閒聊時,明帝問曰:「天下何事為樂?」東平王回答:「為善最樂。」範仲淹出身貧寒,年輕時曾暗下決心,將來若能出人頭地,定要救濟貧苦百姓。後來他做了官,便把俸祿拿出來購買義田,分給沒有土地的人耕種。
  • 慧寬法師:廣結善緣 · 情緒調節法之四
    情緒調節的方法 — 廣結善緣
  • 安井金比羅宮——斷惡緣、結善緣
    安井金比羅宮——斷惡緣、結善緣斷惡緣、結善緣,日本人重視緣份,事事求良緣,因此到神社參拜,大家最喜歡以諧音同「ご縁」的五円擲幣祈願,在日本錢幣中,也只有五円及五十円是唯二中間有孔,能夠串起銅錢,也帶有串聯緣分的期待,
  • 無緣時又該如何結善緣?
    隨緣,在佛家是指隨順因緣、順應根機之緣而定行止。如「隨緣化物」,是說佛菩薩順應環境、順應眾生各自不同的因緣和根性,用最適應對方的方法來教化他。還有「隨緣不變」,不管外在的機緣千差萬別,不管是春夏秋冬還是成敗得失,但本心如如不動,不為所染。
  • 文匯時評 | 大學科技園不必「十項全能」,但要學會「廣結善緣」
    大學科技園應練就一雙「慧眼」,一方面要建立信息收集的機制和渠道,及時了解和把握高校相關學科的重要科研進展,及時了解知名學者和活躍團隊的最新研究動態,並通過運用知識圖譜、技術雷達等分析技術,從大量的科技成果「弱信號」中去偽存真,見微知著,發現具有開發價值和商業機會的線索。另一方面,要瞄準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深刻理解創新型企業潛在的技術需求。
  • 人世間的善緣,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只要我們有善心,自然善緣處處在,善門處處開!正文如何廣結善緣?過去的我們認為你好與我好,互相依戀、互相喜歡就是善緣,其實這不是善緣,這是互相貪愛。互相貪愛是有染法,有染法可能是善緣業也可能是惡緣業。
  • 香廚妙供 杏鮑菇土豆絲
    杏鮑菇土豆絲 2020-10-12 星期一 香廚妙供-第一千七百八十二道素菜 普陀寺香積廚的大廚們,每日推出一款食材簡單、操作方便、營養健康、美味可口的素食,供養大眾參考學習,廣結善緣。
  • 香廚妙供 | 金黃絲瓜湯麵
    金黃絲瓜湯麵 2020-12-11 星期五 香廚妙供-第一千八百四十二道素菜 普陀寺香積廚的大廚們,每日推出一款食材簡單、操作方便、營養健康、美味可口的素食,供養大眾參考學習,廣結善緣。
  • 「結善緣,修善果」:你的運勢怎麼樣,看這四點就行了
    我一直覺得,我們的老祖先的「結善緣,修善果」,其實和西方的心理學,那是一樣的,有著同樣的哲學基礎。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人的運勢咋樣。要想有好的運勢,你得做到以下幾點。《道德經》裡面認為,「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江河湖海之所以成為百河之王,因為他們能經常走在最底下的位置。那些沒有虔誠心態的人,其運勢也無法起來,因為一直高高在上,無法吸引別人聚攏在他身邊,自然以後難成大事。
  • 多積累善因善緣,如果只有因,而沒有外緣,就不能產生結果
    佛法是真實的道理,不是一般的形上學,也不是一般的學問;佛法注重的是知行合一,要實踐才能契悟真空妙有、契悟心性,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這就是真正悟道了。大眾要徹底了解因果,要知因識果,知道什麼樣的因緣將來會感什麼樣的果報,這就是菩薩的心智。世間上一般人根本就不知因、也不識果,迷迷糊糊地造惡業,等受了惡報,才叫天叫地。
  • 把《心經》圖解法布施一次,廣結善緣
    值此殊勝吉祥日,敬請廣大善信念佛、誦經、吃素、敬香、廣持善業、正善正行, 回向祈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往生極樂、吉祥平安! 觀音菩薩,本名觀世音,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地藏菩薩一起,並稱為四大菩薩。也是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
  • 素食地圖:純素無仿葷 麗江聚善緣田園素食餐廳
    聚善緣素食齋是麗江首家綠色、純天然素食餐廳。麗江聚善緣素食齋本著「聚善養德,廣結善緣」的理念,宣傳及推廣「節能減排,低碳環保,愛我地球,愛我家園」之宗旨,致力於綠色、天然、健康、營養、時尚田園素食廚藝。聚善緣的素齋不同於目前流行的素菜葷做,堅持蔬菜本色,綠色健康、清心爽口,賞心悅目。
  • 慈濟福慧紅包新款亮相:與38萬民眾結善緣
    另外,點綴3粒稻穗,則來自大林慈院醫護同仁及雲嘉地區志工,親自播種、割稻,與大家結一份善緣,3粒種子代表勤修「戒、定、慧」,菩薩道上勇猛精進「信、願、行」。慈濟基金會表示,慈濟已邁入第53年,行願超過半世紀,以《無量義經》和《法華經》做為傳法脈、弘宗門的重要依據,期待人人布善種子,落實正法,將四大八法鋪平人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