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申遺成功與玉饕餮一字書釋昊天經緯王城

2020-12-25 破解人類歷史之謎

良渚申遺成功與玉饕一字釋昊天經緯王城

倪寄如 (退休工人)

7月6日在亞塞拜然舉行的世界遺產會議上良渚古城申遺取得成功,「良渚古城遺址」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之中,經過幾代人發掘的良渚遺址展示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其王城、祭壇、陵墓並帶有合理的防洪排水系統,發掘的玉、石、陶、牙、漆器1200餘件套,出土的「琮王」「鉞王」展示出良渚文化屬於王城……良渚遺址的申遺確實得到了世界權威文史層級的認可,但是更要展示出「中國特色、文化自信」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時代雄風,首先申遺的內涵也需涉及當代古史研究所注重的良渚遺址出土的文字信息,以及其遺址文字文化信息可以提供出的王朝世系與時代環境,良渚遺址實際昭告了玉饕餮之物語圖語甲骨漢字「六書」的含義,並以當代古史學術研究的華漢文化「一字書」圓滿證明古城良渚乃是昊天世系古王城舉世馳名……

當今唯有中國華漢「六書」文化可以基本破解人類數萬年的經緯巖畫文明,中華民族在世界的中洲/亞洲始終作為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人類歷史歸總傳承的大本營,始終沒有斷流的中國文化可以解釋一體的亞歐大陸為什麼會在距今約萬年劃分為東西兩大洲,也可以解開許昌(人)及長安的位置為什麼自古都屬於世界中心之迷濛(詳略)……萬年舞陽中國開闢了「巧匠」「龜『目』(兲目)」甲骨文字時代,7300年前的蚌埠「八神老童」使古埃及距今6500年的「巴達裡文化」誕生,湖南澧縣城頭山的神農帝承(約距今6692/6655年在位)以巴蜀為出發地率中華兒女屯墾洪水過後的尼羅河三角洲,所建的古埃及前王朝都具有中華澧縣古蓉良渚「昊天上帝(見《詩經》《雲漢》)」的歷史印證……

良渚遺址的申遺以「琮王」「鉞王」與王城號稱古老帝王之都,但卻未能以文字資料把是哪位王世系的王都確定,實際上良渚遺址的玉饕餮就以物語圖語甲骨漢字展示了華漢「一字書」,以博大精深的中國華漢文化述說著中華先賢的睿智聰明……「玉」字古為左右各有一點意喻「二十八宿」,其「饕餮」也為「號殄食」/「昊天神」的信仰聖徽圖騰(「食」也音「十/神」或「絲/祀/思/寺」、昊也為大江上遊「子/蜀」文明、蜀/龜/甲/天),「二十八宿」蘊含了天幹地支太極風水八卦,「玉」字的「二十八」又可作為「兲」「王」之稱(二八和十、再與二和、二十為王),良渚所在的東經120度北緯30度其「十二」喻為地支「豕/主」,而120與「天地人」及「眾」之3(或12與30)的乘積恰為天幹360……大宮羽冠寶蓋的玉饕餮以近似中華的國字臉喻作「昊天上帝」凸顯古寫的「宔」字,饕餮以凸目喻示「胸懷巧匠/蠶叢」觀天眼又以毛茸茸之陰刻喻含「魚鳧」於腹作為「麋麈(宔/主)」以示「龍統」,「黃金有價玉無價」的玉饕餮也為印章文化的鼻祖,玉饕餮的印信也為「昊天神」儺面「見『字(物)』如面」的真憑……良渚「鉞王」其「鉞」也「戉」及「月」「從戈、亅聲」又喻人類文明之母祖,「石鉞」也石斧「神鉞」後為西史執法斷頭之「天鉞」極刑,良渚「琮王」玉饕餮就是古埃及獅身人面像「師傳」之原始構思,良渚「鉞王」曾賦予中華駱越之民以勤勞善良正義神勇……天目山下的良渚王城依玉饕餮(昊天)毛絨之像似為祭祀神農至帝明帝氂諸帝,其中神農帝哀(哀/埃及)已經領有了同緯古埃及前王朝的發展進程,良渚之「良」為赤帝「太牢」神農後裔東西「兩首」之都其「良」也為「拖尾」與「梁柱」而「渚」也「六書」作「洲、舟、主、麈」與「折、浙、蟄」,此也為蠶叢魚鳧神農龍(農/<曲辰>辰龍)夒(貪吃/饕餮/昊天)孕育了古埃及「蠍王權(蠍:葛兲氏之浙/蜇)」及「卡(西音卡特/貓王/三苗)」至「納爾邁(黃帝氏系)」的前早朝廷,良渚王城城址的選址定位可能其歷史非常久遠,但唯有等到世界大洪水的逐漸退去才能將這一歷史經緯中心的地標建築施工……

上文《神農帝承距今六千年在埃及把魚鳧蠶叢國建成》,文中已把「蠍王權標頭」與「納爾邁調色板」所含的華漢「圖語」作了簡要釋讀補充,「蠍王權標頭」以大弓吊著田鳧表示對舞陽「巧匠(鏨衝大工/大宮法老)」與蚌埠「魚鳧(蚌似鮫蛟、埠/鳧)」的弔唁,「納爾邁調色板」以雙牛頭示「牪/炎」神農與方框內「橫魚豎鑿(鑿/鏨衝/蠶叢)」示魚鳧蠶叢的「丅囗(下國/夏國)」興隆(下有脖頸「爻」易怪獸實乃合川溪龍)……良渚同於湘西(澧縣之澧喻含狸/貓/苗)巴蜀(古蓉蠶叢魚鳧也「叢蓉」)均為古埃及之北方的日月上國,故而良渚遺址也為中國世界古史孕育之古埃及前王朝的先祖先宗,良渚的陶豚也為殷墟「小屯」甲骨文化的前奏,其陶豚又化作「海豚壁畫」「阿吞神文化(豚/吞/天國)」出現於克裡特島文明之王宮……

良渚遺址及其選址並非只是中國近於6000年的地域文化,而是具有人類文明發展史「根」和「魂」的決定性作用(也為世界經緯巖畫啟明星),良渚申遺的成功只是中國古史研究向前邁進的一小步,期望中國古史研究能夠再接再厲「團結奮鬥、實事求是、服務中華、造福世界」勇攀高峰……

**筆者自05年網發《山海經大破譯》等近800篇文章、篇篇均有新意、近為:議葛劍雄/唐朝長安曾是世界中心是個偽命題、萬年華漢文化對古希臘及克裡特文明的孕育、中國世界通史揭開了蒙古族古史的神秘帳幔、葛劍雄涉及長安與絲綢之路的史說誰來監管、英國巨石陣考古論文佐證禹所積石經史可鑑、堯舜禹禪讓是中國世界史真實的民族道德典範、古埃及主神是對華漢堯舜禹聯姻文明的祭奠、解華陽國史謎談夏商都城在世界性東西回遷、殷卜辭的西邑在華夏埃及兼解喜克索斯人史謎、成都古城遺址深掘堯舜禹古都變遷的歷史蹤跡、良渚和饕餮文明是主創古埃及蠍王權的史記、澧縣船槳高郵骨筷良渚饕餮與7/6千年文明、漢學六書是古埃及與世界古史的啟蒙和匯總、古埃及貓木乃伊是中華民族三苗遷徙史的遺蹤、神農帝承距今六千年在埃及把魚鳧蠶叢國建成(也可查人民網、新華網、或百家號/倪寄如破解人類歷史之謎)……

相關焦點

  • 良渚遺址申遺成功,「五千年文明」有依據,但「良渚文字」不應缺
    今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申遺項目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的審議通過,「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說起來,良渚古城從被考古學家發現那天算起,到今年,已經整整82年了。這82年中,關於良渚古城的考古,發生過許許多多曲折的故事。
  • 打CALL良渚|紮根良渚的「良築良作」,用漫畫講述良渚的玉文化故事
    同年起,良渚也成為了專業漫畫大賽「新星杯」的舉辦地 「新星杯」故事型原創漫畫大賽是一個持續10年以上的成功漫畫賽事,每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60餘位專業漫畫大師組成評審團,自15年起開啟全球徵稿,如今已成為一個漫畫界重要的人才孵化平臺、信息交流平臺和宣傳平臺。而它與良渚的結合成功將「漫畫」新元素融入良渚厚重的歷史文化。
  • 申遺成功的良渚古城 水生態管理折射時代光影
    北京時間2019年7月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召開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7月7日,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網上預約系統對外開放,每天限制3000人。7月31日前,入園參觀是免費的;8月1日起,正式收費入園。   祝賀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 浙大老師的良渚深情:百萬餘字申遺材料,逐字校譯默默無聞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首席記者 王湛 通訊員 李榮煒 邱伊娜良渚古城遺址近日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浙大,有一個人,很早就開始翻譯校對良渚申遺的百萬字材料。從2013年開始,朱曉宇就和良渚有過多次翻譯合作,2017年5月良渚申遺團隊再次找到朱曉宇,請他來校對申遺材料。良渚申遺材料中涉及不少晦澀的專業詞彙和文化負載詞,這些文化負載詞都承載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內涵,反應著社會生活的獨有特徵,是翻譯中的重難點。
  • 良渚玉上的神徽象徵著什麼?代表了先民的個性,也是一種氣節
    良渚古城遺址作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將中華史前文明溯洄一個新紀元,既改寫了中國歷史,也改寫了世界歷史。與此同時,良渚申遺引發國人對申遺關注度的空前高漲。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到哪裡去?良渚申遺對於中國和中華文脈究竟意味著什麼,對於人類物質和精神雙重文明傳承與創新發展究竟有多重要,一系列問題的持續發酵,讓朋友圈持續刷屏。或許,認識良渚文明,可以從良渚玉琮開始。
  •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北京時間7月6日下午,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隨著大會主席阿布法斯·加拉耶夫落槌,位於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 論良渚文化的玉祭神韻和覺語神性之煌——為今年申遺而作(下篇)
    今年的6、7月眾所翹首盼望的良渚文化古蹟群申遺將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審核表決。如習近平主席所言:「良渚申遺已進入臨門一腳的最後衝刺階段」,同時指示:「要保護好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這是今日中華兒女的神聖使命,是文化自信的一個源頭,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故此,筆者熱衷於此而積極地參與其中,為之「鼓與呼」!
  • 良渚君瀾度假酒店:追尋國寶申遺腳步,打造良渚人文旅居新環境
    在第八期的《國家寶藏》節目中,浙江省博物館選送的三件國寶,最重量級的就是良渚古城遺址出土的「玉琮王」。良渚古城遺址對我國的意義深遠,遺址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東北部、東部及東南部,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經考察,良渚古城距今5300-4000年左右,是長江下遊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
  • ...書展·名家|如何「看見」5000年前的良渚?她和專家一起追著石頭跑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 通訊員 郭楠2019年7月6日,良渚申遺成功。因為之前的長期積澱,這一年之間,關於良渚的圖書,幾乎噴薄而出。錢江晚報記者馬黎的《看見5000年——良渚王國記事》,是其中比較特別的一本。
  • 良渚文化玉礦遺址位於天目湖鎮梅嶺村
    本報訊 中國良渚古城遺址日前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記者昨天了解到,以溧陽為中心,在方圓不到150公裡的範圍內曾密集出土良渚玉器,作為其中的典型代表,梅嶺玉的玉礦遺址就位於天目湖鎮梅嶺村。  在新石器時期,良渚文化是強勢文化。
  • 良渚玉器「琮王」「鉞王」同現故宮博物院
    中新社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 應妮)16日在故宮開幕的「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匯集了中國9個省市17家文博單位的260件(組)館藏珍品,這是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後相關文物的首次集中亮相。
  • 首個「杭州良渚日」怎麼玩?「線上+線下」11項活動精彩不停
    「聚賢莫角 共話未來」學術研討會圍繞如何做好「後申遺時代」良渚古城遺址的保護、研究、傳承、利用四篇文章,將邀請國內知名專家於7月10日在良渚國際研學中心開展主題研討。8.「申遺周年慶 聖地感悟行」良渚文化薪火傳人主題體驗活動7月11日,組織社會公眾參訪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參加遺址巡查,觀摩遺產監測,體驗研學基地,參與考古實驗,近距離感受遺產的文化魅力。
  • 吉大校友黃莉:與良渚遺址的不解之緣
    每當回憶起在大學的經歷,黃莉總是心潮澎湃,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這4年所學專業知識,對我後來到良渚工作,參與博物館陳列、良渚申遺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更重要的是,母校老師們教會了我嚴謹的治學態度,正直的處事原則,開放的學習心態,踏實的研究方式。在母校的種種經歷,是我人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2006年8月的一個傍晚,黃莉提著自己的行李走進了良渚文化博物館,至此她與良渚遺址結下不解之緣。
  • 徐夢梅——良渚「玉石文」 發現與提出第一人
    知名中國玉文化學者,著有《古玉新經》(2005年5月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上海新民晚報《夜光杯》副刊中國玉文化專欄作家。中國玉文化申遺第一人,發現與提出良渚「玉石文」觀點第一人。筆者才疏學淺,經過三十多年古玉器的收藏實踐和對中國玉文化的探索研究,於2019年7月7日在上海新民晚報「夜光杯」副刊上發表了《良渚「玉石文」》的文章,此乃一家之言。因恰是我國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的第二天,故此觀點提出後,引來眾多的關注和討論。現再作些補充考釋:一、良渚玉石器上的圖文字符學界其實早就有所認識。
  • 世遺良渚「飛」入尋常百姓家
    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良渚文化正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更「活」更「年輕」。通過5G+AR試衣鏡、5G+MR全息文物、5G+MR沙盤、5G+MR眼鏡、5G+VR博物館等全新應用,5G全覆蓋的國家遺址公園——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讓體驗者感受到了「活著的」良渚文化。
  • 2019良渚文化推廣特使出爐!良渚故事將這樣說
    10月27日,良渚古城內的莫角書院熱鬧非凡,文化編劇、資深領隊、文物攝影師、環球旅行家……各領域大咖共赴一場聯結五千年文明之約,探討「後申遺時代」良渚的故事該如何講給世界聽。27日上午,在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指導下,由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浙江在線新聞網站主辦,大屋頂文化協辦的2019良渚文化推廣特使徵集活動路演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莫角山書院進行,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新聞處副處長閔柯;浙報集團浙江在線新聞網站副總編輯蔡李章;杭州美麗洲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良渚遺址申遺指揮部旅遊開發部副部長王剛;浙江旅遊職業學院副校級領導、教授、浙江省文化和旅遊智庫專家
  • 杭州良渚日 市民遊客共享一場「節日盛宴」
    杭州日報訊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昨天,杭州人大常委會依法作出決定,每年7月6日為「杭州良渚日」。即將到來的7月6日,杭州將為市民朋友獻上一場「節日盛宴」。7月6日將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舉辦「杭州良渚日」暨首屆杭州良渚文化周啟動儀式主場活動,啟動儀式後還將進行相關雕塑揭幕儀式和世界遺產(良渚古城遺址)金銀幣首發儀式。配套活動也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