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華,寶雞市金臺區西街小學美術教師,陝西省教學能手,青年新秀。在金臺區體音美教師基本功大賽中榮獲一等獎。榮獲2019年度人美最美美術教師提名獎,多次在省市比賽中輔導學生參賽並獲獎。
談起繪畫,我們眼前呈現的便是五彩繽紛的世界,仿佛在安靜的空間或是伴隨著輕音樂,筆觸在紙面滑動,留下的每一筆痕跡,最終構成了最恰當的點、線、面……然而,真實的小學美術課堂中,卻幾乎不會有如此安靜的場面。
小學美術不同於其他學科,它一直存在著有組織和無序性的基本矛盾。我們渴望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暢所欲言,但也希望學生學會認真傾聽。2020年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最艱巨的時刻,我們進行了線上教學,我曾經一度認為線上教學極大地改進了課堂秩序,在教師授課時,只需要開啟全員靜音,就可以完全投入到自己的講授之中,但是,同時卻失去了課堂上孩子們爭先恐後想要表達自己的那種學習激情,也失去了師生之間眼神交流的情感傳達。疫情過後,回歸真實的課堂,如何讓課堂「活」而不「亂」引發了我的思考。
美術需要思維靈敏,大膽創新,大多時候,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如果組織性太強,往往會使學生感受到壓抑的氣氛,不利於孩子大膽創新,長期以來,會形成概念化的學習,學生對於藝術的靈感就會越來越弱。然而課堂教學有組織是上好課的保證,但是對於美術課,很多課程內容決定了孩子不可能端坐座位。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同學們進行合作完成,小組內要進行分工、交流。孩子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忽略課堂秩序,各抒己見,爭先恐後,這樣,課堂秩序勢必會變得散亂。再如一些繪畫課,如四年級下冊第16課《把自己的畫製成拼圖》,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使學生更好的體驗、感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進行遊戲或者合作學習,在這種情況下,課堂也會顯得不安靜。那麼如何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活而不亂」呢?我認為,美術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以繪畫促評價
在美術課堂中,尤其是在教師示範繪畫的時候,學生往往比較安靜,這源於學生對於教師示範繪畫的一種崇拜,也反映出孩子內心想要和老師一樣能畫出一幅優秀作品的渴望。我們可以抓住孩子的這一心理。以繪畫的形式建立美術課堂的評價機制。
小學生自制力比較差,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需要我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和長期的監督。
我們可以在新學期開始的時候,讓每個孩子在自己的美術練習本首頁繪製一幅自己最滿意的評價記錄表,以5×8的表格加精美的邊框設計為標準。每節美術課堂上,教師根據課程內容設計小組的評價機制。例如在五年級下冊第2課《人民藝術家——齊白石》一課中,我們可以運用畫蝦的方式,小組之間展開競爭,從傾聽、問答、合作、紀律等方面,為小組贏得添畫的機會,看哪一組最先將小組的蝦添畫完成,最終哪個小組贏得的蝦最多為優勝小組,老師就會在這一組的學生的評價記錄表中為你畫出蝦的簡筆畫作為獎勵,要求其他學生自己在評價記錄表中畫出蝦的簡筆畫。這樣一來,學生都能更好的管理約束自己,真正做到認真傾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節課之後,不僅學習了知識,播種了習慣,還收穫了與課程相關的簡筆畫,當然也會為了得到老師的「題畫」而努力做到最好,如此一來,美術課堂秩序便會有很大的改善。
二、用言語替獎品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要尊重你的學生,不要急於作出對他或好或壞的評價,因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有的老師為了讓學生課堂有秩序,學習有激情,往往會選擇精美的小禮品作為獎勵以激勵學生。然而禮物不是長久之計,初次收到小禮物學生是驚喜的,也會為了贏得獎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然而時間久了,學生就會變得不在乎,無所謂。語言的評價卻不同,適時準確地語言評價,可以讓學生在內心產生感動、激動以及潛移默化的教育。
例如在上《畫扇面》這課時,我讓一名男生拿著自己做的扇子,邊扇邊朗誦唐詩,然後問學生:「你們看他現在的樣子,想到了什麼?」一名學生評價:「我覺得他有種文人雅士的味道,像唐伯虎。」「他的表現怎麼樣?我們來給他一點鼓勵。」站在臺上的男生聽到同學的評價後,表演得更賣力了,搖頭晃腦起來,引來一陣陣的笑聲,課堂的氣氛在不經意中變得活躍。我引導學生說出更多的人物及他們作品的風格特點,創作的閘門一下就打開了。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善於激勵喚醒和鼓舞。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們應該在課堂上運用更多的豐富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準確地評價,從而使美術課堂「活而不亂」。
三、用資源潤課堂
我們應該重視從日常生活中去挖掘教學資源,使生活場景和資料成為美術教學的重要資源。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在理解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很難將課堂上所學的東西直接加以運用,這就需要老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在美術課堂上,可以利用的資源很多,如:繪本、微課、動畫視頻、鄉土資源等等,這些資源的利用,既可以使美術課堂變得更加豐富,也能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變得有序。
在低年級美術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天馬行空、五彩斑斕的教學情境,更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徵,能夠很好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一年級下冊《奇妙的爬行》一課中,在欣賞環節,我利用繪本《好餓的毛毛蟲》的封面圖問學生:「孩子們,這條努力爬行的毛毛蟲,和我們剛才欣賞過的畫有什麼不同?」「它不是畫的,是貼上去的。」一個男生大聲地說。直觀的欣賞可以讓學生更清楚的理解與表達,借用這個生成,我引導學生知道除了繪畫,還可以用粘貼、剪紙、拼貼、彩泥等很多形式去表現,學生理解起來變得輕鬆,從而在創作階段,就不會有因為茫然不知所措而前後轉動的孩子,影響課堂秩序。
再如在三年級上冊《恐龍世紀》一課的學習中,由於恐龍是真實存在過的,卻又距離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十分遙遠了。直觀的圖像的識讀還是不能滿足學生對於恐龍時代的好奇。於是我在課前整理剪輯出表現恐龍生活環境、恐龍特徵等內容的視頻,在課堂中,運用視頻加深學生對於恐龍的了解。再去進行恐龍結構的分析,繪畫的教學,這樣一來,學生理解起來就更加容易,對於恐龍在整幅畫面中的大小對比關係也能表現的更好,當然,課堂也會變得井然有序又不失活力。
總之,在新課標下,形式多樣的美術教學中,課堂秩序的管理與評價形式值得我們認真思考,不斷在實踐中進行改進。作為一位美育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會教孩子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還要懂得課堂的管理美,關注每位孩子,運用恰當的方法讓課堂收放自如,讓學生積極參與,真正做到「活」而不「亂」。
編輯:王波
《陝西教育》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教育類刊物,投稿郵箱:sxjy_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