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邱陸陸
資訊
創新工場、搜狗、今日頭條聯合打造人工智慧大規模數據集與競賽平臺
14 日,創新工場、搜狗和今日頭條聯合宣布發起「AI Challenger 全球 AI 挑戰賽」,旨在打造中國最大的科研數據集與世界級 AI 競賽平臺,推動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科研創新。據介紹,在 9 月 4 日,將有百萬量級計算機視覺數據、千萬量級自然語言處理數據在 AI Challenger 網站公布,內容包括英中機器翻譯、英中機器同傳、人體骨骼關鍵點檢測、圖像文本描述以及圖像場景分類五個類別,涉及無人駕駛、醫療、交通等最前沿、最熱點的人工智慧應用行業。創新工場創始人兼 CEO 李開復提到了國務院發布的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規劃稱 AI 推進的最大落差就是數據的落差。他希望能夠以競賽平臺的形式給更多學生、學校、實驗室和新創公司提供數據與計算能力,從而提升整個中國的人工智慧水平。「希望 3 年,5 年後我們回顧,當我們看到中美 AI 人才沒有落差了,也許我們會想到 AI Challenger 在這樣重大過程中扮演了一個小小角色。」搜狗 CEO 王小川則講述了 10 年前搜狗輸入法開發時抓取超過 100 億網頁,分析用詞和句法關係,從而實現技術和產品的突破的例子。搜狗也連續 9 年與清華大學合作,以聯合實驗室的方式向計算機系提供大量企業數據,帶來了論文數量翻倍、頂級學術會議年年獲獎的好結果。今日頭條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張宏江解釋了大量高質量標註數據的出現和人工智慧技術的蓬勃發展之間的因果關係:人工智慧的概念已經出現了二十年了,然而沒有數據就意味著沒有能用於真實應用場景的軟體。李開復在活動最後向業界、學界發出號召,「中國的 AI 人才,來 AI Challenger,我們一起改變世界。」亞馬遜紐約峰會發布 AWS 新功能在美東時間 14 日進行的 AWS 紐約峰會上,亞馬遜發布了一系列有關數據保護、分析以及遷移方面的新功能。其中,數據安全工具 Amazon Macie 利用機器學習掃描儲存在 Amazon S3 中的數據,識別其中可能存在個人信息及涉及智慧財產權的的部分,並通過多種方式提醒用戶這類數據可以通過哪些途徑訪問、有哪些潛在安全風險以及防範辦法。這項技術旨在通過對雲端數據進行自動化分類和保護讓數據安全人員的工作更容易。Macie 會根據用戶設定的安全基準線進行監測,尋找異常情況,並就可疑活動向用戶發出提醒。數據分析服務 AWS Glue 可以根據用戶指令「發現」相關的元數據、對其進行分類,生成數據轉換所需的 ETL 腳本,並將轉換好的數據存儲到指定地點。該服務可以讓 存儲在 Amazon S3、Amazon Redshift 等地的資料庫變得更易訪問與分析。此外,亞馬遜也發布了指導用戶進行數據遷移的解決方案 AWS Migration Hub,並更新了彈性文件系統 Amazon EFS 等服務。大疆將添加本地飛行模式,以更好保護用戶隱私14 日,大疆宣布將在未來幾個星期內發布一項名為「本地數據模式」軟體更新,飛手可以將該模式打開以避免無人機數據傳輸到雲端。公司負責人解釋道,大疆的飛行控制應用程式通過與網際網路連接以確保無人機具有最新的本地地圖和地理數據、最新的應用程式版本、正確的無線電頻率以及其他飛行安全和功能信息。換言之,如果飛手想要以本地模式安全飛行,則需要自行定期檢查更新上述信息。並且如果當地法規對無人機飛行有要求和限制,本地模式也可能無法在啟用(例如北京六環之內)。
上周,我們在日報中報導了美國軍方以「存在網絡安全漏洞」為由停用大疆無人機設備的消息,這則消息也在美國引發了是否應該將中國製造的硬體用於敏感軍事、政府任務的討論。而大疆的此項旨在為具有更高的數據安全需求的客戶提供相應隱私保護的舉措也被部分業內人士視為對美國軍方停用決定的反饋。蘋果 Swift 之父 Chris Lattner 離職特斯拉加盟 Google Brain蘋果程式語言 Swift 的主要創始人 Chris Lattner 14 日發推特稱將加盟 Google Brain。推文稱「AI 還不能自己實現民主化,所以我將協助這個進程,讓所有人都能便捷地使用 AI。」今年 1 月,離開了蘋果底層系統開發工作的 Lattner 選擇加入特斯拉,擔任自動駕駛軟體副總裁,然而今年 6 月,他就透露特斯拉的工作「很贊,但並不適合我」,並開玩笑說「(獵頭們)你們懂的,我的簡歷在網上到處都是」,看來他最後選擇了 Google Brain。
Google Brain 是谷歌內部專注深度學習與其他人工智慧技術的部門,旨在協助谷歌的各系列產品使用人工智慧,同時有針對性地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和整合。該部門和同屬母公司 Alphabet 的 DeepMind 有很多深入的合作,並通過很多開源項目和論文發表來推動領域的進步。
安卓之父的手機公司:一機未發已獲 10 億美元估值矽谷將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公司稱為「獨角獸」。最近,安卓之父 Andy Rubin 的手機創業公司 Essential 獲得了富士康旗下富智康集團的 300 萬美元投資,該投資將佔公司的 0.25%,這意味著之前估值 9.97 億美元的 Essential 估值達到了 12 億美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獨角獸」。而實際上 Essential 還未有一臺手機發貨。Andy Rubin 曾在今年 5 月底的 Essential Phone 發布會上承諾手機會在一個月之內發貨,然而將近三個月過去了,Essential 先後經歷了負責營銷的 SVP Brian Wallace 跳槽 Will.i.am、通信部門負責人 Andy Fouche 離職、以及 UX Liron Damir 轉投谷歌,發貨持續跳票。但似乎這些消息都沒有對公司估值造成影響,Andy Rubin 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應用
不卡也不糊:用神經網絡為用戶提供完美的視頻流體驗
MIT 的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ASIL)日前發布了一項神經網絡算法,給出了一個流媒體卡頓與模糊的工程解決方案。傳統的視頻流優化技術(例如 YouTube 採用的)是將視頻數據切成小段並利用 ABR(適應性比特率)算法來選擇解析度。ABR 算法有兩種:一種是測量網絡傳輸速度,另一種在視頻播放前留出足夠的緩衝。然而如果遇到網速變化或者觀眾大幅跳過,這種一次性的解析度計算就會被破壞,視頻播放將不得不被暫停。CASIL 的算法基於卡耐基梅隆大學之前的一項研究:利用模型預測網絡環境如何隨時間變化。在此基礎上,CASIL 的研究人員開發了這款名為「冥想盆」(Pensieve)的算法,利用機器學習來決定在特定情況下應該使用何種 ABR 算法,以及什麼條件會觸發切換。和其他神經網絡一樣,模型通過不斷的反向傳播調整模型參數,在長期的訓練後,系統能夠自行調整以獲得最好的播放效果。這項技術十分有望被 YouTube 和 Netflix 採用,但是研究人員的期望更為長遠:他們瞄準的是 VR 市場。研究人員 Alizadeh 說,「4K 質量的 VR 視頻對帶寬的要求是今天的網絡無法支持的,而我們希望『冥想盆』能夠協助 VR 技術的落地。」Facebook Messenger:根據對話推薦音樂Facebook 的消息軟體 Messenger 最近發布了一項新功能:內置的智能助手 M 整合了音樂推薦功能,現在 M 會根據你和朋友對話裡提到的音樂進行 Spotify 推薦。M 推出了許多基於對話監測與識別的功能。例如,它可以根據你提及的出行計劃推薦優步叫車,根據和支付相關的關鍵詞推薦個人轉帳,此外還有表情包推薦、日程創建推薦、外賣推薦等等。而最近 Facebook 和音樂播放軟體 Spotify 聯手推出了「音樂推薦」功能。如果你在 Messenger 中輸入「聽點兒音樂」,M 將提供 Spotify 內的「查找音樂」功能;如果對話中提及了某一藝術家,則 M 會問你是不是想要去 Spotify 聽這位音樂家的歌。Facebook 與 Spotify 的合作始於今年 3 月,最初你只能在 Spotify 中選中歌曲或者播放列表並發送給其他人,後來兩公司又推出了「在 Messenger 內編輯播放列表」、「協作編輯播放列表」等功能,本次的功能則將自然語言識別的應用更進一步。
觀點
紐約時報:中國正在利用智慧財產權,以高新技術產業謀求更大的國際影響力
14 日,紐約時報駐中國通訊記者 Javies C. Hernandez 發表評論稱,中國存在明確的國家政策來利用智慧財產權保護和捍衛其國際地位。他聲稱,中國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的立場十分的「矛盾」。一方面,中國利用多種手段獲得美國的創新技術和人才,手段包括利用不斷增長的財富購買、利用經濟間諜活動竊取以及對相關技術進行逆向工程。典型案例有高鐵行業:合資企業幫助中國從零開始建立了整個行業,而中國高鐵企業在「利用」了外國公司對高鐵技術進行探索之後稱霸了國際市場。另一方面,政府在推行更嚴格的關於專利、版權和商標的法律並向申請專利的企業提供補貼,以此幫助國內的企業保護自己的發明,並在海外獲得專利使用費。並且中國企業也學會了美國公司一直以來用法律對付中國競爭對手的策略。去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展開了對杭州一家平衡車製造商騎客的調查,而騎客迅速向加州中部地區聯邦法院提起了專利侵權訴訟,稱美國公司 Razor 公司的 Hoverboard 產品侵犯了騎客的權益。如今,騎客和 Razor 的案子仍未結案,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也沒能禁止騎客在美國銷售平衡車。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正在通過引導外國公司在中國廣大的市場上進行技術分享和加強專利和商標的執法力度來實現自己的國家目標。之前,David Barboza 也曾關注過此現象,稱華府十分擔心通過英特爾、AMD、高通等公司與中國合作研發晶片的行為讓先進晶片技術流入中國。然而對於高通這類公司來說,由於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計算機和智慧型手機都產自中國,合作是生存的必須。文章稱,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高通進入中國,幫助中國編寫了 3G 和 4G 的服務標準,並取代了歐洲電信提倡的 GSM 標準。儘管如此,高通還是被發改委認定壟斷,支付了 9.75 億美金的天價罰單,並仍然聲稱「我們很高興這一解決方案消除了籠罩在中國業務上的不確定性」。隨後高通與政府展開一系列合作,出錢、出專業知識和工程設計,幫助將中國打造成技術超級大國。
圖說
從需求出發的自動駕駛圖景
日前,德勤進行了一項覆蓋全球 17 個國家、2 萬多名汽車消費者的調研,發布了《全自動駕駛的未來:先進汽車技術消費者需求調查》報告。以下為報告中的重點內容:
在對不同等級的自動駕駛汽車的態度上,中國和印度的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最感興趣,而德國的消費者最為保守。消費者普遍對高等級的自動駕駛的安全性表示質疑,需要更多安全行駛記錄或者品牌背書增強消費者信心。在預估誰會是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主力時,日本、德國、美國的消費者更看好傳統汽車品牌,而中國、韓國的消費者對新興的科技公司寄予厚望。
在自動駕駛的功能方面,消費者對安全類技術的需求最大,對定製車輛、娛樂、協助日常管理等功能需求最小。
另外,隨著先進技術的普及,消費者們不再將自動駕駛等先進技術視為高端車才有的配置,對先進技術的額外支付意願有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