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術(HighTechnology)這一詞,曾經最早出現於「技術和國際貿易」(1971年)的書中。之後,這詞於1983年被收錄在《韋氏第蘭版新國際辭典增補9000詞》中,引起了各國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在發達國家稱謂「高技術」,而在我國普遍稱謂「高新技術」,就差一個「新」字,但都是指知識和技術密集的最新技術。
以現代科技成就和新技術工藝為基礎的高新技術越來越滲透傳統產業技術體系,高新技術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高新技術的研發和利用,研發投入經費迅速提高,使高新技術進入了產業化進程。從此,在國際上紛紛誕生高新技術產業。
雖然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界定有所不同,但實質上基本一致。例如,聯合國統計組織稱為「技術密集型產業」;美國稱為「高技術產業」;法國稱為「知識密集型產業」;日本稱為「尖端技術密集型產業」;我國稱為「高新技術產業」。
那麼什麼是高新技術產業呢?
「高新技術產業」就是以創新技術為驅動,研究、開發、推廣、生產以及應用高新技術和技術服務的企業集合,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類產業及其產品的統稱。其中,高新技術概念一
般包含兩種意義:一是「高技術」,另一是「新技術」。這兩個含義是既有區別也有一定關係的。
高技術是與低端技術相比的相對概念,高技術的「高」代表了技術含量和技術層次的高端性;新技術是技術出現時間較短、且與傳統技術有區別的具有創新特質的技術。
二者並非必然重合,但存在一定的聯繫,有時候也互相包含。高新技術產業有知識密集程度或技術密集程度高、資本密集程度高,經營風險大,產品更新速度快、經濟效益好,產業的滲透性高、導向性強、戰略性強等主要特徵。
那麼什麼行業屬於高新技術產業的範疇呢?
1991年中國在制定出臺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和方法》中,將微電子科學和電子信息技術等11個行業列入為高新技術產業。1997年其減少為9大行業。
2002年中國借鑑OECD的測量方法,將核燃料在內的8大行業確定為高新技術產業。再後來重新調整為5大行業,統計口徑與OECD變為一致。
2015年將信息化學品製造業列入為高新技術產業。在《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鑑》中,2014年之前高新技術產業細分行業為五大行業,之後劃分為六大行業,即加入的信息化學品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