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風冬至習俗

2021-02-27 SFLS上外附中滬風社

首先,因為今天是冬至。先在內心祭奠在天之靈三秒。

3

2

1

好。

那現在我們先來大概介紹一下冬至!可能大家都知道,然而呢,還是要好好介紹一下,防止某些地理班學生直接說「夜最長晝最短啊」。


SO,什麼是冬至?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於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既然標題寫的是冬至習俗,那我們的重點肯定就是習俗。

說到習俗,

其實主頁君根本什麼都不知道!!!今天家裡吃的是羊排和芹菜和豆腐乾!!沒有什麼特別的啊!!【哭泣

然後機智如主頁君,主頁君去搜索了一下


等等!!說好的水餃呢!!說好的水餃呢!!說好的水餃呢!!

主頁君家裡什麼都沒有啊!!!

所以。

主頁君我。

心念水餃,來寫這篇推送。

以下正文


冬至的由來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中國不同的地區在冬至都會有不一樣的習俗。在這一天中國大部分地區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冬至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

①臺灣: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 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②北方:

1、吃羊肉:冬至開始,民間便開始從這天「數九」。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尤其是北方大都把溫補的羊肉視為冬天進補的最佳選擇。對於老百姓來說,將吃羊肉列為冬季進補禦寒的主要方法之一。中醫上講究「四季五補」,其中冬季「滋補」成為當下最時宜的進補方法。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在此時吃上一鍋燉羊肉,更有禦寒滋補的雙重功效。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歷來被視為補陽佳品。冬季適當進食,為進補最佳食譜。

2、吃餃子:我國北方地區民間素有吃餃子的習俗。冬至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著直接關係,最常見的韭菜餡預示著久財之意。最為常見的白菜肉餡即百財之意。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源於,河南">河南">河南名醫張仲景因記掛窮鄉親們,冬至那天,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醫棚,向窮人舍「祛寒嬌耳湯」(「嬌耳」即現在的餃子),使人吃了以後只覺渾身溫暖,兩耳發熱。所以冬至吃餃子習俗延續至今。冬至餃子陷裡的香菇最有養生功效,將其包進餃子餡裡寓意著鼓財之意,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狀如同向上的箭頭,飽鼓之意,謂之鼓財。最後還有最近興起的酸菜餡,據說有算財之意。而芹菜餡則為勤財之意,勤即經常,頻繁的源源不斷,謂之勤財。

【其實北方還要吃狗肉但是主頁君覺得汪星人實在太可愛了怎麼能吃呢我們要抵制吃狗肉,所以就刪掉了【

③南方:

1、湯圓

大約從宋朝開始,中國人在元宵節吃湯圓。明清以後,江南人也有在冬至以湯圓祭祖、祭灶的。顧祿在《清嘉錄》(1830)卷十一裡記載:「比戶磨粉為團,以糖肉豇豆沙,蘆菔絲為餡,為祀先祭灶之品,並以饋貽,名曰『冬至團』」。

其中湯圓還分大小,有餡而大的稱為粉團,是晚上祭祖的供品,無餡較小的食粉圓,是早上拜神的供品。

2、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腊味已經再也不僅僅只有臘腸,臘魚、臘肉、臘鴨、臘雞等也被搬上了餐桌,那一煲煲油汪汪、香噴噴的腊味煲仔飯更是輕易地俘虜人們那顆不斷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3、甜丸

相傳漢代冬至已有「進酒餚,謁賀君師耆老」的習俗。宋、元以來,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湯,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農家主婦紛紛舂糯米粉(今多為機械輾制),有的互通有無,饋贈親友。

冬至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圍坐在竹葫或大盤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攪搓成的粉團,以兩隻手搓成彈珠一樣的丸子,叫「冬至丸」。「冬至丸」象徵著歲暮之際全家人圓圓滿滿。有的「冬至丸」還加以橙糕、瓜冊糖、豆砂等作餡料,俗稱「鴨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參差不齊,取「公孫丸」好兆頭。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

4、九層糕

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節「補冬」在臺灣也成俗。冬節前日,晚飯過後,各家在廳堂搓圓。古例搓圓時禁忌口出不祥語。搓圓仔後要補冬,米糕是補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龍眼乾肉,鹹米糕有羊肉糕及紅米糕。補品還有雄番鴨、公雞、豬肚鱉燉八珍或十全大補。

5、餈粑

按照江浙一帶的傳統,冬至會舂餈粑,參與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雲南,冬至也有吃餈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餈粑,因此,在老家把餈粑叫「大餈」,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餈」。

製作前將糯米洗淨,放入飯甑蒸熟後,趁熱迅速倒進石臼,兩人或三人手握大木錘,不斷使勁地捶搗,另一人配合用手不停翻轉,使之搗捶受力均勻。捶至粘糊、綿韌狀,趁熱快速用手捏出小塊狀,放入早已準備好的豆砂糖粉中隨心翻弄幾下,便可食用,其味清香撲鼻,味道極佳。

↑以上為美食部分


下面還有一些其他習俗!

 ①上墳祭祖,結算工錢

  陝西有諺語:「冬至大如年,先生不放(假)不給錢。冬至大似節,東家不放(工)不肯歇。」就是說,冬至像過年一樣重要,學生、長短工都給享受假期。

  過去為人傭工扛活的,習慣在冬至節與東家結算工錢,準備回家。東家按傳統要設宴招待夥計,並且相互商議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農村個體戶企業,還保留此俗,在冬至節設宴共飲。

  南方也一樣。《吳中歲時雜記》載:「冬至大如年,郡人最重冬至節。」冬至前一天,親朋好友互相贈送食物,稱為「冬至盤」。這天晚上人們設宴飲「節酒」過冬至夜。

  潮汕地區民諺云:「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

  冬至大如年的另一個表現就是祭祖。河北《深澤縣誌》記載:「冬至,祀先,拜尊長,如元旦儀。」意思是說,冬至祭祖、拜謁尊長,要像過元旦一樣舉行隆重的儀式。

  這是北方,南方如泉州習俗,冬至出門在外者,都儘可能回鄉過節謁祖。祭祖儀式與清明節祭祖,合稱春冬二祭,十分嚴格,參加者虔誠之至。

  在安徽桐城,冬至節上祖墳燒紙錢祭祖,並在這天修墳整墓。在上海金山,冬至這一天過去有落葬、燒小孩棺材之俗,今則演變為骨灰盒落葬等。杭州、湖州也都要掃墓。

②舅姑贈鞋,宴請教師

  冬至節,民間還有贈鞋習俗,其源甚古。《中華古今注》說:「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曹植《冬至獻襪履表》亦有「亞歲迎樣,履長納慶」的句子。

  後來,贈鞋於舅姑的習俗,逐漸變成了舅姑贈鞋帽於甥侄了,主要體現在孩童身上。過去主要是手工刺繡。送給男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繡的也是猛獸。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鳳形,鞋上刺繡多為花鳥。現在則多數是從集市上購買,樣式緊跟著時代的潮流。每逢冬至,一些地方的大人們總喜歡抱著小孩串門,誇耀舅姑贈送的鞋帽。

  冬至節,舊俗要由村裡的德高望重者牽頭,宴請教書先生。先生要帶領學生拜孔子牌位。然後由德高望重者帶領學生拜先生。目前山西仍有冬至節請教師吃飯的習俗。晉西北習慣用燉羊肉招待教師,其情甚濃。

以上就是今天的推送啦!

下次推送將是今天滬風社活動之辣醬油講座的相關內容!請大家記得關注!

相關焦點

  • 【冬至專題】冬至習俗大全
    根據民間習俗,在盤古開天之時,正是冬至的時候這時候由於天才剛被打開,萬惡無首,天地遨遊。所以民間流傳了這個傳說。冬至晚上不能出門。主頁君覺得,寧可信其有!大家趁這個藉口,晚上不要加班了,回家陪陪家人,畢竟冬至大如年啊!泉州人冬至回家謁祖每年農曆十一月中旬,約當公曆11月22日(或前、後一天),是冬至節,又稱冬節。
  • 冬至小習俗有哪些 冬至吃酒糟是哪裡的習俗
    冬至祭孔的同時,也要舉辦衣冠拜師,師生同宴、熱鬧非凡。不少縣誌都有相似的記載:「長至日拜聖壽,外鄉塾弟子各拜業師」。冬至「隆師」的習俗,對傳承尊師重教的傳統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今天也很有意義。當然,冬至日又是一年教書先生定聘約和解僱的日子,自然也是有人歡樂有人憂了。
  • 冬至|冬至節日習俗|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
    冬至|冬至節日祝福|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冬至節日習俗、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的相關內容 。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的習俗南方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南方地區有在冬至酬神祭祖的傳統。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酬神祭祖後通常還有宴飲活動。
  • 冬至的風俗習俗是什麼 冬至傳統習俗數九祭祖是什麼意思
    冬至的風俗習俗是什麼 冬至傳統習俗數九祭祖是什麼意思時間:2018-12-22 00:13   來源:鳳凰國際iMarkets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今天中國人對冬至最深刻的記憶,大概就是吃餃子這個習俗了。北方人是「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 趣談 廣東冬至習俗
    說到廣東冬至習俗,很多人都摸不到頭緒,其實廣東冬至習俗多樣,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習俗,如陽江吃鹹湯圓,佛山蒸「松糕」、中山吃「水欖」等,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廣東冬至習俗】東莞東莞道滘人認為,冬至是一個大節,是年節之尾,人們講究好頭好尾,故一定要過好這個尾冬(美冬)。
  • 冬至祭祀習俗:祭天與祭祖
    冬至日頭天晚上開始,事先在宗祠設香案,擺供品,供三牲(豬、雞、羊或魚)。到晚上十一點鐘左右,由族長或德高望重的長輩主祭,領合族男丁,敬香,上燈,敲磬,鳴炮,按輩分長幼依次拜祭,行三獻禮,讀祭祖文,祈求全族福壽康寧。無論是室外祭還是室內祭,祭祖過程中都有聚餐的風習。北方人作興冬至這天吃餃子、餛飩,南方人作興喝紅豆粥、吃湯圓。
  • 再過兩天就是冬至了,你們那有冬至上墳祭祖的習俗嗎?
    再過兩天就要到冬至了。在中國二十四節氣中,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非常重要的4個節氣。不僅僅是體現在節氣本身,更是因為他們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特別的寓意。比如說馬上到來的冬至,就是古時候很多人祭祀祖先的一個重要節日。至今這樣的祭祀習俗在一些地方仍然流傳。
  • 冬至時節起源與習俗
    至漢代依然如此,《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並相沿至今。
  • 今日冬至,有關冬至的習俗美食有哪些?習俗不一樣吃的也不一樣
    冬至作為冬天比較重要的一個節氣,它自然也會有一些特有的習俗美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冬至的習俗美食,各地習俗不一樣吃的也不一樣。餃子冬至習俗美食北方氣候寒冷,冰天雪地,在冬至這一天人們都有吃餃子的習俗。民間有句諺語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 冬至節的由來與習俗
    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 今日冬至!冬至具體時間是幾時幾分?冬至起源由來習俗盤點 冬至飲食...
    ④冬至日,我國北方有吃餃子的習俗,南方則有吃湯圓、冬至米糰和長線面的習慣。北方冬至習俗和南方有何不同呢?不同的習俗又有什麼不同的寓意呢?冬至飲食養生吃什麼?民間認為,「氣始於『冬至』」,所以此時為養生最佳時機。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相當於春節。後來實施夏曆。但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氣的首位,稱之為「亞歲」。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 冬至吃什麼|冬至過節吃什麼|冬至習俗吃什麼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冬至習俗吃什麼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農曆十一月初七
  • 傳統習俗過冬至
    傳統習俗過冬至
  • 冬至有哪些習俗?冬至應該吃什麼?
    據考究,冬至過節這一習俗源於漢代,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並例行放假。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共度一個歡樂祥和的「冬節」。(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到了唐宋,冬至發展成為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則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各種盛大的活動,讓冬至過節這一習俗在此期間變得盛行起來
  • 二十四節氣教案 | 冬至篇:幼兒園冬至課件,習俗詩歌、冬至節氣美食,冬至大如年【幼兒教案】
    贈鞋襪的習俗則是因為這天日影最長,所以古俗以鞋襪獻給尊長慶賀冬至,表示足履最長之日影祝禱長壽。曹植的《冬至獻襪履表》有"亞歲迎樣,履長納慶"的句子。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 冬至習俗的英文介紹(附英文版冬至祝福語)
    明天就是冬至了,這一天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在中國農曆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卻也是中國古代最早制定出的一個節氣。中國自從古代就對冬至很重視,民間素有"冬至大如年"這樣的說法。那麼,你知道冬至的英文怎麼說嗎?
  • 今日冬至,你知道冬至有哪些習俗嗎
    冬至過節源於漢,盛於唐宋,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宋《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明代趙可記載:京師最重冬節,不同貴賤,賀者奔走往來。家智置一簿,題名滿幅。
  • 晉源 | 冬至節習俗
    於是,女媧就在冬至這一天,在黃土人的耳朵上鑽個孔,穿上五色線,並讓黃土人將線咬住。這樣,黃土人的耳朵就固定住了。由於餃子的形狀像極了人的耳朵,後人為紀念女媧,每到冬至,便吃餃子。慢慢地,吃餃子就成了冬至節受眾最廣、也是晉源地區至今廣泛流傳的節俗話動,並有了「冬至吃餃子不凍(動)耳朵」的說法。
  • 江西各地冬至習俗大全,冬至快到了,遠方的你要回家吃團圓飯?
    江西的冬至習俗,除了吃餃子,還有吃熱豆腐、吃雞、吃糯米飯、吃湯圓、打麻餈果、打糯米粑等。有沒有流口水?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冬至快到了,遠方的你要回家吃團圓飯?1、撫州:釀腸。撫州人每年的冬至到,天氣轉寒時,開始製作各種當地美食小吃如撫州釀腸、黴豆腐等。冬至日當天,一般家庭會購買比較好的食材,一家人坐在一起,立上一盆火鍋,其樂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