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嶽的「遞弱代償」原理是正確的嗎,要如何倡導科學發展?

2020-12-12 授漁與授愚

王東嶽的遞弱代償原理,因為把宇宙萬物都總結為一系,其眼光之大,讓人嘆為觀止。然而王東嶽的「遞弱代償原理」真的那麼神奇嗎?一起來詳細了解吧,看看到底是神奇還是荒謬!

什麼是遞弱代償原理呢,王東嶽總結為:世界上所有的物種,生存強度總是呈現遞減態勢,一代比一代弱,為了保證自身能夠衍存,就會相應地增加和發揮自己續存的能力以及結構屬性。原理化解了既往進化論的深層困惑:即在宇宙演運的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愈高級的物種,雖然它們的生存技巧越來越高強(亦即「衍存屬性」越來越繁華),卻不能改變它們的存在效力越來越衰微的總體趨勢。

王東嶽認為:萬物演化的方向,都是越來越弱,生存度越來越低。這就做遞弱。相應的,萬物的屬性越來越豐富,技能越來越多。這就做代償。人類文明也同樣在這個規律之中,貌似越來越強,但是個體依賴性越來越大,總體生存度越來越低。

在他的書裡面出現大量生造詞,例如衍存,存在度,代償度,結構度等等。分別解釋為:衍存,繁衍和繼續生存;存在度:指正常生存所依賴的外部條件,依賴越多,存在度越低。比如,遠古人需要食物、飲水、房屋、村落;現代人不僅需要食物、飲水、房屋,還需要網絡、書本、公司、酒店、汽車等。依賴的外部條件變多了,存在度也就降低了。代償度:依賴的除自己以外的其他補足正常生活的總和。泛指正常生存中本應該自己做,卻由別人代勞的總和。比如需要廚師幫忙做飯,需要裁縫幫忙製衣等。結論:人的存在度會越來越低,自由度越來越高,結構度越來越高,代償度越來越高,因此人類遵循遞弱代償原理。

他舉了大量例子來論證他的原理,小到夸克原子,大到整個宇宙。他是分析說宇宙第一號元素氫佔總質量80%,二號元素約佔19.5%,其他所有元素加起來都不到1%。然後分析出原子存在、分子存在、再到生物存在,其質量分布是逐層遞減的。所以最後總結萬物都遵循「遞弱代償原理」。把人體分解為元素,佔比一樣和宇宙元素佔比一樣,怎麼就是遞弱了呢?

其實王東嶽是玩了一個文字遊戲,利用概念不清晰來誤導人。原子、分子、細胞、基體組織、生物,它們本就一個包含的屬性關係,即原子組成分子,分子組成細胞,再到組織到生物個體。它們之間所需的能量逐步遞增,也就是需要依賴外再度越來越高。初一看沒毛病啊,仔細分析,這就好比人和人類的概念。一個人一天吃一斤糧食,整個人類一天吃60億斤糧食。因此人類所需能量遞增,這不是荒謬嗎!拿原子和生物體來比較,從而顯得生物體所需能量高,有何意義呢?為什麼不是把生物個體分解為無數個原子,然後再拿一個原子,和原始參照原子做比較呢。

再如王東嶽講存在度,正常的生存依賴外部條件越多,存在度越低。古人只需要食物、水、房屋、村落,而現代人卻需要食物、飲水、房屋,還需要網絡、書本、公司、酒店、汽車等,所以人的存在度降低了。 這個存在度不是也更加的荒謬嗎,網絡、書本、公司、酒店、汽車又不現代人類生存的必須品。那如果將來發展人到只需要一個機器人,一個智慧機器人就能解決一切,是不是就等同於人的存在度就變高了呢?代償度解釋一樣如此,未來人只需要一個智慧機器人解決一切,是不是就是代償度變低了?甚至說未來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人類連吃飯都不需要,只需要在特定場合呼吸就能攝入足夠的能量和營養,那人類依存外在條件不是更少了麼!

王東嶽玩都只是概念性的問題,而不是真正某個學術的問題。例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之所以稱為萬有,是因為你在自然界找不見任何可以反駁他的例子。可是王東嶽的「遞弱代償原理」則不同,首先是你很難理解他到底是在講的什麼,也就是說這個原理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只是一個籠統的文字組合。太多的定義性存在著巨大爭議,可以找見太多反駁的例子,因此你很難在心裡認同它是一個「原理」!

他所講的內容有些那些荒謬的呢,王東嶽在視頻裡講,牛頓完成他的經典力學是在20多歲,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也是在30歲前後。可是他王東嶽為什麼能在垂暮之年建立「宇宙級」的學說,光從這點看他的學說就存在巨大質疑。而事實他所舉的例子也確實都是片面性的。先看王東嶽講醫學講疾病,他說現代人疾病遠比古人多,年齡活得越大痛苦越多,所需要的「代償度」也是越來越大,所以現代人遠不如古代人,人類一路遞弱。

這說法完全缺乏根據,首先現代人總數量比古代多了數倍,平均壽命也比古代也高了許多,總體呈增長趨勢,而並非遞弱!說現代人比古代人疾病多也缺乏依據,因為人類的絕大多數疾病都是基因遺傳的,這說明人類的疾病是一代一代遺傳下來的。現代人疾病種類多,一方面是現代醫學越來越發達,能夠檢查到基因攜帶的很多種疾病,另一方面是現代人更注重健康,更注重科學就醫,也更有條件去就醫!

文化上,王東嶽深度分析中西兩大淵源,他說由於中國古文字是象形文字,沒有邏輯思維,因此註定了中國的衰敗。而西方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很多的詞語是沒有明確的意思表達的,如sun 中文翻譯為太陽的意思,實際上它是沒有具體含義的,它的含義需要用在具體的事例中去推導出來,所以拼音文字導致了西方人有較強的邏輯推導能力。而邏輯推理最終產生了哲學,隨之哲學又引出科學。

這個說法其實也是謬論,因為中國早在先秦時期就催生出濃厚的哲學思想,有老子哲學思想,名家的哲學思想等等。文字只是一個符號系統,跟邏輯思維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中國沒有誕生哲學和科學最主要的是因為中國地緣條件的原因,中國是一個東亞封閉式地貌,農業文明時期的社會也只有儒家符合治世的標準。因此先秦時期雖然催生了諸子百家,可最後是經過數百年的實驗得出中國最適合儒家思想。所以農業文明時期的中國從來都只講國富兵強,從不讓民富,從來都是實行「愚民政策」,也就是百姓越愚,國家越好管理。因此除了儒家思想外,其他一切都視為異端,不讓發展,所以在古代中國根本沒有哲學發展的空間。

歐洲雖然有古希臘的哲學思想,可是在「基督教」統治歐洲之後,哲學基本都被摧毀,因此歐洲歷史有黑暗的中世紀之說。因為歐洲被「基督教」統治後,和中國就有點類似,其他思想一律打壓。後來由於文藝復興才使得古希臘哲學有從新拾起來,文藝復興,其實靠翻譯阿拉伯記載的文獻,最終各個思想得到全面解放,因而誕生哲學,引發科學!

王東嶽又講科學時代是一個更糟糕的時代,因為科學時代雖然帶來經濟上的發展,可實際上科學卻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例如環境問題,戰爭問題,食品健康問題等等。王東嶽說戰爭一次比一次爆烈,第一次是大戰結束時,使用的是重機槍、重型裝甲等。二次是大戰一開始就是各種重機槍,坦克裝甲,飛機應用於戰場,結束時,使用的是原子彈。因此下一次戰爭一開始就會將各種核彈用於戰場……然後他講環境汙染,嚴重的侵害著人類。食品健康等問題更是現代人沒法逃脫,他說城市上的人根本沒法吃到新鮮純天然的蔬菜水果。因為蔬菜水果在種植採摘,運輸保存,各個環節使用大量現代化學藥劑,什麼化肥農藥,催熟劑,防腐劑,消毒劑等等。

然而他所說的這些又都只是片面的,比如戰爭問題、環境問題,食品健康問題這些只是現代人才有的嗎?非也,戰爭早在遠古時期就有,種族競爭是自然現象的存在。人類總人口一直處於增長狀態,所以競爭激烈,產生戰爭也是在所難免。但是人口一旦達到頂峰,然後下降,人類就開始抱團取暖了。各國的合作也會越來越密切,越來越開放,因為總人口開始下降,為保證本國還能持續經濟增長,就不得不依靠更精密的合作了。

環境汙染問題更是從古至今都存在,例如燒木材遠比燒天然氣汙染大。要發展有汙染肯定是客觀存在的,但是並非因為環境汙染了,人類就大規模折壽了,或者大規模滅絕了。而且現代人也更加注重環保了,更加懂得保護和治理環境問題。雖然汙染確實存在可人類平均壽命反而遠高於古代。說有環境汙染的存在人類就危在旦夕,人類就會滅絕,這不是明顯危言聳聽嗎?即使人類不發展了汙染就停止了嗎!

再來說食品健康問題,這些問題也都是客觀存在的,但是也隨之研發出各種科技產品,解決這些問題。例如空氣淨化器,蔬菜淨化器等,能將蔬菜水果裡面各種有害化學藥劑驅除,讓城市人吃上健康食品。

王東嶽講創新,創新是一個近年來年才出現的新名稱,創新可不是人類獨有的,從生物史上看,生物變異就是創新本質現象,創新這個現象本身在地球上已經出現的數億年。可是變異存活率僅有1%,99%都會被自然所淘汰。所以創新首先面臨是危機而不是機遇!

最後他建議人類緩和發展,或者不要發展,因為越發展人類越快速走向滅亡!然而生物界的變異並不適合和人類科學創新做比較,因為也是拿單一和總群去做比較。生物變異需要面對的是整個地球環境的考驗,這就使得它的範圍困難無限的大。而人類的創新單單只對應人類的需要,這就是一和億萬的差別。其次人類的創新也依靠人類總結出來的知識和智慧,物種的變異卻是物種進化的一個小過程。這就好比說螞蟻的生存方式和整個生物界去做比較,怎麼能得出準確可靠的結論呢。應該說螞蟻為什麼不學蜜蜂築巢方式,蜜蜂為什麼不學蜘蛛的織網方式,這樣的單一兩者進行比較結論會更可靠些!

王東嶽所舉例都是片面性的說明一部分問題,可是為什麼拿片面性的問題就能總結出一個「宇宙級」的原理呢?而且會有那麼多的人跟著附和。

2002年夏天,王東嶽在北京舉辦過一次小型專題座談會,解釋自己提出的一個新的假說,一個新的萬物演化規律——「遞弱代償原理」。 那天到會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周國平、趙汀陽研究員,北京大學哲學系陳嘉映教授,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金鋒博士,以及其他各個方面的學者和朋友。大家對王東嶽的代償理論進行了探討,並對他的勇氣表示欽佩。看到了吧,這就是哲學界學術界對他的評價,總結為「勇氣可嘉」四字!

王東嶽隱居終南山,潛心修學20年,有點像是「閉門造車」,然後造出一個宇宙級的原理出來。而正規學術界,首先得培育良好的學術素質,從基礎做起,一層一層研究,不好高騖遠。建立學術圈子,交流探討。而且有專業導師引導,突破到一定境界可以自行組建團隊,繼續深入研究,所以成果出來之後很容易就得到公認!

王東嶽則不同,自擬一個獨立學者,自由學者身份,而且態度是拒絕的,王東嶽在視頻演講裡說:「討論不再一個層面,沒有必要。我只求完整自我的精密邏輯證明,至於外界人讀不得讀得懂,理不理解,怎麼評價那是他們的事,不是我的事!」這話包含了一個意思是「我是能總結出『宇宙級』原理的人物,你們能和我在一個層面嗎,和我探討能討論出什麼來?純粹是浪費我時間。」

看,這個圈套,多麼的厲害。釋迦牟尼不過上天入地唯我獨尊,可他王東嶽因總結「宇宙級」乃是宇宙之上「唯我獨尊」,厲害吧,趕快去膜拜一下王東嶽吧!

相關焦點

  • 從遞弱代償原理看病毒演化(下)
    我們進入正題,有了前面的科普知識,我們再來看王東嶽先生提出的遞弱代償原理,會好理解一點。王東嶽,筆名「子非魚」,曾潛心終南山修學20年,獨立於任何黨派和學術機構之外,自由學者,著有《物演通論》《知魚之樂》《人類的沒落》等。
  • 論王東嶽的「遞弱代償原理」
    王東嶽先生「遞弱代償原理」:他認為,愈原始愈簡單的物類其存在度愈高,愈後衍愈複雜的物類其存在度愈低,並且存在度呈一個遞減趨勢。隨著存在度的遞減,後衍物種為了保證自身能夠穩定衍存,就會相應地增加和發展自己續存的能力及結構屬性,這種現象就是「代償」。
  • 王東嶽的遞弱代償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對立的兩種觀點嗎?
    表面上看王東嶽的遞弱代嘗原理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兩種對立的觀點成立,但是從深層看這個觀點不成立,應該說王東嶽的遞弱代嘗原理是對達爾文最適者生存理論的覆蓋。遞弱代償根據王東嶽遞弱代嘗原理觀點我們可以得出越高級的物種越不具有生存優勢,死滅速度越快。同樣我們拿人類來舉例子根據王東嶽遞弱代嘗原理我們必然得出人是這個地球上最脆弱最不具有生存優勢的物種。同樣前提是王東嶽遞弱代嘗原理不被推翻。
  • 從遞弱代償的爭論中想到的
    [1]我不是王東嶽的讀者,但是看過朋友推送過的講課視頻,與其他空談哲學的人不同,東嶽先生能夠從宇宙大視角談到微觀的量子力學,從生命原理談到社會關係,從數學定律談到化學反應,從古代東方的老子談到西方近代的黑格爾,我很少見過如此博學之人,更關鍵的是他還能把這些科學知識跟哲學結合起來,最終找到了他的第一性原理----「遞弱代償」。
  • 遞弱代償錯了,我們活著為什麼?
    王建平:每日一文《遞弱代償錯了,我們活著為什麼?》王東嶽認為:世界上所有的物種,生存強度總是呈現遞減態勢,一代比一代弱,為了保證自身能夠衍存,就會相應地增加和發揮自己續存的能力以及結構屬性。萬物演化的方向,都是越來越弱,生存度越來越低。這就做遞弱。相應的,萬物的屬性越來越豐富,技能越來越多。這就做代償。人類文明也同樣在這個規律之中,貌似越來越強,但是個體依賴性越來越大,總體生存度越來越低。遞弱代償論首先給生物的存在設定了前提,為生存度而來,生物為求存是遞弱代償論的起點。生物是在求存嗎?否!任何生物都只有一個目的,求感知。求可能的最大限度的感知才是生物的本能和目的。
  • 不懂科學的王東嶽是如何愚弄國人的,了解真相你才知他有多低級
    王東嶽提出「遞弱代償」的哲學觀點,他把尺度拉大到宇宙的138億年,從而分析出宇宙的一切都符合「遞弱代償原理」,可是王東嶽從138億年的尺度上去探討「強」「弱」,你能明白他真正要探討是什麼?從這裡可以看出王東嶽利用未知的宇宙居然能得出已知的原理,真乃奇人也!王東嶽繼續解釋「遞弱代償」是指,世界上所有的物種,生存強度總是呈現遞減態勢,一代比一代弱,為了保證自身能夠衍存,就會相應地增加和發揮自己續存的能力以及結構屬性。關於「遞弱代償原理」是否說得通,我們先不去下結論。
  • 真正的高手,都有「遞弱代償」的底層思維|其中的邏輯是?
    大家聽完他的課之後,專家們對王東嶽的評價,普遍是:大膽,勇氣可嘉! 王東嶽最被市場所熟知和鼓吹的,是所謂的他發明的一種理論,一個新的萬物演化規律,即「遞弱代償」理論。
  • 與王東嶽商榷:放棄以量取質,逆轉遞弱代償!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綱要》(90)《逆轉遞弱代償》遞弱代償是生命進化的趨勢,生命的存在度越降低,生命的代償度就越上升。人更是如此,人是生命體中存在度下降最多的種類,也是生命體中代償度最高的種類。生命的存在度為什麼必須遞弱?
  • 何為「遞弱代償」?為何說文明是一場災難?
    作者聲明:本文思想啟發於王東嶽先生的遞弱代償理論,原創不易,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我們的普通意識形態認為,生存能力越強,其存在度就越高。比如說人,在地球上是能力最強的生物,站在食物鏈頂端,所以人類的存在度是最高的,也就是說人類會比其他低級動物存活的時間更長,會陪伴地球直到地球滅亡。
  • 被驚為天人的王東嶽,隱居終南山20年寫出一本書,瞬間引爆網絡
    連梁冬、羅振宇等名人大佬,見了都要驚呼天人,待之以師禮的王東嶽,究竟拋出了什麼理論,讓人那麼著迷?為何有人說,他的理論必將改變世界?它又在多大層面上會影響到我們個人生活呢?王東嶽的學術核心就四個字——遞弱代償。
  • 王東嶽的水平高嗎?客觀的評價,他到底是個怎樣人?
    王先生講「遞弱代償」的視頻看過幾次。並且在視頻下寫過評論,表示對這個理論可以接受。此刻讀到先生專論「遞弱代償」,也正好有時間談談我的完整想法。請不須誤解我要挑刺,只是想與同好者切磋探討,共同繁榮學術而已。 我的想法是,當然也是東嶽先生的觀點,人類社會的發展與人體自身的生成、發育、成熟、衰退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之處。
  • 如何才能讀懂王東嶽的《物演通論》這本書?
    要想讀懂王東嶽的《物演通論》首先我們得知道《物演通論》是一本哲學書不是科學書。科學是討論具體問題的,哲學是討論宇宙終極問題的。其次必須要對此前的哲人所討論的問題有所了解。第三此書只是對「遞弱代償原理」的證明證明僅指純邏輯證明。
  • 王東嶽和達爾文都犯了同樣的錯誤,讓我們弄錯了自己的角色!
    中國的王東嶽更是從生物求存目的出發,得出遞弱代償的描述與結論。奇怪的是,幾乎所有的思想家都沒有質疑過求存的概念,什麼是求存?為什麼要求存?求存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求存有什麼意義?我們把生物求存和客觀存在一樣看作是不由分說的「硬道理」,是不講道理的存在,這是合適的嗎?生物存在著做什麼?生存就是為了生存符合什麼邏輯?
  • 原創:現代中國文化領域,有沒有能跟王東嶽老師相提並論的真學者?
    王東嶽先生,筆名「子非魚」,是醫學碩士。畢業後脫離醫學界,精心研究哲學,獨立於任何黨派和學術研究機構,無固定職業,無確定職稱,是自由學者。但卻做過西北大學哲學系客座jiaoshou,西安交大管理學院東方文化客座jiaoshou。 王東嶽先生著書《物演通論》,出版三卷合為一部。
  • 用「遞弱代償」理解網際網路的28個現象和終局
    當然,如果讀者堅定要讀下去,並產生不適,那我深感抱歉,也請知道這各理論不是真理。此外,由於《物演通論》過於龐大,我本人不敢說完全讀懂,只是在盡我所能的理解遞弱代償思想,來重新理解網際網路。以下內容都只是我個人見解,不代表原著和作者的觀點。一、遞弱代償簡化版
  • 為什麼知名專家在王東嶽面前喜歡沉默和微笑
    很多人的生活如霜打的茄子一般,打算就此抽吧下去,偶然聽到王東嶽的講座,精神為之一振,當然這個茄子也不是一般的茄子,因為王東嶽的影響力主要在知識階層,我雖然不屬於這一階層,但因為之前讀了《失控》一書,所以我從淺層,較為容易地理解了王東嶽的哲學體系。本人少時痴迷物理,熟知熱力學第二定律,故較能理解「遞弱代償原理」。
  • 混沌大學鎮館之寶課程,李善友教授的《第一性原理》認知如何升級
    (八)創新建立在達爾文世界觀之上李善友課程(二)李叫獸與芒格的思維模型學習法李善友課程(九)第一性原理如何影響政治經濟李善友課程(六)如何發現第一性原理?李善友課程(七)整個工業革命和工商管理都建立在牛頓世界觀之上李善友課程(三)李善友教授如何從讀書中學習?李善友課程(十)如何像巴菲特一樣思考?
  • 王東嶽先生現在很火,他能成為一代大家嗎?
    公開資料顯示,王東嶽,男,獨立於任何黨派與學術機構之外,自由學者。研究生畢業後曾做過西北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以及西安交大管理學院的東方文化客座教授。王東嶽先生學貫東西,通古曉今,從宗教、東西方哲學到自然科學,到歷史、地理、社會人文學、政治學等等,幾乎無所不包。
  • 王東嶽顛覆了我對脫口秀的看法
    真的是這樣嗎?前幾天提到,不知聽誰說的,近代以前都是先進就要挨打,然後順藤摸瓜,摸到一個古董:王東嶽。網上簡介寥寥,但樹大很深,進而看到「物演通論」和遞弱代償,為羅輯思維幾年前提到過一次,方知老王非一般人,乃深淵之物。簡單聽聽,老王講的內容邏輯清晰,分門別類,如果不是看書多,思維深,恐怕難以駕馭。又其貌不揚,這類男人發光發熱永不被人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