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讀懂王東嶽的《物演通論》這本書?

2020-12-22 一個敢說真話的憤青

要想讀懂王東嶽的《物演通論》首先我們得知道《物演通論》是一本哲學書不是科學書。科學是討論具體問題的,哲學是討論宇宙終極問題的。

其次必須要對此前的哲人所討論的問題有所了解。

第三此書只是對「遞弱代償原理」的證明證明僅指純邏輯證明。

《物演通論》這本哲學書特點

A:詞意深遠

首先我們得知道哲學語言跟我們日常語言是有很大區別的。

日常用語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用直觀建立的。它一定具有以下特點:第一簡單易懂,第二口語化,第三便於傳播。

哲學語言是跟數學、音樂、電腦語言一樣討論特殊問題的專用符號。

但是哲學又和數學、音樂、電腦語言有不一樣的地方,像數學、音樂、電腦語言都有自己的專用文字,而哲學卻沒有自己的專用文字。

哲學探討的是宇宙終極問題,但是哲學使用的文字卻是和我們日常使用文字一致,這使得我們很難讀懂哲學書。

哲學語言同樣具有三大特點

第一:嚴格遵守原中文含義

我們現代人讀古文為什麼會那麼難讀懂原因是我們用複合詞去理解古文,而中國古人創造文字的時候是沒有複合詞的,每一個字都是一個含義。直到唐代中期佛教傳入中國,才帶入大量的複合詞。

比如我們現代用語「理想」的意思是指一個烏託邦式的願望,而哲學「理想」是在原中文概念使用「理想」意思是指推理和想像。

再比如「變態」我們日常的意思是指莫個人思想有問題。但是哲學「變態」的意思是指改變狀態。

第二:借其它學科的詞或自己造詞

哲學因為沒有自己的專用文字於是乎不得不借用其它地方詞語,如果沒有詞語借用的話就只能自己造一個詞語。

比如《物演通論》中「代償」這個詞借用的就是法學當中的詞語,意思是指其它人來補償。

比如《物演通論》中的「衍存」是自己造的詞語意思是指伸展演化存在,萬物都是逐步演化而來。

第三:高度抽象

我們知道哲學書討論是形上學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要擺脫感官的束縛,哲學詞語都是極度抽象的用詞,詞語的概念比原有詞語的概念邊界大大縱深。

比如我們平常所說的「存在」是指眼見看到的具體的東西。但是《物演通論》中「存在」的意思是指眼睛看到的和眼睛看不到的都叫存在。

再比如日常生活中的「屬性」是指某些事物的特徵,但是《物演通論》中「屬性」的意思是指一切可以看到、聽到感知到的都叫屬性。

B:討論我們不討論的問題

我們普通人只討論眼下跟自己生存相關的問題,其它問題一概不討論。而哲學恰恰是要討論跟生存毫無相關的問題。比如什麼叫時間?什麼叫空間?什麼叫證明?什麼叫質量?什麼叫能量?什麼叫正確?什麼叫存在?等等跟實際生存毫無相關的問題。

我們普通人的時空觀是建立在牛頓的時空觀之上,不管我們在不在時間和空間一定存在,叫做絕對時空觀,絕對不會對時間和空間再發生疑問。但是愛因斯坦卻不相信時間和空間絕對存在,告訴我們時間和空間不是絕對存在,是相對存在,如果速度越快時間越慢,如果速度達到光速,時間和空間將停止。

我們普通人認為證明就是眼見看到即為證明,絕不會再對證明發生疑問。但是在《物演通論》中證明僅指廣義邏輯證明,也就是從感應、感性、知性、理性通恰不發生矛盾才算證明,也就是思想邏輯證明和感官證明通恰不發生矛盾。

C:怪誕而深奧

比如在《物演通論》中王東嶽會告訴你我們人類社會和一塊花崗巖沒有任何區別。這個觀點咋一聽又奇怪又難懂,怎麼會把花崗巖和人類社會相比較,人類社會何其豐富多彩而花崗巖就是一塊爛石頭怎能跟人類社會相比。

但是如果你去仔細讀這本書你會發現說的深有道理,花崗巖是由若干個原子構成的一個整體結構,人類社會也是由很多人組成的一個整體結構,而人是由原子組成,那麼人類社會結構就是由n多原子構成。

而人類社會與花崗巖的區別就在於,花崗巖中的原子的屬性能力低,自由度低,而人類社會中「人」這顆原子的屬性能力高,自由度高,所以在人看來人類社會和花崗巖是不同的結構,在花崗巖中的原子看來花崗巖和人類社會也是不一樣的結構。

我們把我們目光尺度拉大到整個物演史,我們這個宇宙是從138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分化而來,所有無機物和有機物都是逐步演化而來,石頭也是從夸克逐步演化而來,人也是從夸克演化而來,只是夸克的演化方向不一樣而已,最終導致花崗巖和人類社會的極大不同,比如你從同一個點射兩支箭,只要射箭方向的角度不同,那怕只是幾微米的角度差別,如果忽慮掉空氣阻力和地球引力,那麼這兩隻劍最後的目地的一定是截然各不同。

此前哲人所討論的問題

第一:追問組成這個世界的本源(質料和理念)

A:泰勒斯「水為萬物之源」

泰勒斯認為萬物都由相同的物質演化而來,這個相同的物質就是水。

B德謨克利特「原子論」

德謨克利特認為這個是由原子演化而來

C:畢達哥拉斯「萬物由數構成

畢達哥拉斯認為數的數理邏輯關係才是世界的本源比如(1+1=2)這個數理邏輯關係永遠不變才是世界的本源

D柏拉圖「理念論」

柏拉圖認為這個世界的本源是一個理念

第二:精神論

A笛卡爾「二元論」

笛卡爾認為這個世界有兩個存在:一個物質實體,一個精神實體。

B貝克萊「物是觀念的集合」

貝克萊認為我們所說的萬物都是萬物通過五官投射在我們精神中的產物。

C休謨「從特稱判斷不能導出全稱判斷」

休謨認為歸納法不成立,歸納法只能證偽不能證明。

康德「先驗論」

康德認為我們的智慧和感知能力都有自己的規定性,我們得不到客觀事物的本真。

遞弱代償原理的證明

我們知道人類證明的方法一共有三種:第一歸納法,第二演繹法,第三純邏輯

第一歸納法

所謂歸納法是指如果一件事情在時間和空間上反覆出現,那麼我們就會把它視為證明完畢,但是歸納法有個問題,就是我們永遠沒有辦法窮盡時間和空間,其次我們到目前為止不知道時間是什麼?空間是什麼?所以歸納法只能夠證偽不能夠證明。

比如在古代的中國你看到你們本地的人是黃皮膚黑頭髮,你到揚州又看到當地的人是黃皮膚黑頭髮,你到京城看到當地的人也是黑頭髮黃皮膚,於是你認為世界上的人都是黃皮膚黑頭髮,偶然你看到一個西方來的傳教士他們是白皮膚黃頭髮,你這個結論立馬破潰。所以歸納法不能證明只能夠證偽。

第二演繹法

所謂演繹法就是必然的導出,也就是三段論:給出大前提,再給出小前提,結論必然正確,但是演繹法的大前提通常是我們直觀經驗總結而來,如果是歸納得來的結論,證明立馬破潰。

比如上面的例子你說凡人皆是黃皮膚黑頭髮,歐洲有人,於是歐洲人必為黃皮膚黑頭髮,但是我們現在知道歐洲人是黃頭髮白皮膚,所以這個結論不成立。

第三純邏輯

所謂純邏輯是指,僅用一條或多條不證自明的前提或公裡推導出的結論的思維方式。純邏輯必須要擺脫我們的直觀束縛,用純抽象的符號,僅看思維如何運行,這樣推導出的結論比較符合客觀規律。

比如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從最基礎的定義定理出發推出四百多條命題,窮盡平面幾何所有命題,後人幾乎加不進去任何一條。

再比如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牛頓用最基礎的定義定理公設出發推導出宏觀世界的所有力都遵循萬有引力定律。

而王東嶽先生的《物演通論》是用純邏輯從兩個最最基礎的公理,第一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定律,第二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推導出遞弱代償原理。

相關焦點

  • 王東嶽先生的《物演通論》能被證偽嗎?
    當然能夠證偽,因為王東嶽先生的《物演通論》不是真理,這個世界上也沒有永橫不變的真理存在。本身真理這個詞語就不成立。什麼叫真?我們通常所說的真是,眼見為實即為真,比如我們看植物是綠色的,看蘋果是紅色的,看香蕉是黃色的,我們確定我們看到的東西是真實的。
  • 淺評王東嶽的《物演通論》
    第一,物演通論的大概內容為什麼叫《物演通論》,因為他講的是宇宙存在的演化進程,而物質是演化的載體。書的內容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從宇宙的初始狀態開始到人的誕生,這中間究竟是怎麼發生的過程,以及從中導出一個規律——遞弱代償原理。
  • 封殺王東嶽,禁讀《物演通論》?「人文存亡之道」的基礎理論?
    封殺王東嶽,禁讀《物演通論》?「人文存亡之道」的基礎理論?這兩句針鋒相對的話是不是很令人驚悚?聽我細細道來。我先在一個論壇看到一個很驚悚的標題:封殺王東嶽,禁讀《物演通論》。忍不住拜讀了一下。說的內容大致如下。
  • 武俠故事中學習如何死磕《物演通論》
    爽的關鍵在於MVP前兩年流行過一陣IMUV聯合創始人及CTO埃裡克萊斯寫的一本書《精益創業》,他在這本書中提到如何讓因為開發產品時先做出一個簡單的原型——最小化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套用這個構詞的形式,我們可以造另一個MVP(Minimum Viable Pleasuire,最小化可獲得酸爽,簡稱「最爽」)。
  • 《物演通論》
    ,除了老子的《道德經》,就是這本物演通論了,其尺度之大、構思之巧妙、邏輯之精密、洞悉之深邃,沒有任何一本書有如此力道,說它是中國當代最有思想的一本書也不為過.比如讀一本西方的哲學書,如果你沒有一個超過那本書的更高深度、更高維度去閱讀它,你總是站在下面仰望它,你很難讀懂他,但如果你站在相對更高的點俯瞰它,你才能更容易去理解它,你就能把那些零碎的知識點拿來補充或者是替換你之前的底層思維邏輯系統.
  • 被驚為天人的王東嶽,隱居終南山20年寫出一本書,瞬間引爆網絡
    通常哲學離我們很遠,我們也很難聽得懂哲學家的邏輯推演話術,然而王東嶽的學術卻離我們很近,近的就在我們周邊,我們的身上,跟我們每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2019年,就在他的《物演通論》發表二十年後,應多方請求,王東嶽出山舉辦了一次學術培訓講座。
  • 王東嶽:我們應該如何讀書?
    現代人在越來越洶湧的信息洪流中逐步失去了讀書的習慣,這等於失去了和最偉大的人對話的機會。——王東嶽授課老師|王東嶽獨立學者、《物演通論》作者本文由混沌大學(ID:hundun-university)授權轉載。
  • 物演通論看世界之五十五:美國為什麼衰落
    由此可見,《物演通論》作為最匹配於人類當下生存結構的最新的哲學思想對於各個領域的理論工作者是何其重要,而致力於新理論建構的人若不知道或者知道了卻不理解《物演通論》又是何其遺憾。 因為大多數人只對表層的諸如「美國為什麼衰落」的具體問題感興趣,所以會以此為題目來寫這篇文章,雖然這篇文章的內核在我的某些其他的文章中、在王東嶽先生的大課中、在《知魚之樂》中、在《物演通論》社會哲學卷的論述中已經用不同的語言很清楚的做過不同程度的交代。
  • 《物演通論》作者王東嶽:中國文化絕不產生科學
    演講者|王東嶽(哲學家,《物演通論》作者)東西方文明從起點上看來差別極小,一個是純粹的農業文明,一個是半農業半工商業文明。可是就像兩支箭,在它們射出的起點上雖然夾角很小,可是等到飛向遠方兩者的距離就會變得極大。兩種文明的生存結構一旦形成,文明內在的規定性就會逼迫著它朝一個既定方向運行。
  • 不懂科學的王東嶽是如何愚弄國人的,了解真相你才知他有多低級
    這是英國生物化學家李約瑟的名言,他所著《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對現代中西文化交流影響深遠。然而當代獨立學者王東嶽卻認為,人類越發展文明越敗壞,科技越進步系統性危機越大,人類越快速走向滅亡。王東嶽《物演通論》最早是在2003年自費出版,定價售36元,2009年再版,定價68元。始終無人問津,於是王東嶽在2018年左右,做了一個系類性的講座,其後講座的視頻流向網絡。
  • 原創:現代中國文化領域,有沒有能跟王東嶽老師相提並論的真學者?
    王東嶽先生,筆名「子非魚」,是醫學碩士。畢業後脫離醫學界,精心研究哲學,獨立於任何黨派和學術研究機構,無固定職業,無確定職稱,是自由學者。但卻做過西北大學哲學系客座jiaoshou,西安交大管理學院東方文化客座jiaoshou。 王東嶽先生著書《物演通論》,出版三卷合為一部。
  • 一文看懂物演通論中的存在度
    以及在全書中有如何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在本章給出具體解讀.在物演通論中,王東嶽老師並沒有將這個客觀本體有任何一個絕對化的表達,因為哪怕你說它是有序能量,但是有些能量的載體又是什麼呢?即便找到能量的載體,那麼能量載體的載體又是什麼?這種追問沒有盡頭,所以直接用了一個存在度作為衡量這個屬性載體的機制,是一個總和規整下的變量,而絕不是代表任何一個具體的某種東西,只去研討這屬性存在載體的演化規律,而不再是去追問這個始基質料究竟是個什麼.
  • 《物演通論》讀書會2020年8月22日線上分享記錄
    所以,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國可能需要肩負起更重要的責任,人類命運共同體和生態主義都是很好的提法,《物演通論》新思想更是最重要的文化突破,指明了未來全球化的正確路徑,奠基了未來新文明的文化基礎。遮蔽效應就是智質的遺傳性,這是智質或文化最基本的特性。思維方式是我們文化慣性導致的路徑依賴,雖然中國的象形文字曾經導致我們更習慣具象化的思考,但隨著進入商業文明階段我們拼命的學習西方,而漢字的抽象與簡化也完全符號化了,也需要虛詞、助詞等做邏輯關係的表達。所以,現在東西方的文化可交流可融合的程度越來越高,這也是王東嶽先生能寫出《物演通論》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
  • 王東嶽的遞弱代償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對立的兩種觀點嗎?
    《物演通論》王東嶽王東嶽先生讀大學期間讀的是醫學,他偶然讀到一篇醫學文章討論的是生物滅絕問題,但是這篇文章沒有結論,但是字裡行間暗示越高級的物種死滅速度越快從這個假設出發。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E是能量,M是質量,C是光速,光速不變,質量和能量是一回事可以相互轉化。
  • 王東嶽顛覆了我對脫口秀的看法
    前幾天提到,不知聽誰說的,近代以前都是先進就要挨打,然後順藤摸瓜,摸到一個古董:王東嶽。網上簡介寥寥,但樹大很深,進而看到「物演通論」和遞弱代償,為羅輯思維幾年前提到過一次,方知老王非一般人,乃深淵之物。簡單聽聽,老王講的內容邏輯清晰,分門別類,如果不是看書多,思維深,恐怕難以駕馭。又其貌不揚,這類男人發光發熱永不被人嫉妒。
  • 《物演通論》讀書會2020年2月線上分享
    121、社會是人的存在質態→122、人類社會發源於生物社會→123、社會學史及此前社會學的局限→124、人類社會是個體屬性聯構之屬境或物演結構化末端之存境→125、社會進程就是物演的結構化進程社會哲學的第一追問是為什麼自然人必須以社會這樣的質態存在(121章)。
  • 我看王東嶽以及他的《物演通論》
    這幾天在網上看到有關王東嶽的視頻,非常震撼。就好像衝塞天地的一陣風一樣,鋪天蓋地,幾乎把我生平所學全部蕩盡、巔覆了。雖然文明的進步給人類帶來了越來越多、形形色色的問題,但是無論任何人不管怎樣留戀和嚮往老子小國寡民的社會,我們也更做不到老子的——反對一切文明化作為的思想,我們不願意也不可能回到過去了,這是現實。我們不必悲觀,我們面向未來,因為如他所說:人類文明不是人類選擇和設計的結果。
  • 王東嶽《物演通論》和《道德經》有什麼關係嗎?
    這是網上對其理論的解釋。看看這種解釋,你就得琢磨半天。那麼他的這種理論新穎嗎?為什麼會越來越弱?欲望的膨脹,道德的淪喪使然。其實他的這些理論在中國的聖賢古文化中都有過表達,道德經中也有。只不過現代人當成消極思想而不予重視。
  • 學國學必看頂級高手王東嶽、曾仕強、傅佩榮、翟鴻燊、郭繼承等
    在這裡作者給大家推薦五位名家:王東嶽、曾仕強、傅佩榮、翟鴻燊、郭繼承等。一、必看王東嶽的哲學系列視頻講座王東嶽,男,筆名「子非魚」,獨立於任何黨派和學術機構之外,無固定職業,無確定職稱,自由學者 。王東嶽研究生畢業後曾做過西北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以及西安交大管理學院的東方文化客座教授。出版三卷《物演通論》合為一部;一冊隨筆集《知魚之樂》;一冊彙編本《人類的沒落》。提出遞弱代償理論。
  • 湯一介、周國平、鄧曉芒、黎鳴、王東嶽,誰能稱上哲學家呢
    可是這50位哲學家中,沒有一個是中國人。中國哲學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過於渺茫微乎其微。在當代中國有沒有哲學家呢?一百多年來,能稱上哲學家的不過寥寥數人,熊十力、馮友蘭、金嶽霖,開宗立派有自己的哲學體系。在當代基本上都是哲學史家和闡釋學家,要麼就是解釋古代哲學,要麼就是翻譯西方哲學,哲學販子而已,沒什麼創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