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論》作者王東嶽:中國文化絕不產生科學

2020-12-17 前瞻網

為什麼科學和哲學領域的集大成者,基本都出現在西方?王東嶽先生說,因為中國的具象思維,產生不了建立在抽象基礎上的科學和哲學。文字的具象與抽象源起,導致東西方思維的巨大差異。

本文經混沌研習社(微信公眾號:dfscx2014)授權轉載,研習社是一所線上商學院,致力為創業公司培養具有網際網路思維和全球化視野的創新人才。

演講者|王東嶽

(哲學家,《物演通論》作者)

東西方文明從起點上看來差別極小,一個是純粹的農業文明,一個是半農業半工商業文明。可是就像兩支箭,在它們射出的起點上雖然夾角很小,可是等到飛向遠方兩者的距離就會變得極大。

兩種文明的生存結構一旦形成,文明內在的規定性就會逼迫著它朝一個既定方向運行。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裡」,這就是今天東西方文明看起來截然不同而且兼容性極差的真正原因。

文化是人類面對不同生存環境、生存結構產生的謀生行為過程和體系。作為東方文化代表的中國文字,繼承了甲骨文的具象基因,締造了中國的具象思維。

而西方文化發源地環地中海區域,要面對北非、西亞、南歐三地的經商往來,逐漸拋棄了各自原有的的象形文字符號,產生統一的拼音標識,也就強迫要用一種邏輯結構為每一個拼音標識尋找被公認的概念。這也就締造了西方文明的純邏輯思維體系。

具象思維更適合藝術的發展,而邏輯思維會誕生哲學和科學。

象形文字締造中國具象思維

在此基礎上形成宇宙觀

跟邏輯推導沒有關係

象形文字是什麼呢?就是一幅圖畫,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古埃及文字要畫一個士兵,先畫一個人,然後一手拿矛,一手拿盾,十分具像。

中國的象形文字一開始就是半抽象的,比如甲骨文要畫一隻羊,並不把整個羊畫出來,只把雄羊的羊角畫出來。它相當於連環畫,沒有語法邏輯結構,沒有標點符號。

既然都是具象的畫面,怎麼代表抽象的東西呢?難不倒古人的。

比如說數字,一二三四,以前四畫四橫。百千萬怎麼辦呢?百畫兩個圈,一槓以後一百,兩槓代表兩百。千怎麼畫呢?畫一個人,在小腿部打一個指示符號,用男人小腿腿毛很多代表千。

這種象形文字使我們的思維具象化,從而建立了我們的宇宙觀,請注意,我們的宇宙觀是建立在感官上的,而不是邏輯推導。這種思維方式叫具象思維方式,由於具象符號包含的信息量超大,因此古人用具象符號解決問題,遠比抽象符號來得便捷。

拼音文字締造西方抽象思維

因為概念喪失

只能通過抽象邏輯解決

但是西方的思維完全不是這樣,它是建立在抽象的邏輯思維基礎上的,這也是源於它的拼音文字。

拼音文字為什麼會發生呢?它只會出現在交流過度的地方,大家既是分立的,同時又交流過度才發生。

我舉一個例子,環地中海地區大家經商不斷來往,你到了某地,聽不懂他們說話,也看不懂他們象形符號,怎麼辦,你只能把他們說話發音拿音標註下來,你來注一個,我來注一個,大家最後只把使用的音標留下來,把原有使用象形文字符號扔掉。

這裡面引出一個重大的問題,拼音文字一旦發生,符號和概念就丟失了,要知道我們人類的思想就建立在概念、命題和命題的複合三大基礎上。如果連概念都找不見,必須藉助命題,再加上命題的複雜化構成命題的結構化,一個複雜的抽象邏輯體系由此建立。

因此一旦使用拼音文字,必須每動一個念頭的時候,都得在邏輯結構上想,否則連相互表意都不可能,由此締造了西方分分秒秒訓練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把這個能力展開為一個思想知識體系,就叫哲學和科學。

什麼是科學,邏輯模型在前,事後才建一個實驗室,用實踐經驗來檢驗。在真正的西方哲學裡,你永遠見不到實踐出真知這句話,因為真正的西方之所謂的知識,全都跟實踐無關,都是純邏輯的推演。

比如說你今天說的原子分子細胞DNA,請問哪一個是你能看見的?都是在概念上推演出來的東西,恰恰是這些概念上純邏輯推演的東西才叫知識,凡是你拿眼睛看到的叫經驗,跟知識無關。

什麼叫哲學,古希臘一群大孩玩弄純邏輯遊戲叫哲學,這個延展產物叫做科學,是一種純邏輯推演產物,而不是實踐產物。

哲學意思就是愛智,純粹玩弄智慧,它的後延產物叫科學,因此科學是先建邏輯模型,後建實驗室。這就是為什麼建國之後中國人數理化水平很高,但是中國不出科學大家,我們不知道什麼是哲學,你當然根本理解不了什麼叫科學,因為哲學乃科學之母。

同樣的地心說

託勒密建立了邏輯模型

張衡做出了實物模型

我們可以看一個對比的例子:西方到了公元後150年,託勒密建立了地心說,書名叫《數學彙編十三卷》,他居然用數學來表述整個天體運動模型,才能講明地心說。

這個完整的邏輯模型有什麼特點?縝密而具有延展性,邏輯模型由於過度縝密,而越複雜的結構越容易破壞,於是後人發現邏輯模型上破綻,就可以推翻,這就是哥白尼,哥白尼其實找不到日心說的任何證據,他只是發現地心說的邏輯模型有破綻。

所以,科學是邏輯模型在先,事後才找證據。

跟託勒密完全同時代,中國也出現最偉大的天文學家,漢代的張衡,可是張衡給中國人做了一個什麼樣的地心說的模型呢?一個渾天儀,一個實物模型,你永遠無法證明它說。

我在告訴大家思維方式的差別,這裡大家注意,中國文化都是具象思維文化,適合產生技術和藝術。比如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文人基本上除了少數做經學,絕大多數都是藝術家,比如說屈原,李白,杜甫。這種具像思維創造藝術,導致中國早年非常遙遠的時代,藝術創作就達到了西方近代才能達到的高度。

我並非貶低中國文化

科學與中國文化並無關係

要理解所以然

我講到這裡大家一定會認為,我在貶低中國文化,因為我說中國文化不產生科學。大家一定要知道,中國文化絕不產生科學,科學這門學問跟中國文化沒有任何關係。

中國文化產生的全是技術體系,這就是為什麼唐宋以後中國處在世界最高端,卻在科學時代被八國聯軍視為蠻族弱國。科學一出現就通過概念和邏輯體系覆蓋整個技術面,而技術是一項一項試錯法,於是中國大大淪落,一個屈辱的時代由此開始。

而且,你讓我評價科學的好與壞,我可以說科學是世界上最壞的東西,因為它跟我們締造了巨大的災難,我們今天環境汙染,生態破壞,氣候異常,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請問哪一樣不是科學造的孽?

中國文化不產生科學,相當於中國文化不參與造孽。你用好壞來評論事情毫無意義,我只希望大家理解所以然,理解東西方文化的發生因由和內在發生機制。

本文來源混沌研習社,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淺評王東嶽的《物演通論》
    第二,《物演通論》的地位《物演通論》屬於思想體系,他在哲學上屬於存在論,他比認識論和後現代哲學古老的多,作者王東嶽大師可能受東方人的思維方式的影響,從宏觀整體的角度去看待整個宇宙,得出了宇宙歷史的規律。
  • 如何才能讀懂王東嶽的《物演通論》這本書?
    要想讀懂王東嶽的《物演通論》首先我們得知道《物演通論》是一本哲學書不是科學書。科學是討論具體問題的,哲學是討論宇宙終極問題的。其次必須要對此前的哲人所討論的問題有所了解。第三此書只是對「遞弱代償原理」的證明證明僅指純邏輯證明。
  • 王東嶽先生的《物演通論》能被證偽嗎?
    當然能夠證偽,因為王東嶽先生的《物演通論》不是真理,這個世界上也沒有永橫不變的真理存在。本身真理這個詞語就不成立。什麼叫真?我們通常所說的真是,眼見為實即為真,比如我們看植物是綠色的,看蘋果是紅色的,看香蕉是黃色的,我們確定我們看到的東西是真實的。
  • 封殺王東嶽,禁讀《物演通論》?「人文存亡之道」的基礎理論?
    封殺王東嶽,禁讀《物演通論》?「人文存亡之道」的基礎理論?這兩句針鋒相對的話是不是很令人驚悚?聽我細細道來。我先在一個論壇看到一個很驚悚的標題:封殺王東嶽,禁讀《物演通論》。忍不住拜讀了一下。說的內容大致如下。
  • 原創:現代中國文化領域,有沒有能跟王東嶽老師相提並論的真學者?
    王東嶽先生在講課 王東嶽先生就是現代中國文化領域的普通研究者的真學者。 王東嶽先生,筆名「子非魚」,是醫學碩士。畢業後脫離醫學界,精心研究哲學,獨立於任何黨派和學術研究機構,無固定職業,無確定職稱,是自由學者。但卻做過西北大學哲學系客座jiaoshou,西安交大管理學院東方文化客座jiaoshou。 王東嶽先生著書《物演通論》,出版三卷合為一部。
  • 武俠故事中學習如何死磕《物演通論》
    一旦我們相信即使《物演通論》可以通過尋找「最爽」的方式愉快地達到一定程度的,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了。我們來看這本書的特點是什麼?它首先是一本哲學書。其次是它其實是一本雄心勃勃的哲學書。前者帶來的第一個難度,作者在書中就有描述:正如萊布尼茨所言:哲學需要有自己的專用符號系統。
  • 物演通論看世界之五十五:美國為什麼衰落
    由此可見,《物演通論》作為最匹配於人類當下生存結構的最新的哲學思想對於各個領域的理論工作者是何其重要,而致力於新理論建構的人若不知道或者知道了卻不理解《物演通論》又是何其遺憾。 因為大多數人只對表層的諸如「美國為什麼衰落」的具體問題感興趣,所以會以此為題目來寫這篇文章,雖然這篇文章的內核在我的某些其他的文章中、在王東嶽先生的大課中、在《知魚之樂》中、在《物演通論》社會哲學卷的論述中已經用不同的語言很清楚的做過不同程度的交代。
  • 《物演通論》讀書會2020年8月22日線上分享記錄
    所以,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國可能需要肩負起更重要的責任,人類命運共同體和生態主義都是很好的提法,《物演通論》新思想更是最重要的文化突破,指明了未來全球化的正確路徑,奠基了未來新文明的文化基礎。思維方式是我們文化慣性導致的路徑依賴,雖然中國的象形文字曾經導致我們更習慣具象化的思考,但隨著進入商業文明階段我們拼命的學習西方,而漢字的抽象與簡化也完全符號化了,也需要虛詞、助詞等做邏輯關係的表達。所以,現在東西方的文化可交流可融合的程度越來越高,這也是王東嶽先生能寫出《物演通論》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
  • 第一本中國味道的狹義哲學書!《物演通論》
    作者:無用學派來源:無用學派副標題:你讀幾百本書,不如認認真真讀研究一本「好」書本文分兩篇:這是第一篇在整個中國歷史上,能稱得上狹義哲學書的,除了老子的《道德經》,就是這本物演通論了,其尺度之大、構思之巧妙、邏輯之精密、洞悉之深邃,沒有任何一本書有如此力道,說它是中國當代最有思想的一本書也不為過.
  • 被驚為天人的王東嶽,隱居終南山20年寫出一本書,瞬間引爆網絡
    通常哲學離我們很遠,我們也很難聽得懂哲學家的邏輯推演話術,然而王東嶽的學術卻離我們很近,近的就在我們周邊,我們的身上,跟我們每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2019年,就在他的《物演通論》發表二十年後,應多方請求,王東嶽出山舉辦了一次學術培訓講座。
  • 我看王東嶽以及他的《物演通論》
    這幾天在網上看到有關王東嶽的視頻,非常震撼。就好像衝塞天地的一陣風一樣,鋪天蓋地,幾乎把我生平所學全部蕩盡、巔覆了。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進程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而不是人類自主選擇和設計的結果,並且這個過程很大程度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他以封建社會代替氏族社會為例。在氏族部落社會裡,隨著農業的發展收穫的糧食逐漸增多,人口也大量增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複雜化,此時氏族內部已不能有效管理日益複雜的社會。它必然要求一個全新的社會機構,這樣與之相適應的農業文明的產生了。
  • 哲學家王東嶽:科學總是錯的而且越錯越快
    王東嶽說,中國人很荒誕地把哲學、科學視為客觀規律,要知道哲學科學從來都是主觀規律,越錯越快的主觀規律才叫科學。波普爾第一次給科學下定義,說科學就是證偽主義,凡是能夠證明是錯了的學問,才叫科學。演講者|王東嶽(哲學家,《物演通論》作者)什麼叫文化,我們可以用三個詞總結特徵:生存結構、思維方式和遮蔽效應。第一是生存結構,就是你所面對的生存環境及其結構所帶出的上古先民生存方式的總和,就叫文化。
  • 不懂科學的王東嶽是如何愚弄國人的,了解真相你才知他有多低級
    這是英國生物化學家李約瑟的名言,他所著《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對現代中西文化交流影響深遠。然而當代獨立學者王東嶽卻認為,人類越發展文明越敗壞,科技越進步系統性危機越大,人類越快速走向滅亡。王東嶽《物演通論》最早是在2003年自費出版,定價售36元,2009年再版,定價68元。始終無人問津,於是王東嶽在2018年左右,做了一個系類性的講座,其後講座的視頻流向網絡。
  • 學國學必看頂級高手王東嶽、曾仕強、傅佩榮、翟鴻燊、郭繼承等
    在這裡作者給大家推薦五位名家:王東嶽、曾仕強、傅佩榮、翟鴻燊、郭繼承等。一、必看王東嶽的哲學系列視頻講座王東嶽,男,筆名「子非魚」,獨立於任何黨派和學術機構之外,無固定職業,無確定職稱,自由學者 。王東嶽研究生畢業後曾做過西北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以及西安交大管理學院的東方文化客座教授。出版三卷《物演通論》合為一部;一冊隨筆集《知魚之樂》;一冊彙編本《人類的沒落》。提出遞弱代償理論。
  • 一文看懂物演通論中的存在度
    在物演通論中,王東嶽老師並沒有將這個客觀本體有任何一個絕對化的表達,因為哪怕你說它是有序能量,但是有些能量的載體又是什麼呢?即便找到能量的載體,那麼能量載體的載體又是什麼?這種追問沒有盡頭,所以直接用了一個存在度作為衡量這個屬性載體的機制,是一個總和規整下的變量,而絕不是代表任何一個具體的某種東西,只去研討這屬性存在載體的演化規律,而不再是去追問這個始基質料究竟是個什麼.
  • 王東嶽的遞弱代償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對立的兩種觀點嗎?
    《物種起源》1831年達爾文已博物學家的身份登上了皇家軍艦「貝格爾號」,開始為期五年的環球科學考察,在環球考察期間發現漸變物種。所謂漸變物種說的是同一物種它會隨著自然環境地理地貌的不同,物種的生理性狀會有所不同,比如生活在不同地區的鳥它的嘴會有大有小有長有短,甚至叫聲都會有所不同。
  • 王東嶽《物演通論》和《道德經》有什麼關係嗎?
    一種著作的產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因為發現問題,才有促使創作的靈感和衝動。其演說語氣沉穩,張弛有度,節奏舒緩,頗能扣人心弦。在演講上有大家風範,在其對醫學的見解上有獨到之處,尤其在預見性的問題上能讓人警醒深思。
  • 哲學家王東嶽:中華文化與華夏文明溯源
    王東嶽先生開題序語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體系曾經高居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列,而且是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這同時逼迫著西方人進入病態的方式,我把它叫邏輯強迫症,做任何事情必須在一定的邏輯推導中,這也是形成哲科文化的思維基礎。所以,西方的哲科體系就是這麼來的。我講到這兒,大家一定認為我在貶低中國文化,因為中國文化不產生科學,我講課只講所以然,不講好與壞。
  • 王東嶽顛覆了我對脫口秀的看法
    前幾天提到,不知聽誰說的,近代以前都是先進就要挨打,然後順藤摸瓜,摸到一個古董:王東嶽。網上簡介寥寥,但樹大很深,進而看到「物演通論」和遞弱代償,為羅輯思維幾年前提到過一次,方知老王非一般人,乃深淵之物。簡單聽聽,老王講的內容邏輯清晰,分門別類,如果不是看書多,思維深,恐怕難以駕馭。又其貌不揚,這類男人發光發熱永不被人嫉妒。
  • 王德峰與王東嶽:當代哲學界的「東峰」與「西嶽」
    #現在網上最火的兩個哲學學者大概就是王德峰和王東嶽了。雖然他有良好的醫學教育背景,但他對哲學問題卻更感興趣,上大學期間由生物滅絕問題的思考,引發了他關於哲學的朦朧思想,後來在終南山下經過二十多年的潛心探索與思考,終於提出具有創見性的哲學理論——遞弱代償理論,並出版了專著《物演通論》,隨筆集《知魚之樂》,以及彙編本《人類的沒落》。王東嶽曾做過西北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以及西安交大管理學院的東方文化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