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裡找不到《一個人的課堂》,但有很多人在關心它

2021-01-21 澎湃新聞
《一個人的課堂》劇照

「曾經過年票緊張,坐綠皮火車,沒有座位,在過道裡蹲了一晚上,同在一起旁邊是一個乾瘦的老頭,坐在自己的蛇皮袋上,裡面是棉被,五十多歲起來像七十歲的人,粗糙的手指頭纏著一小塊紗布,滲著暗紅血漬。他沒有手機玩、也不抽菸,旁邊是烏煙瘴氣的菸草味道和來來往往的呵斥聲,只是默默地沉思狀態,我攀談起來,問他是哪裡人,他說他是邵東的,以前是老師,民辦教師,教了三十年的書,後來沒得教了,只好跟村裡人出來打工,搞鐵路護坡。那一刻,我肅然起敬,心裡非常難受,如果我們在一個地方的話,我肯定會是他的學生,他也會是我的老師,一個威嚴的老師,透過他面部輪廓,能想像他拿著教鞭在教室裡踱來踱去、扯著長長的聲音背誦古詩詞的樣子……我覺得我要他把寫進我的電影……電影《一個人的課堂》創作緣起。」

導演李軍林在微博中這樣寫過他創作《一個人的課堂》的初衷。

1月16日上映的電影《一個人的課堂》,在院線一眾國內外大片的夾擊中,幾乎算得上是悄無聲息。而影片直面鄉村代課老師、留守兒童和老人的問題,卻讓不少關注這些社會現實的人自發組織起來,舉行了上千場的包場行動,從上映第一天排片量不足幾乎為0,到20天之後(1月26日)排片量達到0.02%。

《一個人的課堂》溫州站的放映現場。

不想煽情,只想讓更多人認識這群教師

除了火車上的老人讓他動容,《一個人的課堂》承載了太多李軍林個人的情感和他對自己所處時代的觀察。

李軍林生長在湖南衡陽的農村,上的學校就是電影裡破落的樣子。「從小我的老師都是代課老師,沒有幾個是正規師範畢業的,一教教了幾十年。讀書的時候也沒覺得哪個老師不好。」後來教育改革,很多老師被清退。李軍林的姑父,一位代課多年的老師遭遇了和電影裡的宋文化一樣無奈的待遇。

李軍林還記得,那時候很多代課老師總是在打報告,希望要轉正,最後都石沉大海,「我就是想為他們寫點東西,想為這群人做點事。他們順應了一個時代的需要,奉獻了自己的年華,最後又退出歷史舞臺,很多人最後連退休工資都沒有,沒人記得他們。」

既然寫到鄉村生活,李軍林還想多表達些什麼。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他說,「寫劇本年輕氣盛,哪怕投資一萬元,也想把我看到的生活都寫進去。」

「孩子怕老師不來,老師怕孩子不來。」這是電影裡令人心酸又有些黑色幽默的地方。包括宋文化的老婆,總是操著一張利嘴從現實的角度給宋文化潑冷水,哭笑不得間卻也讓人感慨這個農村婦女說的儘是「大實話」。

《一個人的課堂》海報

李軍林說,電影希望呈現的農村和城市問題的矛盾,而很多矛盾聚集在農村裡面。「農村養老問題、教育問題,要把這個矛盾體現出來。那時候很有創作野心,就是想通過一個鄉村學校把這這些現象集中在一塊。」

包括電影中很多村民的狀態,農民之間質樸又親切的情感紐帶,也是李軍林對農村的記憶。電影裡一場宋文化夫婦跑到村口小賣部接城裡女兒電話的戲,就是李軍林父母的真實狀態,「他們會趕緊把話說完,生怕我花錢。」

李軍林說,整部電影濃縮的,正是他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對於鄉村的經驗,「每一句臺詞都有根據。」開拍之前,他走了雲南、貴州等五個省,做了許多調查,看代課老師和孩子的狀態。他還在網絡上加了許多鄉村代課老師群,天天跟他們聊天。「那時候他們的工資在最窮的地方是一兩百塊人民幣,最多的廣東地區是1500元,各種狀態都在電影裡體現。」

小成本之作靠微博私信打動孫海英

李軍林自己的導演之路也頗有意思。

農村的孩子,學電影拍電影都並不容易。

李軍林中學開始學畫畫,最初的理想是想「當個梵谷一樣的畫家」。讀完中專,家裡讓他出去賺錢,他就跟著人跑去雲南做廣告,業餘時間還有求知慾的他,喜歡泡在圖書館。「你肯定想不到,西雙版納這樣偏遠小城的圖書館,居然有好多電影的書籍,我在圖書館看了一年,特想學導演。」於是李軍林又去北京電影學院報了個進修班。從2006年開始準備拍《一個人的課堂》起,李軍林一面大量看書,一面在北京電影學院到處蹭課,做了五年的「旁聽生」。

從2006年到2011年的五年時間裡,李軍林一邊寫劇本,一邊找投資,他把自己拍廣告攢的積蓄都投了進去。製片人是做礦的,完全不懂電影,被李軍林的精神和劇本內容打動,也願意支持他。

李軍林要當導演的選擇,讓父母家人覺得「匪夷所思」,「我們家的人老覺得我沒賺到錢。小時候他們覺得我很厲害,讀書也好,以後肯定有出息,怎麼現在越混越差。說身邊的人都賺到錢了,我還沒個正經工作。」

拍完電影後,李軍林也帶著片子回老家放了一次,「村裡人覺得跟他們的生活都一樣,覺得沒什麼意思。」

《一個人的課堂》劇照,孫海英飾演代課教師宋文化

熟悉的生活場景裡,最讓鄉裡鄉親們感興趣的,大概是影片請到了著名演員孫海英來挑大梁。這讓李軍林自己一開始都覺得意外驚喜得不行。他早在寫劇本的時候就意屬孫海英,「他是那種又嚴厲又溫柔的人,很像我以前的老師。鄉村教師總不能是陳道明、陳寶國那個樣子吧。」李軍林寫完劇本後,通過微博私信聯繫孫海英。

孫海英讀過劇本後十分感動,還主動關心電影現在資金是否落實,聽說已經找到投資,他主動提出「趕緊把合同先籤了」。

孫海英在首映式上也說了些十分動情的話,「以前,我說話過於尖銳,傷害了很多人,實在對不起大家!以後我一定注意!電影《一個人的課堂》,是表達我們對農村教師的敬意,可是這位教師的最終命運是到城裡打工。有幾個對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尊敬過?有沒有不尊重?說實話,你視而不見的,你瞧不起的人中,就一定有一位農村教師!」他還說:「我擦著眼淚看完,這是我嗎?我不配跟這老師對等……」

電影著重表現了孫海英飾演的宋文化做了36年鄉村教師,最後一段時間,學校裡的學生從5個減少到0個。鏡頭裡的人和景是灰突突的,這是李軍林心目中鄉村。情節上沒有大起大落,人物關係也相對簡單。

《一個人的課堂》劇照

李軍林說,很多導演拍處女作的時候會想儘量展示自己,「我拍的時候就比較克制,沒有宣洩,沒有批判,我的觀點就是要隱藏導演,隱藏技術,讓觀眾看到簡單的故事,關注人物自身的命運和狀態。而且這個問題不是單方面的問題,是複合型的社會問題,讓每個觀眾自己去想。」

因為涉及到一些現實問題,這部2012年拍攝完成的電影,中間也經歷一些波折,刪減了一些情節,包括結尾部分。原本李軍林的設計是離開鄉村來到城市打工的宋文化爬下了陰井蓋的下水管道,而如今的版本裡,通過後期「倒放」將鏡頭內容改成了宋文化從井裡爬出,背景是城市的一片繁華。包括最後片尾字幕對影片立意的落點,都讓李軍林感到遺憾。

於是他對自己也對觀眾說,「不要在意結尾了。生活就是這樣的,生活在繼續,大多數時候也沒有什麼結尾。」

從零排片到多城自發包場點映

這樣的小成本製作,根本沒錢做宣發。1月16日這個上映日期,是李軍林看來最近上映電影最少的時間,就定了這個日子。而電影院幾乎沒有給任何排片。

他自己想了土辦法,在微信裡拉群,把想看這部電影的觀眾們統一起來。又試著把群的二維碼公開,發在朋友圈,願意看的就會掃碼進來,沒想到這樣的掃碼進群包場看電影形式,就在全國各地展開了。「我覺得這也是前無古人了吧,看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在群裡我自己能看到反饋,大家都沒有說看完後悔的。」

李軍林朋友圈截圖

李軍林說,這樣的方法一開始純屬無奈,「電影院的片子特別多,院線經理不排片,片子就會被退回去。我就想讓經理們把硬碟多放幾天,不要拷都不拷直接退回來。」

在合肥的孔維釗律師一直致力於兒童保護的工作,因為工作原因,他很早就關注到有這樣一部電影。但真的等到上映,他的城市完全找不到排片。「我就到當地電影院去問,他們說沒有這部片子。我就特別生氣,說既然上映了我們就有權利看到。」電影院又說,覺得沒人看,就沒排。孔維釗就在當地自發組織起包場觀影,希望用自身的力量對院線排片的「霸王條款」說不。

長江平民教育基金會主席、學者聶聖哲通過朋友圈了解到這部電影後,自發加入了宣傳電影的行列,在蘇州獨墅湖影劇院牽頭包場為《一個人的課堂》辦了個展映電影周。

《一個人的課堂》電影放映周海報

聶聖哲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幾乎場場爆滿,來的大多是教育從業者,還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看電影。聶聖哲認為,「李軍林導演的電影《一個人的課堂》上映得及時。這部作品提出並講解了一個問題:中國還需不需要鄉村,需要怎樣的鄉村?」

關注農村教育多年,聶聖哲說,「電影比較準確反映了留守兒童、代課教師的現狀。每年基金會要給山西澄城縣的代課老師補助,從2006年到現在已經12年了,村裡最窮的那個是代課教師,當時100塊一個月。」自己也做導演、拍過電影電視劇的聶聖哲,看到了影片中一些製作上的問題,但依然認為這樣一部電影十分「可貴」。

據澎湃新聞記者觀察,儘管也有不少名人大V為這部電影站臺,但大部分為這部電影「打call」並實現實際票房轉化的,是關注公益和教育的民間組織。如今,該片在全國的二三四五線城市都落地開花,可見二三四線城市觀眾並不只是三流港片和網絡大電影的審美。

「我認為這次全國觀眾通過自發組團觀影《一個人的課堂》,是觀眾對文藝片、公益片的強烈渴求,尤其是能引起共鳴的文藝片、公益片。同時這部片子也引發了來自各地的觀眾以《一個人的課堂》為標的通過網際網路進行的公益活動,是一場大規模的公益實踐,向影院熱衷排娛樂大片說不,可以說是一次觀眾的文化覺醒。」孔維釗律師說。

《一個人的課堂》劇照

相關焦點

  • 色戒:是什麼讓王佳芝在電影院裡情不自禁淚如雨下?
    在走過馬路進入咖啡廳前,王佳芝不停地回頭張望,回了四五次頭,每一次都看到一個奇怪的人在盯著她看,其中有一個是站在街對面劇院電影海報邊上的一個人。《月宮寶盒》、《深閨疑雲》、《月夜情歌》,一組並列,各有隱喻1942年秋,從香港輾轉回到上海住在舅媽家的王佳芝仍然經常去看電影,那天她下了課後,自己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王佳芝到電影院的這組鏡頭十分重要,因為它串起了三個電影,並且各有用意。
  • 13萬網友曝光行業小秘密 原來電影院裡到處是它
    (原標題:原來電影院裡到處是……啊啊啊啊!電影院做壞事篇@他說情久終膩:別在看電影的時候親嘴啥啥啥的,後面放映員和監控都看的到,PS.有次廳裡就兩人看電影,不派人進去阻止都快脫了。
  • 娛評:吐槽電影院裡的「N宗罪」
    還有那些看3D場的朋友,沒給鏡頭戴上3D眼鏡,它拍出的圖像是虛的,你們知道嗎?  「拍屏族」堪稱伴隨智慧型手機等高科技數碼產品的普及而成長起來的「新生力量」。他們的照片通常都是發到微博、朋友圈裡曬一下,好像不拍個「我在現場」立此為證,電影就跟白看了賽的。相比之下,另一類人的曬法則鬧騰許多。
  • 專訪鬱可唯:電影院裡聽<時間煮雨>全身雞皮疙瘩
    因為東哥是一個要求比較高的人,他覺得總是找不到適合的作品,所以他就鼓勵我自己寫。  其實我特別了解我自己,在一個什麼條件下能寫出東西,寫得好不好。相對於以前的創作,這張專輯我的確有成熟很多,但還不是那麼的好。所以很多人問我是不是會出創作專輯,我覺得應該不太可能。依然是有靈感的時候寫一兩首,覺得好就用。  新京報:你在創作時的狀態是什麼樣的?
  • 電影院裡哪個位子最好?買電影票選座的「潛規則」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最近這一兩年去電影院的次數明顯變多了。尤其是國產電影。值得一看的片子越來越多,很多片子還適合拖家帶口一起看。一年下來,買電影票錢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是,買了這麼多的電影票。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電影院裡哪個位置最好。你知道怎麼選位子嗎?嚴格來說,要想挑到好位子。需要考慮的因素有這些:屏幕大小、屏幕角度、階梯角度、座椅靠背角度等等等等。但我真的只是想看個電影,哪有功夫去了解這些。再說就算有時間,也不能買票前去放映廳裡量一下吧。
  • 手把手教你做焦糖爆米花,幹香酥脆,比電影院裡賣的還好吃
    小時候每到了冬天,就會有走街串巷的老人拉著一個火爐和一個大炮一樣的機器擺攤,而見到了他們,我們就會很開心地從家裡拿一袋玉米在他們面前排隊等,只見他一手燒著火,一手搖機器,過了一會兒,把大炮的頭塞到一個長長的袋子口,撬槓一撬,嘭!白煙還沒散去,我們已經跑過去搶裡面出來的白花花的爆米花了,不管它是否熱的燙嘴,一把就塞到了嘴裡。
  • 網易雲|電影院裡一個男生抱著哭泣的女生安慰著,女孩哭泣不止,男孩...
    05 電影院裡看到一個男生抱著哭泣的女生安慰著,女孩並沒有停止哭泣。那個男孩說:「你去找他吧。」那個女生毫不猶豫的走了,留下男孩獨自看完了電影。等到電影散場,只有男生一個人在電影院裡哭的像個孩子。 ——網易雲音樂熱評《你怎麼捨得我難過》
  • 少數派對| 那些年,我們在電影院裡經歷的奇葩事
    這天波波、海帶、鬍子、二球回憶過去,發現大伙兒竟然在電影院經歷過那麼多奇葩的事和奇葩的人,還不小心看了不少奇葩的電影。鬍子曾在中學時看過一場「內參片」,結果脆弱的小心靈震撼至今。海帶在情人節買票看電影時,曾對身邊神秘的「單身座」抱有浪漫的小憧憬,卻萬萬沒想到事情發展到最後差點成了恐怖片……看視頻網站堅決不花錢的二球,竟然還是電影院裡最不受歡迎的觀眾?
  •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有多大?心理學家:它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有多大?心理學家:它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在心理學上有心理投射一詞,所謂的心理投射,是指個人將自己的思想、態度、願望、情緒、性格等個性特徵,不自覺地反應於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種心理作用,也就是個人的人格結構對感知、組織以及解釋環境的方式發生影響的過程。
  • 永不服輸,所向披靡——紅小德育電影大課堂之《銀河補習班》
    4月26日,紅旗小學繼續為孩子們推薦德育好電影,本期紅小德育電影課堂,推出了《銀河補習班》這部電影,周末全校學生觀看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以回憶的形式講述了在浩瀚太空中意外失聯的航天員,在生命的絕境中,他回憶起自己最了不起的父親。這對父子跨越漫長的時光,在愛和親情中成長,電影充滿了歡樂、溫暖、淚水與奇蹟。
  • 你會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嗎?
    同事很不解的看看我,搖搖頭說:「打死我也不會一個人去看電影的。」「為什麼?」「反正我不會,一個人去看電影多奇怪。」其實不只是他,很多人都這麼認為,一個人看電影是一件無法接受的事。不過我倒是從來沒覺得一個人看電影有什麼不妥,而且也一個看過好多次了。第一次是上大學時。
  • 電影院裡的英語課--魔方天空引領英語學習新時尚
    在發布會當天記者當場體驗了一堂電影院裡的英語課,在老師的帶領下,體驗經典影視片段的語言應用場景,再自己親身參與的電影片段配音實戰,樂趣多多,甚至感覺自己影帝附身,當場變成演員。在當天的新版本演示過程中,英語魔方秀的眾多功能一一展示,其中的亮點功能當屬「直播」,用CEO張徵的話說「時下眾多的直播平臺都是讓網紅靠臉吃飯,而在英語魔方秀上的直播是讓英語高手們靠才華吃飯」,親身體驗之後,在場的許多人都被深深吸引。同時,女神韓雪更是「現身說法」,講述自己與英語魔方秀相識相知的故事,並與幸運觀眾合作了一段經典告白配音片段。
  • 欠錢人找不到怎麼辦?教你找不到人也能拿回錢
    起來心裡都隱隱作痛…人在困難的時候都需要互相拉一把但是總有那麼一些人突然之間冒出來借個錢然後悄無聲息地消失了1、找不到借款人也無妨,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訴對於民間借貸的糾紛一般需要以下證據:1.借條、欠條、還款協議書2.轉帳記錄(銀行轉帳流水、微信轉帳或紅包記錄、支付寶轉帳記錄、現金存款單等)
  • 我很怕 往後的日子找不到合得來又有趣的人
    前幾天和幾個好朋友一起去三亞看海,工作忙忙碌碌,很少有大塊的時間坐下來聊聊感情生活。我們在吃飯的時候,么么收到了一個正在追求她的男孩子的微信,對方問他,你幹嘛呢?在現代的快節奏裡,如果不是因為想念,很少有人會關心你在幹嘛,所以我們都說,「你在幹嘛」的另一個意思其實就是「我想你了」。
  • 一個人的電影:我心中最愛看的三部電影
    我是在高中迷上電影的,確切地說是先迷上《大眾電影》月刊的。工作以後,購買訂閱了不少電影報刊,通俗的有《文匯電影周報》、《環球電影畫刊》,理論性的有《當代電影》、《世界電影》。那個時代條件有限,大多好的電影只能通過文字和圖片欣賞。後來隨著DVD和網絡的普及,觀看了大量的各種類型的電影。面對浩如煙海的電影資源,我不禁嘆息,在我有生之年,好電影是看不完的。
  • 在這部電影中,黃渤的表演除了偉大,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詞
    有一部電影,雖然看起來髒兮兮的,卻是華語電影不可多得的好作品。而且這部電影還將六大中生代之一的黃渤捧成了影帝,也是導演管虎時隔八年後,再次執導電影。它的名字叫做《鬥牛》。《鬥牛》的故事是這樣的。牛二見狀,拼命拉著奶牛的韁繩,讓它跟自己走,然而這頭倔強的奶牛,非但一動不動,還朝天叫了兩聲,招來了日本兵。這下可要了牛二的老命,他丟下奶牛,匆忙地向山上跑去,準備再也不理會它,自己一個人逃命。只不過,他終究放不下心底的寄託,返身回去解救奶牛。
  • 電影《無名之輩》中的這首插曲,雖然唱哭了很多人,卻被人遺忘了
    2018年有一部電影小眾的電影,卻意外收穫了不俗的票房,口碑一路飆升,這就是《無名之輩》。這部電影上映之前幾乎沒有什麼宣傳,後期的票房全部靠口碑撐起來的。電影的好口碑不僅包括精良的製作以及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甚至在電影的插曲方面,導演都一直很用心。
  • 電影《移動迷宮》被可怕的移動迷宮圍住,找不到出路
    電影《移動迷宮》被可怕的移動迷宮圍住,找不到出路看「移動迷宮」之前,印象中這部片在網路上曾引起論戰,有人覺得整部片只是一群中二發神經,有人本以為是一部獨立作品結果看完還是沒得到答案只能等續集感到很生氣。
  • 因為這部親子電影,萌寶電影院裡哭哭笑笑上演瘋人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看電影就得哭哭啼啼才是好,哭的越多片子貌似就越好?對《公牛歷險記》長草很久了,該片由《裡約大冒險》原班人馬打造,本來只是陪孩子去打發時間,沒想到卻意外收穫滿滿感動。第一次覺得坐在全是孩子的電影院裡看電影是一件如此開心的事情,感覺自己一秒變熊孩子。
  • 圍觀|電影院裡連開閃光燈拍照被打:打人太極端但內心很憤怒
    圍觀|電影院裡連開閃光燈拍照被打:打人太極端但內心很憤怒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賴鑫琳 實習生 賀廷通 2017-02-09 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