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集團化辦學:「三融一生」,讓更多孩子享受優質教育

2020-09-03 山東教育新聞網

山東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筱景)「你看,這樣一來,整個校園就齊整好看多了。」為進一步打造平度市舊店鎮龍山中學和諧清新的育人環境,同為一個教育集團內的實驗中學田志成主任及兩位花匠師傅自帶設備來到龍山中學,從規劃布局綠化方案到花草樹木的修剪,他們用了兩天的時間把校園變得更加整潔規範。面對學校老師的感謝,田成志擺擺手說,「咱都是一家人,不說那兩家話。」

是什麼原因讓城鄉兩所學校關係如此緊密融洽?

原來自2019年,平度市開始嘗試推進集團化辦學,先行成立南京路小學、廣州路小學、第二實驗小學、實驗中學、杭州路中學五大教育集團。以「1+N」辦學模式,推進「強弱聯合」,通過「優質學校+農村學校」「優質學校+薄弱學校」「優質學校+新建學校」等方式,建立城鄉學校一體化發展途徑,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全面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現從「學有所教」到「學有優教」的轉變。

機制相融:實現一體化管理模式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擺在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須要解決的課題,也是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教育工作的戰略主題。作為人口大縣、教育大縣的平度,要解決教育發展不充分、不均衡的問題亦是迫在眉睫,而集團化辦學的推進實施既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具體舉措,也是破解當前教育難題的重要途徑。

「推進集團化辦學的首要任務是建立現代學校管理制度,讓每一個成員校在集團內都能得到充分發展、優質發展,這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要深度融合。」如何融合?對此,廣州路小學教育集團提前召開啟動籌備會議,就集團組織機構、幹部職責、部門職責等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各成員校達成一致,制定《平度市東閣街道廣州路小學教育集團章程》,切實做到制度先行、有章可循,構築一體化管理模式。

根據平度市教育和體育局出臺的《平度市義務教育學校集團化辦學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全市教體系統先行推進緊湊型集團化辦學模式,教育集團成立理事會,實行理事長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集團內人、財、物、事由集團理事長統籌調配、統一管理。集團通過管理重構、資源重組、文化重建等實現管理互通、師資共享、研訓聯動、質量同進等一體化辦學模式,打破校域壁壘和地域限制,帶動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新建學校快速發展。

據悉,平度市將義務教育學校集團化辦學項目納入2020年市辦實事項目之一。市財政每年設立集團化辦學專項資金,積極支持教育集團的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教育集團幹部教師培訓、教育教學研究、交流幹部教師生活交通補貼、教育集團發展的科研投入,用於教育集團建設必要的硬體投入、扶持薄弱成員學校等,確保教育集團正常運轉。

師資相融:由「輸血」蛻變為「造血」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要想教育「活」起來,首先得均衡師資力量的發展。

期末前夕,平度市南京路小學教育集團語文學科中心組成員走進集團學校——唐田小學和新河小學,跨校開展「語文複習教學研討」活動。每到一所學校,中心組成員都採取推門聽課的方式深入課堂,並進行課後研討和評課,助力推動集團內教師專業成長,實現先進理念的培植與交流。

該《方案》中指出,要建立集團內學校之間教師、幹部的交流和輪崗制度,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實現教師隊伍的有序流動,每年流動一般不得低於10%。龍頭學校輸出管理幹部和骨幹教師到成員學校。各教育集團內部,龍頭學校分別有計劃地從成員學校遴選優秀後備幹部到龍頭學校掛職鍛鍊、頂崗工作,成員學校邀請龍頭學校名師到成員學校授課,從而實現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的深度共享。

集團內成員學校通過「派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讓自家老師零距離學習龍頭學校先進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實現師資的互動交流,使教師課堂教學方式明顯改變,課堂教學質量顯著提升。

崔召中學地處中心城區周邊,教學一線教師出現結構性缺編,優質生源流失較多,缺乏有效地助推力量。基於此情況,杭州路教育集團組織骨幹教師隊伍到校授課併集中聽評課,同時邀請市教研中心專家教師號脈診斷,理清思路,提出改進的方向。成員校老師積極參與集團開展的「融合式集體備課」,進行深度的教學交流,共同研究課題,及時總結分享研究成果,這種集備形式已開展60餘次,極大的助推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看到教學成績有了進步,更加堅定了我們依託集團化辦學發展的信心。」郭莊中學校長侯剛多次親自帶領團隊參與實驗中學教育集團的教學教研活動,在6月底的學年考試中,郭莊中學八年級的教學成績獲大幅提高,薄弱學科不再「薄弱」。

文化相融: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8月16日,平度市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開展了信息素養提升工程第三次培訓活動,集團內骨幹教師積極參與,互聯互通,助力補齊成員校老師們信息化教學的短板。這一點曾在疫情防控居家學習期間凸顯出明顯優勢,為有效實現線上教學,各教育集團紛紛開啟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工程,通過龍頭學校的指導與培訓,各成員校的教師線上教學能力越來越成熟,基本滿足了未來信息化教學的需要。

「到目前,我們總共舉行了3次信息化素養培訓,9次常態化信息網絡教研,意在激活集團內部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讓老師們能夠更加熟練地應用雲平臺進行教學活動。」第二實驗小學校長劉炳喜表示,「只有真正把技能學到手,才能實現集團內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共贏。」

現如今的麻蘭小學教室內環境設計新穎別致,中隊角、圖書角到處都散發出濃鬱的文化氣息。集團龍頭校第二實驗小學專門撥款為學校更新200餘套課桌椅,讓師生工作學習環境乾淨整潔。依託集團,又不失特色發展,可謂是一舉多得。

事實證明,推進集團化辦學不僅僅是破解當前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的有效做法,更可能在正確指引下引發教體系統的「蝴蝶效應」。

集團內,各成員校積極學習汲取龍頭學校的文化涵養和辦學特色,在堅持統一發展的基礎上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讓成員校的變化遍地開花。新河小學在龍頭校南京路小學的指導下,著重從文明禮儀、環境衛生、安全教育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形成良好學風;廣州路小學作為集團內的領跑者,主動搭建教育成長平臺,建設遠程同步互動課堂,讓同在一片藍天下的龍山小學的孩子們也同樣享受智慧教育資源,實現了課堂零距離……

資源再生:以督導為保障,拓展資源增量

具體實踐中,在確保集團「軟實力」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制定督導評估,加強對集團辦學情況的定期監測和綜合評估,並以適當方式引入社會的評價和監督,將幫助和扶持成員學校迅速提升「軟實力」作為對龍頭學校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不斷推進集團教育質量整體優質均衡發展。

教育集團組建後運行周期原則上是3年,3年內龍頭學校通過輸出管理、師資、教學教研、文化等優質資源提高成員學校的教育質量、師資水平和社會聲譽。若成員學校獲得社會認可,鼓勵其在一定條件下脫離集團,利用其品牌(或特色)和優質教育資源組建新的教育集團,持續拓展優質學校資源增量。

合作、共享、共贏。目前,教育集團內緊湊型的一體化發展模式初步形成,「一體化管理、一體化教研、一體化集備」已成為常態,優質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成員學校的「造血」功能明顯增強,學校管理、教學質量、師資隊伍、文化建設等都有了明顯改善和提升,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認可。目前,集團化辦學共覆蓋了平度市16處中小學校,佔比16%,下半年還將再成立1—2個教育集團,爭取覆蓋率達到20%,並在今後持續推進。

相關焦點

  • 管城回族區教育局集團化辦學 讓更多孩子享受優質教育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公平」「質量」兩個詞,凝聚著縮小教育鴻溝、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百姓期盼,概括出我國教育新的時代使命。為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管城回族區通過探索集團化辦學的新路徑,讓更多孩子共享同一片藍天。
  • 集團化辦學 讓更多的孩子享有同等優質教育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分校掛牌儀式現場集團化辦學是破解當前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舉措推進集團化辦學有助於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滿足群眾需求;有助於集團內學校優勢互補、快速成長,提高辦學效率;有助於拓寬學校教育視野,擴大教師和幹部成長空間,提升區域學校整體辦學水平。
  • 集團化辦學,讓更多學生享受優質教育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探索集團化辦學」改革任務,青島西海岸新區和悅教育集團應運而生。我們以雙語小學為龍頭和核心,2017年接連創辦峨眉山校區、辛安校區,2018年創辦星光島小學,2019年創辦五臺山西路小學,形成新區第一個全公辦小學教育集團。
  • 整合優質教育資源 集團化辦學 讓適齡孩子上好學
    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回望過去,展望未來;晉江市融媒體中心推出特別策劃——我的晉江13·14。近年來,我市積極實施教育資源整合提升,在大規模的城市更新進程中,配套建設了一批高規格、高檔次的中小學、幼兒園;同時,積極探索組建教育集團、聯合辦學、小片區管理等,為最大限度滿足群眾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今天「我的晉江13·14」系列報導,播出《整合優質教育資源 集團化辦學 讓適齡孩子上好學》。
  • 晉江: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集團化辦學,讓適齡孩子上好學
    ,在大規模的城市更新進程中,配套建設了一批高規格、高檔次的中小學、幼兒園;同時,積極探索組建教育集團、聯合辦學、小片區管理等,為最大限度滿足群眾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今天「我的晉江13·14」系列報導,播出《晉江: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集團化辦學,讓適齡孩子上好學》。在市第三實驗幼兒園桂山園區的班級裡,孩子們正在玩角色扮演遊戲;這種寓教於樂的趣味教學活動,很受孩子喜愛和家長認可。
  • 高起點 有特色 重品質 促優質 ——鄭州市金水區集團化辦學助推實現優質均衡的美好教育
    如何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公平、有質量的優質均衡教育?鄭州市金水區走出集團化辦學新路徑。自2016年起,鄭州市金水區按照「優質學校+分校區」「優質學校+薄弱學校」的組建方式,實行「一個校長、不同校區」的管理模式,在文化理念、管理機制、師資隊伍、課程體系等方面深入融合,發展創新,提升集團各學校辦學質量,推進區域教育的整體發展,讓教育愈來愈美好。
  • 教育集團化辦學 廣州亮出三年成績單
    全市成立84個教育集團,市屬優質教育集團實現11個區全覆蓋;好學校辦到了家門口,優質教育資源全輻射,一定程度上緩解「擇校熱」……2017年全面啟動到2020年卓有成效,廣州啟動集團化辦學三年耕耘碩果纍纍。12月19日,廣州市教育局與廣州日報聯合主辦2020校長論壇,眾多教育界大咖將齊聚廣報中心,共論集團化辦學。
  • 高起點 有特色 重品質 促優質——金水區集團化辦學助推實現優質均衡的美好教育
    近年來,金水區堅持高品位設計、高標準建設,持續加大新建、改擴建學校力度,並依託名校集團化辦學高起點辦新校,不斷優化學校規劃布局,持續增加優質學位數量。金水區依託名校集團化辦學,在傳承本校優秀文化基礎上,發揮新建校空間大、硬體設施好的優勢,環境育人和文化薰陶並舉,營造優美和諧的育人環境。
  • 優質均衡發展 | 中寧縣積極探索集團化辦學
    ,共建高效課堂、共享優質資源,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引領作用,把每一所學校都辦成優質校,讓每一個孩子遇到更多的好教師,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優質學校+薄弱學校」「優質學校+新校+農村學校」工作思路,組建中寧四中、中寧九小兩個教育集團,成立中寧二中、中寧三小、徐套九年制三個教育發展共同體。
  • 創新辦學模式 追求優質教育——讓區教育考察團集團化辦學考察
    為進一步拓寬教育集團各成員校的集團辦學思路,拓展辦學視野,學習借鑑優秀集團化辦學實踐經驗,7月23日至31日,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彥傑帶領考察團到杭州、上海進行學習考察,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韓傳勇及區教育局、鐵人中學、區屬學校等相關單位部門負責人參加。
  • 棗莊市中區教育改革讓更多孩子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
    在今年被名校棗莊十五中納入一體化辦學範疇之後,初一共招16個教學班,學生800餘人,人數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半。同樣被十五中託管的還有今年新建成的棗莊十五中北校區(建設路中學),今年新招初一學生850名。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公平、優質、均衡是市民對教育的最大期盼。
  • 雲南省會澤縣:推行高中教育集團化辦學助力「提質增效」
    雲南省會澤縣把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抓手,加快區域教育中心建設,成立高中教育集團,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走出一條優質、均衡、特色的改革發展之路。推行集團化辦學,三年來有47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多年累計已有154人被錄取。集團化辦學「補短板」,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 博興:集團化辦學力促教育優質均衡
    「集團化辦學有效破解了城鄉差距較大、優質師資不均衡、相互溝通不暢、資源配置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促進了更高層次的教育公平。」談到集團化辦學帶來的變化,博興縣教體局局長李光輝說。2017年以來,博興縣以集團化辦學為突破口,支持名校資源從「蝸居」中解綁,整合政企資源,探索中小學融合型集團化辦學策略,走出了一條縣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改革之路。
  • 集團化辦學助推紅谷灘區教育 優質均衡發展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熊樹斌、高 婷攝影報導:近年來,在南昌市紅谷灘區工委、管委會堅強領導及南昌市教育局大力支持下,紅谷灘教育事業通過改造、提升自主品牌,引進名校合作辦學等方式,快速提高整體教育教學水平,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為紅谷灘區人氣聚焦、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 南昌紅谷灘區集團化辦學,助推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提高優質教育的覆蓋面,促進全區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並希望各集團校以此次揭牌儀式為新起點,充分發揮集團輻射力量,在教育集團核心校的示範帶動下,實現各學校教學、管理、師資、教研等優質資源的共享,提升新加入學校特別是薄弱學校的辦學品質,實現融合發展,促進優質教育均衡發展,共同為紅谷灘教育事業譜寫新的篇章,為紅谷灘區建設「全省五個中心」和助力南昌市「彰顯省會擔當」做出積極貢獻。
  • 河西區集團化辦學讓孩子未來可期
    「當初填報這所學校,就是因為了解到這裡屬於新華中學辦學集團,離家還近。孩子的成長需要良好的教育引領,新華中學嚴謹的辦學理念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我們所認同的。」閆羽佳的媽媽翟智慧這樣說道。  第二新華中學傳承百年新華「養正育才,發展優長」特色辦學理念,配置新華中學優秀師資團隊,保持教育集團內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和項目深度互通共享。
  • 盤活優質資源 三亞市吉陽區集團化辦學試水成功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月8日消息(記者 劉麗萍 實習生 董海惠)近年來,三亞市吉陽區作為海南省推進集團化辦學的試點實驗區,通過學校重組、賦權集團、捆綁考核,整體提升區域內學校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有效縮小了城鄉、校際差距。如何通過集團化辦學盤活優質教育資源,秘訣在哪?
  • 合肥高中教育重磅改革 多所名牌高中將「集團化辦學」
    8月27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日前,《合肥市推進普通高中集團化辦學實施意見》公布,合肥將啟動「普通高中集團化辦學」改革,推進合肥市優質普通高中資源共建共享,解決區域間優質資源分布不平衡、校際間教育質量發展不充分等矛盾,進一步擴充優質普通高中資源、加速普通高中高質量發展。
  • 三亞市吉陽區:集團化辦學和融共生再出發!
    實施集團化辦學以來,吉陽區教育成績喜人。初步形成幫扶薄弱、集團聯動、捆綁評價的集團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實現優質幫扶薄弱、提升教學質量、優質均衡發展教育新格局。  3年來,吉陽區先後投入資金對轄區薄弱學校、中小學校教學電子設備以及多所幼兒園軟硬體進行提升,使鄉村學校「弱小差」等現象得到改善,吉陽區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踏出堅實的步履;  天馬行空的繪畫、行雲流水的書法、心靈手巧的手工、聲情並茂的朗誦……3年來,吉陽區「公益課堂」的培訓內容從12門增加到20多門,更加多樣化的課程設定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選擇;  面對下午
  • 長豐縣探索集團化辦學模式 讓教育品牌走向品質
    合肥在線訊(楊慧 記者 王旭)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長豐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群眾直接受益,聚焦群眾直觀感受,切實兜牢民生、生態、穩定三條底線,出臺教育高質量發展意見,推行集團化辦學,引進安師大附中、合肥師範附小等合作辦學,一六八託管長豐一中,為長豐教育事業的發展開足了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