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城回族區教育局集團化辦學 讓更多孩子享受優質教育

2020-12-22 鄭州市人民政府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公平」「質量」兩個詞,凝聚著縮小教育鴻溝、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百姓期盼,概括出我國教育新的時代使命。為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管城回族區通過探索集團化辦學的新路徑,讓更多孩子共享同一片藍天。

機制相融

創新管理 緊密多元

教育是民心所系,關係千家萬戶。管城回族區一手抓均機會,一手抓強資源,充分釋放老百姓在孩子入學問題上面對的壓力。目前,該區創新街小學教育集團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以創新街小學為核心學校,有總校區、綠都瀾灣校區、團結路校區、花溪路校區4個校區。該集團由總校校長對各個校區統一負責,按照「一套班子、多個校區、統一管理、資源共享、捆綁考核」的運作模式,實行「六統一」管理,即:人事管理統一、經費管理統一、制度建設統一、教研培訓統一、質量評價統一、評估考核統一。

推進集團化辦學,是要讓每一個成員校在集團內都能得到充分發展、優質發展,這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要深度融合。對此,創新街小學教育集團出臺了《創新街小學教育集團協同發展方案》,編制《創新街小學教育集團教職工手冊》《創新街小學教育集團學生手冊》《創新街小學教育集團家長手冊》,將制度彙編成冊,讓各項工作有章可依,實現集團精細化管理、自動化運作。值得一提的是,在該集團內,集團總校校長負責提出管理思想,各校區執行校長在各自業務領域管理一項,統管集團該項業務,同時兼管各自校區全面工作。不但提升了工作效能,而且培養了自身的決策力和責任感。

成立於2019年8月的管城回族區外國語小學教育集團以外國語小學為中心小學,貨棧街校區和振興路校區為成員學校。該集團辦學以「和雅教育」為統領,堅持走「六同一品」辦學模式,目前已初步取得成效。其中的「六同」指:同一辦學理念,同一學校管理,同一課程設置,同一師資研訓,同一教學評價,同一資源配置;「一品」指形成一個特色,創建一個品牌。

「國本為基,多元包容」是外國語小學的教育理想。基於對學校教育理想的深度思考,外國語小學教育集團把「和雅教育」作為教育哲學。「和雅」的「和」取「和諧發展、和而不同」之意;「和雅」的「雅」取「雅而不凡」之意,創雅致和諧校園,做儒雅智慧教師,育高雅靈動學生是集團的共同目標。在共同教育理想的指引下,該集團學校的教師首先達成了共識,齊心協力,實現育人目標。

師資相融

學有良教 同頻成長

有人說「一所學校的根本是教師」,更有人說「教師是學校的生命」。因為「一所學校的發展,歸根到底是人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而學生的發展依賴於教師的發展」。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要想教育「活」起來,師資力量的均衡發展是重要一環。

創新街小學教育集團創新教師交流方式,通過骨幹教師柔性流動,實現教師資源優化配置。集團鼓勵總校有經驗教師、各級骨幹教師、名師到綠都瀾灣校區、團結路校區、花溪路校區任教,每年6月初,有意願的教師可以提交申請。如總校區語文骨幹教師萬方園、和景,數學骨幹教師劉惠芳、路亞琪、劉睿鵬等教師自願到綠都瀾灣校區任教,很好地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在教師培訓方面,該集團一學期組織一次集團全體教師的校內培訓,並定期組織骨幹教師到外地參加學術研討會。集團時若涵老師表示,自己在創新街小學教育集團工作的3年裡收穫頗大,「每一年我都有一次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有幸走進福州、深圳、東北等地,更有幸觀摩了何捷、王崧舟等名師大家的課堂。一次培訓,就是一次智慧的啟迪;一次培訓,就是一次成長的旅程。每一次研修培訓,都能夠積累寶貴的經驗,也讓我在其中不斷反思,提高自身專業素養。」

在外國語小學教育集團看來,教師均衡發展的首要任務是校際之間的師資融合。為加速教師的融合,增強團隊建設,外國語小學教育集團主要從兩方面來進行實施。一是以集團校為中心,建立校級之間的「1+X」學習成長共同體,其中的「1」為有經驗的教師擔任,X為共同體的成員。共同體成員建立相互聽評課、定期教研等制度;二是實施教師輪崗制度,集團校之間定期輪崗,每次輪崗時間為一個學年,每次不少於學科教師總數的5%。集團校成立之後,名師、骨幹教師的數量大幅增加,為發揮好名師、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外國語小學首先成立了學科學習中心,實現成果共享。為促進集團內均衡發展,集團內校本研訓堅持三統一:統一教研活動、統一教學活動、統一校本培訓。

文化相融

和而不同 美美與共

集團成員形成文化認同和相近的價值取向是推進集團化辦學的前提和基礎。創新街小學教育集團的新校區在開辦初期,就將集團管理思想、核心文化內涵、優質資源繼承到新校區,各新校區經歷幾年的辦學相對成熟後,在堅持集團發展一盤棋的同時,結合各自校區實際情況,打造校區辦學特色。鼓勵特色創生,促進各美其美,使各校區既有集團的共同文化特色,又有個性化的亮點。

外國語小學教育集團則以外語教育為依託,形成「和雅」特色。該集團的外語特色建設主要從課程、教材、課堂三個方面來進行。在課程方面,學校一至六年級都開設了英語課,同時注重開發外語校本課程。據介紹,目前,已開發有英語戲曲課程、英語電影對白課程。在教材方面,將國家通用教材和校本教材結合使用。在課堂方面,注重常規課堂的同時,實施英語自然拼讀課堂。

作為基礎教育集團校,不僅要讓孩子學好外語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開放的視野、包容的胸襟,努力使孩子成為既具有中國情懷,又具有世界眼光的未來人才。為此,外國語小學教育集團各校開設了多項課程。如國際理解課程、太極課程、管樂課程、創客課程、籃球課程、合唱課程、美術課程、國學課程等,讓每一個孩子在這裡都能找到適合自己成長的平臺。

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優質均衡的教育撬動的是社會的未來。2020年,管城回族區東關小學也踏上了集團化辦學的新路徑,攜手金岱路校區,共享優質教育資源,讓孩子未來可期,讓家長安心舒心。


相關焦點

  • 集團化辦學助推紅谷灘區教育 優質均衡發展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熊樹斌、高 婷攝影報導:近年來,在南昌市紅谷灘區工委、管委會堅強領導及南昌市教育局大力支持下,紅谷灘教育事業通過改造、提升自主品牌,引進名校合作辦學等方式,快速提高整體教育教學水平,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為紅谷灘區人氣聚焦、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 創新辦學模式 追求優質教育——讓區教育考察團集團化辦學考察
    為進一步拓寬教育集團各成員校的集團辦學思路,拓展辦學視野,學習借鑑優秀集團化辦學實踐經驗,7月23日至31日,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彥傑帶領考察團到杭州、上海進行學習考察,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韓傳勇及區教育局、鐵人中學、區屬學校等相關單位部門負責人參加。
  • 南昌紅谷灘區集團化辦學,助推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本文由南昌九龍湖最新動態平臺編輯整理近年來,在南昌市紅谷灘區工委、管委會及南昌市教育局大力支持下,紅谷灘教育事業通過改造、提升自主品牌,引進名校合作辦學等方式,快速提高整體教育教學水平,為紅谷灘區人氣聚焦、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 平度集團化辦學:「三融一生」,讓更多孩子享受優質教育
    原來自2019年,平度市開始嘗試推進集團化辦學,先行成立南京路小學、廣州路小學、第二實驗小學、實驗中學、杭州路中學五大教育集團。以「1+N」辦學模式,推進「強弱聯合」,通過「優質學校+農村學校」「優質學校+薄弱學校」「優質學校+新建學校」等方式,建立城鄉學校一體化發展途徑,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全面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現從「學有所教」到「學有優教」的轉變。
  • 晉江: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集團化辦學,讓適齡孩子上好學
    今天「我的晉江13·14」系列報導,播出《晉江: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集團化辦學,讓適齡孩子上好學》。在市第三實驗幼兒園桂山園區的班級裡,孩子們正在玩角色扮演遊戲;這種寓教於樂的趣味教學活動,很受孩子喜愛和家長認可。
  • 整合優質教育資源 集團化辦學 讓適齡孩子上好學
    近年來,我市積極實施教育資源整合提升,在大規模的城市更新進程中,配套建設了一批高規格、高檔次的中小學、幼兒園;同時,積極探索組建教育集團、聯合辦學、小片區管理等,為最大限度滿足群眾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今天「我的晉江13·14」系列報導,播出《整合優質教育資源 集團化辦學 讓適齡孩子上好學》。
  • 集團化辦學,讓更多學生享受優質教育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探索集團化辦學」改革任務,青島西海岸新區和悅教育集團應運而生。我們以雙語小學為龍頭和核心,2017年接連創辦峨眉山校區、辛安校區,2018年創辦星光島小學,2019年創辦五臺山西路小學,形成新區第一個全公辦小學教育集團。
  • 集團化辦學 讓更多的孩子享有同等優質教育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分校掛牌儀式現場集團化辦學是破解當前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舉措推進集團化辦學有助於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滿足群眾需求;有助於集團內學校優勢互補、快速成長,提高辦學效率;有助於拓寬學校教育視野,擴大教師和幹部成長空間,提升區域學校整體辦學水平。
  • 棗莊市中區教育改革讓更多孩子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
    為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就能讀名校,享受優質教育,棗莊市中區大膽實施教育改革,充分發揮轄區市直教育資源的優勢和帶動作用,採取「名校融校」「一校多區」等舉措,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今年5月30日,棗莊市中區勤為學校、建設路中學正式加掛棗莊十五中南校區、北校區牌子,使得棗莊第十五中學這所全市初中教育的「領頭羊」,在市中區形成了「一校四區」的辦學格局。
  • 聚焦集團化辦學 譜寫教育強區新篇章——讓區教育考察團集團化辦學考察系列報導(四)
    為進一步拓寬教育集團各成員校的集團辦學思路,拓展辦學視野,學習借鑑優秀集團化辦學實踐經驗,7月23日至31日,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彥傑帶領考察團到杭州、上海進行學習考察,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韓傳勇及區教育局、鐵人中學、區屬學校等相關單位部門負責人參加。
  • 區教育局召開緊密型集團化辦學工作推進會
    8月19日下午,區教育局召開緊密型集團化辦學工作推進會。會議由副局長陸傑主持,副局長吳美華宣讀緊密型教育集團名單,副局長黃乃華就《關於推進緊密型教育集團建設促進教育優質均衡全面提高辦學質量效益的實施意見》作了解讀。局長龔耀飛出席會議並講話。
  • 管城回族區19名教師啟程赴周口「兩區」支教
    9月6日,管城回族區2020-2021學年的19名支教教師啟程赴周口「兩區」支教。管城區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張哲前往送行。在周口市沈丘縣教育體育局會議室,沈丘縣教育體育局局長張海洋對來沈丘縣支教的教師表示歡迎和感謝,並表示將一如既往的為支教教師解難事、辦實事,切實為支教教師提供生活保障。
  • 新城區教育局副局長王鵬做客「教育會客廳」新城區推進「名校+」集團化辦學 22個教育集團加速「優質均衡」
    集團化辦學加速推進「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過程中的具體做法、該區在體制機制改革上的亮點,以及招生錄取工作中的新舉措等。    深化推進「名校+」集團化辦學   王鵬告訴記者,新城區聚焦建設教育強市三年行動計劃,深化推進「名校+」集團化辦學,辦高質量教育,建高質量學校,辦好孩子家門口的公辦學校,讓名校長、名教師就在孩子身邊。
  • 教育集團化辦學 廣州亮出三年成績單
    全市成立84個教育集團,市屬優質教育集團實現11個區全覆蓋;好學校辦到了家門口,優質教育資源全輻射,一定程度上緩解「擇校熱」……2017年全面啟動到2020年卓有成效,廣州啟動集團化辦學三年耕耘碩果纍纍。12月19日,廣州市教育局與廣州日報聯合主辦2020校長論壇,眾多教育界大咖將齊聚廣報中心,共論集團化辦學。
  • 教育集團化辦學:太原又添一所優質新校!今年9月1號首次迎新
    新時代背景下,優質教育資源緊缺導致教育發展空間縮水,「上學難」的問題已經演變成了「上好學校難」。為滿足轄區內學生、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太原的很多學校都實行了集團化辦學。小店區教育局整合區域內初中學校教育資源,成立了小店區三中教育集團,並為小店區第四中學校、小店區第六中學校、小店區第八中學校
  • 盤活優質資源 三亞市吉陽區集團化辦學試水成功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月8日消息(記者 劉麗萍 實習生 董海惠)近年來,三亞市吉陽區作為海南省推進集團化辦學的試點實驗區,通過學校重組、賦權集團、捆綁考核,整體提升區域內學校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有效縮小了城鄉、校際差距。如何通過集團化辦學盤活優質教育資源,秘訣在哪?
  • 鄭州市管城回族區舉行英模掛像進校園集中懸掛儀式
    大象新聞記者 曾濤 崔少鵬 董茜為深化全民國防教育,激發愛國擁軍熱情,9月16日,管城回族區在實驗小學舉行英模掛像進校園集中懸掛儀式。管城回族區人民武裝部政委李勇,管城回族區政府副區長蘇瑩璽,管城回族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馬福永參加儀式。
  • 鐘樓區召開發布會,公布教育集團化辦學成員名單
    為進一步促進區域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2020年8月4日上午9點,鐘樓區教育局就「區域進一步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舉行新聞發布會。鐘樓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明辦主任丁獻忠、鐘樓區教育局領導班子成員、鐘樓區各校負責人,新華日報、揚子晚報、現代快報、常州日報、晚報,中吳網等媒體記者參與了本次發布會。
  • 市教育局關於《實施集團化辦學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意見...
    以名校帶動或者說兼併薄弱學校,發揮名校的品牌優勢,形成集團化辦學,無疑是契合《規劃綱要》「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人民群眾接受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滿足」的宗旨。當前我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存在優質教育供給相對不足,大班額尤其是城區學校大班額特別突出、優質教育資源布局不盡合理、辦學機制體制不夠靈活、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等突出問題,而集團化辦學是進一步提高全市優質教育覆蓋面,提升教育品質,促進教育公平,打造教育強市的重要舉措,也是破解大班額和維護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
  • 鄭州八中管城校區揭牌,今年招生四個班!
    而伴隨著校區的正式啟用,將滿足於管城南部片區學生「上名校」的夢想。同時,這也意味著,自鄭州市外國語學校和回民中學與管城區新建初中進行的全託管聯合辦學後,管城區又增添一所優質的初中名校。新校區揭牌啟用,管城又添一所優質初中8月31日,對於管城區南部片區的居民來說,迎來一件喜事:鄭州八中管城校區正式揭牌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