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是一件既讓人歡喜又讓人擔憂的事情。隨著孕期的增加,感受到肚子裡寶寶的細微變化,每位孕媽心裡都充滿喜悅,然而煩惱也會隨之而來。
很多孕媽熬過了孕吐,逃過了痔瘡和靜脈曲張,卻沒能躲過孕期各種皮膚問題的困擾。妊娠特應性皮疹、天皰瘡、妊娠多態性皮疹和肝內膽汁淤積症是妊娠期最常見的四種皮膚疾病。
雖然導致妊娠期皮膚生理變化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但醫學界普遍認為懷孕期間荷爾蒙和生理狀況的改變是引起皮膚病變的重要因素。
妊娠特應性皮疹俗稱孕期溼疹,是孕期最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孕期溼疹與雌激素對孕婦免疫系統的調控有關。
懷孕期間,女性體內的免疫系統會從1擋(Th1-dominant)轉變為2擋(Th2-dominant)。1擋狀態下Th1細胞專門用於保護我們的身體免受外來入侵,如細菌、病毒和任何試圖穿透我們細胞的「外來物質」。
胎兒的遺傳物質有一半來自母親,另一半來自父親。如果Th1佔主導地位,就可能會對胎兒來自父親的那一半「外來物質」發起攻擊,導致孕婦流產。因此,為了保護生長中的胎兒,孕婦的免疫系統會暫時切換到2擋狀態。
2擋狀態下Th2細胞的作用是對抗細胞外循環的過敏原和毒素。其結果就是Th2佔主導地位的免疫系統保護了胎兒的安全,卻使母親對過敏原更加敏感——換句話說,會加劇哮喘、食物過敏和溼疹。
研究人員發現懷孕期間高水平的雌激素促使Th1-主導免疫向Th2-主導免疫轉變,進而導致孕媽出現皮膚紅腫、瘙癢及睡眠不良等症狀。
局部皮膚乾燥、瘙癢不頻繁(伴或不伴小面積發紅);對日常活動、睡眠及心理健康狀態影響輕微。
局部皮膚乾燥、頻繁瘙癢、發紅(伴或不伴抓撓引起的皮膚破損及局部皮膚增厚);對日常活動和心理健康狀態有中度影響,經常影響睡眠。
廣泛性皮膚乾燥、持續瘙癢、發紅(伴或不伴抓撓引起的皮膚破損、廣泛性皮膚增厚、出血、滲出、皸裂及色素沉著改變);日常活動及心理功能嚴重受限,夜間睡眠不足。
有溼疹病史的孕婦中約有50%的人在懷孕期間症狀會惡化。光療是臨床上治療孕婦溼疹的常用方法,但是光療會影響孕婦體內葉酸的吸收,因此建議孕媽要同時服用葉酸。
低至中等劑量的局部類固醇藥物在懷孕期間使用是安全的。當整個懷孕期間局部類固醇藥物使用量超過300克,則會增加低出生體重兒的風險。
此外,為了安全起見可以使用保溼劑對類固醇類外用藥物進行稀釋,注意避免在胸部、腹部使用。
睡眠不足的母親給未出生的孩子提供了一個不利的環境,母親的壓力也會對胎兒發育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即使在飽受溼疹煎熬的時期,孕媽也需要保證充足睡眠,同時注意營養搭配和適當運動。
妊娠期皮膚疾病對孕媽及家人都是一場嚴峻的挑戰。相對於治療手段和緩解方法,積極樂觀的心態、家人的關心與呵護更為重要。願所有孕媽都能度過一個快樂健康的孕期。
參考資料
[1] Margaret W. Crane. Oh, baby! Eczema from pregnancy to menopause. https://nationaleczema.org/oh-baby-eczema/
[2] Michael Schatz, MD, MS.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llergic diseases during pregnancy.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recognition-and-management-of-allergic-disease-during-pregnancy
[3] Maharajan, A, Aye, C, Ratnavel, R, Burova, E. Skin eruptions specific to pregnancy: an overview. The Obstetrician & Gynaecologist 2013; 15: 233–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