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我這個問題是很多家長的疑問,不懂育兒知識我們翻閱各種書籍,報名各種育兒課堂,到最後我們可能還是按照自己最開始的想法來教育孩子。究竟我們作為家長該如何做呢?其實我認為就是一句話:多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
想想哪些事情孩子會對家長的行為感到不妥?可能有不少人會想到被家長代為保管的壓歲錢。不過對於家長而言,孩子的壓歲錢都是自己通過人情世故得來的,所以孩子的壓歲錢自己留著可能也不為過。但是有一點可能說不通,那就是家長對孩子零花錢的歸屬觀念。
我想肯定有不少孩子有過這樣的經歷,當自己懂事的時候爸媽給買了一個存錢罐,告訴孩子可以把錢放到存錢罐裡,到時候自己有喜歡的東西的時候就可以把錢取出來用。孩子當然很開心,於是把自己的零花錢都省下來放到了存錢罐裡,期待自己攢夠錢,買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可能平時自己有想吃的零食,孩子也忍了,因為自己有更想要的東西,就這樣一毛兩毛攢了很多錢。可是忽然某天放學回家,孩子發現自己的存錢罐沒了,一問父母,父母說家裡缺錢先暫時拿來用了,等有錢了再給你。
父母一個簡答的行為,一句簡單的答覆,可能自己覺著這樣做沒什麼錯的。但是對孩子呢?這是對自己辛苦付出的不重視,這好像是在告訴孩子,以後你不用攢錢了,因為即使攢了錢也會被父母拿來用了,這些錢壓根就不屬於我自己。這就等於是在孩子滿是期待的心上澆了一盆冷水,也掐滅了孩子理財的種子。於是後來孩子便不再攢錢,也就是現在的月光族。
家長的這種做法是對孩子辛苦付出的不重視,是對孩子的忽視,完全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當然父母還有另外一種行為也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那就是父母互相指責。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是知道的,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但是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夫妻雙方總是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而兩個人碰面機會最多就是在飯桌上。所以有的父母就會在飯桌上抱怨,這些年吃了那麼多苦,母親埋怨父親掙不來錢,還要看人臉上等等。總之將生活和工作的煩惱一股腦全都傾倒出來,這些「垃圾」不僅被對面的另一半吸收了,還被旁邊吃飯的孩子吸收了。最終結果會導致孩子不願意留在這個家裡。
也有這樣的家庭,夫妻雙方感情不牢靠,母親整天抱怨夫妻沒本事,父親回到家也是一臉冷漠。長期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根本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每次回到家都心驚膽戰,生怕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導致父母再度吵架。甚至有的父母會把這樣的結果歸咎到孩子身上,沒有孩子他們生活也不能這麼累,沒有孩子他們會更自由,這更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裡壓力。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可想而知,他的身體和心理髮育都是極其不好的。
一個不為孩子考慮的父親,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合格的父親;一個不願意為孩子考慮的母親,也同樣無法帶給孩子家庭的溫暖。所以我們在發現孩子的問題的時候,不要盲目責怪孩子,多審視一下自身上的問題。
在為人處世方面我們知道推理及人,多替他人著想。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同樣需要多為孩子考慮,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不能想當然。多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慢慢發現你離一個合格的父母會越來越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