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有的沙漠都變成綠洲,會對自然生態有什麼影響嗎?

2020-12-22 科學獵奇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地球上陸地的面積本身就只佔地球總面積的29%(約1.49億)平方公裡,而就是在這為數不多的陸地上,卻有超過20%的被沙漠覆蓋,而且由於人為的對植被的破壞和氣候的變化下,現在沙漠的面積正在逐漸的擴大,因此,沙漠綠化成為了人類迫在眉睫的事情。那麼,如果世界上的沙漠都被綠化,會不會破壞自然界的生態系統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沙漠的形成有兩個主要因素:乾旱和風。乾旱又有兩個定義,一個是降水量低,因為大多數沙漠地區其年降水量都在250毫米以下,在如此低的降水量下,植被很難滿足生存條件,因此土地沙化嚴重,最終形成了沙漠,比如撒哈拉大沙漠的年降水量平均只有100毫米左右。但是,高降水量的地方也不一定沒有沙漠,因此乾旱的第二個定義就是蒸發量大於降水量。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巴西的千湖沙漠相信許多小夥伴都聽過,作為一個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主的國家,很難想像巴西的沙漠是如何形成的,而且在千湖沙漠年降水量高達1600毫米,這個降水量已經能與我國南方的許多城市媲美了。但是,在這裡依然是一望無際的沙漠,原因就是其蒸發量大於降水量。

沙漠的形成除了有乾旱的因素外,與風的關係也很大,我們還是以千湖沙漠的形成為例,千湖沙漠的形成除了蒸發量大於降水量外,海風也起到了關鍵因素。千湖沙漠與大西洋比鄰而居,而沙漠附近又有兩條河流經,在入海口大量的沙子從兩條河累積到入海口,形成了一條巨大的沙丘帶。之後,在信風的吹動下,這些沙子飛到了內陸地區,久而久之,世界一個奇觀-千湖沙漠也就形成了。

當然,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為地對植被的破壞也會造成土地沙化,從而形成沙漠。

治理沙漠的好處

沙漠一旦形成,很難治理,需要一個非常長的過程。在沙漠中,除了戈壁灘上有少量的沙漠植物外,沙漠內部(除了綠洲)幾乎是一片黃沙,鮮有動植物能夠生存。而且沙漠是佔據了陸地的面積,而陸地的面積是有限的,一旦被沙漠覆蓋,這裡原本的動植物都無法生存,而且同時也壓縮了我們人類的生存空間。因此,治理沙漠對地球上的動植物都有著莫大的好處。

首先,沙漠治理成功後,無疑增加了可以利用的陸地空間,到時候這裡會重新的恢復生機,許多動植物會在這裡安家。對於現在日益被人類壓縮生存空間的動物植物來說,無疑是給了它們生存和喘息的機會。

其次,沙漠治理成功就意味著植被覆蓋的增加,植被覆蓋的增加除了能夠給我們提供木材外,植物的光合作用對二氧化碳的吸收也會減緩溫室效應。

因此,如果沙漠全部變成綠洲,對地球上的動植物來說是一件莫大的好事。

看到這裡,有人會說:沙漠沒了,沙漠裡的動植物怎麼辦?

看起來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因為沙漠的動植物都有著與其他環境中的動植物截然不同的習性和特點,比如沙漠中的植物大都已經演變成了具有發達的根系、粗壯的莖、比較細小的葉,這都是為了適應乾旱的環境而演化成的。

但是,我認為即使沙漠成為了綠洲,對沙漠的動植物也沒有太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說呢?很簡單,我們先從植物說,沙漠的植物雖然具有一定的特性,但是,它們都是為了在得不到水時更好的生存,如果是能夠持續的得到水,那麼,它們並不會死亡。因為,凡事並不是只有兩個極端,也就是說沙漠植物即使處在水比較充足的地區,它們也不會一直吸收水,直到澇死,這一點從許多沙漠植物都能夠在家中養就能看出來了,比如仙人掌在種植下,不也活得好好的嗎?所以,對於植物來說,如果是適應了有水環境的,去到無水環境中,它可能無法生存,但是從缺水到有水的環境,它們是能夠生存的。

其次是動物。沙漠中動物本身就不多,而且大都在有植被的地方生存,比如沙鼠、沙蜥等等,這些動物的主要食物為昆蟲或者是植物的果實,它們為了躲避白天的高溫大都選擇夜晚行動,而且它們大都有能夠忍飢挨餓的能力。

那麼,沙漠環境變化之後,對它們有什麼影響呢?首先,從食物上看,它們的食物更加充足了,而且沒有了沙漠晝夜溫差大的影響,它們可以隨時活動,並且也不需要忍飢挨餓了,這些改變都是對它們有利的。

因此,即使沙漠都成為了綠洲,那麼原本在沙漠中生存的動植物也能夠存活,因為它們本身也不是沙漠中的產物,只不過是其生存環境變成了沙漠,所以它們為了生存而發生了改變。當環境恢復如初,它們就不用再過「缺衣少穿」的生活了。而且關鍵是環境的改變也不是一下子,是有一個過程,也給了它們足夠的適應時間。

總結

如果沙漠全都變成了綠洲,會對自然界的生態系統造成影響,但是都是有利的影響,增加了動物的生存空間,改善了溫室效應,改善了氣候環境。至於原本生活在沙漠中的動植物,它們渴望有充足水和適應的氣候還來不及,因此,對它們也沒有什麼不利的影響。

相關焦點

  • 如果沙漠都漸漸地變成了綠洲,對地區生態環境有什麼影響?
    地球表面的自然環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地形、氣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這就是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首先體現在,某一區域中的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的,某些區域之所以沙漠廣布,分布荒漠自然帶,主要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氣候乾旱,地表水缺乏,植被難以生長。
  • 問答 |如果沙漠都漸漸地變成了綠洲,對地球的生態有什麼影響?
    地球表面的自然環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地形、氣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這就是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首先體現在,某一區域中的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的,某些區域之所以沙漠廣布,分布荒漠自然帶,主要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氣候乾旱,地表水缺乏,植被難以生長。
  • 我國最大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如果改造成綠洲,會對氣候有什麼影響
    「文/旅途(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如果心在遠方,只需勇敢前行,夢想自會引路,有多遠,走多遠,把足跡連成生命線。沙漠是自然界中環境最為惡劣的地區之一,而我國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新建的南部,面積達到了33萬多平方公裡,相當於三個江蘇省那麼大,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年蒸發量3000mm左右,平時風力達5-6級,這樣的環境,變成草原可能性不是很大,假設能變成草原,我國西部邊緣從此再也沒有沙漠,會對我國氣候主要產生兩方面的影響。
  • 如果地球上所有沙漠變成森林,會對地球有什麼影響?
    如果把地球上所有的沙漠都變成森林了,地球會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嗎?在很多人看來,沙漠代表著乾旱、炎熱、死氣沉沉,而森林則代表著溫暖、溼潤、生機勃勃。森林為我們的地球提供了氧氣,沙漠卻用黃沙不斷侵佔人們的生活空間。
  • 如果地球上的沙漠,變成綠洲會發生什麼?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
    如果佔有陸地20%的沙漠消失,這是不是就意味著人類的生活空間可以增大,地球環境會變得越來越好呢?如果地球上的沙漠變成喪熱帶地區的原始森林一樣,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在很早之前就有人提出了這樣一條建議,如果把海水運送到沙漠,增加沙漠地區的溼度,促進空氣流通,增加降雨量,久而久之沙漠會不會變成一片綠洲?
  • 有庫布齊、毛烏素沙漠的治理經驗,塔克拉瑪幹沙漠能變成綠洲嗎?
    對於我國來說,荒漠化總面積為128萬多平方公裡,想想我國陸地面積為960萬平方公裡,荒漠化面積就佔了整個陸地面積13.29%,而我國最大的沙漠非新疆境內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莫屬了。荒漠化土地的形成原因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自然原因也是根本原因,受到氣候、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形成的荒漠化;一是人為原因,人類過度樵採、放牧等致使林地和草原退化而形成的荒漠化。
  •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能夠變成沙漠的話,那麼它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呢?塔克拉瑪幹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位於我國的新疆腹地,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裡。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真的能夠變成草原的話,那麼新疆地區的人口容量將大大地增加,整個新疆也會變得更加宜居。那麼,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一片草原的話,那麼對中國的氣候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 長江的水流入到沙漠,沙漠會變成綠洲嗎?一起來看專家的說法
    地球上72%的面積都被海洋所覆蓋了,人類僅僅只生活了28%的面積,似乎看起來可以給人類居住的地方挺多的,但其實人類只佔據了地球上的一小部分而已,而且這裡面很多面積還是不能居住的,比如說高山峽谷、大壩,還有一些原始森林,而最重要的就是沙漠了,沙漠佔據了我們人類可以居住的1/3的面積,如果說沙漠能夠變為綠洲的話
  • 如果可以實現,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對我國氣候有什麼影響?
    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地理位置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並且也是世界第四大沙漠,整個沙漠覆蓋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該區域只有極少的植物生存,並且還是一些根系發達的植物,如果不是這樣,根本是沒有植物的存在,該地區的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所以有植物也是非常難以生存的,只有在地下很深區域才可能吸取到水分
  •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會對中國氣候有什麼影響?
    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位於我國最大的盆地塔裡木盆地。由於塔裡木內陸,遠離海洋,周圍天山、崑崙山等高山環繞,地形非常封閉,海洋水汽難以進入,形成常年乾旱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乾旱導致塔裡木盆地內部水源少,地表自然帶為沙漠自然帶。
  • 英國《自然》:中國沙漠種樹影響生態,中國農民:俺不是種樹,是種...
    1、撒哈拉沙漠的擴張-無人可擋?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什麼?那麼撒哈拉沙漠當之無愧,總面積達到9065000平方公裡,已經接近中國的國土面積大小了。
  • 世界第一個即將被「消滅」的沙漠80%變成綠洲,快要改名成森林了
    沙漠是人類的一大「威脅」,如果允許擴大它的範圍,它不僅會汙染環境,而且會對人類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控制沙漠化並不是一項容易的任務,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盡力控制沙漠,但都沒有成功,但是在我們國家有一片沙漠,它是世界上第一個被「消滅」的沙漠:80%變成了綠洲。
  • 第一片沙漠即將消失,其中80%被綠洲覆蓋
    說到沙漠,你會不自覺地想起荒蕪的景象,駱駝,沙塵暴,荒蕪的草地,還有一片被沙子覆蓋的田野。雖然沙漠也可以稱為獨特的景觀,但由於常年缺水,任何生物都很難在沙漠中生存,甚至被稱為「生命禁區」。沙漠不僅對自然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而且給周圍的人們帶來了很多麻煩。
  • 如果世界上沒有了沙漠,地球會怎麼樣?結果讓人難以接受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沙漠在地球上具有獨立的一面,如果將全世界沙漠全部變成綠洲,可能引發全球性的生態災難,輕者生命難以生存,重則地球可能就是變成下一個「火星」,荒廢的一顆星球
  • 中國30年把沙漠變成綠洲,如今卻出現這種情況,難道不該反思嗎?
    最近這幾年我們中國一直非常注重沙漠化的管理,很多人為了治理這個沙漠化,付出了不少的努力,正是因為建國初期片面追求工業化發展,從而大家都收穫了對環境的保護。所以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但是中國卻有30年的時間把沙漠變成了綠洲,現在卻出現了這些東西,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中國教授發明一種「膠水」,能讓沙漠變成綠洲,阿拉伯「激動」了
    我們中國沙漠面積廣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們中國在治沙的道路上至少要奮鬥了接近60年的時間。雖然說到現在為止,我們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飛速增長,可是我們中國的領導者和中國的志願者們卻從來沒有忘記治理沙漠這件事情,因此我們中國沙漠當中也出現了片片綠洲。
  • 沙漠中為什麼會有綠洲?沙漠綠洲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沙漠的色調並非一成不變,它也可以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像在澳大利亞的辛普森沙漠有一片廣闊的紅色沙漠,景色十分美麗;在美國南部的路索盆地地分布著白色的沙漠,是一片銀色世界;中亞的卡拉庫沙漠是黑色的;美國的亞利桑那沙漠更奇妙,擁有紅、黃、紫、藍、白等多種顏色,真可謂是五彩繽紛,在陽光的照耀下,空中也會折射會絢麗的色彩。
  • 撒哈拉沙漠有多深?如果把沙子挖空,底下會是什麼?
    假如把沙子全部挖出來,它的底下又是什麼?撒哈拉沙漠底下是什麼作為地球上最大的沙漠,它幾乎遍布整個北非地區,總面積和澳洲差不多。東西長約5600公裡,南北寬約1600公裡。不過撒哈拉沙漠不是所有地方都是黃沙,畢竟在它的覆蓋範圍之內,還有尼日、利比亞和茅利塔尼亞等國家。
  • 埃及那麼多沙漠,為什麼不把尼羅河的水引入到沙漠中,變成綠洲?
    提到非洲,很多人都會想到沙漠、乾旱、缺水等詞彙,其實不是的,非洲也有河流,也有綠洲,只不過撒哈拉地區確實非常乾燥,讓人們產生了這種印象罷了。埃及是非洲最大的國家之一,他們毗鄰尼羅河,有的人有疑問,為什麼埃及人不把尼羅河的水引入到沙漠中,讓沙漠變成綠洲呢?
  • 全球唯一「被保護」的沙漠,為防止沙漠變綠洲,還特地往裡填沙子
    說到沙漠,小編每次腦子裡都會浮現出巨大的孤煙,在漫長的河流和雪海中行走,用平沙無槍進入黃天的畫面,土地沙漠化對全人類來說,地球的生態環境是巨大的災難,治理沙漠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也相信小編,去欣賞沙漠的廣大壯麗,有的東西既然存在,就有它存在的理由,比如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