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研究|新媒體對中國畫教學的影響與對策研究!

2020-12-23 美術研究

【摘要】中國畫作為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在文化傳承和發展中遇到瓶頸,如何實現中國畫教學的與時俱進,在教學中創新引入新媒體至關重要。新技術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在創設教學情境、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過程、創新繪畫模式上形成了多方面的優勢,為中國畫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關鍵詞】新媒體 中國畫 教學影響與對策

一,新媒體及新媒體教學

1.新媒體

新媒體概念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一種新的媒體環境,其最大的特點是萬物皆媒。作為一個寬泛的概念,其應用和發展受到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深刻影響,被稱為「第五媒體」。新媒體的最大特點是交互性和即時性,通過計算機網絡和移動終端,海量的數字信息被共享和傳播,形成了以網絡為載體的信息傳播媒介。

2.新媒體教學

現代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一個熱點問題,新媒體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利用新媒體載具或模式,鼓勵學生創新創造,激發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求知驅動力。新媒體教學能夠通過激發學生對於感知信息的刺激,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此外,由於新媒體教學的新技術等特性,使其對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要求教師必須掌握新媒體操作技能,並將新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創設更加多元化、數位化的課堂,進一步發揮課堂教學的強有力作用,實現全面素質教育。

二,當前中國畫教學存在的問題

1.中國畫發展日漸式微

廣義上的中國畫是指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具有中華民族傳統審美情趣的民族繪畫。其內容豐富,樣式繁多,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瑰寶,但是近年來,受到物質經濟快速發展及外來文化的影響,中國畫發展出現頹勢,傳承發展受到極大阻礙,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願意接受北歐風、日韓風、歐美風等審美品味,國人日漸淪陷在外來文化的優越感中,導致中國畫從傳統藝術形式向現代藝術轉變的道路更加坎坷,這直接導致中國畫教學發展受阻。

2.教學模式不合理——重理論輕實踐

受到高校擴招的影響,大多數藝術類院校在中國畫課程設置上採取開班教學的模式,代替了傳統的師徒制教學模式,中國畫教學逐漸呈現大眾化趨勢,但由於教師配置嚴重不足,加之部分藝術類院校教師的專業素養較低,導致中國畫課程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學生對中國畫的理解不深,實踐時間較少,不能勝任繼承和弘揚傳統中國畫的現代需求。在課堂中,教師往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的傳統教學思維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藝術思維開發受到極大限制,學習從「興趣」變成了「任務」。

3.課程安排不合理——專業課程時間少

從高校的美術課程安排來看,大部分藝術類院校都將繪畫基礎及美術史安排在第一學年,到大二的時候才開始分科教學。但是由於第一學年對中國畫基礎知識的教授較少,學生很難對中國畫形成較為清晰的認識和了解,加之其他非專業課程學習任務繁重,導致短短的幾年大學時間能夠真正用於學習中國畫專業知識的時間被嚴重擠佔。四年的學習使得學生只能作為一個初學者,無論是鑑賞能力還是繪畫技巧都遠遠不夠,很難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更無法實現創新和創造。

4.學習內容不合理——忽視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

中國畫能夠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其主要是由於中國畫擁有博大精深的內涵,其藝術表現並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情感和意蘊的表達。但是由於目前教育體制的影響以及教學環境的限制,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主要圍繞中國畫繪畫技巧展開,對於培育學生傳統文化素養,培育其人文精神的涉及遠遠不夠。

三,新媒體對中國畫教學的影響

1.新媒體對中國畫教學的正面影響

一是帶來豐富的信息資源。新媒體擁有海量的資源,能夠全方位滿足學生對於中國畫的需求,並且新媒體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能夠實現全平臺、大眾化傳播和信息共享。中國畫教學能夠通過新媒體的優勢,挖掘有效信息,並通過新媒體媒介,快速將有益知識傳授給學生,能夠大大豐富學生的鑑賞面,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力,實現教育教學的目的。

二是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在傳統教學環境下,學生只能夠通過教師授課以及自學的方式獲得知識和技能,但是這種獲取知識的方式具有較大的局限性。新媒體為中國畫教學提供的不僅僅是海量的信息,更是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在傳統師徒制的影響下,教師的主體地位一直影響著課堂教學,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學生潛力也不能因人而異地被挖掘。新媒體將教學活動變得更加靈活,學生擺脫了傳統的以聽為主的學習方式,轉變為主動學的學習方式,新媒體能夠為教師、學生提供答疑解惑的新平臺。

三是創新繪畫操作的手段。新媒體改變的不僅僅是學習方式,更是實踐方式。對於傳統中國畫來說,筆墨紙硯必不可少。但是新媒體的加入,學生的實踐平臺更加豐富,學生可以通過平板電腦完成繪畫,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實踐平臺。豐富的操作界面、簡潔便捷的操作方式,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全新的鑑賞環境,更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平臺。

2.新媒體對中國畫教學的負面影響

一是電子屏幕缺乏真實感。新媒體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擺脫了筆墨,從而進入了數位化時代,但是繁雜的信息充斥網絡,不僅魚目混珠,真假信息,更容易滋生浮躁等情緒。面對紛繁蕪雜的文化形式,學生容易對中國畫產生質疑思想,進而影響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確認知。

二是教學方式繁多,缺乏針對性。新媒體時代,教學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的教學方式適合不同的教學內容。中國畫作為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僅包含高超的技術,而且深諳豐富的人生哲理。然而,教師通過新媒體技術,利用網絡和數位技術很難使學生從本質上領會藝術的真諦,難以實現繼承和發揚中國畫精髓的教學目標。

四,搭建新媒體中國畫教學平臺的措施

1.發揮新媒體設備優勢——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習動機

與傳統教學工具和手段相比,新媒體在設備上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它能夠幫助教師創設更為真實的教學環境,提高課堂感染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首先,利用圖像、視頻、音頻等形式,創設出多彩的中國畫教學情境,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直觀;其次,利用新媒體設備能夠全域示範繪畫過程,幫助零基礎學生對中國畫形成感性認識,大大提高教學活動的生動性和豐富性,提高課堂的感染力。

2.發揮新媒體資源優勢——整合課程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新媒體技術為中國畫教學提供了海量的學習資源,並且根據大數據處理,結合用戶需求能夠將圖像、視頻和聲音整合到中國畫教學中,方便學生從有效的學習資源中體會和掌握知識。新媒體資源具有共享性,可使優質中國畫教學資源實現共享,在數位技術處理的應用下,能夠實現跨專業、跨區域共享信息。

3.發揮新媒體技術優勢——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中國畫的教學過程很大程度上依賴視覺形式,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是對優秀傳統作品的欣賞與臨摹。由於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環境單一,技術手段單一,教師在帶領學生品鑑作品時往往只能通過口頭教授或者畫冊展示進行。新媒體技術時代,通過接入網際網路海量資源能隨時隨地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在高清圖片的展示下,帶給學生的視覺衝擊力和感染力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達到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除此之外,新媒體技術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最大程度地明確教學目的,動態模擬重點難點,克服抽象語言描述不足、視覺局限的限制,整體上優化了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增強記憶。

4.發揮新媒體平臺優勢——創新繪畫模式,實現古今融合

新媒體帶來的不僅有信息等軟體的革命,更帶來了豐富的硬體設施,學生可以通過這些硬體設施輔助學習中國畫,提高學習效果,實現古今融合。隨著硬體技術的不斷提高,繪畫等藝術表現方式的載體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可以利用平板電腦完成一幅色彩優美、層次分明的中國山水畫,這不僅顛覆了傳統繪畫中筆墨紙硯的束縛,更加拓寬了學生學習的渠道。

新時代背景下,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中國畫教學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在教學方面的優勢,通過創設情境教學、整合課程資源、優化教學過程、創新繪畫模式等方式實現中國畫教學的傳承和創新。#文化#

參考文獻:

[1]王國瑜:《當前壁畫藝術在新媒體技術參與下的生態空間》,碩士論文,山東師範大學,2010。

[2]宋本剛:《關於中國畫教學現狀的探討》,《大眾文藝》2014年第1期。

[3]張春新:《新媒體對中國畫教學的影響及建議》,《青年記者》2016年第4期。

作者冷凜,劉春仲,單位:西安美術學院

相關焦點

  • 中國畫新主張 馮斌研究生教學個案研究展陝西開展
    徐珊 顧影6 2020 絹本,鏡面 80x100cm四川在線記者 邊鈺11月23日,「從材料到觀念——馮斌『中國畫新主張』研究生教學個案研究展」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展出。何沛禮 初時 2020 綜合材料 70×100cm據了解,此次展覽作為四川美術學院「學科卓越藝術人才」支持項目,由四川美術學院和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重慶美術館共同主辦。
  • 美術研究|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現代的表現方式
    3.後期衰落的發展階段中國畫筆墨在唐朝的影響力達到鼎盛時期,宋朝的畫風沿襲了盛唐時期青山綠水的繪畫風格;南宋時期受到愛國情感的影響,中國畫筆墨的線條大多剛勁挺硬;明朝的統治者對於畫家採取了打擊政策,並沒有出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畫家;明清時期的筆墨風格主要是沿襲了前人的,沒有太大的新意。
  • 美術研究|王來文:為中國畫的筆線注入生命與靈魂!
    畢業於福建師大美術學院,教育部首屆中國畫博士課程班進修。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福建省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福建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廈門大學兼職教授。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美展評委,長期擔任全國美術展組委會委員、評委,福建省美術大展評委會主任、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藝獎總評委等職。
  • 美術研究|論高校非美術學科開設中國畫課程的必要性!
    摘要:中國畫課程教學,在除了專業的美術院校以及設置美術專業的普通高校受到重視之外,絕大多數的非美術學科的課程結構中幾乎沒有中國畫教學這一環節,對於非美術學科的學生來說,了解中國畫,是要彰顯出作為一個知識接受者對自身的責任感,在於對自我審美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
  • 美術研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劉海勇談中國畫筆法解析課徒稿
    中國畫的發展離不開當代學院教學。長期以來,獲得成就的中國畫家大都出自學院;從現狀來看,隨著中國畫學科建設的發展,學院教育依然是中國畫人才培養的重要途經。歷史上,對於中國畫技法與觀念的學習都通過師徒傳承加以實現,言傳身教過程中,課徒示範又是重要的傳授方式。隨著當代學院教育的完善,中國畫學科逐漸被納入當代學術的序列中。
  • 淺析提升高中美術課堂中國畫教學實效性的方法
    我國傳統美術藝術中,中國畫是典型代表,已經在世界的美術領域內形成體系,重點體現出我國古人對於社會、自然、宗教、道德、藝術等方面的認知。中國畫所運用的工具為毛筆、水彩、墨、宣紙。中國畫家以獨特構思,創造岀屬於中華傳統魅力的美術作品。
  • 美術研究|霍春陽:以簡勝繁,以輕寫重!
    霍春陽:當代美術學院中的一股清流王平中國國家畫院山水畫所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報》社長、總編輯眾所周知,中國的美術學院基本是照搬了西方美術學院的教學體系,中國畫的教學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繪畫理念的影響
  • 美術研究丨談談如何使中國畫現代化,從而提高其表現新事物的能力
    摘要:當代中國畫的藝術風格在全球化和當代人審美觀念的影響下,正呈現出多元發展趨勢。在學習國畫的同時,吸收現代設計的意識與方法,將構成訓練納入國畫課中,這啟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了學生捕捉表達形式感的能力。進而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構圖能力。豐富藝術語言,更有利於學生吸收姊妹藝術的養分.促進中國畫的現代化。
  • 美術研究|中國畫講究畫理,畫情,畫趣!
    陳建新,1962年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中國美術學院(國畫、書法)等級考試高研教師,1988年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福建分會常務理事,福州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員理事。作品曾多次參加海內外書畫大展並獲獎,2017年作品《千遠臺》參加中國美術書畫大賽榮獲優秀獎。
  • 美術研究|阮璞中國畫學研究方法與成就的再思與商榷!
    而且可以考見阮璞發表在1950年代的美術方面論文,僅有《向先進的蘇聯繪畫藝術學習》,[4]而再一次公開發表的有關美術方面論文則已經在1980年代之後。那麼,阮璞受到童書業的影響,是否有直接的證據?回答是明確和肯定的,因為在阮璞的著作中多次直接或者間接明確提到姓名或者是沒有直接提到姓名地引用了童書業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唐宋繪畫談叢》一書,明顯對於阮璞有很大影響。
  • 美術研究|傳統中國畫藝術在當前藝術語境下的發展思考!
    摘要:傳統中國畫藝術是繪畫藝術領域中的一朵奇葩。數千年來,中國畫形成的繪畫技法、意境等在當前藝術語境下遇到了新的挑戰。如何認識當前藝術語境對傳統中國畫藝術的審美需求,如何讓傳統中國畫藝術與時代結合產生新的藝術境界,這是傳統中國畫藝術在當前藝術語境下發展面臨的問題。
  • 史銘:畫家王俊傑《中國畫傳統與精神研究》序言
    《中國畫傳統與精神研究》王俊傑 著《中國畫傳統與精神研究》序言承前啟後 和而不同王俊傑博士新著《中國畫傳統與精神研究》醞釀數載,幾易其稿,終於付梓了。因此,融會貫通東西方美術技法、欣賞、教學等體系,無疑有助於中國美術開拓出更廣闊的領域。國人奉行知行合一的理念, 身為莫斯科藝術學院副院長的俊傑兄,正在與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師範大學的公立合作辦學中進行著積極的實踐。這種實踐,使俊傑兄的畫作有種獨特的藝術風格。
  • 淺析提升高中大學美術課堂中國畫教學實效性的方法
    我國傳統美術藝術中,中國畫是典型代表,已經在世界的美術領域內形成體系,重點體現出我國古人對於社會、自然、宗教、道德、藝術等方面的認知。中國畫所運用的工具為毛筆、水彩、墨、宣紙。中國畫家以獨特構思,創造岀屬於中華傳統魅力的美術作品。而在弘揚優秀文化的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學要重視中國畫的教學,以讓學生對中國美術文化魅力有新的體驗,同時促進他們藝術素養提升,還能讓學生們肩負起繼承和弘揚中華優化美術文化的責任。
  • 中小學「中國畫」教學現狀調查
    尹少淳教授說:一個教師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學科的形象,用流行的話來說,他是一個學科的形象大使,一個人對一個學科的興趣,在很多情況下是由於受到某一個他所喜歡的教師的影響。那麼,任教中小學中國畫教學的老師們有怎樣的專業專長,平時他們畫畫、看展覽嗎?
  • 美術研究|中國畫線條除表現結構輪廓,還傳達畫家的情感意趣!
    中國畫「意象」造型理論的建立是植根於中華民族幾千年豐厚的傳統文化土壤,是受老莊、佛家、儒家思想的影響而逐漸發展演變形成的。中國畫線條和書法線條的「藏露」之說體現了儒家哲學的「中庸」之道,中國畫講究「內美」,而線條則要求「不激不勵」、「藏而不露」、「內斂」、「含蓄」、「藏鋒入筆」等。這與中國人的「天人合一」、「回歸自然」的生存心態是一致的。
  • 從金魚看吳作人的中國畫探索,蘇州展其金魚作品研究展
    近日,「藝奪天工——吳作人中國畫金魚作品研究展」在蘇州吳作人藝術館開幕,42件金魚題材作品全面呈現了吳作人金魚題材的國畫創作,觀眾能一覽他從早期探索到後期成熟的整體軌跡與探索脈絡。吳作人自幼學習西方經典方法「救亡圖存」,先在上海、南京學畫,繼而負笈歐洲,在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獲桂冠,受到西方專業藝術界的承認。回國後,他把畢生精力交給了中國的美術教育和藝術發展事業。率領中央美院的主要藝術家,開「十張紙齋」,用素描的方法推進中國畫造型提煉塑造,開創出國人喜聞樂見的熊貓、金魚、駱駝、犛牛等形象作品。
  • 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2020年中國畫藝術研修班招生簡章
    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2020年中國畫藝術研修班招生簡章西安美術學院以育人為根本、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以質量為生命、以繁榮文化為己任,秉承「艱苦創業,追求卓越」的精神,恪守「弘美厚德,借古開今」的校訓,發揮地域優勢,突出西部特色,率先將書法和民間美術納入課堂教學,長期堅持並重視周秦漢唐歷史文化、延安革命文藝、西北民間藝術、當代長安畫派與黃土畫派
  • ...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畫學研究」和「中國設計...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金一斌致歡迎辭,院長、「中國畫學研究」項目組首席專家高世名做項目總述,副院長韓緒,校黨委委員、組織人事(統戰)部部長兼黨院辦主任徐國強,浙江省文旅廳科技與教育處副處長鄭妮等出席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校內外專家學者、各項目總負責人及各子課題負責人與成員、項目科研助理、部分教學單位與行政教輔單位負責人、碩博士生等70餘人。會議由韓緒主持。
  • 美術研究|論中國畫的寫意山水與印象派風景油畫的共同性!
    摘 要: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下, 當代藝術表現為對藝術的汲取、 傳承和創新的發展形勢。 中國畫的寫意山水藝術作品繪畫主導理念為表現論和表現性, 強調筆墨、 意境以及線條。 印象派風景油畫將西方國家繪畫中的表現論和表現性繪畫帶向一個巔峰, 在西方繪畫領域中佔據重要地位。
  • 美術研究|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于欣馳
    于欣馳1993年 生於北京密雲,現居北京;2017年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 中國畫學院 獲學士學位;202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 中國畫學院 獲碩士學位;畢業作品展示名稱:《秋憩》尺寸:130×200cm材料:絹本設色作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