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畫作為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在文化傳承和發展中遇到瓶頸,如何實現中國畫教學的與時俱進,在教學中創新引入新媒體至關重要。新技術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在創設教學情境、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過程、創新繪畫模式上形成了多方面的優勢,為中國畫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關鍵詞】新媒體 中國畫 教學影響與對策
一,新媒體及新媒體教學
1.新媒體
新媒體概念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一種新的媒體環境,其最大的特點是萬物皆媒。作為一個寬泛的概念,其應用和發展受到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深刻影響,被稱為「第五媒體」。新媒體的最大特點是交互性和即時性,通過計算機網絡和移動終端,海量的數字信息被共享和傳播,形成了以網絡為載體的信息傳播媒介。
2.新媒體教學
現代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一個熱點問題,新媒體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利用新媒體載具或模式,鼓勵學生創新創造,激發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求知驅動力。新媒體教學能夠通過激發學生對於感知信息的刺激,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此外,由於新媒體教學的新技術等特性,使其對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要求教師必須掌握新媒體操作技能,並將新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創設更加多元化、數位化的課堂,進一步發揮課堂教學的強有力作用,實現全面素質教育。
二,當前中國畫教學存在的問題
1.中國畫發展日漸式微
廣義上的中國畫是指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具有中華民族傳統審美情趣的民族繪畫。其內容豐富,樣式繁多,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瑰寶,但是近年來,受到物質經濟快速發展及外來文化的影響,中國畫發展出現頹勢,傳承發展受到極大阻礙,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願意接受北歐風、日韓風、歐美風等審美品味,國人日漸淪陷在外來文化的優越感中,導致中國畫從傳統藝術形式向現代藝術轉變的道路更加坎坷,這直接導致中國畫教學發展受阻。
2.教學模式不合理——重理論輕實踐
受到高校擴招的影響,大多數藝術類院校在中國畫課程設置上採取開班教學的模式,代替了傳統的師徒制教學模式,中國畫教學逐漸呈現大眾化趨勢,但由於教師配置嚴重不足,加之部分藝術類院校教師的專業素養較低,導致中國畫課程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學生對中國畫的理解不深,實踐時間較少,不能勝任繼承和弘揚傳統中國畫的現代需求。在課堂中,教師往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的傳統教學思維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藝術思維開發受到極大限制,學習從「興趣」變成了「任務」。
3.課程安排不合理——專業課程時間少
從高校的美術課程安排來看,大部分藝術類院校都將繪畫基礎及美術史安排在第一學年,到大二的時候才開始分科教學。但是由於第一學年對中國畫基礎知識的教授較少,學生很難對中國畫形成較為清晰的認識和了解,加之其他非專業課程學習任務繁重,導致短短的幾年大學時間能夠真正用於學習中國畫專業知識的時間被嚴重擠佔。四年的學習使得學生只能作為一個初學者,無論是鑑賞能力還是繪畫技巧都遠遠不夠,很難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更無法實現創新和創造。
4.學習內容不合理——忽視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
中國畫能夠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其主要是由於中國畫擁有博大精深的內涵,其藝術表現並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情感和意蘊的表達。但是由於目前教育體制的影響以及教學環境的限制,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主要圍繞中國畫繪畫技巧展開,對於培育學生傳統文化素養,培育其人文精神的涉及遠遠不夠。
三,新媒體對中國畫教學的影響
1.新媒體對中國畫教學的正面影響
一是帶來豐富的信息資源。新媒體擁有海量的資源,能夠全方位滿足學生對於中國畫的需求,並且新媒體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能夠實現全平臺、大眾化傳播和信息共享。中國畫教學能夠通過新媒體的優勢,挖掘有效信息,並通過新媒體媒介,快速將有益知識傳授給學生,能夠大大豐富學生的鑑賞面,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力,實現教育教學的目的。
二是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在傳統教學環境下,學生只能夠通過教師授課以及自學的方式獲得知識和技能,但是這種獲取知識的方式具有較大的局限性。新媒體為中國畫教學提供的不僅僅是海量的信息,更是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在傳統師徒制的影響下,教師的主體地位一直影響著課堂教學,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學生潛力也不能因人而異地被挖掘。新媒體將教學活動變得更加靈活,學生擺脫了傳統的以聽為主的學習方式,轉變為主動學的學習方式,新媒體能夠為教師、學生提供答疑解惑的新平臺。
三是創新繪畫操作的手段。新媒體改變的不僅僅是學習方式,更是實踐方式。對於傳統中國畫來說,筆墨紙硯必不可少。但是新媒體的加入,學生的實踐平臺更加豐富,學生可以通過平板電腦完成繪畫,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實踐平臺。豐富的操作界面、簡潔便捷的操作方式,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全新的鑑賞環境,更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平臺。
2.新媒體對中國畫教學的負面影響
一是電子屏幕缺乏真實感。新媒體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擺脫了筆墨,從而進入了數位化時代,但是繁雜的信息充斥網絡,不僅魚目混珠,真假信息,更容易滋生浮躁等情緒。面對紛繁蕪雜的文化形式,學生容易對中國畫產生質疑思想,進而影響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確認知。
二是教學方式繁多,缺乏針對性。新媒體時代,教學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的教學方式適合不同的教學內容。中國畫作為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僅包含高超的技術,而且深諳豐富的人生哲理。然而,教師通過新媒體技術,利用網絡和數位技術很難使學生從本質上領會藝術的真諦,難以實現繼承和發揚中國畫精髓的教學目標。
四,搭建新媒體中國畫教學平臺的措施
1.發揮新媒體設備優勢——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習動機
與傳統教學工具和手段相比,新媒體在設備上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它能夠幫助教師創設更為真實的教學環境,提高課堂感染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首先,利用圖像、視頻、音頻等形式,創設出多彩的中國畫教學情境,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直觀;其次,利用新媒體設備能夠全域示範繪畫過程,幫助零基礎學生對中國畫形成感性認識,大大提高教學活動的生動性和豐富性,提高課堂的感染力。
2.發揮新媒體資源優勢——整合課程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新媒體技術為中國畫教學提供了海量的學習資源,並且根據大數據處理,結合用戶需求能夠將圖像、視頻和聲音整合到中國畫教學中,方便學生從有效的學習資源中體會和掌握知識。新媒體資源具有共享性,可使優質中國畫教學資源實現共享,在數位技術處理的應用下,能夠實現跨專業、跨區域共享信息。
3.發揮新媒體技術優勢——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中國畫的教學過程很大程度上依賴視覺形式,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是對優秀傳統作品的欣賞與臨摹。由於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環境單一,技術手段單一,教師在帶領學生品鑑作品時往往只能通過口頭教授或者畫冊展示進行。新媒體技術時代,通過接入網際網路海量資源能隨時隨地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在高清圖片的展示下,帶給學生的視覺衝擊力和感染力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達到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除此之外,新媒體技術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最大程度地明確教學目的,動態模擬重點難點,克服抽象語言描述不足、視覺局限的限制,整體上優化了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增強記憶。
4.發揮新媒體平臺優勢——創新繪畫模式,實現古今融合
新媒體帶來的不僅有信息等軟體的革命,更帶來了豐富的硬體設施,學生可以通過這些硬體設施輔助學習中國畫,提高學習效果,實現古今融合。隨著硬體技術的不斷提高,繪畫等藝術表現方式的載體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可以利用平板電腦完成一幅色彩優美、層次分明的中國山水畫,這不僅顛覆了傳統繪畫中筆墨紙硯的束縛,更加拓寬了學生學習的渠道。
新時代背景下,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中國畫教學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在教學方面的優勢,通過創設情境教學、整合課程資源、優化教學過程、創新繪畫模式等方式實現中國畫教學的傳承和創新。#文化#
參考文獻:
[1]王國瑜:《當前壁畫藝術在新媒體技術參與下的生態空間》,碩士論文,山東師範大學,2010。
[2]宋本剛:《關於中國畫教學現狀的探討》,《大眾文藝》2014年第1期。
[3]張春新:《新媒體對中國畫教學的影響及建議》,《青年記者》2016年第4期。
作者冷凜,劉春仲,單位:西安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