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作為全球機器人產品線最全的廠商之一,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松公司」)的投資布局具有引導性意義和顯著的帶動效應。
8月15日,新松機器人智慧產業園項目在天津自貿區機場片區新松機器人研發生產基地啟動。
新松機器人智慧產業園項目佔地面積6.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由兩個生產車間和一棟綜合研發樓組成,用於開展工業機器人研發、創新、中試、生產製造及機器人集成應用。
事實上,早在2019年2月,天津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下稱「天津新松」)就於天津自貿區內註冊成立,並提出以天津自貿區為載體,打造工業機器人全國性總部的目標。按照計劃,天津新松未來年產能將達到2萬臺套,年產值可達30億元。
新松公司在天津投資的不斷加碼和升級,只是天津自貿區智能科技產業加速集聚的案例之一。
近年來,天津自貿區大力發展智能科技產業,助力天津新松、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智能科技企業在當地快速成長。目前,智能科技產業佔濱海新區的工業比重超過30%,已成為帶動當地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的主要引擎。
工業機器人全國總部
8月17日上午,在天津自貿區機場片區,幾臺大型設備正在不知疲倦地有序運行。這是剛剛啟動建設的新松機器人智慧產業園項目所在地。
天津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市場總監呂忠偉表示,佔地面積達6.2萬平方米地新松機器人智慧產業園項目,由兩個生產車間和一棟綜合研發樓組成,用於開展工業機器人研發、創新、中試、生產製造及機器人集成應用,一期項目將於明年5月建成。
在天津新松公司的展廳屏幕上,兩個智慧機器人分別對零件噴漆、裝配和弧焊進行協同作業。各種新產品、新技術、新應用以及靈活自如的機械臂和智能化的識別檢測系統,讓人們對「智能」二字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通過3D掃描,工業機器人就像長了眼睛,知道焊接縫隙在哪裡,發生多少偏移,從而實現精準定位、精準操控。」呂忠偉介紹說,新松集團在機場片區以工業機器人為主導,提供智能製造技術與服務。自從落戶以來,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天津已成為輻射京津冀的區域中心,成為新松集團在全國布局的重要一環。
按照計劃,新松機器人智慧產業園項目建成投用後,天津新松將成為集工業機器人基礎研發、性能測試、批量生產及行業解決方案為一體的全產業價值鏈供應商,並通過工業機器人智能開發平臺、新松智能製造執行系統平臺和新松智慧遠程運維平臺為客戶和合作夥伴創造價值,打造以機器人產業鏈為基礎、以先進機器人技術為核心,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的工業機器人研發、生產、銷售基地。
智能應用加速落地
在智能科技產業快速集聚的同時,智能製造的應用也在天津自貿區加速落地,創下可供複製和借鑑的樣板間。
位於天津自貿區東疆片區的天津港太平洋國際貨櫃碼頭,到港、裝卸、場內運輸……繁忙的景象裡卻很少看到工作人員的身影——管理操作的大腦,在碼頭的控制中心,實時畫面對應的各類即時更新的數據,讓整個港口的運作高效且智能。
在這裡,全長2300米的碼頭岸線,具有20萬噸級專業化貨櫃船接卸能力,能夠滿足世界上所有在航大型貨櫃船舶的接卸。
天津港太平洋國際公司黨委書記陳濤表示,目前太平洋國際貨櫃碼頭正大力推行自動化升級改造,現在大部分操作人員在指揮室裡就可以調動碼頭上的裝卸設備。
「過去,貨櫃岸邊裝卸橋都由司機人工操作,岸橋司機需要蹲坐在離地面46米高的狹小駕駛艙裡,憑經驗判斷位置操作。長時間弓著腰,很多司機會出現頸椎、腰椎損傷。如今通過部分岸橋、場橋的遠程自動化改造,工作人員在辦公室裡就能操作,採取最優軌跡完成貨櫃裝卸。再也不用貓著腰幹活了,精準度也更高了。」陳濤說。
隨著裝卸操作越來越便捷,港口裝卸貨效率明顯提升,場橋司機的隊伍中也開始出現了女性員工的身影。
據天津港集團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黃琦說,貨櫃碼頭的遠程操控,原本都是男性員工到小車上去操作,但現在已經實現了在室內集控操控,女員工一個人可以遠程操控5臺岸橋。
集團甚至出現了一個有名的「巾幗班」,場橋女司機們在中央控制室,通過兩塊屏幕就能監控整個作業流程,操作只需操縱杆和滑鼠。正常流程完全不需要人工幹預,只需要幾秒鐘安全確認,就可以同時監控所有場橋的工作。
隨著天津自貿區智慧港口建設的提速,越來越多的自動化設備正在替代碼頭上的人工操作,為世界一流智慧、綠色港口的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產業集聚背後的服務
2019年10月,天津新松在天津自貿區生產的第一臺工業機器人正式下線,實現當年註冊、當年建設、當年投產,跑出了項目落地的「天津速度」。
如此速度和高效的背後,離不開天津自貿區不斷創新的政府服務和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
「讓我來辦、馬上就辦、辦就辦好」,這句懸掛在天津自貿區行政審批局辦事大廳中央的話,也成為天津自貿區對於每一家企業的承諾。
8月17日,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天津自貿試驗區行政審批局)局長徐斐在企業家座談會上詳細介紹了「一企一證」綜合改革、信用承諾審批分級管理、最簡告知承諾制等各類行政審批制度創新和優化營商環境舉措,並明確表態:「今天請各位企業家來,就是想讓大家提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我們現場馬上協調解決。」
在7月28日舉行的濱海新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上,徐斐表示,2019年以來,天津自貿區三片區所在的濱海新區實施一系列落實《天津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工作舉措,單就「建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協調機制」這一款內容,從去年9月建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協調小組,到今年4月建立優化營商環境聯席會,將駐區職能部門和公共服務機構納入聯席會,協調解決企業全周期面臨的營商環境問題。此次更是建立區委書記、區長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可以說濱海新區對營商環境建設在原有高度重視的基礎上,再次升級加力。
「為了保證頂層設計的先進性和科學性,我們先後赴上海和廣州學習先進經驗,組織多場企業家座談會和營商環境監督員交流會,充分了解企業的訴求和建議。」徐斐表示。
「我們還將能夠量化的內容儘可能量化,按照『跳一跳才能夠著』的原則,高標準制定《2020行動計劃》,倒逼各部門真正做到壓縮時限、減少環節,不斷優化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徐斐這樣說。
目前,《2020行動計劃》中的電力報裝環節、跨境貿易通關時間和成本等13個指標的量化目標均為全國領先水平,不動產登記時間、投資項目審批等26處量化目標則為整個天津市的最高標準。
這些不斷細化和落實到位的措施與服務,成為越來越多企業選擇在天津自貿區落地、深耕並輻射到更大領域的「定心丸」和強大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