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後,很多學生都在糾結專業和學校問題,想拼盡全力,做一個看似正確的選擇。
其實,人生並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我們只不過是靠努力,來使當初的選擇顯得正確。
大四上學期快結束時,北方的冬天乾冷乾冷的,教學樓的大理石地板上結了一層冰,我和好朋友從自習室出來,雪花落在身上,那個場景至今記得很清晰,我們不禁感嘆了一下,大學四年過得真快!而後,拋給對方一個問題:如果能夠重來一遍,你會過得比現在好嗎?
寒風吹在臉上,臉凍得生疼,我沉思了一會,很堅定地回答他:「不會!」
雖然大學我去了不想去的城市,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可是志願當初是自己填的,我們都無法預料未來的事,看不見五年後的自己,此刻,又怎麼會後悔自己的選擇?我見過很多考研黨後期書背不完,成天都活在後悔中:早知道考研這麼難,我應該從大一就好好學習的。包括我,也曾偷偷地想過這個問題,但是很快我就否定了,假若真的能回到大一,我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
我們只是在交了時間這張答卷後,才發現當時的答案不完美,卻已經沒有修改的機會。
大多數人在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後,都或多或少的有那麼點後悔:如果當初我沒去這個學校,如果當初我沒學這個專業,甚至是高中文理分科,沒有聽從父母的建議,而是跟著自己的內心走···今天的一切會不會都不一樣?
工作以後,曾經一心想到大城市打拼的的人們,上下班在地鐵上被擠到變形,看著周圍一張張盯著手機又毫無生氣的臉,再想想自己每個月的工資除去房租水電、交通和日常開銷外,所剩無幾。再一次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我為什麼要來這裡?如果當初大學畢業聽了家裡的話,回到家鄉的小地方,現在也會過得不錯吧?
轉眼間,差不多就要結婚了,戀愛前風花雪月,你儂我儂,結婚後柴米油鹽,雞毛蒜皮。稍稍不如意,兩個人就會吵起來,看著眼前這個曾經非他(她)不可的人,漸漸地麻木,也許真的應了那句話:跟誰結婚都一樣。
慢慢地,孩子長大了,步入中年以後,看著鏡子裡發福的自己,買件心儀的衣服都要挑挑揀揀很久,時間啊,太快了,曾經我也是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穿著最時尚的衣服,怎麼如今竟是這副油膩的樣子?如果年輕時哪怕每天抽一點點時間運動運動,現也不會如此吧?
一張癌症診斷書打破了退休以後想去到處旅行的想法,並且醫生再三叮囑要忌口,很多喜歡吃的都不能再吃了,酒也不能喝了。成天靠著瓶瓶罐罐的藥丸來維持自己苟延殘喘的生命,活了幾十年,像是做了很多事,又好像什麼都沒做,如果時間有重新來過的機會,我一定好好吃飯,早睡早起,認真的對待每一天,興許我現在也不會得上癌症吧?
人生究竟怎麼樣才能沒有遺憾呢?
事實上,無論怎樣都會有遺憾。
人生中的每個階段,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總要在事過之後,才能回答當初的問題。
有時候,常常會想,如果過去的我懂得了現在的道理,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是不是今天的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
但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預料未來,不知道五年後、十年後會發生什麼,即使時光倒流,你原本怎麼過的現在還是會怎麼過。何況人生充滿變數,即使推遲選擇,誰又能保證不出現新的問題呢?
雖然你沒去自己喜歡的大學讀自己喜歡的專業,但你遇到了一群可愛的同學,有些感情是一輩子的財富;
雖然大城市的拼搏很辛苦,但至少為自己的夢想實實在在地努力過,對得起年少時期志在四方的勇氣;
雖然婚姻生活沒有自己想得那麼幸福,但大多時候還是快樂的,畢竟曾經是真正愛過的、浪漫過的;
雖然中年以後,身體發福,但是只要你想鍛鍊,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不是非她不可,而是有了她,你的青春才有結果,人生才會圓滿。
即使辛苦,也依然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
經歷了那麼多,會發現摸著石頭過河、趕鴨子上架才是人生的常態,沒必要去預設一種正確的人生。
絕大多數人都是在一邊後悔,一邊選擇。
也許你怎麼選,都不正確,你選擇了什麼,其實也都正確。
人生沒有固定選項,學會摸索,學會相信,當下,就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