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洗手」,也講究方法!

2020-12-19 騰訊網

疫情防控期間

專家一直強調勤洗手

結果,有人過度洗手

甚至有人以為用消毒液、酒精等洗手才安全

洗出了溼疹和過敏性皮炎

4月27日一早,一個瘦高個的年輕男子急匆匆地走進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

「醫生,您快看看我的手是怎麼了?又紅又腫,皮膚刺痛,還有很多小疹子。」

專家覃莉仔細瞧了瞧他伸出的雙手後,診斷為溼疹。

洗手太勤也不行!

男子說,自己洗手洗太勤了,因為擔心手露在外面沾染上病毒,只要從外面回來他都要洗手。一天下來要洗四五十次。剛開始只是有點乾燥脫皮發癢,後來就紅腫刺痛。

覃莉告訴他,頻繁洗手會破壞皮膚屏障的正常結構,改變皮脂膜PH值,失去「保護罩」的皮膚就會變成敏感肌,出現乾燥、泛紅、瘙癢甚至蛻皮紅腫等情況。

竟用雙氧水給娃噴手消毒?

4歲的彤彤小手上密密麻麻全是紅色的丘皰疹,這些皰疹很癢,彤彤不停地用手抓,反反覆覆兩個多月也不見好。

詳細詢問後,覃莉找到了彤彤發病的原因:

彤彤爸爸是實驗室的老師,疫情初期買不到84消毒液和酒精,爸爸就把家中備的雙氧水稀釋後噴手消毒。

「彤彤手上的皰疹正是用了濃度過高的雙氧水消毒劑導致的刺激性皮炎。」

覃莉說,雙氧水是醫用消毒劑,但是並沒有殺滅病毒的作用,而且也不提倡自行稀釋配比。尤其是小孩皮膚嬌嫩,更容易引起皮膚過敏。

科學安全的洗手應該這樣做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大家都高度重視手衛生,肥皂、洗手液、酒精、消毒液等都成了生活必需品。

「有的人宅在家裡沒出門,也不停地洗手,完全沒有必要。」

「按了電梯、拿了快遞,只要與公共設施有過接觸或是外出回家,都應該第一時間洗手。待在家裡,一般情況下注意在飯前、便後、吃東西之前洗手即可。」

洗完手後塗上護手霜

「洗手液和護手霜並存」!洗完手後塗上護手霜,可以鎖住皮膚水分,保護皮脂膜。

護手霜建議選擇含有神經醯胺、尿素、矽油、維生素E等成分的護手霜,有保護皮膚屏障的功能。重點是洗手後就塗,飯前洗手後可以先不塗,等飯後洗完手再塗。

平時做家務或是做消毒處理時,戴上內棉外橡膠的手套操作,減少刺激物對手皮膚的各種傷害。

科學洗手的正確步驟

內外夾弓大立腕

熟記七字口訣,洗手so easy

先用水衝洗雙手

加入洗手液或肥皂

用手搓出泡沫

就是掌心對掌心相互揉搓

就是掌心對手背兩手交叉揉搓

就是掌心對掌心十指交叉揉搓

是十指彎曲緊扣轉動揉搓

是大拇指握在掌心轉動揉搓

是指尖在掌心揉搓

就是清潔手腕

最後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清洗乾淨

用乾淨的毛巾或紙巾擦乾雙手

來源:央視新聞、長江日報、武漢晚報

相關焦點

  • 全國洗手日|培養孩子勤洗手,全優加推薦洗手小妙招
    今年由於新冠疫情,全國都展開了勤洗手以及如何正確洗手的科普。其實在此之前,全國領先早教機構全優加在對寶寶生活自理能力的培訓中就有相關的洗手課程,全優加十分注重寶寶的安全健康,幫助寶寶從小培養愛洗手的好習慣。 今天,既是「全球洗手日」,也是寶寶學習正確洗手的好日子。
  • 因為「勤洗手」,有人得了這種病…你也有這些習慣多勤才適當?
    疫情防控期間 專家一直強調勤洗手 結果,有人過度洗手 洗出了溼疹和過敏性皮炎 其實,勤洗手也有講究
  • 洗手過分勤,當心「主婦手」
    原標題:洗手過分勤,當心「主婦手」【摘要】 許多人從小就養成了勤洗手、講衛生的好習慣,不少主婦還經常用消毒液洗手,可不少人手指上會出現一些小水泡,奇癢難忍。廣東省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廖列輝指出,這就是溼疹,也叫「家庭主婦手」。
  • 小寶寶,勤洗手,捲起袖,淋溼手
    遊戲準備:兒歌《洗手歌》,故事《小花貓生病了》。 遊戲目的:培養寶寶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 媽媽寶寶一起玩 1.寶寶回答完畢,媽媽和寶寶一起討論洗手有什麼好處。 3.媽媽教寶寶《洗手歌》:小寶寶,勤洗手,捲起袖,淋溼手,抹上肥皂搓呀搓,清清水裡洗呀洗,再用毛巾擦一擦,小手小手真乾淨。 4.
  • 請洗手!勤洗手!景洪城區新建45個洗手臺
    勤洗手,不僅僅是個人衛生習慣更是推動全民健康的一個具體舉措自「勤洗手」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景洪各大街道、公共場所洗手臺陸續「上崗」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洗手臺建成後,還將配置高低洗手盆、洗手液、裝飾綠植和垃圾桶等,以更好引導廣大群眾自覺養成勤洗手、講衛生的好習慣。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考慮到氣候和環境的因素,感應式的洗手池建成後電路板容易受潮,維修成本較高,目前在建的都是腳踏式洗手池,像這樣的洗手臺,已經在城區主街道、廣場、公園等人員密集場所安裝了45座。
  • 預防流感需要勤洗手 這幾種情況下一定要洗手
    預防流感需要勤洗手 這幾種情況下一定要洗手
  • 大橋幼兒園開展「講衛生、勤洗手」主題教育活動
    10月14日,在「全球洗手日」(10月15)即將到來之際,大橋幼兒園結合愛國衛生專項行動及實際情況,組織全園師幼開展「講衛生、勤洗手」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洗手」這簡單但重要的動作,加強大家的衛生意識。
  •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正確洗手方法請收好
    大連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勤洗手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洗手應該講究方法。什麼時候必須洗手?>需要提醒的是,認真洗手和不認真洗手也是有差別的。實驗證明,勤洗手、認真洗手可以有效預防傳染病傳播。如何正確洗手?最好是用流水衝洗。洗手的時候,我們可以藉助肥皂、洗手液等來更有效地清潔雙手;出門在外不方便用流動水洗手時,要隨身攜帶免洗洗手液、消毒溼巾(酒精含量超過 60% 才有效)等;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 怎麼讓孩子自覺勤洗手?我這個方法挺管用,家長試試看
    洗手是預防疾病傳播的重要措施之一。用肥皂在手上泡上肥皂,然後用自來水衝洗,這是一種在細菌傳播前去除細菌的簡單方法。雖然孩子們有手髒的自然傾向,但他們通常需要父母的一些指導。學習什麼時候需要洗手以及如何正確洗手,這樣細菌就被洗掉了。
  • 昆明官渡區新建528座洗手設施 「勤洗手」成亮麗風景
    官渡區新建528座洗手設施 自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昆明市官渡區積極引導公眾養成勤洗手衛生習慣,以有效減少傳染病經手傳播。截至目前,全區共在公共場所新建528座洗手設施方便群眾「勤洗手」,讓勤洗手、講衛生成為健康官渡的亮麗風景線。
  • 防疫勤洗手新神器「Baby shark水龍頭造型套」
    有這樣一款水龍頭套讓每天洗手100次也甘願。可愛的「Baby shark水龍頭造型套」,超極療愈又好玩。在防疫期間,勤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想要養成洗手好習慣,這隻Baby shark可少不了,有它陪伴打開水龍頭就可看到牠流口水的模樣,會讓你想一直把手保持幹淨。新冠病毒持續肆虐,其實每天辛苦去藥店排隊買口罩,「勤洗手」才是防疫首要關鍵!必須使自己和家人都養成洗手好習慣,趕快加裝這只可愛的Baby shark吧,有了牠,就能幫助你更有效加強防疫啦!
  • 勤洗手 不吃變質食物
    手足口病常出現在3歲以下的兒童身上,發病率相對比較高,專家提醒: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變質食物。  嬰幼兒最易感染手足口病   寶雞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科科長田輝說,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性傳染病,多發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潛伏期一般為2~7天,大多數寶寶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
  • 兒童防疫勤洗手 7步洗手這樣做
    因此勤洗手、正確洗手、保持手衛生是非常必要的。 今天小編教大家七步洗手法,到底怎麼洗,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步:「內」——洗手掌,掌心掌心搓一搓;第二步:「外」——洗手背,手心手背洗一洗;第三步:「夾」——洗指縫,手指交叉不漏掉;第四步:「弓」——洗指背彎曲各手指關節『互握手指轉一轉;第五步:「大」——洗拇指,拇指拇指鑽山洞;第六步:「立」——洗指尖』指尖手心抓一抓;第七步:「腕」——洗手腕,握緊手腕用力揉。
  • 為何孩子都不愛洗手?6個讓洗手變好玩的方法
    孩子出去玩回到家,總是忘記「先洗手」,媽媽喊了半天,孩子才磨磨蹭蹭地去洗。次數多了,媽媽一直碎碎念,抱怨孩子不聽話,生了一肚子氣,而孩子也變得更不開心了:媽媽怎麼老讓我洗手?哼!我討厭洗手! 不少家長會面臨這樣的困擾,明明是想讓孩子養成勤洗手、講衛生的好習慣,怎麼孩子總是不聽呢?甚至還嫌媽媽太煩了?在家裡,還能監督娃兒勤洗手,那在學校呢?
  • 洗手太勤,男人也得「主婦手」
    而且我從小就養成了勤洗手、講衛生的好習慣,擔心細菌感染,還經常用消毒液洗手呢!」陸先生感到不可思議地說。廖列輝解釋,像他這種溼疹嚴格意義講應該診斷為「變態反應性接觸性皮炎」更為貼切,但是為了接地氣,也就一直沿用溼疹作診斷了。通常指皮膚對於化學製劑、蛋白、細菌與真菌等物質產生變應性反應引發的炎症。
  • 開學第一課:講衛生、勤洗手、防疾病
    隨著新學期的到來,我市各類學校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全力做好清垃圾、掃廁所、勤洗手、淨餐館等各項工作,促進愛國衛生工作不斷深化,以乾淨整潔的「小環境」構建美麗和諧的社會「大環境」,為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 專家:孕產婦自我防護關鍵還是勤洗手
    對此,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產科主任趙揚玉介紹,關於防護的問題,我們知道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的飛沫傳播,或者是接觸傳播,所以我們的防護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在家要勤通風、少出門。關於勤通風的問題,現在是夏季,大家在家裡用空調比較多,用空調時往往門窗是關閉的,所以提醒大家,在用空調過程中要定期打開窗戶進行通風。
  • 口訣:勤洗手、常通風、多喝水
    所以,如果在戶外不方便洗手的話,家長不妨帶上溼紙巾,多為孩子擦拭掌心。最後,少去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孩子飯前便後、外出回家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爸媽接觸孩子前、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也要洗手;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孩子使用的奶瓶、奶嘴和餐具使用前後要清洗消毒;不要讓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在家裡養病的孩子不要和其他孩子接觸,父母經常消毒孩子的衣物。
  • 你知道「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用英文怎麼說嗎?
    現在大家每天說得最多的應該就是「戴口罩」、「多消毒」和「勤洗手」了,說的頻率這麼高,何不教會孩子,然後跟孩子說好,以後每次說到這些內容就用英語來表達
  • 正確戴口罩+勤洗手
    許多人想找出保護自己和家人免受傳染的最佳防護方法。傳染病專家建議一般大眾戴口罩出行是有效的防護措施。但是具體如何做最好?兩個至關重要問題:1. 戴口罩真能保護我們免受傳染嗎?同時,根據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的建議,最有效的自我防護是:⦁ 每天有規律地徹底洗手,外出回家後立即用洗手液洗手;⦁ 在洗手之前避免接觸眼睛、鼻子和嘴巴;⦁ 避免直接接觸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