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洗手 不吃變質食物

2021-01-11 網易新聞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同時又是各種傳染性疾病的好發之季。手足口病常出現在3歲以下的兒童身上,發病率相對比較高,專家提醒: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變質食物。
  嬰幼兒最易感染手足口病
   寶雞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科科長田輝說,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性傳染病,多發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潛伏期一般為2~7天,大多數寶寶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重症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肺水腫和心肌炎等併發症。傳播方式主要是密切接觸傳染源,也可通過空氣飛沫,或經口或接觸被病毒汙染的水、食物傳播。四季均可發病,一般4月份逐漸增多,5~6月可達到高峰,該病傳染性強、傳播快,極易造成暴發流行。
   「3歲及以下的嬰幼兒最容易感染手足口病。」田輝表示,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在自然界廣泛存在,成人感染一般不發病,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飯前便後勤給孩子洗手
   田輝說,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傳染病,並不可怕,家長不必驚慌。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的。由於疾病有可能通過孩子的消化道、呼吸道等等進行傳染。因此首先要做到,飯前、便後、外出後,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給孩子洗手,不要讓孩子喝生水、吃生冷變質的食物,避免接觸患兒。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寶寶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妥善處理汙物。
   其次,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在使用前後均應充分清洗,最好使用前煮沸20分鐘再進行使用。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

   孩子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孩子,不要接觸其他孩子。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要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華商報記者 李琳  

(原標題:勤洗手 不吃變質食物)

本文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勤洗手」,也講究方法!
    疫情防控期間 專家一直強調勤洗手 結果,有人過度洗手 甚至有人以為用消毒液、酒精等洗手才安全 洗出了溼疹和過敏性皮炎
  • 學會正確洗手,出門戴口罩
    在家或者公司都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儘量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眾場合和人員密集地方,集中居住人員要做好自身防護。勤洗手,強防護,注意手部衛生餐前便後、外出回家、接觸垃圾、撫摸動物後,要記得洗手。洗手時,要注意流動水和使用肥皂(皂液)洗手,揉搓時間不少於15秒。
  • 專家:孕產婦自我防護關鍵還是勤洗手
    對此,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產科主任趙揚玉介紹,關於防護的問題,我們知道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的飛沫傳播,或者是接觸傳播,所以我們的防護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在家要勤通風、少出門。關於勤通風的問題,現在是夏季,大家在家裡用空調比較多,用空調時往往門窗是關閉的,所以提醒大家,在用空調過程中要定期打開窗戶進行通風。
  • 全國洗手日|培養孩子勤洗手,全優加推薦洗手小妙招
    今年由於新冠疫情,全國都展開了勤洗手以及如何正確洗手的科普。其實在此之前,全國領先早教機構全優加在對寶寶生活自理能力的培訓中就有相關的洗手課程,全優加十分注重寶寶的安全健康,幫助寶寶從小培養愛洗手的好習慣。 今天,既是「全球洗手日」,也是寶寶學習正確洗手的好日子。
  • 倘若不能出門,家裡應該囤這11種食物,營養夠易保存,久放不變質
    而且絕大多數調味品都是很容易達到長期保存不變質的目的,同時不同的調味品還能夠滿足人體每日多元化營養所需。米麵類大米、小米和麵粉這三類食物都是相對容易保存,只要保存得當不被「米蟲」侵蝕和受潮,米麵類食物只有陳舊一說,並不容易變質。不能出門的話,米麵是一定要備足的。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 麵包發黴實驗:不洗手就碰食物到底有多可怕
    我們都知道病從口入,手上有細菌,但我們卻沒有好方法讓孩子意識到「不洗手以及不好好洗手就吃東西」的危害。尤其是疫情後,大眾對安全和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我們更迫切地希望孩子也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勤洗手這件小事。
  • 學校給學生吃發黴變質的食物?
    如果連食堂食物質量都保證不了,還怎麼讓家長放心。這不就在昨天,雲南威信縣被曝出食堂食物發黴變質。9月10日, 雲南威信縣第一中學部分學生家長反映稱,平橋校區食堂給學生吃發黴變質的蔬菜和肉引發廣泛關注 ,當日下午該縣教育體育局局長陳光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 看著沒問題,其實已變質的食物,能不吃就不吃,別折騰肝臟
    關於吃什么喝什麼,大家大部分情況下很少先考慮身體能否接受的問題,經常會覺得差不多就行了,偶爾一兩次也對身體沒什麼大問題。比如發芽的土豆,即便知道其中可能已經存在龍葵鹼毒素,仍然會選擇削掉發芽的部位繼續做成菜餚食用。
  • 預防流感需要勤洗手 這幾種情況下一定要洗手
    預防流感需要勤洗手 這幾種情況下一定要洗手
  • 洗手過分勤,當心「主婦手」
    原標題:洗手過分勤,當心「主婦手」【摘要】 許多人從小就養成了勤洗手、講衛生的好習慣,不少主婦還經常用消毒液洗手,可不少人手指上會出現一些小水泡,奇癢難忍。廣東省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廖列輝指出,這就是溼疹,也叫「家庭主婦手」。
  • 食物變質煮沸也不能吃 謹防8大危害
    食物變質後還能吃嗎?我們都知道大多數食物都是有保質期的,如果放置時間過長就會變質。可是,又不想扔掉變質食物,往往就會煮沸後再吃,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哦。下面為大家盤點一下變質食物都有哪些危害吧。
  • 預防諾如病毒感染要勤洗手不喝生水
    該病毒的傳播途徑多樣,主要包括人傳人、經食物和水傳播。人傳人可通過糞口途徑(包括攝入糞便或嘔吐物產生的氣溶膠)、或間接接觸被排洩物汙染的環境而傳播。食源性傳播是通過食用被諾如病毒汙染的食物進行傳播。經飲水傳播可由桶裝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飲用水源被汙染導致。感染諾如病毒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危害?
  • 請洗手!勤洗手!景洪城區新建45個洗手臺
    勤洗手,不僅僅是個人衛生習慣更是推動全民健康的一個具體舉措自「勤洗手」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景洪各大街道、公共場所洗手臺陸續「上崗」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洗手臺建成後,還將配置高低洗手盆、洗手液、裝飾綠植和垃圾桶等,以更好引導廣大群眾自覺養成勤洗手、講衛生的好習慣。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考慮到氣候和環境的因素,感應式的洗手池建成後電路板容易受潮,維修成本較高,目前在建的都是腳踏式洗手池,像這樣的洗手臺,已經在城區主街道、廣場、公園等人員密集場所安裝了45座。
  • 勤洗手,儘量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上海已進入流感、猩紅熱等...
    冬春季節,天氣變化較大,氣候的變化是對機體免疫力的一次考驗,若平時不注意鍛鍊,再加上封閉的室內空氣不經常與外面流通,疾病很可能就會光顧。常見的冬春季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禽流感、流行性腦膜炎、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等。在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如何讓自己健康過年?
  • 抗新型肺炎勤洗手,用什麼消毒劑最有效?抗菌產品能徹底殺毒嗎?
    #疫情如何防控#新型肺炎的爆發,引起了人們對個人衛生的重視,外出時戴口罩及日常勤洗手成為目前預防感染的主要方法搓手液除了可以吸收細菌蛋白質的水分外,還能破壞蛋白質內、外之間的牽引力,造成蛋白質脫水,導致蛋白質變性、變質、凝固,破壞酶的結構,從而癱瘓細菌新陳代謝的正常運作系統,殺滅雙手表面的細菌,達到消毒的目的。
  • 正確洗手,勤通風,實行分餐制,校園疫情防控不放鬆
    大小新聞客戶端1月6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李俊玲 通訊員 劉正毅)目前正值冬季,天氣寒冷,學校教室、宿舍等開窗通風次數減少,場所空氣不流通,增加了疫情傳播風險。消毒是切斷傳播途徑的重要手段。在此,市疾控中心消毒專家提醒廣大師生,學校消毒要做到以下幾點:1. 正確洗手。
  • 你知道「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用英文怎麼說嗎?
    現在大家每天說得最多的應該就是「戴口罩」、「多消毒」和「勤洗手」了,說的頻率這麼高,何不教會孩子,然後跟孩子說好,以後每次說到這些內容就用英語來表達
  • 因為「勤洗手」,有人得了這種病…你也有這些習慣多勤才適當?
    疫情防控期間 專家一直強調勤洗手 結果,有人過度洗手 洗出了溼疹和過敏性皮炎 其實,勤洗手也有講究
  • 不吃變質生冷食物 注意衛生勤加洗手
    不吃變質生冷食物 注意衛生勤加洗手 2019-07-23 16:54:02來源:南寧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 愚娃季: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肚子裡才不會長蟲子
    在農村,一出門就是土地,孩子們一出門玩手呀衣服呀髒的特別快,小孩子又特別喜歡吃東西,玩一會就嚷著要吃點零食呀水果什麼的,如果沒有一個勤洗手的好習慣,很容易把細菌吃到肚子裡,孩子的腸胃就容易出毛病。可孩子們提到吃就興奮,哪裡顧得上那麼多,我如果少提醒一句,髒乎乎的小手就直接抓上去了,說了很多次都記不住,每次吃東西前我都需要重複好幾遍,先洗手在吃東西,說多了自己都煩,下定決心讓她們養成自覺洗手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