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同時又是各種傳染性疾病的好發之季。手足口病常出現在3歲以下的兒童身上,發病率相對比較高,專家提醒: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變質食物。
嬰幼兒最易感染手足口病
寶雞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科科長田輝說,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性傳染病,多發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潛伏期一般為2~7天,大多數寶寶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重症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肺水腫和心肌炎等併發症。傳播方式主要是密切接觸傳染源,也可通過空氣飛沫,或經口或接觸被病毒汙染的水、食物傳播。四季均可發病,一般4月份逐漸增多,5~6月可達到高峰,該病傳染性強、傳播快,極易造成暴發流行。
「3歲及以下的嬰幼兒最容易感染手足口病。」田輝表示,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在自然界廣泛存在,成人感染一般不發病,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飯前便後勤給孩子洗手
田輝說,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傳染病,並不可怕,家長不必驚慌。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的。由於疾病有可能通過孩子的消化道、呼吸道等等進行傳染。因此首先要做到,飯前、便後、外出後,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給孩子洗手,不要讓孩子喝生水、吃生冷變質的食物,避免接觸患兒。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寶寶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妥善處理汙物。
其次,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在使用前後均應充分清洗,最好使用前煮沸20分鐘再進行使用。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
孩子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孩子,不要接觸其他孩子。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要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華商報記者 李琳
(原標題:勤洗手 不吃變質食物)
本文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