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晴天(爸媽進化論主筆)
01
前幾天,朋友來找我傾訴,說自己與父母又鬧矛盾了,心裡很不開心。
快要過年了,她本想著帶老公和孩子回家過年,可是卻遭到父母的強勢拒絕。
父母說只許她和孩子回去,不想看到她先生,因為父母一直對她選擇的對象不滿意。
朋友的父母是非常嚴肅的人,從小就對她特別嚴厲。
在朋友的印象中,從來沒有與父母嬉笑玩鬧的場面,有時候想跟父母說說心裡話,也總是被父母的冷漠嚇得不敢言語。
朋友還告訴我,雖然自己外表看起來堅強樂觀,實際上從小到大,心裡一直感到很孤獨。
所有的堅強都是被迫的,因為別的孩子凡事有父母可以依靠,自己卻總是只能獨自一人。
自己與父母之間,好像總是隔著一堵牆,雖然近在眼前,卻總是走不過去。
曾經有一次與母親走親戚,因為房間不夠睡,難得能夠與母親一起睡。本以為可以跟母親說說貼心話,結果兩個人睡了一晚卻什麼都沒有說。
朋友很失望,內心更是感到悲涼,她無數次想要對父母喊出心中的失落和煩悶,卻無數次最終閉口不言。
《不成熟的父母》一書中說,好的親子關係,既有父母同子女的親情,又有夥伴之間的信任和支持。
人類作為靈長類動物的一員,有著最基本的情感需求,而情感需求最直接、最重要的來源,就是父母。
班傑明·斯波克博士曾說,教育孩子,除了身體護理與管教,孩子的情感和個性也應當得到重視。
如果父母總是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不給孩子情感層面足夠的支持和重視,忽視孩子的內心感受與心理成長,孩子就會陷入情感孤獨的狀態。
親子關係是一切關係的基礎,父母如何與孩子相處,影響著孩子日後如何與他人相處。
如果孩子從小與父母疏離,被父母以冷漠對待,孩子長大後也往往難以與他人保持長久而良好的親密關係。
如果孩子能夠在父母足夠的情感關懷下成長,孩子的性格將會更加完善,人格也會更為健全,成年後,也更能具備愛與被愛的能力。
02
在一期《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和黃聖依與孩子的親子關係讓她們一度成為合格媽媽與不合格媽媽的典型代表。
因起床晚了,霍思燕正手忙腳亂地化妝。
嗯哼在客廳組裝玩具,突然他興奮地大喊:「媽媽,你看我做的!」
聽到嗯哼的呼喊,霍思燕立馬高聲回應「來了」,邊化妝邊走了過去。
看到嗯哼組裝的汽車,她立馬讚嘆:「哇塞,這是兩種開法的車吧。」
從這小小的細節我們不難看出,霍思燕與孩子間有著親密的互動和良好的親子連接。
而反觀黃聖依,卻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家裡停水,她在水龍頭前糾結怎麼停水了。
安迪走了進來,看見她的發箍後好奇地問:「媽媽,這不是你的嗎?」
黃聖依好像沒有聽見,並沒有理會。
安迪把發箍戴到頭上,試圖引起黃聖依的注意,再次對她說:「媽媽,你看我!」
結果,黃聖依還是沒有理他。
在兩個媽媽的表現中,我們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孩子的情緒。
嗯哼得到了媽媽的回應,愉快地與媽媽進行著互動;而安迪雖然一直努力在向媽媽靠近,但媽媽的漠視卻讓他很是挫敗和失落。
看到安迪耷拉著頭,一臉落寞地轉身走開,連網友都感受到了那份失落的情緒,倍感心疼。
有些隔閡,不是一朝一夕就會形成;有些疏離,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修復。
同事曾經有句話讓我深感觸動,他說,如果能夠重來一次,即便當初再難再苦,也一定會陪伴在孩子身邊,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連接,而不是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做一個隱形家長。
父母與子女間最深的痛,無外乎明明是血緣關係的至親,自己想要捧在手心裡的寶,卻始終像是隔著千山萬水,走不近也難以靠近。
好的親子關係,一定滿是持續的陪伴與及時的回應。
孩子能夠在父母身邊成長,父母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支持,如此,才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愛的正確打開方式。
03
被父母忽視的孩子就像大海中漂泊的一艘小船,努力想要靠岸,卻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失去航向,不知道該駛向哪裡。
父母若希望孩子衝出迷霧,找到正確的人生航向,那麼必須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連接,給孩子營建一個充滿愛、自由民主、成熟理性的家庭環境。
1、多陪伴孩子,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
演員張國榮雖出身富貴,但父母感情不和,導致他極少得到父母的關注。
母親總是陷入自己的情緒,鬱鬱寡歡,很少陪伴他,給予他關心和愛護。
張國榮曾坦言,最理解自己的人是保姆,自己與母親之間,永遠都如陌生人般的客氣。
甚至母親到他家裡做客,都會十分客氣地詢問:「可以用你的洗手間嗎?」
回憶童年,張國榮說沒有什麼好值得記憶和留戀的。或許正是這份悲觀,最終導致了他選擇放棄人生。
與父母關係疏離,在情感上沒有得到足夠支持的孩子,成年後總會被突如其來的孤獨和空虛所侵襲。
情感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的孩子,很容易做出具有毀滅性的極端行為。
所以,既然生養了孩子,父母就應該對孩子的童年和成長負責,盡其所能多給予陪伴和關愛。
只有父母能夠信任和依賴,孩子才能感受到安全和幸福。
2、學會用語言表達對孩子的愛
一次,日本著名導演北野武因騎摩託車出了嚴重車禍,頭部植入多塊鈦合金。
母親知道後直接打來電話,但是一開口竟然不是詢問兒子的傷情,而是對他說:「你有保時捷吧,幹嘛騎那種自行車似的小玩意!」
身為母親,她並非不愛自己的孩子。可是由於不懂用言語表達,所說出的話總是猶如尖刀一般,狠狠刺入孩子的心頭。
生活中,不少父母總是刻意避開與孩子的親密接觸,不懂得妥善表達情感。但是其實,表達愛真的並不難。
我也是一名母親,但是我跟孩子說得最多的,就是「我愛你」。
因為我知道,只有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愛著他,他才會願意對父母敞開心扉,願意將成長中的各種感受向父母傾訴,與父母保持情感間最親密的互動。
3、學會退場,才能給孩子圓滿的人生舞臺
對於胡歌大家都十分熟悉,在電影裡、在觀眾心中,他一直是正面形象的實力派演員。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卻一直被媽媽所全權掌控。
曾有記者問他,會不會選擇單身?他的回答是,不結婚怎麼對得起我媽媽。
在結婚對象的選擇上,胡媽媽幾乎一言九鼎。她公開宣傳自己的兒媳婦不能是圈內人,至少得是女博士。並且,她真的安排了胡歌與女博士相親。
胡歌早已過了而立之年,卻連選擇愛人的權利都沒有。
當父母把所有的關注點和重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父母就會對孩子進行絕對的操控,成為孩子人生舞臺的入侵者。
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被評價著,孩子就會慢慢成為父母手中的木偶。
「界限感」一詞至今盛行,父母對孩子入侵式的愛,弊端已然非常明顯。
有人說,父母其實與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的,懂得適時退場,才能給孩子圓滿的人生舞臺。
父母是一個不需要培訓和考試就可以上崗的職業,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做父母,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做一個情感成熟的父母。
不對孩子的錯誤反應過度,懂得控制情緒;不迴避孩子尋求的情感依靠,理解孩子的感受;如此,才能妥善處理和孩子的關係,與孩子建立並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作者簡介:小晴天,富書專欄作者,富書專欄作者,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愛寫作愛生活,手寫溫暖文字,不自我設限,做更好的自己;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