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好的親子連接,才是父母愛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2020-12-23 爸媽精讀

作者:小晴天(爸媽進化論主筆)

01

前幾天,朋友來找我傾訴,說自己與父母又鬧矛盾了,心裡很不開心。

快要過年了,她本想著帶老公和孩子回家過年,可是卻遭到父母的強勢拒絕。

父母說只許她和孩子回去,不想看到她先生,因為父母一直對她選擇的對象不滿意。

朋友的父母是非常嚴肅的人,從小就對她特別嚴厲。

在朋友的印象中,從來沒有與父母嬉笑玩鬧的場面,有時候想跟父母說說心裡話,也總是被父母的冷漠嚇得不敢言語。

朋友還告訴我,雖然自己外表看起來堅強樂觀,實際上從小到大,心裡一直感到很孤獨。

所有的堅強都是被迫的,因為別的孩子凡事有父母可以依靠,自己卻總是只能獨自一人。

自己與父母之間,好像總是隔著一堵牆,雖然近在眼前,卻總是走不過去。

曾經有一次與母親走親戚,因為房間不夠睡,難得能夠與母親一起睡。本以為可以跟母親說說貼心話,結果兩個人睡了一晚卻什麼都沒有說。

朋友很失望,內心更是感到悲涼,她無數次想要對父母喊出心中的失落和煩悶,卻無數次最終閉口不言。

《不成熟的父母》一書中說,好的親子關係,既有父母同子女的親情,又有夥伴之間的信任和支持。

人類作為靈長類動物的一員,有著最基本的情感需求,而情感需求最直接、最重要的來源,就是父母。

班傑明·斯波克博士曾說,教育孩子,除了身體護理與管教,孩子的情感和個性也應當得到重視。

如果父母總是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不給孩子情感層面足夠的支持和重視,忽視孩子的內心感受與心理成長,孩子就會陷入情感孤獨的狀態。

親子關係是一切關係的基礎,父母如何與孩子相處,影響著孩子日後如何與他人相處。

如果孩子從小與父母疏離,被父母以冷漠對待,孩子長大後也往往難以與他人保持長久而良好的親密關係。

如果孩子能夠在父母足夠的情感關懷下成長,孩子的性格將會更加完善,人格也會更為健全,成年後,也更能具備愛與被愛的能力。

02

在一期《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和黃聖依與孩子的親子關係讓她們一度成為合格媽媽與不合格媽媽的典型代表。

因起床晚了,霍思燕正手忙腳亂地化妝。

嗯哼在客廳組裝玩具,突然他興奮地大喊:「媽媽,你看我做的!」

聽到嗯哼的呼喊,霍思燕立馬高聲回應「來了」,邊化妝邊走了過去。

看到嗯哼組裝的汽車,她立馬讚嘆:「哇塞,這是兩種開法的車吧。」

從這小小的細節我們不難看出,霍思燕與孩子間有著親密的互動和良好的親子連接。

而反觀黃聖依,卻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家裡停水,她在水龍頭前糾結怎麼停水了。

安迪走了進來,看見她的發箍後好奇地問:「媽媽,這不是你的嗎?」

黃聖依好像沒有聽見,並沒有理會。

安迪把發箍戴到頭上,試圖引起黃聖依的注意,再次對她說:「媽媽,你看我!」

結果,黃聖依還是沒有理他。

在兩個媽媽的表現中,我們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孩子的情緒。

嗯哼得到了媽媽的回應,愉快地與媽媽進行著互動;而安迪雖然一直努力在向媽媽靠近,但媽媽的漠視卻讓他很是挫敗和失落。

看到安迪耷拉著頭,一臉落寞地轉身走開,連網友都感受到了那份失落的情緒,倍感心疼。

有些隔閡,不是一朝一夕就會形成;有些疏離,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修復。

同事曾經有句話讓我深感觸動,他說,如果能夠重來一次,即便當初再難再苦,也一定會陪伴在孩子身邊,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連接,而不是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做一個隱形家長。

父母與子女間最深的痛,無外乎明明是血緣關係的至親,自己想要捧在手心裡的寶,卻始終像是隔著千山萬水,走不近也難以靠近。

好的親子關係,一定滿是持續的陪伴與及時的回應。

孩子能夠在父母身邊成長,父母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支持,如此,才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愛的正確打開方式

03

被父母忽視的孩子就像大海中漂泊的一艘小船,努力想要靠岸,卻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失去航向,不知道該駛向哪裡。

父母若希望孩子衝出迷霧,找到正確的人生航向,那麼必須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連接,給孩子營建一個充滿愛、自由民主、成熟理性的家庭環境。

1、多陪伴孩子,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

演員張國榮雖出身富貴,但父母感情不和,導致他極少得到父母的關注。

母親總是陷入自己的情緒,鬱鬱寡歡,很少陪伴他,給予他關心和愛護。

張國榮曾坦言,最理解自己的人是保姆,自己與母親之間,永遠都如陌生人般的客氣。

甚至母親到他家裡做客,都會十分客氣地詢問:「可以用你的洗手間嗎?」

回憶童年,張國榮說沒有什麼好值得記憶和留戀的。或許正是這份悲觀,最終導致了他選擇放棄人生。

與父母關係疏離,在情感上沒有得到足夠支持的孩子,成年後總會被突如其來的孤獨和空虛所侵襲。

情感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的孩子,很容易做出具有毀滅性的極端行為。

所以,既然生養了孩子,父母就應該對孩子的童年和成長負責,盡其所能多給予陪伴和關愛。

只有父母能夠信任和依賴,孩子才能感受到安全和幸福。

2、學會用語言表達對孩子的愛

一次,日本著名導演北野武因騎摩託車出了嚴重車禍,頭部植入多塊鈦合金。

母親知道後直接打來電話,但是一開口竟然不是詢問兒子的傷情,而是對他說:「你有保時捷吧,幹嘛騎那種自行車似的小玩意!」

身為母親,她並非不愛自己的孩子。可是由於不懂用言語表達,所說出的話總是猶如尖刀一般,狠狠刺入孩子的心頭。

生活中,不少父母總是刻意避開與孩子的親密接觸,不懂得妥善表達情感。但是其實,表達愛真的並不難。

我也是一名母親,但是我跟孩子說得最多的,就是「我愛你」。

因為我知道,只有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愛著他,他才會願意對父母敞開心扉,願意將成長中的各種感受向父母傾訴,與父母保持情感間最親密的互動。

3、學會退場,才能給孩子圓滿的人生舞臺

對於胡歌大家都十分熟悉,在電影裡、在觀眾心中,他一直是正面形象的實力派演員。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卻一直被媽媽所全權掌控。

曾有記者問他,會不會選擇單身?他的回答是,不結婚怎麼對得起我媽媽。

在結婚對象的選擇上,胡媽媽幾乎一言九鼎。她公開宣傳自己的兒媳婦不能是圈內人,至少得是女博士。並且,她真的安排了胡歌與女博士相親。

胡歌早已過了而立之年,卻連選擇愛人的權利都沒有。

當父母把所有的關注點和重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父母就會對孩子進行絕對的操控,成為孩子人生舞臺的入侵者。

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被評價著,孩子就會慢慢成為父母手中的木偶。

「界限感」一詞至今盛行,父母對孩子入侵式的愛,弊端已然非常明顯。

有人說,父母其實與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的,懂得適時退場,才能給孩子圓滿的人生舞臺。

父母是一個不需要培訓和考試就可以上崗的職業,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做父母,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做一個情感成熟的父母。

不對孩子的錯誤反應過度,懂得控制情緒;不迴避孩子尋求的情感依靠,理解孩子的感受;如此,才能妥善處理和孩子的關係,與孩子建立並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作者簡介:小晴天,富書專欄作者,富書專欄作者,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愛寫作愛生活,手寫溫暖文字,不自我設限,做更好的自己;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相關焦點

  • 愛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時候聽一場家庭教育講座了!
    愛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時候聽一場家庭教育講座了!教育講座為進一步提升我市家庭教育觀念及水平,引領廣大家長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共同推進湖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護航行動,今天下午,來自婦聯繫統家長學校、教育系統、機關企事業單位等200多名家長齊聚圖書館
  • 解決問題前,先和孩子建立情感連接並認同孩子的感受(值得收藏)
    在解決問題和衝突前,我們首先要先和孩子建立情感連接,確保把愛的信息傳達給孩子。感覺好才能做得好,家長和孩子之間要是沒有信任和親暱的關係,我們將無法積極的影響孩子,親密的連接幫助我們和孩子都有歸屬感。和孩子建立連接以後,我們要學習進入孩子的感受,想像當孩子生氣、發脾氣時,孩子會有何種感受?站在尊重孩子的角度,認同孩子的感受,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感受,不要試圖讓孩子放棄他的感受。而要理解孩子,我知道你很生氣,允許孩子有限的自由,用正確的方式發洩情緒。
  • 親子關係的正確打開方式,你掌握了嗎?
    好的親子教育無疑是對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上,錦上添花。開啟正確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優秀品質,讓孩子在愛中成長,在愛中學會擔當,學會愛自己、愛父母、愛他人。讓孩子與父母共同成長才是最正確的親子關係。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在於我們相信我們的孩子。和善而堅定,也遵循了人的心理發展需求規律,尊重是每個人在發展過程中的心理需求。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親子互動關係也是如此,如果家長過分尊重孩子而失去自我,就變成了嬌縱,會助長孩子的自我中心。
  • 孩子愛哭鬧,父母怎樣做才正確
    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遇上孩子哭鬧難纏的階段。這個時候,沒有經驗的父母,往往都是束手無策,或大聲呼喝,或連抱帶哄,或放任不管。隨著孩子長大,雖然哭鬧的行為會減少,但是成長中父母對孩子的方式,會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痕跡,甚至一生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
  • 聚焦親子教育:探尋家庭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
    這則引發了諸多網友共鳴和爭議的視頻,觸及到了時下眾多人士所關注的親子教育話題,視頻中幾個年齡相仿的小朋友對父母提出的幾個問題以及父母們的回答,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所在。裡面的片段既有煽情之處,同時也耐人尋味。網友們紛紛在評論區留言,表達自己對於視頻的看法。
  • 聚焦親子教育:探尋家庭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
    這則引發了諸多網友共鳴和爭議的視頻,觸及到了時下眾多人士所關注的親子教育話題,視頻中幾個年齡相仿的小朋友對父母提出的幾個問題以及父母們的回答,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所在。裡面的片段既有煽情之處,同時也耐人尋味。網友們紛紛在評論區留言,表達自己對於視頻的看法。
  • 孩子和父母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得重視
    這主要是因為在孩童階段,彼此間的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導致的。 所以她急忙帶孩子前去醫院進行了檢查,醫生在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後,認為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可能是因為婷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所以才導致孩子在親子關係上,存在著一些問題。 但究竟是什麼是親子依戀關係,想必很多家長和婷婷一樣,對此毫不清楚,更別提與孩子建立正向的親子依戀關係了,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 繪本-建立深度親子連接,解決成長煩惱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怎麼辦?為什麼道理講了很多遍,孩子還是不聽呢?為什麼已經鼓勵和支持孩子了,他還是不獨立不自信呢?孩子大了,有很多事憋在心裡,問也不說,怎麼辦?孩子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怎麼辦?孩子不敢一個人睡覺,怕黑怎麼辦?
  • 父母與孩子建立好因果關係,親子溝通就會少些誤解,多些同頻共振
    比如寶寶因為在尿不溼裡小便而覺得不舒服,所以他就會開始哭泣,父母看到哭泣的孩子就會過來尋找原因。當父母為孩子解決了尿溼之後不舒服的問題後,寶寶在此時建立了一個因果關係,那就是不舒服的時候哭泣,就會有父母幫忙換尿不溼。因此,寶寶就習慣性用哭泣來解決,這個因果關係不利於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 如何搞定情緒失控的孩子?不用無措,建立好「情感連接」是關鍵
    相信很多父母也會遇到孩子大吵大鬧情緒失控的情況,那是不是每次孩子任性的要求父母都要答應呢?那麼又該如何應對孩子情緒失控的現象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父母可以嘗試著與孩子建立起"情感連接"。為什麼孩子會經常出現情緒失控?
  • 五種正確的回應方式,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父母值得學習
    暑假,是容易與孩子起衝突的時間。父母需要不斷提醒自己如何回應孩子的情緒,才能將衝突率降到最低。我們需要隨時提醒自己,孩子的感情要被接納。以孩子對自己考試成績不滿意為例:孩子:因為粗心,我只得了70分大人:別擔心,下次你會做好的。
  • 「敷衍式」帶娃,才是帶娃的正確打開方式
    視頻中,這位愛運動的奶爸將娃掛護欄上自己瀟灑打籃球,網友看到後不禁感慨:「孩子是買球送的吧」。真是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麻麻憤怒的火苗呀!養育孩子就像天平,總需要某種平衡,一邊是給予,一邊是自我。上帝也很為難,需要我們自己適時把握,把孩子放置在家庭中一個正確的位置,才可以達到養育孩子和自我修煉的最佳平衡狀態。
  • 小孩總是亂發脾氣,並非不可理喻,是家長沒有建立好「情感連接」
    我沒有理孩子,孩子一把搶過了我手中的遙控器。看到孩子的模樣,我有些心煩,孩子總是因為一點小小的事情發脾氣,我覺得孩子表現得非常不可理喻。其實,孩子總是亂發脾氣,並非不可理喻,只是因為孩子與父母之間沒有建立好"情感連接"。
  • 「好的親子關係,先於教育」,好的親子關係,父母需打開三扇門
    美國心理輔導學博士、美國臨床輔導學博士、著名親子專家林文採博士在《心理營養》一書中提到的:好的親子關係,先於教育。而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越友好,我們的「教育」也才越有效。可見,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和孩子的關係差?抓住兩個關鍵時刻,和娃重新建立連接
    01每一個人都需要連接親子連接是解決家庭教育的前提,因為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是很強的,他們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關注和陪伴,希望能夠感覺到父母對他們的愛02連接可以重複不斷建立親子連接不是只要連接一次,就能夠永遠持續,而是當父母和孩子分離一次,這種原本的連接就會中斷。
  • 親愛的小課桌,親子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
    可能她認為自己教育的孩子很成功。她說孩子對她說:「我喜歡做作業,我喜歡做這些卷子。」其實她忽略了,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她有沒有有想過,孩子講出這些話,是因為他真的喜歡,還是因為他說這些他的媽媽會開心?過於懂事的小孩,讓人看了都是分外的心疼 。小孩愛玩愛鬧才是性使然。
  • 正確打開孩子閱讀方式,是通過「親子共讀」培養孩子語言發展能力...
    正確打開孩子閱讀方式,是通過「親子共讀」培養孩子語言發展能力,看完收藏 很多家長都想要在孩子幼年的時候培養孩子的一定閱讀能力,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去引導孩子進行閱讀,也無從下手。那麼家長究竟應該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呢?
  • 如何正確進行親子閱讀?父母必須掌握,讓孩子輕鬆愛上學習
    親子閱讀最重要的並不是認知,我發現很多父母在跟孩子閱讀繪本的時候會考孩子。這個是什麼?其實親子閱讀最重要的是跟父母建立連接,培養他的閱讀興趣,美感價值觀以及思維方式。如何正確進行親子閱讀?父母必須掌握,讓孩子輕鬆愛上學習。
  • 親子溝通的正確打開方式 來聽璐瑤媽媽怎麼說
    如何正確認識疫情期間親子關係?如何有效緩解親子衝突帶來的不良情緒?璐瑤媽媽作為在線教育服務平臺大咖知識學堂的創始人,她從教育自己的雙胞胎女兒璐璐和瑤瑤做起,整理出了一整套素質教育的方法。她表示,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品質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與孩子構建良好的溝通關係,是父母能否成為孩子的好老師的關鍵。
  • 湘大社區:用肯定的言語 與孩子建立心靈連接
    中國雨湖網訊(通訊員 方蓉)「你愛你的孩子吧?為什麼你付出換來的卻是孩子的抱怨?是否你和孩子溝通常常感到困惑?」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莫穎老師在活動開始前埋下了惹人深思的三個大問題。近日,湘大社區黨支部、團支部、湘大社區關愛未成年人協會聯合開展「用肯定的言語與孩子建立心與心的連接」為主題的心理健康輔導講座活動。活動還沒開始,偌大的活動室早已座無虛席,家長和孩子用最飽滿的熱情迎接了老師的到來。課堂氣氛輕鬆愉悅,用一個個真實的事例講述了中國式父母的常見現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用言傳身教讓孩子成為具備健康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