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法丨用益物權糾紛簡述

2020-10-21 東友律師團

【事件回顧】

李小明(化名)同父親李大利(化名)生活在大地街3號,該房於2011年拆遷,李大利與李小明是安置人口,安置房屋系天天街房10號。

李小明認為自己對該房屋擁有居住使用權,因李大利拒絕讓李小明和妻子王娜(化名)居住在該房屋,2018年李小明訴訟至法院,要求確認李小明對房屋由居住使用權。

【律師分析】

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等權利。

李小明、李大利原居住在大地街3號,且李小明戶籍亦在上述房屋內,根據該房屋拆遷時籤訂的《拆遷安置補助協議》,李小明為拆遷安置人口之一,故李小明對拆遷安置房天天街10號房屋享有居住使用權。

王娜雖非拆遷安置人,但王娜與李小明系夫妻關係,王娜基於其與李小明存在夫妻關係的基礎上,亦可以對訴爭房屋居住使用。

綜上所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七條之規定,判決如下:李小明、王娜對天天街10號房屋享有居住使用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七十一條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一十七條 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第一百二十一條 因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收、徵用致使用益物權消滅或者影響用益物權行使的,用益物權人有權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條、第四十四條的規定獲得相應補償。

關注東友,每天了解一個法律知識,萬一有用呢?

文丨付雪薇律師

相關焦點

  • 一詞一解|用益物權
    一詞一解丨字裡行間讀懂《民法典》系列(十一)用益物權指非所有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動產,依法所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用益物權是由所有權派生出來的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財產上設立佔有、使用和收益權利,也稱他物權。
  • 民法典物權編用益物權的立法建議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我國的社會經濟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物權法》有關用益物權的一些規定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求,因此,藉助編纂民法典之機,對《物權法》中有關用益物權的規定進行認真檢討與修正,並對改革實踐中取得的成功經驗加以立法確認,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試結合現行法規定,聚焦改革實踐,就民法典物權編用益物權的立法提出具體建議,以供立法機關參考。
  • 學習《民法典》之28:什麼是用益物權?怎樣保護用益物權
    今天學習《民法典》第三分編「用益物權」。一、用益物權的概念:用益物權,是指以一定範圍內的使用、收益為目的而在他人之物上設立的定限物權。用益物權多為具有獨立性的主權利,而擔保物權多為具有從屬性的從權利。(3)標的物不同。用益物權的標的物主要為不動產,而擔保物權則不然。(4)客體價值形態的變化的影響不同。用益物權的價值形態變化對其有直接影響,而擔保物權價值形態的變化對其並無影響。
  • 下列物權中,不屬於用益物權的是( )。
    下列物權中,不屬於用益物權的是( )。   下列物權中,不屬於用益物權的是()。   A.土地所有權   B.土地承包經營權   C.建設用地使用權   D.地役權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物權的法律特徵和主要種類。用益物權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地役權。
  • 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含義是什麼?
    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含義是什麼?  報2021房地產經紀人超值精品班贈送2020教材精講班   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含義是什麼?
  • 用益物權概念和特徵
    用益物權,是指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以使用收益為目的的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屬於他物權。  為促進物的有效利用和保障物的利用秩序用益物權制度對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用益物權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徵:  (一)用益物權是限制物權  限制物權也稱為定限物權。用益物權是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由於用益物權不具備對他人之物的處分權,又受到所有權人對其內容的限制,使得用益物權對物的支配力不如所有權;另一方面,用益物權設立後,所有權的大部分權能由用益物權人行使,構成了用益物權對所有權的限制。
  • 法律輔導:用益物權概述
    一、用益物權概念和特徵(掌握)  用益物權,是指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以使用收益為目的的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屬於他物權。  為促進物的有效利用和保障物的利用秩序用益物權制度對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下列屬於用益物權的是( )
    下列屬於用益物權的是( ) 2014-08-27 15:06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 用益物權人享有的基本權利
    用益物權是權利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用益物權是以對他人所有的物為使用、收益的目的而設立的,因而被稱作「用益」物權。用益物權制度是物權法律制度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制度,與所有權制度、擔保物權制度等一同構成了物權制度的完整體系。
  • 公考備考:用益物權淺析
    提到用益物權,很多考試都很茫然,不知道什麼是用益物權。如果單獨問到用益物權中的知識點,可能還會有點印象,但整體一問,就說不清楚。希望通過今天的總結,能幫助考生攻用益物權這一知識難點。一、知識梳理1、用益物權的含義指權利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用、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 實錄丨趙秀梅: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用益物權修正之借鑑
    報告人:趙秀梅(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論文題目:《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用益物權修正之借鑑》我國臺灣地區「民法」自1930年施行以來已經近90年,後來我國臺灣地區的「法務部」從2003年起開始進行修正「民法」,將其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擔保物權,第二部分是物權通則和所有權,第三部分是用益物權,分三次通過。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的用益物權包括地上權、用益權、地役權、典權和佔有,在2010年修改並且通過和實施至今,已經有8年。
  • 淺析用益債權的支配性及類物權保護
    用益債權是對他人之物使用、收益的債權性權利。用益債權作為用益的一種方式,具有與用益物權一樣的對物的事實獨立支配性。  用益權人取得佔有之後,所有權人是間接佔有人,用益物權人和用益債權人都是直接佔有人。事實支配地位隨著佔有的轉移而轉移。
  • 「民法典」什麼是用益物權?
    用益物權,是指以一定範圍內的使用、收益為目的而在他人之物上設立的定限物權。《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三、三百二十四條規定:「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國家所有或者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以及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組織、個人依法可以佔有、使用和收益。」
  • 土地代理人知識點:用益物權概念和特徵
    用益物權概念和特徵  用益物權,是指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以使用收益為目的的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屬於他物權。  為促進物的有效利用和保障物的利用秩序,用益物權制度對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學法用法丨物權原始取得與繼受取得(搭配下面的真題哦)
    所以一般而言,基於事實行為而取得的物權,即屬於物權的原始取得。在原始取得的物權上不存在他人的意志關係,或者說是該物權不因他人的意志關係而受影響。原始取得方式包括:勞動和生產、先佔、發現、拾得、時效取得、善意取得、添附、加工、孳息等。原始取得的要件通常為:特定事實+法律規定。在這裡,沒有當事人意思表示或合意。
  • 【一起學「典」法丨沙法要聞】第十五講 財產所有權淺析
    【一起學「典」法丨沙法要聞】第十五講 財產所有權淺析 2020-12-07 23: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用益物權制度解讀及法律適用
    課程名稱:民法典用益物權制度評析與解讀播出時間:2020年7月11日19:00時主講人介紹:民法典用益物權制度評析與解讀課程介紹:民法典中用益物權制度是我國財產權制度中最具中國特色的法律制度,是用西方法律技術解決我國特有問題的典範。
  • 民法典學習筆記(物權編——第三分編:用益物權)
    前面兩期我們介紹了民法典學習筆記(物權編——第一分編:通則)今天,讓我們繼續學習用益物權編的內容吧!但上述條文引發了對土地經營權的性質之爭,即土地經營權為物權(用益物權)還是債權?理論界對此頗有爭議。從體系解釋角度來看,《民法典》將土地經營權放在用益物權分編、土地承包經營權之下,似乎應當認定為是物權(用益物權),故也有學者將土地經營權稱之為「用益物權之上的用益物權」(順便說一句,在用益物權之上設定用益物權,從整個大陸法系來講都可以說是特例)。
  • 《民法典》關於用益物權的一般規定,從2021年1月1日施行
    歡迎購買本專欄,購買專欄後您可以完整地學習、深入地學習;本專欄「乾貨」很多、用處很大,不僅可以隨查隨用,還值得反覆學習、時常複習,「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每學一遍都有不同的收穫)。】用益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他人的物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 村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民法之用益物權的特徵
    【導讀】大學生村官考試網為大家帶來公共基礎知識民法之用益物權的特徵,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 村官考試。  (一)用益物權是他物權  用益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物上設定的物權,是非所有人根據法律的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對他人所有物享有的使用、收益的權利。因而從其法律性質上講,用益物權屬於他物權。  (二)用益物權是以不動產為客體的物權  用益物權的標的物只限於不動產,主要是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