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碳匯

2021-02-25 老汪聊碳中和

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碳匯是個啥,我於是決定把多年老文搬出來再發一遍,一勞永逸。
碳匯是英文(Carbon Sink)一詞得來,比較通俗的解釋就是把本因釋放到大氣中的碳(溫室氣體)給固定住,不讓它跑到大氣中去危害地球。最常聽說的碳匯形式是森林碳匯,因為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吸收,即將大氣中的碳固定到自己身體裡面而形成了碳匯。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碳匯形式如藻類碳匯、海洋碳匯,巖石碳匯、漁業碳匯等,可以說凡事能固定住碳的都可以叫做碳匯。

有人會問,這些個固碳方式都不穩定啊,木頭可以燒掉,藻類可能被吃掉後分解,海洋不受人們控制,巖石也會自然分解,魚兒被吃掉也會分解啊,那我們說的這些碳匯還有意義嗎?沒錯,這些說法都是對的,但是如果以靜止的眼光去看待碳匯那就錯了。我們生存在的地球上,雖然碳元素的總量及其各形態的總量是趨於平衡的,但這種平衡是一種動態的平衡。地球上的碳元素基本處於一個動態的循環之中,這就是所謂的碳循環。

地球碳循環示意圖

上圖是我畫的一個簡單的碳循環示意圖(請忽略圖的長相)。我把地球上的碳元素(這裡特指那些可能釋放到大氣中的碳元素)分成了大氣、土壤、植物、動物、海洋、巖石/其它幾個部分,他們隨時都在進行碳元素的交換但總體趨於一個動態的平衡。如果我們能追蹤某個特定的碳元素,我們會發現它可能把所有的形態跑個遍然後又回到原來的形態。因為我們主要研究的對象是大氣的碳濃度,所以我們主要看大氣形態的碳與其它形態碳的交換。對於土壤和巖石來說,雖然與大氣有碳的交換,但是非常的緩慢(土壤對CO2的吸收,碳酸鹽的分解)。對於海洋來說主要是根據溫度變化使海洋溶解或者釋放CO2.量很大但是人類幾乎無法幹預。剩下的就是我們熟知的動植物與大氣碳的交換了。當然這裡要提到一點就是化石燃料,雖然它的碳元素是植物(也有動物)轉變而來,但是轉化條件非常苛刻且時間超長。可以說是不可逆的,就是說化石燃料中的碳元素能釋放出來但是回不到化石燃料裡面去。正是因為這樣才導致這個碳循環的動態被打破使大氣中CO2濃度偏高而產生溫室效應。我們再回到碳匯這個話題裡來。剛才說的大氣中的碳與各個形態的碳的動態交換過程中,因為整個地球的碳含量是不變的。如果某一形態的碳含量(碳匯)增多,那麼大氣中的碳含量(碳匯)自然就減少了。那我們來看看增加這幾種碳匯的可能性。植物碳匯:我們大力種植植物,就會使植物的碳匯增加,這裡的植物包括所有的植物,當然種樹是最好的碳匯,因為它吸收量大固碳時間長。而其它的植物如藻類,農作物等,因為大部分固的碳會被動物(人類)消化掉轉而又回到大氣中去所以效果也不明顯。土壤碳匯:其實土壤與大氣中直接的碳交換是很少的,但是土壤可以藉助植物的呼吸作用(根部呼吸)固定很多的碳。所以一般計算森林碳匯時除了樹木本身還會計算樹木所在土壤的碳匯。雖然這部分碳匯是來自土壤的,但主要貢獻者還是植物啊。動物碳匯:所有的動物(包括人)都是一個碳匯個體哦。那麼增加動物碳匯能減少大氣碳匯嗎?這得分析分析。首先動物的碳不能直接從大氣而來而是直接從植物而來(營養吸收),也就是說假如沒有這個動物,其本來的碳匯(植物)也不一定會到大氣中去。但是另一方面講,正因為有了人類這種動物,因為要吃飯,才多了許多的植物碳匯(糧食,蔬菜)。這樣算下來誰多誰少不得而知。其次是動物要放屁,會排放甲烷這種「烈性」溫室氣體(特別是牛這種動物)。所以說增加動物碳匯能不能減少大氣碳匯還真是個未知數。海洋碳匯:地球有近80%的面積是海洋,能把所有海平面上的東西裝進去都綽綽有餘,可見其容納能力之強。不過這海洋碳匯想通過人類改變點什麼,我想也是不大可能的。雖然CO2、甲烷等不是那麼能溶於水。但實際上溶於水的CO2總量還是大的驚人的。而且現在是飽和的,大家都知道,氣體的溶水性與溫度和壓力有關,要是氣溫上升的話….巖石碳匯:這塊其實與土壤碳匯一樣與大氣的直接碳交換比較少。但好歹也是直接固定大氣中的碳。所以也有些人研究怎麼提高巖石的碳匯,如大力生產能跟大氣中CO2結合產生碳酸鹽的巖石(石鐘乳?)。但是我總覺得這種方式消耗過大而收效甚微,不是那麼很可取。總結:個人覺得,除了林業碳匯其它還是算了吧,怎麼說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CO2的罪魁禍首化石燃料在幾百萬年前基本都是樹木,從哪兒來還是該往哪兒去吧!

相關焦點

  • 綠色崛起 碳匯 其實不是新詞彙
    然而,雖然《京都議定書》還在艱難磨合中,其內容卻包含了世界最完整的「碳匯」知識。所謂碳匯是指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機制。根據清除氣體的主體的不同可劃分為森林碳匯、海洋碳匯等。而碳源是指碳源被定義為從大氣中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或機制。有趣的是,碳匯與碳源相互對立,卻又能相互轉化。簡單舉例,人們一般都認為森林是碳匯。
  • 貴州省單株碳匯項目方法學
    引言基於《貴州省單株碳匯精準扶貧試點工作方案》中「編制具備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學,使單株樹木產生的碳匯實現可監測、可報告、可核查,為單株碳匯實現價值量化提供公開、透明的數據基礎」的要求,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下「清潔發展機制(CDM)」及國家自願減排交易機制下的相關方法學模板為基礎,參考和借鑑有關工具、
  • 祝賀仟億達集團與錦屏縣就林業碳匯項目達成合作
    (原標題:祝賀仟億達集團與錦屏縣就林業碳匯項目達成合作) 近日,本著合作共贏的原則
  • 《戲說集合》合集
    戲說我是認真的^_^,敝帚之作,歡迎拍磚,越犀利越有愛,先道個謝!初心是給中職學生整出個配套的數學輔助讀物,也作視頻腳本初稿之用。戲說集合(二)集合思維集合思維:分類、歸類、分門別類、各從其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事物不同對待。
  • 2020年林業碳匯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 2020年版中國林業碳匯市場...
    《2020年版中國林業碳匯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對林業碳匯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林業碳匯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林業碳匯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林業碳匯技術標準、林業碳匯市場規模、林業碳匯行業潛在問題與林業碳匯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林業碳匯行業投資價值、林業碳匯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林業碳匯行業投資決策者和林業碳匯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 協同創新丨「生態司法+碳匯」,順昌法院推動鄉村發展振興有一套
    2020年3月,順昌縣人民法院首次啟動「生態司法+碳匯」協同機制,以被告人自願認購碳匯的方式替代修復受損的生態環境。經釋明,被告人吳某輝認購了4萬元路茲村集體碳匯林。路慈村及時利用這筆認購金,用於村裡的生態資源保護及產業發展。
  • 市園林綠化局榮獲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成立十周年優秀合作夥伴獎
    市園林綠化局榮獲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成立十周年優秀合作夥伴獎。2008年,以搭建全民參與綠色奧運平臺為契機,在中國綠化基金會成立了"北京碳匯基金",於2010年正式更名為"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北京碳匯專項基金"。
  • 《戲說充要條件》合集(上)
    戲說我是認真的^_^,敝帚之作,歡迎拍磚,越犀利越有愛,先道個謝!初心是給中職學生整出個配套的數學輔助讀物,也作視頻腳本初稿之用。戲說充要條件(一)吃麵該付錢嗎?戲說充要條件(二)日常生活中的充要條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這樣表達
  • 戲說函數8:函數
    戲說函數3:太粗暴啦!戲說函數4:太討厭啦!戲說函數5:大表姐怎麼啦?戲說函數6:戀愛函數戲說函數7:無處不在
  • 戲說:怎樣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
    只能「戲說」,至於如何看待戲說,只能說是「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下面戲說開始。近年來,我校請了一些名人來學校開講座,其中請了一個著名班主任來做講座。這名班主任講了自己的一個案例:他年輕時候就表現出了很強的班級管理能力,所帶班級管理得井然有序。
  • 溫室氣體濃度變化證明 我國陸地碳匯被低估
    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 簡菊芳  本期觀點:  ■我國陸地生態系統(森林、草地等)固碳能力被低估;  ■高精度二氧化碳觀測數據缺乏,使得東亞地區碳匯能力計算存在不確定性森林生態系統是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力量,增加森林碳匯已成為國際通用做法。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研究團隊負責人劉毅認為,近40年來,中國持續增長的森林面積,尤其是西南地區速生林中幼齡森林,正在成長為固碳的主力軍。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數據顯示,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森林資源進入迅速增長階段。
  • 花都梯面林場試水碳普惠項目 靠生態林吸收二氧化碳贏得碳匯收益
    梯面林場通過林業碳匯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梯面林場通過委託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對碳普惠減排量進行交易,成交後林場獲得碳匯收益。一年來,林場「試水」碳普惠項目為林場帶來超過20萬元的收益,更為梯面鎮帶來了綠色發展的信心。今年起,廣東省將全面推廣基於林業碳匯的生態補償模式,全省符合開發標準的生態林均能納入碳匯交易體系,基於林業碳匯的生態補償「廣州模式」走向全省。
  • 「阿Q愛上孔乙己女兒」 屏幕戲說之風愈演愈烈
    中新網北京7月29日消息:人民日報今天發表署名仲言的文章指出,戲說之風在一定範圍裡確有愈演愈烈之勢,克服屏幕胡編亂造的「戲說風」光靠「說」是不夠的,還得拿出具體的措施來。  這篇題為《阿Q的豔福與戲說的新招》的文章全文如下:  最近看了兩齣寫阿Q的戲,一出舞臺劇,一出電視連續劇。
  • 戲說函數6:戀愛函數
    戲說函數1:金幣大作戰戲說函數2:函數?含數?戲說函數3:太粗暴啦!戲說函數4:太討厭啦!戲說函數5:大表姐怎麼啦?
  • 反轉,中國綠化效果真被低估了,西南就約佔陸地碳匯的31.5%
    國際研究團隊表示,這兩個地區的新造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佔據了整個中國陸地「碳匯」的35%,並且還多一點,也就是說新造樹林的碳匯達到了35%以上,這個數據是非常可怕的,這也說明了西南與東北地區在我國針對溫室氣體的吸收影響巨大,其中西南地區主要就是雲南、貴州和廣西三地,東北地區就是黑龍江和吉林。
  • 林瑞陽兒子林禹在臺處女作《戲說臺灣》任男主角
    林瑞陽兒子林禹在臺處女作《戲說臺灣》任男主角 記者周毓洵/臺北報導 林瑞陽的兒子林禹首次在臺灣戲劇演出三立《戲說臺灣》,並擔任男主角,飾演新娘神。
  • 《蓬萊八仙》歷史不戲說 人性構築神仙傳奇
    該劇摒棄以往神話劇「重戲說輕史實」的弊病,主打八仙人性化世界,為觀眾詳細講述八仙這個極富傳奇色彩的神仙群體。該劇摒棄以往神話劇「重戲說輕史實」的弊病,主打八仙人性化世界,為觀眾詳細講述八仙這個極富傳奇色彩的神仙群體。「八仙」躍然螢屏作為國內首部以歷史正劇創作手法拍攝的大型神話劇,《蓬萊八仙》的主創人員在尊重歷史、尊重傳統文化、尊重故事原著的基礎上巧妙融入現代拍攝手法,將作品打造成一部聚人氣、接地氣、有仙氣的神話題材影視力作。
  • 焚書坑儒跟項少龍無關係 戲說歷史劇讓老師無奈
    焚書坑儒跟項少龍有關係嗎 戲說歷史劇讓老師很無奈  本報訊(記者 艾丹青)「講到秦朝的『焚書坑儒』,臺下學生隨口蹦出『項少龍』三個字,我開始還愣住了,後來才知道是電視劇《尋秦記》裡的人物。」這幾天,德國歷史教師協會正在江幹區的學校中間調研。
  • 中國二十部最佳戲說歷史劇,劉羅鍋紀曉嵐紛紛上榜!
    戲說歷史劇是指取材歷史,通過對歷史人物的「借用」,表現他們作為一種集體所特有的性格特點,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和影射社會現實,進而抒發對社會現實弊病的不平,具有一定的藝術特徵和審美特徵的電視劇類型。戲說不是遊戲之說,不是胡說,而是戲劇之說。
  • 2019福建廈門大學海洋碳匯與氣候變化前沿科學中心(籌)招聘若干人...
    廈門大學擬建設海洋碳匯與氣候變化前沿科學中心,因籌建工作需要,現面向海內外誠聘優秀人才。一、招聘崗位優秀科學家若干名、中心副主任2名、辦公室主任1名、行政人員2名。>(二)中心學術副主任(1名)(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學風,身心健康;(2)具有博士學位;(3)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等相關學科;(4)學術思想活躍、創新能力強、具突出發展潛力,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過高質量的學術論文;(5)具備較強的英文表達及寫作能力;(6)有志於從事海洋碳匯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