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近日援引五角大樓作戰測試主管羅伯特·貝勒的話說,F-35的空軍、海軍陸戰隊和海軍版本無一滿足5個關鍵的「可靠性或可維護性指標」。貝勒提到的主要滯後指標包括「重大故障間隔的平均飛行時間」——這個數據指的是可導致飛機無法執行關鍵任務的故障間隔時間。這表明F-35戰備水平低,無法滿足作戰任務要求。
然而F-35的負面消息不止於此。最近又連出兩則壞消息。一則壞消息是據航空時報網站近日報導,荷蘭接受的首架F-35戰鬥力被誤噴了滅火泡沫,機身塗層遭到破壞,讓人覺得F-35過於「嬌氣」。
另一則壞消息是,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一架圖-160在日本海公共領域進行例行巡航,遭到兩架美制F-35A型戰鬥機伴飛護航。圖-160突然拉升加速,速度飆升到2.50馬赫,F-35雖然雷達仍能探測,但飛行員視線內已看不到。110噸的圖-160甩開了F-35。後F-35又兩次尾隨,兩次均被成功甩開。
F-35之所被軍迷綽號為「肥電」,正是因為其自重大,阻力大,增速慢,最大自重達30多噸。而圖-160後掠翼達到65°,阻力小,綽號「白天鵝」,不僅外形美,而且性能佳,氣動性強。配備四個庫茲涅佐夫發動機NK-32,在先發制人的情況下甩尾F-35也就可以理解了。
據美五角大樓統計,F-35從第11批次到第14批次,所有機型的單一價格下降了約12.8% 。甚至有些低於四代機的價格。F-35從最初的單價兩億多美元降到八千萬。
與此相反,俄羅斯五代機蘇-57似乎眼下正春風得意。據俄羅斯國防部10號發布的視頻顯示,第五代戰機蘇-57進入量產階段。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表示,俄羅斯空天軍將在年底前接收首批量產的蘇-57。普京表示,俄羅斯空天軍到2028年將接收76架蘇57戰機。俄羅斯紅星電視臺援引《緊急起飛》軍事雜誌稱,北約為蘇-57擬定新型號為「重刑犯」或「惡棍」,也預示著該機型讓北約感到忌憚。
目前外界普遍認為,俄羅斯五代機蘇-57在機動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上超過F-35、F-22。畢竟F-22隱身戰機2006年就已經列裝。但據此我們就能給這兩種五代機一分上下恐怕還為時過早。
一方面,儘管美降低了F-35價格,但並不就意味著其性能上有什麼明顯的缺陷,更多的則與洛馬公司的生產能力提升有關。據報導,生產F-35的洛馬公司預計到2023年左右,能年產F-35達160架。價格的下降,使其能在國際軍售市場上獲得更多主動權和先機,更將使得F-35的「國際戰鬥機」的名稱實至名歸。
另一方面,在考量戰鬥力能力諸因素中,空空飛彈的攻擊範圍、抗幹擾準確性等性能才是關鍵,成四次方影響戰鬥力能力。信息獲取是三次方的影響,機動性是二次方甚至更低層級的影響。
當今已經進入隱身戰機對抗時代,F-35和蘇-57作為美俄兩大軍事強國的五代機型,孰優孰劣,現在還真的難以下定論。(鐵馬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