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觀後感,這還真不是單靠有創意就能拍出來的!

2020-12-13 聽密函訴說人生

看《盜夢空間》時腦子裡依次不講道理瞎蹦出來的,簡略摘:《黑客帝國》,鄭淵潔老師《第3180號專利》裡的做夢帽,《世界盡頭冷酷仙境》裡「世界盡頭」的虛擬世界構築,埃舍爾樓梯,黃粱,莊周夢蝶,博爾赫斯的《雙夢記》和《南方》以及其他名字忘掉意境類似的東西,《愛德華大夫》,莫比烏斯環。

然後其他同學補充:

啊想到了《紅辣椒 パプリカ》(嗯我也是剛想起來,紅辣椒曾經被譯做過《盜夢偵探》)。

啊想到了《記憶碎片》。(同一個導演的)

啊想到了王晉康《七重外殼》。(科幻迷同學們的意識也很敏銳)

啊想到了《搏擊俱樂部》。

啊想到了庫布裡克老師。

啊想到了佛洛伊德老師。

啊想到了《玫瑰人生》。

啊想到了《機器貓》。

……

……

結論是:看這電影,每個人都想到了許多觸類旁通但又似是而非的東西。

可見,文藝作品拿夢境和心理學說事,大家都有過不少經驗。《機器貓》多讓孩子們喜聞樂見的題材,也拿做夢枕頭套過三重夢境。博爾赫斯大半輩子都在各類神秘幾何圖形的結構下寫夢啊鏡子啊迷宮啊之類,而且他隨便往前一追溯,遠到《一千零一夜》裡各類玄幻結構,近到諸位宗教界人士的冥想宇宙結構,說明許多仁兄都沒事動過「現實世界是否一場夢」之類的念頭。科幻小說的例子就不多提了。其實何需文藝作品來武裝,隨便找個朋友聊天,他也許都會跟你念叨些類似念頭。我從不只一個人嘴裡聽過如下的段子:

「我小時候也經常想,各種至小微粒裡裡是不是有無限小的宇宙,我們是不是被包在另一個微粒裡,外面有無數重宇宙?又或者,我們都只是哪個人做夢的產物?」

最後這句話,其實以前經院哲學各種互掐裡出過類似的段子。琢磨各類材質名稱理念原型後免不了會出幾個「上帝用想就創造了世界,我們都只是上帝夢中的人物」云云,當然這類想法通常是異端,要被和諧的。

這大概說明,哪朝哪代,夢、意識、虛無、死、存在、真實的世界,類似話題,永遠被人當個大事琢磨著。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琢磨過。

話說,電影這東西和很多藝術門類一樣,開始時粗放直率,花樣百出。那時的電影要多粗糙有多粗糙,可是表現手法大膽華麗。因為萬事草創,大家愛怎麼咧怎麼咧。那時搞電影大多戲劇、繪畫、音樂們轉行而來,才子風流得緊。所以現在看早年黑白默片,會在質量參差之餘,發現「媽的原來老爺爺們沒色彩沒聲音都敢這麼前衛」!

然後等電影開始成門賺錢的活動,就有流水線了,規矩了,收束了。歐洲人現在還恨好萊塢,就是他們成規格成體系的搬俗套,跟現在TVB觀劇眾一聽到「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啦」就暈一個道理。40年代好萊塢神人編劇如雲,之後十年就平淡得多。沒法子:你得先把故事講圓了,還得講成19世紀報刊連載通俗小說那種線性結構,這樣人民才愛看。商業時代的電影都是戴鐐銬跳舞。你以為人人都是新浪潮啊陪你玩花樣?我們是砸了美元指望盈利的!

名畫和名小說經常有死後才成名的傳奇故事。雖然說來不好聽,但大眾的口味稍微滯後是個挺大的原因。電影跟畫、小說又不一樣:它投資更大,召集人更多,資本家又不跟19世紀貴族似的可以贊助音樂家為藝術而藝術,所以在好萊塢,每次電影的革新下面,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有創意的人多了,能拍出來的少。不提好萊塢,只說婦孺皆知的:《大話西遊》和《東邪西毒》當年在大陸的票房慘到什麼地步?還好周星星和王家衛活著看到了這兩部重新封神。因此,《低俗小說》這類電影,無論怎麼捧都不為過:了不起的不在於電影本身,而在於這類能賣錢的內涵電影每多一部,資本家們的手就松一點,藝術家們就能多喘口氣不用靠手提DV過日子。

扯遠了點。

《阿凡達》當初策劃了好多年,一部分原因,是非到21世紀前十年末尾,才有如此成熟的製作手段和放映手段來完全體現卡梅隆的野心。同樣,我挺難想像《盜夢空間》會出現在1990年。不只是拍攝手段、特效這些硬體,還有觀影人群。這麼說不大好聽,但觀眾真的是一代代被訓練出來的。

一部部的電影累積;觀眾一點點接受複雜化的敘事;黑澤明當年劃時代的《羅生門》的敘法,到《英雄》裡被一照搬,大家都不新鮮了(當然和某團體操導演老師手法一般有關係);1990年的資本家很難對《盜夢空間》這樣的劇本狠心投錢,可是在2010年卻成為了可能。

《盜夢空間》真正了不起,是這個編制過程。它不只提供一個靈感,讓大家明白「哇哈哈哈哈,你們是不是被夢境搞迷糊了呀,是不是也覺得我這個電影很深刻呀」,而是提供了一個圓潤完美的電影。怎麼剪輯的,特效怎麼描繪,節奏怎麼把握,音效的要求,各種細節的分寸。想想看,單是解析這個電影本身就已經很費事了,這電影具體的分鏡頭怎麼編出來的,怎麼安排演員來搗鼓出來,想一想就嘆為觀止:

將人類最永恆的糾結念想——夢境,現實的層次,潛意識——抖開。隨後製造一個玄妙的構思。將這個玄妙的構思展開,建築完整的邏輯世界。將這個世界的規則建立好,將各層間的聯繫方式做好。

——如果只是到此為止,許多天才文藝片編劇/天才奇幻小說家,都有能力做到。

但是:

按照這個世界規則,將柯布這個人的劇情完美鑲嵌其中(他與妻子的心結,他和這個世界體系本身的一些關鍵矛盾)

編制合適的劇情(製造出齊藤以及他所要完成的任務,製造費什以及他的父親)

根據各層間的聯繫製造關鍵的經典劇情(第一層夢汽車落水,第二層夢酒店失重,第三層夢雪地奮戰,意識邊緣之類)

用大量眩目嫻熟的技巧拍完,讓高舉蟹鉗的剪刀手愛德華們猜不出哪段該剪哪段不該剪。

讓人眼花繚亂之餘,居然還遵循著經典好萊塢格式讓人看得順眼:開頭製造各種懸念+一次任務(未遂)展示世界觀,四處尋找同伴加入各種花絮順便完全介紹世界觀,進入任務即劇情主線+糾結懸念倒計時+末了各種伏筆集體展示功能。(隨舉一例:《敢死隊》的結構:開頭做一個任務展示世界觀順便揭示內部小矛盾+接任務描繪其他同伴並且初探對手+最後進入任務高潮——雖然題材截然不同……)——插一句:《搏擊俱樂部》裡有個眾所周知的彩蛋。膠片裡藏了東西,潛移默化的影響觀眾。

《盜夢空間》的最後一個妙處,如開頭所述:它把一連串你曾經想過、讀過、害怕過的念頭召喚了起來,潛移默化的把這個念頭植入了你的思維,讓你再次開始懷疑(你以前肯定懷疑過)夢境和現實。

如是,《盜夢空間》不只是諾蘭的勝利,也是編劇、導演們的勝利。如前所述,每一部類似電影的成功,都能為天才們鬆綁,讓他們從王八蛋資本家手裡得到更多的自由。

但最後,也是觀眾的勝利。因為有一代代電影敘事方法的試驗和開拓,因為有這樣一代代成熟的觀眾們,資本家才敢讓諾蘭們拍這樣的電影。真的:正是有這些可愛的研究劇情、琢磨邏輯、寫劇透、寫解析、「看不懂我看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的觀眾(而不是「呸,這什麼爛片我看不懂不看了」,或是1994年寫信向領導要求「《大話西遊》侮辱經典,請要求停播」的老幹部們),這樣的好電影才有生存的土壤。

這種思路:

導演們在保持可觀性的前提下一點點開導觀眾——觀眾的視野開拓因此能夠接受更多元方式的電影——資本家/導演們敢於拍攝更大膽、更多元的題材——良性循環。

比起另一種電影思路:

觀眾愛看什麼就投機拍什麼——觀眾越來越懶越來越接受平庸的電影——濫俗灌水廉價投機堆砌的電影劣幣驅逐良幣——惡性循環

相去何止萬裡?

PS:

幾年前關於萊昂納多·迪卡普利奧一個段子。

迪卡普裡奧:看著一個在《成長的煩惱》裡初露邪氣,在《羅密歐與朱麗葉》裡瀟灑自如,在《泰坦尼克》裡成為全球偶像的,兼有金髮、小邪氣和俊俏於一體的傢伙,如今年過而立,在《無間道風雲》和《飛行家》裡留起胡茬磨礪肌膚變成一個硬派氣質糙男,不免讓人心生感嘆.一個男子長了娃娃臉算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少年時輕易便能夠左右逢源,成為美人們拋擲水果和手帕的目標;憂的是過了中年,縱使留起了鬍鬚叼起香菸捲起襯衣袖子罵幾句髒話,還是去不掉甜美的冰淇淋味道。

以電影上的迪卡普裡奧來說,1998年就以一介風度翩翩小美男傾倒眾生,早已不必低眉摧腰事權貴,來換觀眾的眼淚和門票。所以《泰坦尼克》那一次嫵媚的沉入冰海後,這少年就換了副樣子。他、溫斯萊特其實都這樣,不比許多人物,到了四五十歲依然要強抹脂粉,做清俊俏麗狀來掩人耳目。

可是好萊塢就這麼標籤。王子公主們總得朝工人階級苦命男走兩步,才能顯得「實力派」一點。大概在好萊塢世界裡,「佳人」和「強者」涇渭分明,兩者能被兼容的也只有費雯麗這類天賦異稟的人物。而且,對迪卡普裡奧這樣曾經傾倒全球的美少年,不管多麼實力派,他當年給人的印象總歸會起作用。

但是呢……

就像觀眾的口味是一點點被改變的,迪卡普裡奧的地位是一點點改變的。拍了一部又一部成熟男電影,堆積了足夠多的砝碼之後,「中年男人實力派迪卡普裡奧」總會壓倒「美少年傑克·迪卡普裡奧」,成為他核心形象的。

《盜夢空間》就是又一個砝碼。

本文章由聽密函訴說人生原創,歡迎大家關注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盜夢空間》五層夢境六種現實 術語全解析(圖)
    《盜夢空間》  五層夢境 六種現實  沒錯,夢裡套夢這個點子不是《盜夢空間》第一個提出來的,《紅辣椒》《全面回憶》等影片都涉及到了夢中夢的概念這一層的意識往往蘊含著原始的本能和衝動,雖然不能被自我識別出來,卻佔據了意識的絕大部分。在第三層夢境中,梅爾殺死了費希爾,本來已經導致了任務失敗,但阿里阿德涅忽然明白了,如同柯布當初的考試給她的提示一樣,夢境其實是一種非歐幾何結構,而不是「現實」中的歐式幾何結構。換句話說,《盜夢空間》中的夢境其實是一個封閉的圓形,而潛意識世界,也就是所謂的「混沌邊緣」能夠和所有層的夢境同時接觸!
  • 《信條》不是燒腦子,是繞腦子,比《盜夢空間》還略遜一籌
    《信條》不是燒腦,是繞腦子 相信觀看該片的觀眾有大部分人是被諾蘭的名號所吸引去的,影片也是長達150分鐘 很多觀眾都覺得影片燒腦,其實如果細說起來,並不是很燒腦,應該準確地說是繞腦子。在影片開頭男主角就被女科學家簡單的介紹了逆轉的事情,接下來的故事也是主要圍繞這一點展開。 大家就大概記得紅色代表正時間,藍色代表逆時間,逆就是反向操作,逆時間裡的人需要吸氧,如果逆時間再逆時間就可以不用吸氧,大概有這個前提就比較好理解故事了。
  • 手機後期:小白也會的多重曝光技巧打造「盜夢空間」
    不過如果你只追求一張照片的效果,那麼其實並不難實現,你看:這樣一張宛如《盜夢空間》或《奇異博士》或其他什麼電影中場景的效果,其實僅僅是通過一部手機拍攝的一張照片完成的,修片也不難,只使用了 Snapseed 這一個 App。
  • 諾蘭親自解讀:《盜夢空間》是我的007電影
    一改好萊塢大片在宣傳期靠一次次抖劇情吸引眼球的做法,《盜夢空間》眼看著就快上映了,可除了該片主創人員外,仍然沒人知道這部電影到底講了什麼。唯一有劇情提示作用的是電影海報上的一行字:「你的大腦是犯罪現場。」
  • 《盜夢空間》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觀點,這才是藝術的魅力!
    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用含義解釋的,包括電影,書籍,繪畫作品等等。他只是表現的一種類似哲學思想的東西,每個人看完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這才是好的藝術作品。而《盜夢空間》就是這樣的作品。第三段是潛入夢中一段,這段其實是論證部分,並推導出結論。整個故事高潮是第三部分,但故事邏輯的核心的第二部分。這一部分許多觀眾說感覺沉悶,像是在上課。的確如此,因為故事的核心其實是靠對話對出來的,而且更像是示教式的。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如果用上課這種最容易明白的方式講給你聽你還不懂的話,你就沒有沒法懂這片子了。
  • 《盜夢空間》:一部完美運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經典之作
    《盜夢空間》的故事線其實是很簡單的,就是由盜竊展開的一系列故事。而這個盜竊則主要是要對費舍進行意念的植入。而主人公只有完成了任務才能回到現實中,與自己的一雙兒女見面。不過,我不得不佩服諾蘭的腦洞。他設計的夢不只一層,而是三層夢境。這樣不僅豐富了電影的故事性,還增加了神秘感。
  • 從數學角度來理解《盜夢空間》
    在一層層遞進的夢境中,Cobb不僅要對付Fisher潛意識的本能反抗,還必須直面已逝妻子Mal(瑪麗昂-歌迪亞飾)的破壞,實際情況遠比預想危險得多……    《盜夢空間》的難懂,並不是因為導演的敘事方法,電影基本是直敘,因果關係也很直白。我們可以將其分成三段。  第一段是從開始到Cobb及其同伴從高速列車上逃跑。主要講Cobb在夢中盜取Saito想法的行動。
  • 電影《盜夢空間》劇情梗概
    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科幻大片《盜夢空間》即將於今年暑期在北美上映,日前華納公司正式公布了影片的官方劇情。  據介紹,這部科幻動作片的故事不但發生於全球多個地區,還將潛入密集而又無限的夢境世界。
  • 扎克·施奈德、《盜夢空間》與弗洛伊德心理學(六)
    愛麗絲夢遊仙境斬掉「炸脖龍」的是「佛盤劍」,「佛盤劍」真的跟「佛」有關係還不了解這一系列的新讀者可以閱讀前文熟悉熟悉:來說明女主「洋娃娃」手中的「劍」是「斬空之劍」,主要用來斬掉心中的雜念,而在影片第三個奇幻場景「斬龍」中,這一點通過圖像的形式展現出來。前面說過,在面對第二個奇幻場景「殭屍德軍」時,主人公們有一架畫著粉紅兔子的陸行戰鬥機器人,暗喻帶領愛麗絲來到兔子洞的兔子。
  • 《盜夢空間》抄襲了這部動畫片?導演諾蘭:我真沒看過
    這是講述夢境與現實的電影,2010年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盜夢空間》與之有極高的相似度,但是諾蘭否認他看過並借鑑過這部電影。然而其中的多重夢境創意的相似卻是有目共睹,且《紅辣椒》在影射和諷刺社會現實方面比《盜夢空間》還要高明。
  • 燒腦神作《盜夢空間》,網友一臉迷惑:電影中到底有幾層夢境?
    相信有很多喜歡懸疑片的影迷朋友們都看過《盜夢空間》,今天集集就來給大家深入解析一下這部電影。關於電影中到底有幾層夢境一直都是備受爭議的話題,關於這個問題,集集在網上找到了一張導演諾蘭的手繪原圖,從圖上可以看出,《盜夢空間》其實只有三層夢境和下面的迷失域!
  • 「離職去逛街」杭州有一個盜夢空間一樣的地方,居然是家書店
    總之看到標誌性的這張封面圖,有沒有感覺已經分不清楚哪裡是天哪裡是得了 其實圖片一點都不誇張,現實中的場景真的是這樣 我想說的不只是這家書店很有特色,看到這裡還是有很多人都在安靜的看書,相比於他們,這對於天天打打殺殺吃雞倒塔的我們,很難得。
  • 看看這17張創意滿滿的照片吧,都是普通人拍的
    1@江中偉《「盜夢空間」 》iPhone7plus 這是一張在高架橋下停車場抓拍的瞬間,後期改暗黑色調,看著這場景腦海想起盜夢空間的海報…攝影有時就是一場做夢的過程。怎麼拍出來的?看下原圖。應該說,拍攝者的原圖就已經做得相當好了。冷色調,壓抑的空間結構,即便不後期上摺疊的道路,也很「盜夢」了。
  • 盜夢空間導演作品有哪些
    盜夢空間導演作品有哪些《盜夢空間》是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電影,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都有哪些優秀的電影呢?《盜夢空間》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盜夢空間》,影片劇情遊走於夢境與現實之間,被定義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影片講述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扮演的造夢師,帶領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艾倫·佩吉扮演的特工團隊,進入他人夢境,從他人的潛意識中盜取機密,並重塑他人夢境的故事。
  • 理科男解讀"盜夢空間":三大重要數學思想(圖)
    其中《盜夢空間》的IMAX(巨幕電影)版更是全線飄紅,杭州兩家影院的IMAX影廳座位供不應求。杭州百老匯影城464座,周末全部賣光;浙江新遠國際影城上周試營業,IMAX版《盜夢空間》票房收了30多萬元,讓影院老總張翼十分滿意。  與此同時,理科男、邏輯男紛紛把解讀《盜夢空間》當成「智力狂歡」,拿出物理、數學、哲學等專業知識,在網上貼出一篇篇如同論文般嚴謹的另類「影評」,頓成一景。
  • 帶上它,體驗真人版「盜夢空間」!
    但這並不是大部分人都能經常體驗到的。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諾蘭導演的大片《盜夢空間》了。看過此片的朋友們一定都十分嚮往電影中那種奇妙的層層夢境空間。如此清醒可控的夢境究竟怎樣才得以實現呢?  在這裡首先要明確一點:清醒夢跟白日夢並不相同。清醒夢是做夢者於睡眠狀態中保持意識清醒;白日夢則是做夢者於清醒狀態中進行冥想或幻想,而不進入睡眠狀態中。
  • 盜夢空間結局官方解釋 諾蘭談盜夢空間結尾陀螺意思
    盜夢空間結局官方解釋 諾蘭談盜夢空間結尾陀螺意思  日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多部電影引發影迷們關注。除了新片《信條》不停的發布中文版物料外,他的舊作《星際穿越》《盜夢空間》也將以重映形式再次與觀眾們見面。
  • 扎克·施奈德、《盜夢空間》與弗洛伊德心理學(四)
    《盜夢空間》呢……你沒聽錯,這一期就是不同風格的混搭,從《渴望》到《幽遊白書》到《倚天屠龍記》到《美少女特攻》……還不了解這一系列的新讀者可以閱讀前文熟悉熟悉:扎克·施奈德、《盜夢空間》與弗洛伊德心理學(一)
  • 看這段真假寶玉,仿佛看到了盜夢空間的電影,真不愧是名著啊!
    探春等人一看禮單,有「上用的妝緞蟒緞十二匹,上用雜色緞十二匹,上用各色紗十二匹,上用宮綢十二匹,官用各色緞紗綢綾二十四匹。」,李紈讓人用上等封賞送禮的人。隨後賈母把李紈等人叫過去,一起看了禮物,賈母說這甄家比別人家不同,送了禮,估計還要打發人來請安,預備下『尺頭』準備封賞。說話間,果然有甄家的四個女人來請安。
  • 10年過去了,《盜夢空間》結局隱藏的含義是經久不衰的原因
    但是,這些閒聊大多圍繞著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飾演的柯布(Cobb)的圖騰是否有點搖晃,或者旋轉的陀螺可能根本不是他的圖騰,場景的真實意義往往被忽視,正是這一潛臺詞讓《盜夢空間》的收官時刻完美,甚至十年後仍然還是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