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速食包」不能成監管「盲區」

2020-12-19 中國工商報


  近日,一則「噁心外賣日銷 40萬份」的視頻在網上盛傳。目前,該視頻真偽還有待認定。涉事地食藥監部門現場檢查稱,未發現過期食品原料和成品,但餓了麼、美團已經宣布——第一時間將使用該品牌「速食包」的商家全部下線。
  隨著人們餐飲習慣的改變,以外賣形式解決吃飯問題的人群日益擴大。外賣作為餐飲服務的新業態,近幾年以快捷、實惠等特點受到很多人的青睞,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根據有關機構的調查,2017年中國在線外賣市場規模達2000多億元。然而,這巨大潛力背後也暗藏著安全隱患。
  此次被曝光的外賣「速食包」廠,雖然生產條件髒亂差,食品原料也不合格,但仍然能夠達到「速食包」日銷售量40萬份的規模,並且主要用於外賣行業。這足以說明外賣商家對外賣「速食包」需求之大,也足以看到涉事外賣「速食包」波及範圍之廣。
  問題外賣「速食包」的出現,暴露了外賣行業蘊藏著食品安全風險。對於商家應如何保障供應商的「速食包」質量問題,恐怕時下諸多「小本經營」的外賣商家根本就沒有考慮過,這也恰恰說明外賣行業這種經營模式下「一條龍式」服務的經營者的不負責任。
  今年4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餐飲服務明廚亮灶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鼓勵餐飲服務提供者實施明廚亮灶。筆者認為,明廚亮灶不應該僅僅限於線下的餐飲業態,也應同樣適用於線上的外賣行業。相對於實體店的消費,外賣行業更缺乏消費者的直接監督,因而,也更應該推行明廚亮灶。
  透明公開是食品安全最好的保障。如果消費者通過外賣軟體看到店家後廚的情況,很多問題將迎刃而解。再說,相比現場製作,「速食包」增加了食品受到汙染的可能,因此更需要遵守食品安全相關法規。《食品安全法》規定,對於使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或者生產經營腐敗變質、汙穢不潔等食品的企業,貨值金額1萬元以上的,可處貨值金額10倍以上、20倍以下罰款。所以,唯有嚴格監管,才能有效打擊食品安全違法行為,保證外賣行業的健康發展。

□廖海金

相關焦點

  • 以為是現炒實際為速食包加熱 外賣速食餐成監管盲區
    目前視頻真偽還有待認定,當地食藥監部門現場檢查稱未發現過期食品原料和成品,但餓了麼、美團已經宣布第一時間將使用該品牌速食包的商家全部下線。到底有多少外賣餐廳在使用廉價速食包?如果並非現炒現賣的菜品,是否應該向消費者明示?截至記者發稿時為止,食藥監部門和外賣平臺都沒有明確說法。
  • 以為廚師現炒,實際是速食包加熱 這樣的外賣你還敢吃嗎?
    【原標題】以為是廚師現炒,實際為速食包加熱外賣速食餐成監管「盲區」近日一則「噁心外賣日銷40萬份」的視頻在網上盛傳。目前視頻真偽還有待認定,當地食藥監部門現場檢查稱未發現過期食品原料和成品,但餓了麼、美團已經宣布第一時間將使用該品牌速食包的商家全部下線。到底有多少外賣餐廳在使用廉價速食包?如果並非現炒現賣的菜品,是否應該向消費者明示?截至記者發稿時為止,食藥監部門和外賣平臺都沒有明確說法。
  • 廉價速食包加熱變外賣
    注射大豆蛋白的牛肉、放了一年的排骨粒、反覆醃製的冷凍肉……日前,一則廉價外賣速食包再加熱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顯示,以冷凍一年的排骨為原料的速食包流向了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商家。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網上有大量廉價速食包熱賣,全部標有「外賣」、「快餐」、「便當」等關鍵詞,且部分產品無「質量安全」標識。從商品評價看,這些速食包的購買群體多為從事餐飲服務的商家,外賣行業食品安全問題亟待監管。
  • 外賣速食包模式要嚴厲追問
    這兩天被曝光的一家主供外賣的合肥速食包食品公司,讓廣大食客倒足了胃口。網傳視頻顯示,這家日銷產品40萬份的食品公司,不僅生產條件髒亂差,食品原料也不合格。目前,合肥市食藥監部門已介入調查,餓了麼、美團外賣兩大平臺也已緊急排查並下線曾使用涉事公司速食包的商家。
  • 以為是現炒實為速食包 這種外賣能放心吃嗎
    業內人士呼籲,本市對餐飲行業的監管,除了要求明廚亮灶之外,還應儘快要求商家公示菜品加工工藝,避免廉價速食餐成為監管「盲區」。網上流傳的視頻顯示,半成品速食包生產企業安徽槓崗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環境惡劣,現場人員稱排骨粒都快放一年了,掉在地上的肉也撿起來直接醃製,醬汁則用手直接攪拌。
  • 你吃的外賣可能是廉價速食包!真相觸目驚心!
    還有一種高效率的方式——速食包。這兩天,合肥一生產外賣速食包的公司成了「網紅」。現場視頻既讓人震驚,也令人作嘔↓這段視頻是拍客暗訪時拍攝的。視頻顯示,車間裡生產條件髒亂差,食品原料也不合格。至於視頻曝光的料理包和食品原料,正在抽樣送檢。目前,涉事公司已主動要求停產自查。這種速食包對大家而言應該並不陌生,飛機餐就位列其中。至於能否使用速食包做外賣,國家對此並沒有相應規定。有業內人士指出,面對龐大的外賣訂單需求,用速食包再加熱已經屬於正常情況。某外賣平臺前公關總監也表示,只要保證食品安全,平臺方並不會要求商家公布加工方式。
  • 外賣速食包,看了還敢餓嗎?
    關於食品最近有個視頻,說美團的平臺點的外賣是廉價速食包簡單加工的,加工過程網友們看了這個還敢餓嗎?然後很多網友紛紛轉發這玩意真的不敢再點外賣了,讓我很揪心的。速食包其實就是一個產品加熱端上來,就是這個效率一下子就要快餐在時間上和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這個人說的有成本,如果按照這個相關的視頻爆料裡,說的廉價速食包。就是感覺這樣很不放心,但是廉價劣質,雖然我們俗話說便宜無好貨,,一個東西到底好不好?不能省錢的便宜不便宜,如果確實便宜,然後我要看的是他為什麼能夠便宜下來。
  • 你點的外賣也許是速食包
    近日網上流傳的視頻顯示,在速食包行業,排在全國第一梯隊、日產量40萬份的安徽槓崗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環境惡劣
  • 外賣用「速食包」,就是錯的嗎?到底要不要扼制?
    最近的有個視頻好像挺驚悚的,餓了麼、美團等平臺點的外賣是廉價速食包簡單加工的,加工過程黑幕重重,看了之後你還敢餓嗎,然後很多網友也紛紛的轉發說「哎呀,看完真的不敢再點外賣了」。這讓我很揪心吶,畢竟咱們上班族離了外賣加班的戰鬥力簡直要銳減。
  • 外賣使用「速食包」顧客應有知情權
    況且售賣「速食包」,是外賣出現前就有的現象,不能有了外賣就禁止。  而一些消費者也認為,只要菜餚包衛生安全、不影響外賣口味,外賣是不是搭售「速食包」,無所謂。因此也有輿論認為,外賣「速食包」只是外賣的一個小瑕疵而已,並不違法,沒必要太過苛求。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 速食料理包暗訪視頻引發「外賣族」擔憂
    外賣平臺上哪些食品是由速食料理包加工的,讓消費者摸不著頭腦。「一鍋大米撐起一家店」一段有關速食料理包的暗訪視頻,再次引發了一場針對外賣行業的討論。而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外賣行業的競爭加劇,以及對出餐速度和成本控制的要求,速食料理包應用得非常普遍。有餐飲從業者透露,因為使用料理包可以簡化產品加工流程,提高出餐效率,因此很多外賣商戶會選擇通過加工料理包的方式開展外賣業務。
  • 廉價速食包加熱變外賣 部分產品竟無「質量安全」標識
    注射大豆蛋白的牛肉、放了一年的排骨粒、反覆醃製的冷凍肉……日前,一則廉價外賣速食包再加熱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顯示,以冷凍一年的排骨為原料的速食包流向了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商家。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網上有大量廉價速食包熱賣,全部標有「外賣」、「快餐」、「便當」等關鍵詞,且部分產品無「質量安全」標識。
  • 關注| 海口一餐館炒飯竟是速食包加熱!你的點餐是現做還是現熱?
    餐館老闆承認,他們也送外賣,外賣的這些食品也是速食包。食藥監部門表示,接下來,他們會進行進一步的調查。直播海南記者報導。速食包食品不能成監管盲區 商家銷售前需明確告知顧客近幾年,外賣以快捷、實惠等特點,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更是催生了速食包產業的發展。不少速食包,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端上餐桌。
  • 「家庭廚房外賣」幾成無證小作坊 不能成監管盲區
    然而,關於「家庭廚房外賣」的監管問題一直備受爭議。面對這種頗受市場歡迎的共享經濟形式,如何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圍繞這一話題,《法制日報》記者與業內專家展開了對話。  「網際網路+」模式下的「家庭廚房外賣」,顯然不只是為自己家庭成員提供餐飲的私人廚房,而是向不特定公眾提供網絡訂餐服務的經營活動。「家庭廚房外賣」本質上依然是賺取利潤的經營行為。由此,很多人提出,「家庭廚房外賣」不能因為冠上了「家庭」這一名號就游離監管之外,逃避應有的法律責任。  孫娟娟:的確如此。「家庭廚房外賣」可以說是目前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外的食品安全隱患。
  • 廉價速食包再加熱搖變外賣,外賣平臺食品安全問題頻現
    11月16日,一則廉價外賣速食包再加熱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顯示,這些以冷凍一年的排骨為原料的速食包的銷售群體為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商家。視頻中的這家製作廉價外賣速食包的工廠叫合肥槓崗食品有限公司,從視頻中看該工廠設備較簡陋。
  • 又一起外賣事故;速食料理包,外賣騎手;食品衛生安全為什麼不能得到...
    可是他直接放棄,為什麼… 在這裡我就想問問外賣平臺和那些外賣店:你們還有良心嗎?你們還是人嗎?在點外賣的高峰期時,這樣的店鋪無疑會是人們心中的最佳選項。隨之而來的就是高評分,好評價…… 正常的廚師,做一份餐最快也需要三到五分鐘。而在點外賣的高峰期,這樣的速度遠遠不能滿足客人的需求。而那些網紅爆款店鋪,下單速度足夠快,可以讓客人以最快的速度吃到自己想要吃到的飯菜。
  • 我們吃的外賣,有多少用了速食包?
    我們吃的外賣,有多少用了速食包?話說,隨著大家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人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做飯!外賣似乎已經成為我們日常飲食的一部分了,有些朋友,無論是午餐,還是晚餐,都喜歡點外賣解決,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外賣不僅簡單省事,而且花樣多,口味好!但是,今天,我們百家號:圖報在網上看了一組有關外賣的視頻之後,才發覺這外賣裡面大有文章,換句話說,我們吃的外賣,不一定是現燒現賣的,而很有可能是使用了速食包加熱速成的!
  • 日銷40萬份的外賣速食包被曝光,生產過程令人作嘔!最新...
    近日,有不少媒體都報導了一則名為《揭秘廉價外賣速食包:生產過程令人作嘔》的視頻,視頻中稱,拍攝者臥底了合肥一家大型料理包生產廠一周,拍下一幕幕所謂「觸目驚心」的畫面。在這段視頻畫面中,這家外賣速食包生產企業存在生產過程髒亂差的問題,卻日銷40萬份,而且主要供應的是外賣商家。
  • 你吃的外賣可能不是商家自己做的?而是商家使用速食包加熱包裝的
    今天在微博熱搜上面看到一個熱點話題,廉價外賣速食包的秘密一拍客臥底合肥一家大型料理包廠一周,拍下觸目驚心的鏡頭……負責人聲稱:日產40萬份料理包一半用於外賣,僅華東地區外賣月銷量就達你吃的外賣並不是商家自己做的?外賣商家使用速食包,加熱後再包裝,通過美團,餓了麼平臺大量售出。在拍客上傳的視頻中,該公司員工稱,「我們那個肉,遠低市場價,進來了十幾噸,賣給那些外賣商家。排骨粒都放了快一年了,就是圖便宜,一下子幹了十來噸嘛。」 有配料醃漬車間員工說,「牛肉往裡面注射大豆蛋白,加20%,提高重量,牛肉都沒法吃了。原料過水解凍後,直接醃製。」
  • 料理包風波過後,你還敢吃外賣嗎?
    差評君不會盲目抵制用料理包的外賣,因為差評君知道,如果料理包的製作,能實現大部分自動化,且工人全部遵守衛生條例的話,不知道會比那些小作坊乾淨多少倍。。所以,料理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逃離了食監局的監管,用了過期原料、環境髒亂差的工廠,它的危害絕對比幾個黑心小作坊嚴重的多的多,因為它的產品面向全國,禍害的是千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