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該幹的事情,該注意的問題。對於人生各個階段要義的最好注釋,早在2500年前,中國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就給出了答案,其中「三十而立」是最重要的一條。
在《論語為政》篇中,有這樣的論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裡的「三十而立」,孔子解釋說,三十歲的時候懂得了禮義,言行都很得當,有獨立的見解和意見,不會人云亦云,能獨立、周全做事。
一般來說,三十歲之前,是人生學習知識、豐富閱歷、接攢能量的階段,而六十歲以後,卻是人生逐漸落幕、安享晚年的階段。可以說三十歲到六十歲是人生的黃金階段,也是人生最重要的節點。這個節點把握好了,一輩子幸福;這個節點出了問題,整個人生就不那麼完美了。「三十而立」是個關鍵點,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三十而立」是我們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個成語。那麼「三十而立」,究竟是要立什麼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三條是:立身、立業、立家。
一是立身。立身並不是簡單的安身立命,而是指自我道德的修養。古代聖人的「三不朽」標準是:立言、立功、立德,這也是今天的我們仍然要努力的方向。但是作為普通人,最起碼的基本初級階段,就是要做到立身了。三十歲立身的人,不僅在自我修養方面要有比較穩定、比較端正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而且在社會上也有了自己的人脈和相對穩定的社會關係,有一定的口碑。這種立身相當於是我們的無形資產,也是我們日後事業騰飛的基礎,所以立身這個基礎一定要打牢。
二是立業。三十歲的人經過了寒窗苦讀的階段,都步入了社會,有了自己的工作。立業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根本,我們可以心懷「詩和遠方」的夢想,但是現實的「麵包」一定要有,正所謂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父母好不容易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但一個人到三十歲了,還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來源,不能填補家用,甚至還要啃老,那就是「大不孝」了。三十歲立業,就是要把事業的基礎和方向固定下來,而且還要小有所成,這就為以後成就一番大事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三是立家。古代社會講先成家後立業,但現代社會大多數都是先立業再成家,這是人們思想的轉變和進步,也是現實生活壓力所迫。家庭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三十歲成家不早、也不晚,正合適。更何況父母此時都已近年老,渴望抱孫子,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該為父母著想了。
人到三十,是人生最好的年齡階段,這個時候的你最有魅力,最有激情,不老也不嫩,時候正當。當所有的一切到來的時候,懂得了什麼叫做責任,什麼叫做感恩,什麼是奮鬥的目標,不再是那麼幼稚,那麼迷茫,那麼輕狂,而是開始變得穩重、成熟 ,能夠三思而後行,想事情、做事情會更加仔細、周全,是一個真正意義上成熟的人了。
人到三十,只有做好了立身、立業、立家這三條,人生就有了穩固的基礎,事業就會風生水起,家庭就會幸福和睦,美麗人生就走上了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