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除了無後以外,還有兩個指的是什麼?很多人都沒聽說過

2020-12-14 山河見聞

我們國家漫長的歷史裡面,曾經有很多的俗語出現,但是我們對類似的很多俗語都是一知半解,根本不知道他們實際上在講什麼。我們今天要給大家普及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俗語,那就是不孝順的事情有三種,沒有孩子是最不孝的一種。其實,這句話最一開始是孟子說的。

我們知道,古代人說三的時候,其實並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更多的時候是一個虛指,代表有很多個。而無後的意思當時指的是身為後代沒有做到應該做到的本分,可見其實他的本意和現在完全不同。當時孟子這麼說,是在指責舜,因為古代社會婚姻其實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整個家族的事情。而舜和其他的女子成婚卻沒有告訴自己的父母,這是非常不孝順的。

所以孟子原意說的是,不孝順的事情有很多,身為後代沒有盡到本分最為嚴重。那麼我們普遍理解的意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事實上,我們理解的這種意思來自於一個叫做趙崎的漢代人。他對這句話進行一個擴充和翻譯,說是不孝順的事情有三種,而這裡面最嚴重最不孝順的一種就是沒有後代。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不孝有三,除了無後以外,還有兩個「不孝」指的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甚至很多人都沒聽說過。其他兩種「不孝」中,第一種指的是,明知道自己的父母犯錯了,但是卻不指出來,反倒是一味地順從,這其實是陷父母於不義的境地。第二種指的是,家裡面本來就非常貧困了,但是身為子女後代,卻不知道謀求一官半職的俸祿來侍奉父母。

而最後的第三種,指的是不成家娶妻,沒能夠延續香火,讓家族的傳承在自己的那一代斷掉。古代人眼裡面,能夠有孩子繼續自己的人生比什麼事情都重要,所以這件事也理所當然被他們當做是不孝順的三件事裡面的最重要的那一件。不孝有三,除了無後以外,還有兩個指的是什麼?很多人都沒聽說過

不過,時代在發展,我們的心裏面早就已經有了新的標準來衡量新時代裡面的孝道。在當時那個年代,社會不接受這種行為。可是如今當我們還在用著沒有子嗣是最大的不孝綁架不想要結婚的年輕人的時候,本身就犯了最大的錯誤了。

相關焦點

  • 人們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另外的兩個不孝指的什麼?
    人們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另外的兩個不孝指的什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想必大家都聽過這句話,甚至一些家長也拿此話壓尚未娶嫁的兒女。那麼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其他的「兩孝」又是指什麼呢,又是誰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呢?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剩下兩個是什麼?漲知識!
    很多時候我們評價一個人的人品,首先要看的就是他對於父母的態度。 日常生活中大家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大多人以為是說最大的不孝順,就是沒能為家族續上香火,傳宗接代。 但事實是什麼呢?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知道另外兩個是什麼嗎?
    我們經常說「百善孝為先」;還有古代蒙學教材,教授孩童說「首孝悌,次見聞」;還有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輕毀」等等。孝之一字,已經深入到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融入到了我們的血液裡。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傳宗接代是孝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那麼,你知道「不孝有三」中的另外兩個是指什麼呢?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為何會被誤解兩千年!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般的解讀是:不孝的種種行為裡,沒有子嗣後代是第一位的。但我們說這種理解不算全錯,而是片面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首先來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出處是《孟子·離婁上》,原文如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什麼意思?
  • 古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也很現實,很多人做不到
    古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也很現實,很多人做不到我們國家幾年來又將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推上了宣傳重點,其實這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我們的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是非常寶貴的,表現在思想方面就有著很多流傳至今的珍貴語錄,每當讀起來還是讓人覺得深入人心,就比如這一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孝敬長輩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遵守的道德底線,因為華夏兒女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儒學思想就教育我們要善待父母長輩,但是如果才能做到孝順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行為準則。
  • 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剩下的兩不孝是什麼呢?原來如此
    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剩下的兩不孝是什麼呢?原來如此!人類生息繁衍,都離不開子孫後代。孩子是父母情感溝通的橋梁,也是父母愛情的結晶。孩子在一個家庭關係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從而有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一說法。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實意思
    微信公眾平臺號 wangfengyishanren轉載文章:道德網(www.daode.org) 一位同學來信問:  東方老師:  您好!我有個問題想向您請教:「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準確意思是什麼?  我之前沒有接受過聖賢教育,犯了不少邪淫罪,所以現在特別需要珍惜福報。作為上門女婿,我得奉養雙方父母,他們身體狀況都不太好且都有負債。最麻煩的是他們想法還挺多,與人攀比,雖然自己一輩子都沒怎麼享過福,但要想方設法讓兒孫們過上富裕日子。
  • 古人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何意?專家:多說人都理解錯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本文轉載自網絡,內容未核實,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刪除。古人常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結婚後夫妻不生或生不出孩子,都屬於忤逆父母的不孝大罪。這句話到底啥意思?不生娃就不孝?專家:純屬謬誤,你們都理解錯了!
  • 「新型不孝」正在社會快速蔓延,比無後啃老更傷父母
    孟子也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要按這古人的標準,我們當下很多大齡剩男剩女真的是很「不孝」了,但是時代發展也是與時俱進的,晚婚不等於不結婚,相信假以時日遇到真愛這多數人還是會結婚的。還有一種啃老族不管不顧不懂知恩圖報,他們只知道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在生活上完全依靠父母的輸血救濟,行徑惡劣,令人髮指。
  • 世界通用語言是什麼?其實不是英語不是法語,很多人都沒聽說過
    有不少人都會說方言和普通話吧,還有不少人英語也很好,真的是掌握了三門「語言」的能人了呢。其實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強大的語言天賦,稍加努力就會學好很多其他國家的語言,在小說和現實中大家都很崇拜和佩服那些掌握了好幾國語言的人。現實中掌握好幾門外語真的很方便。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是啥?
    ,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比如常聽到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從古自今,傳宗接代對於每個家庭來說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古代的時候最為看重,畢竟那個時候有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而這句話的原文出自孟子的一部古典著作,書中的完整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而人們對這句話中的「無後」二字還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看法。
  • 迪迦奧特曼有三個名字,除了「迪迦」之外,還有兩個叫什麼?
    其實迪迦有三個名字呢,除了「迪迦奧特曼」之外,另外兩個名字又是什麼呢?其實客觀來說,無論是哪一個奧特曼,他的名字都是有來歷的,了解情況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就比如說迪迦奧特曼吧,他這個名字就很有來歷。大家可以看到,迪迦是第一個可以自由變換形態的戰士,而他的基礎形態一共有三種,分別是複合型態、強力形態和天空形態,這也是他最突出的特點。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無後」究竟是什麼意思?
    然而,就是因為唐婉幾年都沒有生下一兒半女,陸遊在母親的逼迫下,含淚把唐婉休了。生而為人,務必孝順,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一個連父母長輩都不孝順的人,無論其他方面多麼優秀,都不會被人尊重,跟人渣沒啥區別。從什麼時候起,古人把孝順和傳宗接代掛鈎,且認為不延續香火是最大的不孝呢?筆者翻閱資料,發現了這種說法的源頭以及後世人的解讀。
  • 不孝有三是哪三不孝,三從四德是哪三從,六親不認是哪六親?
    不孝有三出自《孟子·離婁上》,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話。不能事親(孝養父母、愛護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義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為有道德的賢人君子,是三不孝。傳說舜帝的父母不賢,導致舜帝一直沒能娶妻,舜帝最後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孟子評價: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對於該段文字的解釋,目前有兩種觀點:第一,漢代趙岐在《十三經註疏》中將「後」解釋為後代的意思。
  • 問了很多老外,很多人聽都沒聽說過!
    你聽過英語國家的人用過just so so這個說法嗎?問過很多老外,都說沒聽過,我也從來沒用過。這不是一個人的習慣,也不是英國或英式英語的習慣用語。我問了兩個加拿大的朋友,他們都沒用過just so so。我問了個美國同事,他也沒用過。我還問了澳大利亞的朋友,一樣也沒用過。除了自己沒用過以外,我好像這輩子到現在都還沒聽過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這樣說過。不過,小編發現很多學英語的國人都愛用just so so來表達「不過如此、一般、馬馬虎虎」的意思。
  • 國家除了稅收以外,還有什麼經濟來源?
    國家除了稅收還有什麼經濟來源?用中國做比方吧,我們國家除了稅收收入以外,還有國有資本產生的收入,以及土地拍賣獲得的收入,這是三個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有很多人問,這麼多土地出讓金去哪裡了?其實就是為了城市建設,我們經常聽說誰拆遷了 ,然後就獲得了一筆巨款,其實這筆款項就是來自於土地出讓金,還有土地相關的整理投入,以及城市建設都是要從這裡拿錢的。
  • 很多人都沒聽說過版納有這樣一個學校——雲南佛學院西雙版納分院
    還在民族院校就讀時,阿看就參加過中印瑜伽學院開學典禮,也聽說過馬術學院正式成立的新聞。沒想到回到版納工作後,還能被一條題為&34;的消息震驚到,瞬間睡意全無。原來西雙版納還有這樣一個學校,不知道是學校太低調還是阿看太孤陋寡聞,在此之前從沒聽說過這樣一個學校,趕緊來普及一波。
  • 泰國除了清邁,還有這座親子旅遊首選地,99%的國人沒聽說過
    泰國考艾,你去過嗎?我們將會帶你認識考艾這座可愛又浪漫的小城市,據說很多景點99%的中國人都是還沒去過甚至根本沒聽說過的!考艾的景點比較多,有霍比特人村、義大利小村莊、動物園、博物館餐廳、玉米田、花海和派茲迷宮,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安排兩天的遊覽比較好。也可以在你整個行程中把在曼谷轉機的時間多準備兩天。
  • 孟子名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被誤解很多年,本意跟周禮有關
    文·段宏剛 可以說,孟子所說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被人們誤解了2000多年的一句名言,直到現在,很多人依然執迷不悟。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正確意思為:不孝順的表現形式有三個級別,以不盡後輩的本分和職責為最大的不孝。很多人對這句話誤解為:不夠孝順的做法有三個,沒有子孫後代是最大的不孝。這顯然不對,等於是歪曲了孟子的本意。
  • 孩子不孝,究竟是誰之過?
    古語云:「子不孝,父之過。」現實中往往一個孩子不孝時,我們總會下意識譴責對方的不孝,覺得對方做錯了 ,但是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樣不孝的一些行為呢?從來沒有人去想過。那到底為什麼孩子會不孝呢?子不孝,父母之過。寧靜在一檔節目裡面說自己現在但凡看到孩子把父母趕出去的,兒媳婦不聽話的,兒子幫著兒媳婦把父母趕出去的,就覺得對方活該,甚至說:「怎麼沒把你整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