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有這樣三個傳統的節日,它們都和拜祭先人有關,這三個節日就是上中下元節,而且這三個節日中上元節和中元節都是我國傳統的鬼節,而今天正是中元節。
上元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中元節
中元節是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民間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中元節,定於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
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還要舉行家宴,供奉時行禮如儀。
下元節
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五,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丶「下元」。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人生在世,難免遭遇苦厄,而信仰道教的那些古代人民,或者說,雖不信仰卻對其文化內涵有一定程度認同的老百姓,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在這一天,人們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與人生的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