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教授:幼兒到底是怎麼學習數學的?

2021-01-07 騰訊網

數學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數學知識描述的不是具體事物本身的特徵,它是一種抽象的邏輯知識。所以,數學學習的實質是促進思維發展,它本質上不是記憶的過程,而是理解的過程。機械訓練只能讓幼兒記住,卻無法讓幼兒理解。

幼兒是怎樣學習數學的?只有理解這個問題,幼兒數學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幼兒學習數學的心理準備

幼兒的數概念從萌發到初步形成,經歷了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幼兒需要不斷擺脫其思維水平的局限,才能逐步達到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01 幼兒邏輯觀念的發展

一一對應觀念

幼兒的一一對應觀念形成於小班中期(3歲半以後)。起初,他們可能只是在對應的操作中感受到一種秩序,並沒有將其作為比較兩組物體數目多少的辦法。逐漸地,他們發現僅靠直覺判斷多少是不可靠的:有時候,佔的地方大的物體, 數目卻不一定多。而通過一一對應來比較則更可靠一些。

序列觀念

幼兒對數序的真正認識,並不是靠記憶,而是靠他對數列中數與數之間的相對關係(等差關係和順序關係)的協調:每一個數都比前一個數多一, 都比後一個數少一。這種序列觀念不能通過簡單的比較得到,而有賴於在無數次的比較之間建立一種傳遞性的關係。因此,這是一種邏輯觀念,而不僅僅是一種直覺或感知。

類包含觀念

幼兒在數數時,都要經歷這樣的階段:他能點數物體,卻報不出總數。即使有的幼兒知道最後一個數就是總數(比如數到8就表示有8個物品),也未必真正理解總數的實際意義。如果我們要求他 「拿8個物體給我」,他很可能就把第8個物體拿過來,說明這時幼兒還處在羅列個體的階段,沒有形成整體和部分之間的包含關係。幼兒要真正理解數的實際意義,就應該知道數表示的是一個總體,它包含了其中的所有個體。

02 幼兒思維的抽象性及其發展

在一歲半左右,幼兒具備了表象性功能,能夠藉助於頭腦中的表象對已經不在此時此地的事情進行間接的思考,能夠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在頭腦中進行思考。這是幼兒抽象思維發展的開始。

表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一個重要特點。幼兒時期的表象能力發展迅速,這對於他們在頭腦中進行抽象的邏輯思考有重要的幫助作用。但是從根本上說,表象知識提供了幼兒進行抽象思維的具體材料,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取決於他們在頭腦中處理事物之間邏輯關係的能力。

總之,無論是形象還是表象,它們都是對靜止事物或瞬間狀態的模仿,屬於思維的圖像方面;而思維的運算方面,即對主體的外部動作和內部動作的協調, 才是構成邏輯的基礎。

幼兒思維抽象性的發展,實際上伴隨著兩個方面的內化過程,一是外部的形象內化成為頭腦中的表象,二是外部動作內化成為頭腦中的思考,而後者才是最根本的。

幼兒數學學習的心理特點

幼兒思維的發展為他們學習數學提供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但是,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特點又造成了幼兒在建構抽象數學知識時的困難。

幼兒學習數學開始於動作

幼兒在最初學習數數的時候, 要藉助於手的點數動作才能正確地計數。直到他們的計數能力比較熟練,才改為心中默數。

幼兒表現出的這些外部動作,實際上是其協調事物之間關係的過程。這對於他們理解數學中的關係是不可或缺的。在幼兒學習某一數學知識的初期 階段,特別需要這種外部的動作。

而對於那些抽象思維有困難的幼兒,幫助其理解加減運算中的數量關係的方法,就是讓他們進行合併和拿取的操作,在實際的操作中理解兩個部分如何合併為一個整體,整體中拿走一部分還剩下另一部分。

幼兒數學知識內化需要藉助於表象的作用

幼兒對於數學知識的理解開始於外部的動作,但那時要把它們變成頭腦中抽象的數學概念,還有賴於內化的過程,即在頭腦中重建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表象的作用即在於幫助幼兒完成這一內化的過程。

如果能在幼兒操作的基礎上,同時引導幼兒觀察實物或圖片及其變化,並鼓勵他們將其轉化為頭腦中的具體表象,不僅能幫助幼兒在頭腦中重建事 物之間的邏輯關係,對於幼兒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有益無害。

例如,在學習加減運算時,在幼兒進行了一系列操作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通過讓幼兒觀察一幅圖中物體之間的關係來理解加減,或者通過三幅圖之間的細微變化來表現加減的關係, 這些都有助於幼兒在抽象的水平上進行加減的運算。

符號和語言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獲得起關鍵作用

在幼兒的數學學習中,外部支持實際上給幼兒提供了一個「支架「, 幫助他們提升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同時也幫助他們的思維水平從具體水平向抽象水平提升。

在這個過程中,符號系統是重要的中介。數學符號是人類的發明。幼兒對符號系統的掌握離不開成人的教。而一旦幼兒掌握了符號系統,他們就能夠更有效地運用邏輯思維。有時, 符號系統還能幫助幼兒在已掌握的邏輯關係和不懂的邏輯關係之間架起橋梁。

語言在幼兒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也很重要。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幼兒用語言表達其數學操作經驗,能夠對他的動作實行有效的監控,有助於動作內化的過程。教師幫助幼兒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數量關係,則能幫助幼兒排除具體因素的幹擾,從本質上把握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

幼兒數學知識的鞏固有賴於練習和應用活動

幼兒不斷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他們不斷嘗試新策略的過程,練習和檢驗新獲得的策略的過程,以及在應用中鞏固新策略的過程。它完全是通過幼兒的自我調節作用而發生的,而不是教的結果。比如,教師即使告訴幼兒一一對應比較多少才是一個正確的方法,如果幼兒自己沒有感到他原來的方法有什麼不好,他是不會輕易放棄它而接受教師教的方法的。對於幼兒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有大量的機會練習和應用。

相關焦點

  • 張俊教授:幼兒數學學習的本質不是記憶的過程,而是理解的過程(建議...
    今天我們來聽一聽來自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張俊教授的觀點。 數學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數學知識描述的不是具體事物本身的特徵,它是一種抽象的邏輯知識。所以,數學學習的實質是促進思維發展,它本質上不是記憶的過程,而是理解的過程。機械訓練只能讓幼兒記住,卻無法讓幼兒理解。
  • 張俊教授:幼兒數學學習的本質不是記憶的過程,而是理解的過程(建議收藏)
    小編身邊有不少這樣的家長,他們很重視孩子的數學學習,從孩子上幼兒園起,就開始教他們背數字、寫數字、做加減法,以至於在孩子們還不能理解數字代表什麼時,就已能將一長串數字背得滾瓜爛熟。然而,這種死記硬背的方式能幫助孩子發展數學能力嗎?今天我們來聽一聽來自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張俊教授的觀點。
  • 張俊教授:幼兒數學學習的本質不是記憶的過程,而是理解的過程!
    註:文章轉自「幼兒教育雜誌」數學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數學知識描述的不是具體事物本身的特徵,它是一種抽象的邏輯知識。所以,數學學習的實質是促進思維發展,它本質上不是記憶的過程,而是理解的過程。機械訓練只能讓幼兒記住,卻無法讓幼兒理解。幼兒是怎樣學習數學的?
  • 幼兒怎麼學數學?教師要不要 「教」、怎麼「教」?
    ,在幼兒園階段學習數學能有效促進幼兒的抽象思維以及邏輯思維的發展,同時也有利於幼兒形成規則意識、任務意識等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而這些都將對其今後的數學學習產生影響。然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組織過程中,不少幼兒園教師會對數學活動的設計是否適合幼兒以及對幼兒的指導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出現這些困惑的原因主要是教師對幼兒是如何學習數學以及如何教幼兒學習數學還不是很清晰。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在學習特定數學內容時要經歷一系列不同的思維水平;對於不同的數學內容,幼兒所經歷的學習過程也各不相同。幼兒對每一個數學內容的學習是遵循相應的學習路徑的。
  • 張俊:幼兒到底是怎麼學習數學的?
  • 北大畢業數學天才許晨陽,美國頂尖數學教授,數學應該怎麼學?
    很多同學都害怕數學這門課,一些同學甚至想考及格都很困難,今天分享一位數學頂尖人才,他就是畢業於北京大學的許晨陽,2014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並被評為北京大學長江特聘教授,現已經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屬於美國頂尖數學家,被稱為數學天才,他到底是怎麼學習數學的呢?
  • 張俊:「活教育、活管理」的思考與踐行 | 東湖雲教研
    張俊 香港大學博士 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副系主任 南京市鶴琴幼兒園園長 曾參與中國《3-6歲兒童學習與專業引領「活教育、活管理」的實踐分享「活教師是一個善於引起兒童學習動機的教師,如何引起兒童的學習動機,完全看教師是否有活教育的修養。」
  • 以項目化學習方式開展幼兒數學活動 ——以時鐘教學為例
    它是把「知識為本」的教學轉變為「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把以傳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為以學生探究學習為中心的,推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改變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是以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變更,來落實體現學科的素養。隨著幼兒園學習活動研究的深入,我們思考著能不能用項目化學習的方式,設計幼兒數學活動,讓幼兒成為學習數學知識的主人,把教會幼兒數學知識轉變為培養幼兒的「數學核心素養」。
  • 家長鬚知:9月上幼兒園孩子的數學入學準備,思維比計算更重要!
    針對這些情況,我國教育部在今年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中特別強調:廣大教師和家長應樹立科學理念,尊重幼兒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將入學準備教育貫穿幼兒園教育的全過程,為幼兒今後的學校生活做好準備,為其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
  • 幼兒數學入門方法,讓數學不再是孩子學習的「坎兒」
    幼兒學數學大概分為三個階段:階段一 數名:從1、2、3、4……這樣的數數開始階段二 數字:開始對數字感興趣,寫出來1、2、3、4階段三 數量:幼兒開始對數量感興趣經過數名、數字、數量這三個階段,孩子才算是真正的走向數學。
  • 幼兒數學入門啟蒙方法,數學學習不是難,是家長沒有學會正確方法
    幼兒學習「敏感期」的概念被提出來以後,已經受到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專家重視,幼兒的教育過程中,運用好「敏感期」原理,對他們的智力、能力等提升,會有著非常卓越的貢獻,對孩子的未來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價值,本文給大家分享的是怎麼利用孩子的敏感期,幫助孩子打好數字的基礎。
  • 腦科學與教育|幼兒也有「數學腦」!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從這幾方面...
    他可能在思考:「1+1等於2怎麼是等於1呢?還有一個到哪裡去了?」這說明,5個月的嬰兒可以基於數感解決「1+1=2」這個數學問題,而不是通過符號性的數字系統,這表現出的其實是情境化數學能力。人們在小學一年級初次學習抽象的數學符號時也是基於數感學習的。這說明幼兒已經具備了學習符號化數學的一種潛力了。
  • 不讓幼兒患上「自然缺失症」——第二屆幼兒園自然生態教育學術...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虞永平,福建師範大學教授、教育學博士丁海東,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張俊,中山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聯合培養博士黃向,韓國 KEED 自然美術遊戲研究所所長崔聖喜,韓國三育大學教授申芝娟,德國自然教育者蘇珊娜·洛茨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在現場發表了精彩的主題講座。
  • 幼兒數學啟蒙思路及方法
    數學是一門非常抽象的學科,很難用語言準確描述數學到底是什麼,但數學卻滲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無一不跟數學有關。數學,能將問題化繁為簡,用符號幫助我們更迅捷的解決問題。因此,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數學啟蒙,也並沒有那麼令人生畏,隨時都可以開始,不需要太多的儀式感。
  • 持續關注|幼兒為什麼學數學~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新林教授經常有朋友問我,很小的小孩,在幼兒園,甚至在家裡面,幼兒園還沒有進,需不需要有意識地去學一些數學呢?就是在幼兒園階段,包括在家裡面,學前的這樣一個階段,是不是需要去學數學,以及學到什麼樣的一個程度。周新林教授告訴您:從兩個方面,一個是可能性,一個是必要性來說明。總體上我們認為幼兒是需要學習數學的。
  • 幼兒數學思維的啟蒙,再不開始就晚了!
    提起數學你會想到什麼?加減乘除?方程式?函數?是的,這個範圍太廣太深了。而幼兒的數學啟蒙卻最容易被忽視,家長如果本身數學不好便沒能力教孩子怎麼學數學,而數學學的好的家長也苦於數學太抽象的問題想教卻不得法。 幼兒數學的啟蒙一定要確認一個觀念,那就是算數不等於思維。孩子會從1數到一百、一千、一萬或者會算基本的運算這都不難,真正需要從小學習和培養的是數學思維。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 腦科學與教育 | 幼兒也有「數學腦」!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從這幾方面入手
    這說明幼兒已經具備了學習符號化數學的一種潛力了。幼兒數數能力的發展。也許有人質疑,嬰幼兒不具有抽象數學的能力,實際上,幼兒能夠數數,尤其具有點數能力,就表明他們具備一定數學的抽象能力,即可以從具體實物的眾多特徵中分離出數量特徵,這就是一種抽象能力。
  • 腦科學與教育|幼兒也有「數學腦」!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從這幾方面入手
    他可能在思考:「1+1等於2怎麼是等於1呢?還有一個到哪裡去了?」這說明,5個月的嬰兒可以基於數感解決「1+1=2」這個數學問題,而不是通過符號性的數字系統,這表現出的其實是情境化數學能力。人們在小學一年級初次學習抽象的數學符號時也是基於數感學習的。這說明幼兒已經具備了學習符號化數學的一種潛力了。
  • 幼兒園小班數學遊戲案例——玩天平(學習故事)【幼兒教案】
    但是這次毛球實在太多了,她怎麼也數不清楚,超出了她點數的範圍。於是我們共同完成了記錄表:4顆蘑菇釘對應18顆毛球。在遊戲過程兒童遇到的問題:1.記錄表的設置,不會畫怎麼辦?2.不同材料的平衡條件是多少?3.當材料超過點數能力該怎麼辦?4.一顆花生到底應該怎麼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