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動作科幻片,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齊、麥可·凱恩、肯尼思·布拉納聯袂主演。該片於2020年9月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說《信條》這部影片是燒腦力作是實至名歸的,這部影片如果僅看第一遍通常情況下比較難懂,甚至會看的一頭霧水,筆者也是在連續看了幾遍之後,才將劇情脈絡和故事背景逐漸搞清楚,在這裡將自己對影片中幾個關鍵知識點的理解分享給愛好者們,交流探討,下一篇文章會將信條的劇情主線再梳理給大家。
什麼是信條?
信條是在未來時空創建的一個組織名稱。也是組織成員的信念,正如尼爾在片尾說的那句話的含義,發生過的已經發生了,不要試圖去改變他,但這絕不是袖手旁觀的藉口,維護世界本來的秩序,這是對待這個世界運行的信條。
男主和尼爾都是信條的成員,他們都來自於未來時空,是行走在時間裡的守護者,影片結尾,男主問尼爾,「是否認識他很多年了?」,尼爾則告訴他,「你在過去有個未來,對我來說是多年前,對你來說是多年後」,並未明確的告訴他具體的時間。
其實他兩是來自兩個不同的時間節點,在時間鉗形攻擊任務中相遇而已。仿佛時間就是一條長河,男主和尼爾來自於上遊還是下遊,在哪一段相遇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曾經為了共同的信條一起戰鬥。
為什麼說無知是人類最大的優勢?
因為逆向時空只是正向時空的一個反演,所以只有不先知道結果,才能不會被它左右,這種不可預知的人類情感變化,有可能創造與之前不一樣的結果。時間鉗形攻擊使得雙方在某個特定時間節點都擁有了未卜先知的能力,但是任務主導者的情緒變化是對手不可預知的,所以男主的記憶應該是被清除掉的。
世界是虛擬的,靈魂是真實的?
《信條》中的世界似乎是一個由無數個層次組成的的虛擬世界,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往前推進,人類在同一時間軸上行走,只是在不同的時間節點上擁有了不同的記憶。
但是靈魂似乎是真實存在的,影片中提到的意識和多重現實的關係,其實就是平行宇宙的話題,不管是從尼爾口中,還是從普利亞口中,似乎都提到了平行宇宙這個概念,在《信條》這部影片中也表達了這一概念。
創造驗算機的科學家自殺,造就了演算機的唯一性,使得在以後的時間軸上,不再有更多的可能,唯一的可能就是相互搶奪。這也就是為什麼未來人將薩特的死跟人類的命運掛鈎,迫使人類不能將其殺死的原因。而最後問題的解決也恰恰是在拿到演算機之後將其殺死,把他從未來的時間軸上抹去。仔細想一想這也或許也只是信條在諸多次失敗中獲得的一次成功。
時間鉗形攻擊是什麼意思?
確定某件事發展過程中的切入點,然後一組人在時間正向流動的方向(過去)往這個點進發,另一組人從時間逆向流動的方向(未來)往這個點進發,期間信息進行互通,最終兩組人馬在這個點交匯,共同完成任務目標。就好像鉗子的兩個齒一樣逐漸靠攏,直至咬住目標。
時間鉗形攻擊的優勢就是,逆向隊伍提供事件結果走向情報,正向隊伍提供事件起始情報,雙方情報匯總之後,事件全貌呈現於眼前,再找到薄弱環節給與攻擊,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什麼是熵?逆向熵能量是什麼意思?
熵,是一個熱力學的概念。用符號S表示,其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通俗的講就是,最有秩序的時候熵最小,隨著秩序被打亂,熵逐漸增大,直到一片混亂的時候,熵變得最大。影片開始的臺詞:「這是一個混沌的世界」,意思就是指熵的概念。
那麼逆轉熵能量什麼意思呢?其實可以反過來理解,就是熵最大變成最小,也就是說物質狀態從一片混亂變的有序。舉個影片中的例子:炮彈從爆炸後飛舞的彈片變回炮彈,濺起的水花變回一灘水。
什麼是演算機?
演算機是人類科學家創造的一個可以改變時間流向的設備,由9個組件構成,它應該具備9種不同功能,由9項科學理論創造的一臺機器,為了安全分別由9個國家保管。
包括在劇中尼爾提到了「時間反演論」,可以通俗理解為「時間倒流」。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任何宏觀物體的運動速度都不可能超過光速,並且時間倒流違背了因果規律。但是可以假想將事件發生的過程用錄像機記錄下來,然後「倒放」,就可以「觀察」到所謂「時間倒流或時間反演」,而演算機就相當於這樣一臺錄像機。
為什麼要搶奪演算機?
想要得到它的是未來人,安德烈薩特只是未來人安排在這個時空的代理人,他的主要任務就是集齊9個組件,拿到完整的演算機,然後交給未來人。
劇情關於未來人為何要搶奪演算機也做了詳細交待,未來人是要用它來改變時間的流向,但是因為改變了時間流向之後,在時間基本規律是正向流動,在巨大趨勢之下,正向時間和逆向時間會堆疊糾結在一起,最終導致逆轉爆炸,人類將全部毀滅。按照祖父悖論說法,如果殺死了過去的自己,那麼現在的自己也就會不復存在。
那既然如此,未來人為何還要一意孤行呢?
未來人認為,如果使用演算機來使時間逆向流動,也就是說以未來人所處的時代為起點,讓時間反向流動。那麼順序就調轉過來了,意味著未來人成為了人類的起始,而過去的人類就如同沒有存在一般,似乎就繞開了祖父悖論的問題,所以未來人並不在乎過去的人類安危。
未來人為什麼要逆轉時間呢?
根據影片劇情設計,地球環境隨著人類的不斷發展在不斷惡化,在遙遠的未來,地球將面臨海平面升高,而內陸河流枯竭等,變的越來越不適合未來的人類生存。從熵的概念來解釋,就是世界從本來有序的狀態,朝著混亂不堪的方向發展下去,這是必然的結果。而逆轉時間後會導致整個世界的熵能量逆轉,世界又會從混亂不堪朝著有序的方向發展,那麼就意味著地球環境又會逐漸恢復,變得適合人類生存。
男主在奧斯陸自由港密室裡打鬥的兩個人,為什麼說一個正向人,一個逆向人?
當我們看完全片再回過頭來,就會明白,這其實是同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男主本人。
逆轉後的男主,趁著機場撞牆事故混入倉庫,當打開倉庫門後遇到正向時空的自己,於是兩人開始打鬥(兩人不能見面,逆轉後的男主想快速脫身),並一路打到逆轉閘門房間,情急之下,逆轉的男主鑽入逆轉閘門,然後又從另一側的出口衝出來(此時已經又逆轉回正向空間),正好撞上尼爾,接著兩人糾纏在了一起,打鬥中尼爾將其面具扒下,當看到是另一個男主時,他把面具扔過去放他離開。
隨後,回到正向空間的男主跑出倉庫,呼喊在倉庫外等候的尼爾進入(此時尼爾還處在逆向空間),在尼爾的視角裡,男主仍然是倒退著進入倉庫的,包括進入以後看到彌散的滷素氣體煙霧在收縮回噴霧器內,直到將擔架車上的凱特一起推進逆轉閘門,然後從另一次推出,才完成本次逆轉。
實際上整個過程,是男主和尼爾的一次時間鉗形攻擊,是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正向空間和逆向空間的自己完成的一次鉗形攻擊,正向空間的自己負責打開了倉庫通往逆轉閘門的通道,而逆向空間的自己由於事先掌握了這個情報,利用了這次機會完成救回凱特的任務。
《信條》劇情梳理:
諾蘭燒腦力作《信條》劇情梳理,看完後發現影片沒那麼難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