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出品,必屬精品。
最近萬眾矚目的《信條》終於公映了。2個多小時的影片長度,加上燒腦的劇情和故事線讓觀眾一次過足了癮。
影片原名「TENET」代表著「信條」,同時這也是一個正反顛倒都可以念的詞語,象徵著順與逆的交錯。
故事主線關於「逆轉時間」的概念更是讓人們在現實與過去的混亂中迷失方向。
其實,如果你看懂了故事的核心思想,一切就變得很簡單了。
那麼,我們來倒著看一下這個故事的發展吧。01
《信條》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未來在現實的一次博弈。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核心思想:熵。在現實世界中,熵只會無限增加不會減少。這就好比樹上結的一個梨子,時間越久它就會越來越大,最後會因為老去而最終掉落腐爛,這就是熵增。
熵負的概念就是這個梨子會在樹上越來越小最終變成一朵花,然後變成一個嫩芽,最後消失不見了。
未來世界的科學家發明了這種熵負的技術。他們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扭轉地球被肆意破壞的嚴重後果,讓那些不可逆的資源再次復原。
可是,這種逆轉帶來的代價卻是整個人類和生態的毀滅。
生存與毀滅都是共生的,於是就有人想要利用這種技術來達到自己的邪惡目的,這個人其實就是未來的薩特。
未來的薩特因為多次穿越逆轉機器受到核輻射,最終得了癌症。他想要引爆「逆向時間」讓整個地球發生時間逆轉,最終完全毀滅地球來給他陪葬。
於是未來的薩特就給過去的自己提供了大量的黃金做資金,並不斷的指引他找尋到散落到世界各地的「環」。
這就是為什麼薩特會從一個「拾荒者」一夜間變成了富可敵國的巨商,一切都是未來的刻意安排。02
有反就有正,主人公就是那個與薩特對抗的「信條」組織創辦人。(在《信條》中,主人公的名字從未出現過)
在未來,「信條」組織有著龐大的機構來維護逆轉時間的設備,以防止有人利用設備。
為了阻止過去的薩特引爆「逆轉時間」,主人公不得不可以安排過去的自己參與到這個對抗的計劃中去。
影片中出現的那個支援部隊,其實就是未來「信條」組織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