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燒腦新作《信條》背景解析:未來在現實的博弈,一切早有安排

2020-12-25 東方體育

諾蘭燒腦新作《信條》背景解析:未來在現實的博弈,一切早有安排

諾蘭出品,必屬精品。

最近萬眾矚目的《信條》終於公映了。2個多小時的影片長度,加上燒腦的劇情和故事線讓觀眾一次過足了癮。

影片原名「TENET」代表著「信條」,同時這也是一個正反顛倒都可以念的詞語,象徵著順與逆的交錯。

故事主線關於「逆轉時間」的概念更是讓人們在現實與過去的混亂中迷失方向。

其實,如果你看懂了故事的核心思想,一切就變得很簡單了。

那麼,我們來倒著看一下這個故事的發展吧。01

《信條》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未來在現實的一次博弈。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核心思想:熵。在現實世界中,熵只會無限增加不會減少。這就好比樹上結的一個梨子,時間越久它就會越來越大,最後會因為老去而最終掉落腐爛,這就是熵增。

熵負的概念就是這個梨子會在樹上越來越小最終變成一朵花,然後變成一個嫩芽,最後消失不見了。

未來世界的科學家發明了這種熵負的技術。他們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扭轉地球被肆意破壞的嚴重後果,讓那些不可逆的資源再次復原。

可是,這種逆轉帶來的代價卻是整個人類和生態的毀滅。

生存與毀滅都是共生的,於是就有人想要利用這種技術來達到自己的邪惡目的,這個人其實就是未來的薩特。

未來的薩特因為多次穿越逆轉機器受到核輻射,最終得了癌症。他想要引爆「逆向時間」讓整個地球發生時間逆轉,最終完全毀滅地球來給他陪葬。

於是未來的薩特就給過去的自己提供了大量的黃金做資金,並不斷的指引他找尋到散落到世界各地的「環」。

這就是為什麼薩特會從一個「拾荒者」一夜間變成了富可敵國的巨商,一切都是未來的刻意安排。02

有反就有正,主人公就是那個與薩特對抗的「信條」組織創辦人。(在《信條》中,主人公的名字從未出現過)

在未來,「信條」組織有著龐大的機構來維護逆轉時間的設備,以防止有人利用設備。

為了阻止過去的薩特引爆「逆轉時間」,主人公不得不可以安排過去的自己參與到這個對抗的計劃中去。

影片中出現的那個支援部隊,其實就是未來「信條」組織的成員。

相關焦點

  •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文|閒雲 友情提示:有劇透。 久負盛名的諾蘭,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質疑,爛番茄《信條》在豆瓣的口碑下滑到了7.8分,在imdb的口碑也不怎麼樣,7.9。
  • 燒腦大片《信條》無劇透,硬核解析諾蘭的時間理論
    「時間大師」諾蘭這次的新電影《信條》依然沒有讓人失望。原因只有一個——快節奏的推進和無處不在的細節鋪墊應接不暇,燒腦的時間線相互交錯,逆向場景的呈現有悖於慣性思維帶來極大的視覺衝擊。這一次,諾蘭將時間和空間兩者擰成了一股麻花擺在眼前,如此新奇有趣的設定,帶來的是視覺的盛宴也是給思維碰撞上點了一把火。
  • 影評:《信條》的時空穿梭 這次諾蘭不太燒腦
    寫個新片——《信條》。諾蘭的《信條》是我今年進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上映兩天,國內票房已經破1.3億,給很不景氣的電影行業帶來了一點熱度,最終票房破8億肯定沒問題。如果打分的話,我就給個8分(滿分10 分)吧。
  • 這新片,比《信條》還燒腦
    在看的各位有多少跟廠長一樣,在《信條》的泥潭裡越陷越深。儘管看之前早有準備,但結果......還是被逼瘋。乍一看,故事關乎「拯救世界」,這套路簡直不能更常見,但諾蘭一出手,就玩出新花樣。可以說,諾蘭大神又成功拍出一部搞懂全靠解析的作品。但,你知道嗎?就在大家討論《信條》熱火朝天的時候,另一位總碾壓觀眾智商的大導演查理·考夫曼也回歸了。據說這片,燒腦程度更勝一籌!
  • 黃渤談《信條》:這是諾蘭最有誠意最良心的大作,我們不該去詆毀!
    如今諾蘭導演新作《信條》已經上映14天,斬獲了3.73億票房成績,雖然說對於諾蘭這樣的大導演作品來說,這樣的票房成績和口碑有點差強人意,但我覺得不至於慘遭全網嘲諷黑吧?我記得當初別人諾蘭《盜夢空間》出來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噴盜夢空間爛,然後呢?還不是經典?
  • 熵增熵減同時存在,諾蘭新作《信條》究竟科幻還是玄幻?
    導讀:對於科幻迷來說,《信條TENET》的上映,給這個炎熱的夏季帶來了一絲激情。正如預告片中透露出來的信息一樣,片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設定就是反向時間流。通過一個裝置,人可以沿著時間的負方向「穿越」,從而可以改變過去。這其實嚴重違背了熱力學定律,與其說是科幻,倒不如說是披著科幻外衣的玄幻更準確。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首波評論出爐:感受它並非理解它!諾蘭化的007...
    )以及羅伯特帕汀森 (Robert Pattinson)主演,如今首波評價公開,目前爛蕃茄上的評論為47則,新鮮度為81 %,根據多數評論,這次諾蘭的燒腦風格不只延續,甚至更上一層樓,除此之外,刺激的動作場面和令人瞠目結舌的特效,都讓人目不轉睛。
  • 最燒腦大片《信條》明日上映,諾蘭大神告訴你如何觀影:別試圖去...
    9月4日,由諾蘭執導的科幻大片《信條》將正式登陸中國內地大銀幕,作為繼《星際穿越》與《盜夢空間》後 「諾蘭時空三部曲」的最新作,在上映首日已經斬獲近五成的排片佔比,成為了單日排片冠軍,目前的預售票房已經突破2000萬。
  • 假期電影清單 | 除了《信條》,這些諾蘭的燒腦大片也不容錯過!
    諾蘭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的英國文學專業,作為一個文科生卻善於創作燒腦科幻片。即便你不知道諾蘭,但一定聽說過《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刻爾克》,這些大作都出自他手。在國慶8天假期中,無論是宅家無事還是和朋友出門旅行,用諾蘭的燒腦大片刺激一下自己的腦細胞吧!
  • 盤點諾蘭電影經典金句,《信條》燒腦劇情以外的另類享受
    由諾蘭執導的《信條》自籌備至上映一直維持很高的討論度,除了因為劇情非常燒腦外,戲中部分對白都值得觀眾深思。然而除了這部電影外,其實導演諾蘭之前的作品都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對白,趁這機會重溫導演諾蘭的電影十大金句。《信條》充滿導演路蘭精心設計的對白。
  • 諾蘭燒腦神片《信條》,直吃智商,你能看地懂?
    大家好,我是阿棋,那麼這一期咱們來聊聊《信條》這部電影,聊下電影裡哪些細節比較深思不解,又或者說是比較燒腦吧。那麼接下來我來聊聊我個人大概的思維方向。如果說大家看過諾蘭導演以前是的作品你就會想到這一點在《信條》這部影片中是特別明顯的,基本可以說是讓人無法忍受的平庸。
  • 《信條》口碑「熵減」,這部燒腦大片的票房卻依然「熵增」
    《信條》口碑「熵減」,這部燒腦大片的票房卻依然「熵增」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如果說《信條》的燒腦程度在是影史排第二,估計沒有哪部影片敢稱自己是第一。目前《信條》的豆瓣評分在諾蘭11部電影中排倒數第二,僅高於7.5分的《失眠症》。另一部分觀眾則稱讚燒腦過癮,想要二刷三刷的人不在少數。諾蘭所有作品評分榜,《信條》排名倒數第二儘管很多人在看《信條》前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甚至提前做了功課,看完依然一臉懵。
  • 周末的電影院裡都在問 「燒腦」的《信條》 你看懂了嗎
    比如,9月4日上映的好萊塢科幻新片《信條》。為什麼《信條》能讓觀眾率先自我檢討?因為它的導演是獨一無二的克里斯多福·諾蘭,也只有這位全世界最會「燒腦」的導演,才能讓整個周末的電影院和朋友圈裡響起此起彼伏的詢問聲:「你看懂《信條》了嗎?」因為他久違午夜場回來了誰能想到,全國影院自7月20日復工後,諾蘭的電影竟然成了救市之作。
  • 諾蘭新片《信條》發布燒腦預告,《美麗人生》依舊觸動人心!
    所以說,儘管老片有口碑優勢。但重映的時機、宣發策略等都需要謹慎考慮,只靠情懷撐場應該是行不通的。 有老片重映,就有新片上映。近日,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也放出了正式中文預告,還是他拿手的「超現實」題材,聚焦國際間諜活動。目前北美定檔7月17日。
  • ...信條》評分 網友:應該音譯成「天吶天」!諾蘭又來挑戰觀眾智商了!
    羊城晚報訊 「《TENET》不應該翻譯成『信條』,應該音譯成『天吶天』!」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正式登陸內地院線,號稱「諾蘭最燒腦的電影」的《信條》果然不負眾望,不少影迷一刷之後大呼「看不懂」,更有網友「絕望」地在豆瓣留下以上評論。《信條》延續了諾蘭的一貫風格:用精巧的概念包裝簡單的故事。
  • 諾蘭的《信條》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前方倒序警告!
    ↓3.總結:人性與救贖影迷們翹首以盼的《信條》於9月3日登陸內地,遺憾的是,本片未能如願「救市」:口碑兩極分化、票房不如預期,如果諾蘭重新回到影片上映前,不知他是否會選擇修改劇本或是推遲上映?但正如影片中展現的那樣,回到過去並不會改變未來,我們只能接受註定產生的結果。
  • 《信條》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它的時間線是這樣的,燒腦
    《信條》剛一上映,就引發了觀眾的好奇,畢竟「"諾蘭出品,必屬精品,且永遠驚喜",截至9月6日21點29分25秒為止,票房已經破了2億,貓眼曬出《信條》票房破2億的海報。雖然網友評價還不錯,但更多網友看完《信條》卻是一頭霧水——它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時間線是怎樣的?諾蘭的電影好看是真的,但燒腦也是真的。
  • 《信條》:關於時間,諾蘭就像吸了貓薄荷的貓
    連諾蘭的鐵桿粉絲們也開始內部分裂,一部分人堅守陣地為諾蘭搖旗吶喊,一部分人則公開表示走到脫粉的末路。文科生和理科生也糾結了,文科的感情動物一頭扎進細節的毛線團裡,工科的理性動物卻開始為諾蘭的情感張力操碎了心。幾乎沒有人敢說「看懂」了《信條》,但越來越多人明裡暗裡覺著自己「看懂」了諾蘭——他並沒有那麼神。極少數公開表示「看懂」《信條》的,迅速成為多數人逆向群毆的標靶。
  • 《信條》的「燒腦科學」看懵!南大教授...
    《信條》的「燒腦科學」看懵!南大教授表示...這是這些天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給上班族製造的社交話題。記者粗略算了一下,電影裡出現了「熵增熵減、時空逆轉、鉗形運動、多維宇宙、冰山理論」等科學術語,從而引發了理工科VS文科生各種「掐架」。不過電影中傳遞出的「時間倒流」的概念,讓不少觀眾覺得妙趣橫生:假如生活中的一切真的能像膠片「倒放」一般,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 1998-2020|在七十萬字的影評中尋找諾蘭
    疫情陰霾仍未散盡的當下,《信條》在擔憂與期待中走進全球影院,成為人們探討的焦點。相比於此前的「燒腦」,新作「觀影門檻高」這一普遍評價似乎更多了些消極意味:截至9月9日,《信條》的評分跌至7.8分,差評率10%,數據在諾蘭的原創劇本(不包括《失眠症》)中墊底。很明顯,再次面對那個不吝於展現個人特色的「電影作家」,有人欣賞之情不減,也有人看膩了「故弄玄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