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的《信條》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前方倒序警告!

2020-12-13 迷影咖啡

文 \ 編:木 辛

藍色:戴上氧氣罩,時間,開始逆轉!↓

3.總結:人性與救贖

影迷們翹首以盼的《信條》於9月3日登陸內地,遺憾的是,本片未能如願「救市」:口碑兩極分化、票房不如預期,如果諾蘭重新回到影片上映前,不知他是否會選擇修改劇本或是推遲上映?但正如影片中展現的那樣,回到過去並不會改變未來,我們只能接受註定產生的結果。

《信條》海報

本片在影院復工復產的中國地區上映,被給予厚望,然而票房表現卻被同期的國產戰爭影片《八佰》碾壓。《信條》在全球其他地區的票房表現也不容樂觀,遠比不上諾蘭執導的其他作品,就連製作公司華納兄弟也表示:公司需要就《信條》的票房表現重新評估全球電影市場狀況,此舉將可能導致《神奇女俠2》等影片推遲上映。

對於本片低於預期的表現,福布斯籤約撰稿人Scott Mendelson表示:「《信條》的任務並非獨力拯救電影行業,而是不惜一切代價讓影院活下去。」在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當下,許多電影選擇了撤檔——如《黑寡婦》、《007:無暇赴死》;也有些選擇了轉戰線上平臺,如登陸迪士尼+的《花木蘭》、上線愛奇藝的國產大片《徵途》等,都各自找到了在這個特殊時期的生存方式。

數據來源:淘票票實時電影票房

相比於得到暑期加成、受到《八佰》刺激而得以恢復的中國影院來說,失去了新片和觀眾的美國影院卻要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該片只在全美65%的地區上映,紐約州、加州等州的影院幾乎完全關門,索尼影視主席Tony Vinciquerra近日在社交媒體上寫道:「《信條》選擇在現在這個時候上映是個錯誤!」

《信條》「反轉時空」版海報

在美國以及全球的其他地區,《信條》幾乎是唯一一部上映的大片;然而,該片在中國內地市場僅僅是諸多巨人中的一個。可見,本片對於國外影壇的「救市」作用要深遠許多。但是,正因《信條》身上承載著的「救市」責任萬般沉重、諾蘭的光輝耀眼非常、觀眾的期待高懸入雲,等到正片上映之時,極具實驗性的內容、高深的概念、震耳欲聾的配樂,讓許多經歷了疫情、想通過觀影來「爽」一把的觀眾感到雲裡霧裡、大失所望。

本片的另一大缺點:過於依賴配樂營造氛

《信條》雖然披著熵原理、時間鉗形運動的「硬核」外衣,但內核卻仍是維護和平、拯救所愛和堅守正義,諾蘭借片中角色之口告訴觀眾:「不要試著去理解它,感受它。」

諾蘭:別說話,感受它~

拋開玄奧的科學原理、透過眼花繚亂的視覺奇觀、撥開層層的迷霧,經過思考與思維整理後,迎接我們的是人性的溫暖和勇敢的力量,這一由果溯因的觀影歷程,何嘗又不是一次美妙的「熵減」之旅呢?

2.熵減:逆時與博弈

熵(shāng),熱力學中表徵物質狀態的參量之一,用符號S表示,其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熵增時,事物、時間都處在正向運動之中,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會產生相應的結果,而熵減時,因果逆轉,每個結果都會逐漸倒退回其產生之初。

還未發生的事情即將發生

除此之外,還有「時間鉗形運動」原理,通俗來說,就是從某個時間點,順著別人的來時之路一點點走回去。《信條》中還衍生出了時間鉗形戰術——即正向和反向部隊各自按約定時間出發,各部隊按自己時間線開始作戰,直至旋轉門開始匯合,以此延續過去與未來,像鉗子一樣一開一合構成時間線交匯。

特意設計了一套逆向的打鬥動作

圍繞著這兩個基本原理,《信條》構造出了一個奇異的世界:通過未來技術研製出的旋轉門,人可以進行熵的增減,從而達到「回到過去」的效果。與其他穿越時空電影不同的是,本片裡的「過去」是真正的、時間意義上的倒退,一切事物都是由果溯因,甚至連氧氣也是逆行的,若熵增世界的人不戴上氧氣面罩,便會在熵減的世界裡窒息而死。

在熵減世界裡,人會因爆炸而「凍死」

相比於諾蘭的其他作品來說,《信條》在概念上雖然十分超前,但卻不是最燒腦的一部。為了防止觀眾們產生視聽混淆,諾蘭特意通過色彩對正常的世界與逆時的世界進行了區分——用紅色代表熵增,用藍色代表熵減,這在影片結尾兩隊士兵分頭進行時間鉗形作戰時最為明顯。

男主角的正常時空組佩戴著紅色印章

還有片中角色們進行「時空穿越」的媒介是一臺簡單而直白的時間機器:來自未來科技的「旋轉門」,只要一進一出,便能進行熵增與熵減的無縫轉換。這些設置,很好地照顧了廣大觀眾,幫助影片基於複雜的物理原理構建起一個嚴謹而相對容易理解的故事。但,降低了觀影門檻的《信條》,真的得到了市場的青睞嗎?

兩支小隊同時進行「時間鉗形作戰」

1.熵增:家庭與冒險

諾蘭總是喜歡通過數個人物之間的愛恨糾葛來表現宏大的主題。《盜夢空間》的背後,是柯布夫婦的相愛相殺、《敦刻爾克》的背後,是平凡士兵的心靈波動、《星際穿越》的背後,是父女的動人親情。這次,《信條》聚焦於時下熱門話題——家暴上,由「爵爺」扮演的反派安德烈對自己的妻子凱特(伊莉莎白·德比茨基 飾)懷有極強的控制欲和佔有欲,用強大的勢力和兒子要挾著凱特服從自己。

肯尼思·布拉納飾演的大反派安德烈

特工男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 飾)在通過凱特來接近安德烈的過程中,不光要拯救世界,還要拯救這位遭受家庭暴力的女子,也許有觀眾覺得:男主角應該舍小家為大家,將拯救人類這一天大的任務與拯救女主角凱特放在一起,是否有些「聖母心」呢?但最後,觀眾們突然得知:拯救「大家」與拯救「小家」重合在了一起,這個家庭的解放,經過層層的「蝴蝶效應」,竟成為了阻止世界毀滅的關鍵!

伊莉莎白·德比茨基飾演的女主角凱特

這樣的「反轉」,恰恰體現了諾蘭作品蘊含的人文關懷:人類正是由一個一個的「小家」組成的,每個平凡的個體,都各自有著自己廣袤的世界。我們相識的人、接觸的事物,使得人由獨立的集合不斷地產生交匯,最終聚集成為人類社會這一龐大的子集,因此,從一個「小家」中,完全具有反映整個世界的體量。

天地萬物,匯於足下

在逆轉的時空中,男主角一行人需要利用各種物理原理,與反派鬥智鬥勇,在本片中,諾蘭融合了許多特工\諜戰電影的要素,比如精準進行的計劃、天衣無縫的作戰等。此類電影經久不衰的背後,是人們對於智慧勇敢和冒險精神的嚮往,相信觀眾們在理順了《信條》的故事後,會對由羅伯特·帕丁森扮演的男二號尼爾背後悲情、壯烈的色彩驚嘆不已。

羅伯特·帕丁森:嘿嘿,在說俺嗎?
「剛才造型沒凹好,重來~」

融合了家庭、冒險元素的《信條》,其實是十分具有普世性且容易理解的,以正常視角來看,這就是一個融合了硬核科學原理的、英雄拯救世界的傳統故事。

0.序言:期待與彷徨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作《信條》自預告片發布以來,便吸睛無數,憑藉著逆轉時空的概念、高冷硬核的基調,吊足了影迷們的胃口,當本片定檔九月後,不少影迷擔憂:在缺乏大片上映的全球影市裡,諾蘭要如何殺出重圍呢?

無名男主角(右)與男二號尼爾(左)

新任「蝙蝠俠」羅伯特·帕丁森曾在採訪裡講了一個故事:拍攝《信條》期間,他要參加新版《蝙蝠俠》的試鏡,於是找了一個蹩腳的藉口向諾蘭請假,結果諾蘭一眼就看穿了這個謊言,並小聲問他——你是要去參加新《蝙蝠俠》的試鏡,對不對?思維敏銳的「神導」諾蘭,仿佛看穿了世間萬物,許多粉絲被他神秘、博學、謙遜的氣質所折服,因此,不忍看到這位高高在上的「大神」跌落神壇。

諾蘭式憨笑

遠處的風景使人心曠神怡、未實現的目標令人神往,但有些事情的發生,仿佛是必然的。在這個許多電影選擇「大撤退」的九月,諾蘭攜著《信條》逆流而上,相信在他的心中,因果自有定數。這位滿腦子神機妙算的「大神」,將會在這個「影視寒冬」中,為我們帶來怎樣的溫暖呢?

紅色:時間,正常流動!↑

呀!不小心把控制熵增熵減的旋轉門放反了!

- E N D -

更多精彩,盡在迷影!

相關焦點

  • 諾蘭新片《信條》口碑解禁
    普遍認為該片的電影技術、概念很棒,依然(更加燒腦,差評認為沒有心和感情:Digital Spy:……在我們談論電影的未來之前,另一個值得問的問題是:《信條》實際上是好電影嗎?簡短的答案是:是的。即使它不是諾蘭作品的最佳。但是,因為片中有許多信息被隱藏起來,我們沒法很特定地告訴你哪些部分是好的,哪些不成立。
  • 《信條》裡時間鉗形運動是什麼 諾蘭的時間鉗形運動
    《信條》裡時間鉗形運動是什麼諾蘭導演的鏡頭,把時間、空間、夢境、過去、未來這些抽象的概念,轉化成故事元素。《盜夢空間》裡把潛意識的層次用七重空間搭建起來,萊奧那多敏感豐富的表演,成就了那部心理學大作。《信條》則是把時間拆開,像解開一段兩股繩索,一個未來,一個過去。
  • 等待諾蘭神作帶我們再次步入影院——《信條》值得我們期待嗎?
    (點擊閱讀創想基因執行董事長光子的演講:《世界是什麼?是一堆可能性,是一團「數字的煙」》)01《信條》能否成為疫情之後全球影市的救世之作?隨著去年12月20日官方發布了首款正式預告片後,《信條》也開始在一定程度上逐漸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但因為疫情影響,過去這幾個月裡,各大電影公司的今年強檔電影如雪崩般快速撤退。
  • 《信條》深度解析:諾蘭的時間詭計(下)——隱藏劇情和原理
    了解了這兩者的區別,我們再看看諾蘭構建的《信條》世界。二、諾蘭構建的《信條》世界我們很多人,包括一些理科生也說不明白的劇情,是因為諾蘭在《信條》中,不但有隱藏劇情,還隱藏一部分物理學原理。廢話不多說,我們看看藏了什麼原理:《信條》中告訴我們的原理:理科生津津樂道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廣義來說宇宙的熵(無序程度)只會增加,不能減少。
  • 寫了一周《信條》,才發現「敗」掉巨額投資,是導演諾蘭的老把戲
    導語:《信條》14億什麼概念?諾蘭把錢都花哪兒了?註:本文不提劇情,沒有劇透。一、諾蘭是誰?克里斯多福·諾蘭,1970年生於英國,《信條》上映時,剛好過完50歲生日。諾蘭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他的妻子艾瑪就是《信條》製作人,妻子於公於私的支持也給了諾蘭極大發揮空間。艾瑪曾說:「每次拿到諾蘭的劇本都很緊張,不知道會是個什麼故事。」諾蘭的拍攝要求總是很昂貴,這也給艾瑪·託馬斯提出了不少難題。
  • 最燒腦大片《信條》明日上映,諾蘭大神告訴你如何觀影:別試圖去...
    9月4日,由諾蘭執導的科幻大片《信條》將正式登陸中國內地大銀幕,作為繼《星際穿越》與《盜夢空間》後 「諾蘭時空三部曲」的最新作,在上映首日已經斬獲近五成的排片佔比,成為了單日排片冠軍,目前的預售票房已經突破2000萬。
  • 諾蘭導演的電影《信條》,英文原名「TENET」究竟什麼意思?
    2020年慘澹的國際影壇卻有一部石破天驚的大作橫空出世,諾蘭導演為2020年幾乎空白的人類電影歷史濃墨重彩地寫下一筆,一部《信條》讓多少人為之驚嘆。電影《信條》再次證明不用試圖去理解諾蘭導演電影複雜的內涵,就連電影的名字「TENET」都是一個值得琢磨的事情。
  • 「燒腦預熱」大膽預測諾蘭新片《信條》將連接時間反演逆世界!
    北京時間5月22日早上8點,定檔於2020年7月17日在美國上映的克里斯多福·諾蘭最新電影《信條》曝出了長達三分鐘的第二版預告片,結合去年12月發布的第一版預告片,我們已經可以對諾蘭的新片有一個大致的預測了。
  • 諾蘭《信條》沒看懂?看完這篇文章,解答你心中的所有疑問
    據說大陸在引進的時候,曾一度想用《時空追逐》作為電影名字,這和諾蘭以往電影《盜夢空間》《星際迷航》的四字慣例也相符,但也是在意境上有些直白了。 而《信條》一是給人以想像的空間,二是也符合男主性格,始終堅守自己的信條,肩負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信條」。
  • 諾蘭《信條》:新奇的熵減世界,深刻的倫理擔憂
    諾蘭的理論物理興趣班又開課了,這次他要講什麼?一個熵減世界,一個倫理困境。看諾蘭的新電影《信條》,欣賞他構想的這個熵減世界,實際上,你需要準備兩點:1、對熱力學第二定律有個基本的了解;2、對諾蘭的敘事風格有個基本的了解。這就夠了,再多便庸人自擾。視角先拉到評述類型電影的高度。
  •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文|閒雲 友情提示:有劇透。 久負盛名的諾蘭,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質疑,爛番茄《信條》在豆瓣的口碑下滑到了7.8分,在imdb的口碑也不怎麼樣,7.9。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首波評論出爐:感受它並非理解它!諾蘭化的007...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的James Mottram: 「《信條》徹底超越了我們的期待,這毫無疑問絕對將成為諾蘭生涯中最大膽的作品,這真的說明了一切。」
  • 黃渤談《信條》:這是諾蘭最有誠意最良心的大作,我們不該去詆毀!
    如今諾蘭導演新作《信條》已經上映14天,斬獲了3.73億票房成績,雖然說對於諾蘭這樣的大導演作品來說,這樣的票房成績和口碑有點差強人意,但我覺得不至於慘遭全網嘲諷黑吧?我記得當初別人諾蘭《盜夢空間》出來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噴盜夢空間爛,然後呢?還不是經典?
  • 盤點諾蘭電影經典金句,《信條》燒腦劇情以外的另類享受
    由諾蘭執導的《信條》自籌備至上映一直維持很高的討論度,除了因為劇情非常燒腦外,戲中部分對白都值得觀眾深思。然而除了這部電影外,其實導演諾蘭之前的作品都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對白,趁這機會重溫導演諾蘭的電影十大金句。《信條》充滿導演路蘭精心設計的對白。
  • 燒腦大片《信條》無劇透,硬核解析諾蘭的時間理論
    「時間大師」諾蘭這次的新電影《信條》依然沒有讓人失望。所以,穿越時間和我們是有關係的。」對於還未看過影片的朋友,推薦你們先了解一下「熵增定律」和「祖父悖論」。前者是影片中對於空間的理解說明,後者是對於影片的時間線上呈現出來的理論基礎。
  • 不要因為是諾蘭就可以吹,電影《信條》真的沒看頭
    他來了諾蘭導演今年帶著他的又一部燒腦神作《信條》來了,講真的看諾蘭電影有點累,真的太燒腦了。就像前面兩部我最喜歡看的電影一樣,《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這兩部我不下看了三次上才算看明白了,而這次的《信條》前幾天在網上下載看了一次,直接覺得自已智商不在線上根本就看不懂,前面至少有那幾十分鐘的電影看得我想睡覺挺無聊且無趣。
  • ...信條》評分 網友:應該音譯成「天吶天」!諾蘭又來挑戰觀眾智商了!
    羊城晚報訊 「《TENET》不應該翻譯成『信條』,應該音譯成『天吶天』!」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正式登陸內地院線,號稱「諾蘭最燒腦的電影」的《信條》果然不負眾望,不少影迷一刷之後大呼「看不懂」,更有網友「絕望」地在豆瓣留下以上評論。《信條》延續了諾蘭的一貫風格:用精巧的概念包裝簡單的故事。
  • 《信條》如火如荼上映,諾蘭能否不負眾望延續自己的口碑?懸啊!
    在歐洲上映並多次推遲之後,《信條》終於在本周末在北美上映。華納兄弟已經實現了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讓人們走進影院欣賞這部電影的目標。
  • 《信條》:關於時間,諾蘭就像吸了貓薄荷的貓
    連諾蘭的鐵桿粉絲們也開始內部分裂,一部分人堅守陣地為諾蘭搖旗吶喊,一部分人則公開表示走到脫粉的末路。文科生和理科生也糾結了,文科的感情動物一頭扎進細節的毛線團裡,工科的理性動物卻開始為諾蘭的情感張力操碎了心。幾乎沒有人敢說「看懂」了《信條》,但越來越多人明裡暗裡覺著自己「看懂」了諾蘭——他並沒有那麼神。極少數公開表示「看懂」《信條》的,迅速成為多數人逆向群毆的標靶。
  • 國內還未上映 諾蘭《信條》盜版資源流出:多版本語種
    憑藉《記憶碎片》《星際穿越》《盜夢空間》等被影迷奉為諾神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帶來新片《信條》,據說是特工視角的科幻燒腦片,定於9月4日在國內上映。儘管華納採取了多種措施封堵,可本片的盜版資源仍舊已在網絡上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