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為是諾蘭就可以吹,電影《信條》真的沒看頭

2020-12-17 鈦值得

他來了諾蘭導演今年帶著他的又一部燒腦神作《信條》來了,講真的看諾蘭電影有點累,真的太燒腦了。

就像前面兩部我最喜歡看的電影一樣,《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這兩部我不下看了三次上才算看明白了,而這次的《信條》前幾天在網上下載看了一次,直接覺得自已智商不在線上根本就看不懂,前面至少有那幾十分鐘的電影看得我想睡覺挺無聊且無趣。

當然你看一次肯定看不懂,但又覺得這部電影跟看不懂沒有什麼關係啊,電影不好看就是不好看,和《星際穿越》《盜夢空間》不一樣,前兩部雖然第一次看的時候也看不懂,但它會吸引你的興趣而會想再看幾次的好奇心,可《信條》裡埋再多的梗玩再多的結構概念看上去不明則厲,實則無趣,和他之前的任何一部電影感覺上的體驗就是不一樣,第一遍基本只能看看視覺奇觀和故事脈絡,待多刷後再嘗試理清邏輯吧。

《信條》其實你回頭看,劇情也並不算特別複雜,你必須完全進入到逆世界的設定裡,看他把扭轉時空和悖論的東西在縝密邏輯和高速爆炸的信息組合後進一步複雜化,別想著去理解它不然你會被逼瘋的。

如果把電影的配音字幕,一流的製作和突出的視覺奇觀這些東西扒掉,你會發現電影就沒還剩下什麼?整部電影玩的那些時空逆轉、時間倒流的創意,結構玩得溜,形式疊得多,腦洞來的清奇就是好電影?《信條》既沒有當年看盜夢空間的驚訝感,也沒有看星際穿越的共情感。

整部電影就是碎片的剪輯加各種不給你合理解釋空間的bug,電影說白了就是逆向時間拯救過去把危險扼殺在搖籃裡但是又毫無驚喜和反轉。

所謂的燒腦就是諾蘭先搭個規則給自己,按照自己規則去拍,然後你們觀眾就自己去思考深度吧。正反時間線人物怎麼打鬥的自己去思考吧,女主幹嘛跟個傻子一樣知道殺了反派會一起完蛋還要下手反正女主知道豬腳一定會成功。

印度大媽的定位就是線索人但是完了還要強行作妖一下也搞不清作了能有什麼好處,反派手下知道大BOSS在做什麼還配合毀滅世界難道不知道自己也會GG還幫著一起怕不是腦子不好殺敵一千自損一千反正就是各種根本不讓你想清楚的細節,數都數不過來,要是說你沒看懂吧~可是主線又都看懂了,說你看懂了吧,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諾蘭新片《信條》口碑解禁
    普遍認為該片的電影技術、概念很棒,依然(更加燒腦,差評認為沒有心和感情:Digital Spy:……在我們談論電影的未來之前,另一個值得問的問題是:《信條》實際上是好電影嗎?簡短的答案是:是的。即使它不是諾蘭作品的最佳。但是,因為片中有許多信息被隱藏起來,我們沒法很特定地告訴你哪些部分是好的,哪些不成立。
  • 諾蘭《信條》沒看懂?看完這篇文章,解答你心中的所有疑問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是屬於科幻影迷的節日,在《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復映過去不久之後,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最新的燒腦電影《信條》又登上了大熒幕,如果你同時還是諾蘭的影迷,那簡直不要太幸福!
  • 盤點諾蘭電影經典金句,《信條》燒腦劇情以外的另類享受
    由諾蘭執導的《信條》自籌備至上映一直維持很高的討論度,除了因為劇情非常燒腦外,戲中部分對白都值得觀眾深思。然而除了這部電影外,其實導演諾蘭之前的作品都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對白,趁這機會重溫導演諾蘭的電影十大金句。《信條》充滿導演路蘭精心設計的對白。
  • 諾蘭為新電影《信條》預熱:明年7月上映
    滿分神作導演諾言又在為他的新電影鋪路,這次他公布了《信條》的一些細節。從曝光的預告看,《信條》的故事和一場國際間諜活動有關,像是時間旅行版的《盜夢空間》。據悉,《信條》將在7個國家拍攝,故事和一場國際間諜活動有關,像是時間旅行版的《盜夢空間》。
  • 今天我不關心諾蘭的電影,我只想看他吵架
    用了這麼多個very,是個人都能看出來諾蘭已經出離憤怒,諾蘭還說這個決策是華納對所有電影人的極大侮辱(insult)。「我們行業中一些最知名的電影人和最大的電影明星們在晚上睡覺前還認為自己是在為最棒的電影公司工作,早上醒來就發現他們是在為最爛的流媒體工作。
  • 看不懂《信條》?不妨先摸清諾蘭的12個「套路」
    影迷製作的《信條》時間線 因為善於操縱時間,諾蘭也得以玩轉電影的敘事結構。因此,諾蘭電影一般只有數百個特效鏡頭——《蝙蝠俠:俠影之謎》有620個,《盜夢空間》有500個,《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大約450個,新片《信條》可能還不到300個。而一般美國大片通常有1500至2000個特效鏡頭。
  • 諾蘭新片《信條》,豆瓣top250預定?吹捧前還請冷靜!
    因為,怎麼都不會踩雷。 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導演效應吧。 PS:當然看電影也不必總是迷信大導演光環。 這一點也讓他的個人導演風格非常鮮明,打開電影看幾分鐘, 不用多說,便能很輕鬆的識別出諾蘭的標記。 反觀他的很多電影,講述的故事都很簡單,真正的故事線也似乎只要簡短的一條。
  • 《信條》深度解析:諾蘭的時間詭計(下)——隱藏劇情和原理
    諾蘭的電影就是有一種魔力——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罵爛片。看這篇文章之前,我們先達成一個共識:「用全新的視角看世界」,這也是在《信條》預告片裡以及小黑在結尾處說的話。了解了這兩者的區別,我們再看看諾蘭構建的《信條》世界。二、諾蘭構建的《信條》世界我們很多人,包括一些理科生也說不明白的劇情,是因為諾蘭在《信條》中,不但有隱藏劇情,還隱藏一部分物理學原理。
  •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諾蘭的《信條》口碑下滑到7.8,不是因為燒腦,而是太簡單了 文|閒雲 友情提示:有劇透。 久負盛名的諾蘭,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質疑,爛番茄《信條》在豆瓣的口碑下滑到了7.8分,在imdb的口碑也不怎麼樣,7.9。
  • 諾蘭新作《信條》上映 知乎直播多角度解讀「時間線」
    隨著好萊塢重磅新片《信條》電影熱映,影迷的觀後感大多為「看不懂」和「沒看夠」。同時,關於電影本身以及導演諾蘭的討論在知乎上不斷衝擊平臺熱榜。9月5日,知乎上進行「《信條》的「時空逆轉」原理」主題直播,「知乎電影話題優秀答主電子騎士」、《被光抓走的人》導演董潤年、知乎答主、科幻作家王諾諾直播解讀《信條》時間線等內容。
  • 諾蘭導演的電影《信條》,英文原名「TENET」究竟什麼意思?
    2020年慘澹的國際影壇卻有一部石破天驚的大作橫空出世,諾蘭導演為2020年幾乎空白的人類電影歷史濃墨重彩地寫下一筆,一部《信條》讓多少人為之驚嘆。電影《信條》再次證明不用試圖去理解諾蘭導演電影複雜的內涵,就連電影的名字「TENET」都是一個值得琢磨的事情。
  • IMAX:諾蘭《信條》採用史上解析度最高攝影機拍攝 每一幀2.16億像素
    近日,由傳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最新原創科幻動作大片《信條》正在全國熱映,首周末票房突破兩億。雖然,影迷的觀後感大多為「看不懂」和「沒看夠」,但依然擋不住諾蘭影迷的吹爆:「諾蘭最佳作品之一」「絕對是諾蘭電影中動作戲最佳的一部」。
  • 《信條》導演諾蘭 5 部電影英文金句精選!
    諾蘭導演 2020 最新電影《信條》你看了嗎?這邊幫你精選 5諾蘭經典電影裡面有哪些值得深思的金句呢?一起來看看吧!1.《信條》是一部英、美合拍的科幻動作諜報片,劇情描述人類在未來開發出一種能讓物體人類在中的「熵」反轉,並逆時移動的技術,未來的人也得以透過這個技術將反轉對象傳送到現在。這樣的逆行技術可使一切歸零、世界消失,電影裡的主角們為了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而引發了一連串的行動。
  • 諾蘭《信條》幕後:真飛機撞倉庫,男主沒名字,科幻燒腦只是表象
    《敦刻爾克》之後,時隔3年,諾蘭又拍了一個自己沒嘗試過的類型電影。 花了2.5億美元,打造的科幻動作大片《信條》,在疫情爆發後,成為第一部全球同步上映的好萊塢電影。 電影已上映一段時間,目前在國內較權威的網站上,20多萬人打出了7.8分,還算不錯。
  • 寫了一周《信條》,才發現「敗」掉巨額投資,是導演諾蘭的老把戲
    諾蘭說,他用20年時間構思影片畫面和情節,言下之意,這部電影在開拍之前,已經在這位天才導演的心裡成長了80個季節。劇本籌劃用了整整六年,從這個角度看,該片信息量爆炸、情節燒腦,是不是一點也不奇怪了。四、炸真飛機才是「圖便宜」媒體瘋狂報導,諾蘭「炸了一架真的波音747」,聽起來實在燒錢,很多人認為諾蘭儀仗才華,在電影拍攝中「任性圓夢」。諾蘭確實對實拍更執著,他說:「之所以不喜歡特效是因為特效會過時,現在回頭看五六十年代的所謂特效大片,會覺得很可笑。」
  • 今年最最期待的外語電影?關於諾蘭的《信條》我有話說
    諾蘭以反光鏡作為當下與過去的分界,鏡子在廣大的文化符號中,更可以指涉為陰陽交結,上與下的顛倒世界,世界與異世界之間的窗口與通道,因此在《信條》當中以此作為區辨過去與現在的道具是再也契合不過的。藉此,電影中各式大大小小的戰役與逆轉相信都能豁然開朗,也建議第一次觀影時不要試著馬上理解大局,而是跟著主人翁理解當下的事情即可。慢慢地,如果你能夠理解每一個當下諾蘭所提供的拼圖,觀影結束之後,自然可以把拼圖拼湊起來成完整的畫作。
  • 假期電影清單 | 除了《信條》,這些諾蘭的燒腦大片也不容錯過!
    《失眠症》翻拍自一部1998年的挪威同名電影,或許是這部電影沒有完全體現出諾蘭的電影風格,成為了諾蘭最被忽視的一部電影,但絕對是他最細膩的一部作品。諾蘭對電影中的警探和兇手的心理做了周詳的分析,有大段的心理描述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了出來,可以說也算是一部貓鼠遊戲的心理驚悚片。
  • 影評:《信條》的時空穿梭 這次諾蘭不太燒腦
    寫個新片——《信條》。諾蘭的《信條》是我今年進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上映兩天,國內票房已經破1.3億,給很不景氣的電影行業帶來了一點熱度,最終票房破8億肯定沒問題。如果打分的話,我就給個8分(滿分10 分)吧。
  • 為什麼說看不懂諾蘭的電影很正常?
    ▲熱咖啡與熱茶,諾蘭永遠會選擇後者《信條》的檔期受到全球新冠疫情影響,沒能如諾蘭所願,在今年暑期上映。但是沒有人懷疑過,《信條》會在大銀幕上,率先亮相。諾蘭說過「電影院是我的家,是我的歸屬。」諾蘭不是一個喜歡「線性」的導演,在他看來這桎梏了電影的發展與多樣性。他認為電視的出現,其實並沒有如人們所想的那樣,毀掉了電影,但它毀掉了「非線性」敘事。「由於電視成為了觀看電影的次要方式,很多電影不得不調整為線性敘事。因為它要滿足觀眾即便接了個電話或是走神十分鐘,劇情依舊可以接得上的需求。」
  • 看完《信條》首映的提醒:不要試圖理解它,要去感受它
    本文作者:杜一無二看首映之前,未來的我回到現在告訴我,我都已經看了15遍的《信條》,但還是沒看懂。那麼問題來了:我還要不要去看《信條》?8月底在電影院重新溫習一遍《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不也還是不懂其中的原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