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為什麼是今年最值得多刷的電影?

2020-12-12 影視訊息百通

「不要嘗試去理解它,去感受它」……一向擅長拍攝高智商電影的諾蘭,此次帶著新作再次向觀眾拋出「邀請函」,影片上映後,關於劇情的討論遍布了各大社交網站,有觀眾直言「可能要二刷才能看懂」,也有觀眾為了解開影片遺留的謎題而絞盡腦汁。

作為影院復工後的第一部好萊塢大片,《信條》的確自帶「全民討論」的魔力,讓電影市場再度熱鬧起來。擁有「燒腦+科幻」兩大元素的《信條》可謂是今年最硬核的大片,而片中大量的實拍動作戲也能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聽衝擊,與此同時憑藉《信條》先期打下的良好口碑以及諾蘭的個人IP效應,都讓影片充分具備了爆款的潛質。

不只是燒腦,

更借「逆轉時空」設定重塑特工片

「我從小就喜愛特工電影,但是如果拍不出一點新意來,我是不會執導的。」

《信條》上映後,諾蘭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說道。

的確,與自己的前輩們希區柯克、雷德利·斯科特等人一樣,迄今為止諾蘭執導的電影都保持著非常鮮明的個人風格,也有著自己始終恪守的「信條」,而「諾蘭出品、必屬精品」一直都是在影迷中廣為流傳的slogan。

特工片是諾蘭對於《信條》類型的定義,一直都對特工片情有獨鐘的諾蘭,也通過《信條》完成了對這一類型的革新。

影片中諸如「子彈逆行」的情節在諾蘭的腦海裡已經構思了20年,最早甚至可追溯到諾蘭的大學時期。過去的特工片往往都是單線程發展,在華麗外觀之餘劇情難免顯得空洞乏味、缺乏挑戰性,而為了增強故事的趣味和設定上的新意,《信條》充分融合了科幻、間諜、懸疑等元素,並引入時空逆轉的概念,正時空和逆時空同框的畫面更營造出了別開生面的視覺奇觀。

從第一部廣為人知的作品《記憶碎片》開始,諾蘭就展現了對時空、記憶等命題的高度關注,而此後諾蘭的大多數電影也的確都是圍繞這些元素進行創作,《盜夢空間》藉由「分享夢境」的概念探索人的想法,《星際穿越》則通過「穿越蟲洞」的概念呈現了一段驚險又感人的故事。

直至最近一部《信條》的上映,諾蘭再次回到了自己鍾情的時空命題,通過「逆轉時空」的概念向觀眾奉獻了一場視覺大戲。

看完《信條》,不少觀眾的第一反應是「燒腦」,的確,《信條》中出現了諸如「量子力學」、「熵增熵減」等物理名詞,主演約翰·大衛·華盛頓更是坦言初次拿到劇本時一口氣讀了5小時也沒能徹底弄明白。

但回到電影本身,《信條》又似乎只是諾蘭對此前電影的一次變奏與升級,在敘事手段上,《信條》延續了《記憶碎片》《盜夢空間》的非線性敘事,在主線劇情上,《信條》講述身為特工的主人公為了拯救全世界而冒險逆轉時空,這一點也與《星際穿越》中主人公穿越蟲洞為人類尋找新家園的壯舉異曲同工,這一次的諾蘭,依舊是熟悉的味道。

可以說,「燒腦」一直都不是諾蘭電影的最終奧義,相反,一切看似複雜繁瑣的元素都只是為了主線劇情服務。

正如《盜夢空間》中主角可以穿越多層夢境、《星際穿越》中主角可以穿越蟲洞一樣,《信條》的關鍵詞之一也是「穿越」。

影片中,主角可以進入正向或逆向時間線,在這一設定下,從而實現「時間鉗形行動」(而這也恰恰對應了影片的英文片名TENET),在此基礎上,過去的主角和未來的主角可以抵達同一時間點,完成同一任務,理解了這一點,影片中看似盤根錯節的時空問題便能夠迎刃而解。

七國取景,大量實拍,

打造年度最「硬核」大片

從《記憶碎片》開始,諾蘭的每一部電影幾乎都包含了若干場讓影迷津津樂道的視覺大戲。

然而很多觀眾不知道,諾蘭電影中一些看起來不可思議的戲份,實際上都是通過實拍中完成。

《盜夢空間》中一場「走廊失重」的打鬥戲,是劇組將酒店走廊實景搭建在巨型的旋轉裝置上,在其旋轉的過程中營造出失重感;拍攝《星際穿越》時,團隊更種植了500英畝的玉米,並實景搭建了「五維空間」。

諾蘭一以貫之的實拍原則,也延續到了《信條》中。在拍攝《信條》時,劇組輾轉愛沙尼亞、義大利、印度、丹麥、挪威、英國和美國等7個國家,主角前一刻還在烏克蘭的歌劇院執行任務,一眨眼便來到印度孟買秘密潛入高樓。

在諾蘭看來,《信條》中主角所面對的威脅,也是整個世界作為共同體所面臨的威脅,因而國際性元素和全球性的拍攝是充分必要的。

在電影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諾蘭卻堅持以實拍為主而非依賴電腦視效,外界或許有些不解,但在他看來,實景拍攝能給予影片更均勻的色調,從而進一步提高觀眾的沉浸感。

一個更直觀的數字是,如今一部好萊塢大片的特效鏡頭平均都在2000個以上,但《信條》中僅包含280個特效鏡頭,這一數字比絕大多數浪漫喜劇電影還要少。

片中一場高潮戲——波音747飛機橫穿大樓最終炸毀的場面,同樣是實拍完成。

起初工作人員建議借用微縮模型結合綠幕拍攝,然而權衡再三後,諾蘭和劇組人員最終在加州回收了一架舊的波音747 X1用於這場戲的拍攝。

此外,即使是讓觀眾瞠目結舌的逆時空戲份,也是結合演員實拍完成,而非單純的倒放。

以片中的打鬥戲為例,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在開拍前經過反覆練習排演,為逆時空角色單獨拍攝戲份,這些看起來只是簡單「倒放」的畫面實際上花費了主創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這一顛覆以往動作戲的拍法,也成功營造出了正逆時空交鋒的銀幕奇觀,讓看過的觀眾拍手稱絕。

除了提升觀眾的沉浸感外,實拍的做法實際上也有助於提高演員表演時的投入度。

攝影棚和綠幕能夠讓拍攝更方便快捷,但卻不利於演員更好地進入角色,而實拍則不同,當演員面對的是真正的飛機而非模型,那種緊張感立馬便出來了。

《信條》中Kat的扮演者伊莉莎白·德比齊在接受採訪時談到:「當自己步入居住的場所,感覺到周圍晃動物的衝擊或小船的搖晃,能夠從根本上增加表演的真實性,這對於演員來講是非常寶貴的。」

挑戰最強大腦,

《信條》值得多刷

經歷長達半年的觀影空窗期後,《信條》對於當下的影市和觀眾也有著特殊的意義。

一方面,對於內地電影市場乃至全球市場而言,復工後的影院亟需頭部大片盤活市場,拉動票房持續增長,吸引觀眾重回影院。

而作為復工後上映的首部好萊塢大片,備受期待的《信條》正擔負著這一承上啟下的作用,與此同時,在《信條》上映前,諾蘭另兩部電影《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也依次在內地重映並獲得了不俗的票房,達到了為《信條》充分預熱的作用。

另一方面,對於熟悉諾蘭的觀眾和影迷而言,觀看《信條》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赴約」的過程。

十年前,諾蘭執導的《盜夢空間》在內地首度上映,進而掀起全民觀影的熱潮,關於片尾「陀螺是否停下」的話題十年來都為影迷們所津津樂道,以至於影片在全球多次重映依然熱度不減。

十年後,諾蘭帶著《信條》再度向觀眾發出邀約。

很多觀眾對《信條》望而卻步,原因是「過於燒腦」,實則不然,「陀螺」十年無定論也沒能阻擋《盜夢空間》的火爆程度,因此對於觀眾而言應該充分信任諾蘭和《信條》,也給予自己足夠的信心。

在經歷長達半年的休整後,正需要這樣一部大片掀起「頭腦風暴」,而影片中的角色關係、時間線等細節部分都值得反覆推敲,也可以看做是諾蘭為影迷埋下的一個個小彩蛋。

從觀影解謎到恍然大悟,觀眾在赴諾蘭十年之約的同時無形中也與諾蘭完成了思想上的「神交」,由此獲得觀影快感和滿足。

作為一部特工電影,《信條》中所包含的又遠不止是這些「燒腦」元素,從影片設定上看,《信條》中主角穿越時空拯救世界的故事就已然足夠吸引人,而包括愛沙尼亞的飛車戲、孟買高樓歷險戲等動作戲部分也都構成了影片華麗的點綴,對於喜愛好萊塢大片的中國觀眾來講,《信條》就像是為他們量身打造的一場視覺盛宴。

與此同時,影片中蘊含的情感元素同樣能夠讓各年齡段觀眾享受其中。

《信條》中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的男主始終未透露姓名,但正是這個「無名氏」最終拯救了世界。

諾蘭之所以隱去主角姓名,靈感來自於賽爾喬·萊昂內的西部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西部電影,裡面的主角就是沒有名字的,間諜小說中有大量類似這種角色設置的傳統」。

此外,這一做法也能為觀眾帶來全方位的「沉浸式」體驗,「你不用去了解和思考他在過去做過什麼,你只需要關注他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你正在參與他的一切」。

在主線劇情之外,男主角與Kat的關係變化、與Neil在執行任務時結下的深厚友誼同樣具備滿滿看點,值得觀眾品味,而這些都讓《信條》成為一部走心、走腎又走腦的硬核大片。

通過二刷、三刷甚至多刷《信條》,觀眾能夠收穫此前未曾注意到的信息,從而讓腦海中的拼圖更加完整,而這一點點接近真相的過程,也正是觀看諾蘭電影最大樂趣之所在。

相關焦點

  • 今年最最期待的外語電影?關於諾蘭的《信條》我有話說
    所以由小至大來思考,是觀影理解上的關鍵,即邏輯辯證中的歸納與演繹,藉由每一次的理解歸納出電影規則,之後再以此邏輯規則回去演藝理解每一個細節與安排。前述探討,花了許多篇章在解釋電影邏輯,偏冷的理性討論暫且告一段落,回歸到感性層面來看,《信條》所烘託的情緒張力是不足的。
  • 2020暑期檔值得期待的電影《TENET》信條
    2020暑期上映的超級大片《信條》時隔三年,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帶著電影《信條》計劃於2020年暑期席捲全球,這部製作成本超2億美元的大作,玩起了時間倒流,故事圍繞一次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國際間諜行動展開,將正反向時空交錯到了一起,全景鏡頭下我們觀看預告片會看到
  • 周末的電影院裡都在問 「燒腦」的《信條》 你看懂了嗎
    □楚天都市報記者 戎鈺有些電影讓人看不懂,觀眾會罵:「爛片!浪費我時間!」比如,那些豆瓣評分還不到5分的電影;有些電影讓人看不懂,觀眾卻說:「看來我智商不太行啊。」比如,9月4日上映的好萊塢科幻新片《信條》。為什麼《信條》能讓觀眾率先自我檢討?
  • 電影信條:又一科幻大片
    哈嘍哈嘍大家好,鐵錘來了,鐵錘繼續給大家推薦分享影視劇集,今日推薦分享劇集之好萊塢劇情,動作,科幻電影信條。電影信條是由演員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等主演。主要講述了在人類世界馬上危險的時候,身為主角的男人手無寸鐵與世界做戰鬥,但他依然不恐懼,退縮用他所謂的信條肩負起拯救整個人類世界的使命,與國際諜戰做鬥爭。不幸運的是在這個階段,不常規的世界裡存在著一些超越時間的概念和未知的未來在朝什麼樣的方向發展無人知曉。該片預計將於今年九月四號在全美上映,又是一場精彩的視覺盛宴。
  • 不要因為是諾蘭就可以吹,電影《信條》真的沒看頭
    他來了諾蘭導演今年帶著他的又一部燒腦神作《信條》來了,講真的看諾蘭電影有點累,真的太燒腦了。就像前面兩部我最喜歡看的電影一樣,《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這兩部我不下看了三次上才算看明白了,而這次的《信條》前幾天在網上下載看了一次,直接覺得自已智商不在線上根本就看不懂,前面至少有那幾十分鐘的電影看得我想睡覺挺無聊且無趣。
  • 《信條》有多燒腦?看完這篇解析就全明白了!
    《信條》是我自新冠疫情發生之後的半年以來,首次回到電影院觀看的新片,並且一看就連著看了三遍。可以確定的是,《信條》是一部非常值得二刷,甚至多刷的電影。所以,想要真正看懂《信條》,我推薦一定要二刷。但如果您只想看一遍,不想多花時間,那《信條》還值不值得看呢?我的建議還是值得看的,看《信條》一刷和二刷完全是不同的觀影體驗。
  • 信條 電影_信條 電影新聞_3DM新聞
    索尼影業CEO:《信條》現在上映是個錯誤 我們不會這麼做 華納兄弟的《信條》於上周五中美同步公映後(紐約和洛杉磯沒有上映),全球票房獲得1.5億美元,其中約4千多萬美元(2.84億人民幣)來自中國內地,「回本
  • 克里斯多福·諾蘭承認,《信條》是他到目前為止,最有野心的電影
    電影中的那些不是數字特效,那些不是他們後期畫出來的,他們都在片場,在那裡。他們是如此瘋狂地進行著電影的遊戲,他們是如此熱情地參與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我很興奮能夠參與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是非常強烈的,電影中有那麼多移動的物體。在片場,他就是在這樣的節奏下工作的,而且組織得很好,我的意思是,當他大喊:行動!所有的東西都感覺非常有條理。」
  • 假期電影清單 | 除了《信條》,這些諾蘭的燒腦大片也不容錯過!
    《失眠症》翻拍自一部1998年的挪威同名電影,或許是這部電影沒有完全體現出諾蘭的電影風格,成為了諾蘭最被忽視的一部電影,但絕對是他最細膩的一部作品。諾蘭對電影中的警探和兇手的心理做了周詳的分析,有大段的心理描述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了出來,可以說也算是一部貓鼠遊戲的心理驚悚片。
  • 不誇張地說,這是部值得三刷四刷的電影!
    文 | 落木君 《馬戲之王》大概是今年北美頒獎季口碑最分裂的一部電影了。《馬戲之王》的票房有多逆襲?舉個例子,好萊塢判斷一部電影口碑,一般會用北美票房總額除以首周周末的票房,得出一個「乘數」。一般正常的大製作電影乘數能到3就不錯了,《神奇女俠》的乘數是4。
  • 今年最重磅大片《信條》過審,內地上映在即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7月29日,華納宣布諾蘭新片《信條》中國內地過審,確定上映。同時該片也曝光簡體中字海報,顯示「爭分奪秒,影院來襲」。
  • 最近最火的電影人,肯定是他!
    恰逢《信條》即將上映,而八月又有《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兩部電影的重映來為其造勢。 可以這麼說,最近就是「諾蘭月」。 也很想問問大家,是從哪一部電影開始入坑諾蘭呢? 是《盜夢空間》?
  • 刺客信條電影究竟如何?聽聽17173玩家是怎麼說
    我們也發布了兩篇觀點完全不同的評論,同時玩家們也給我們帶來了相當都優秀的觀點,本周我們搜集整理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評論,同時也歡迎更多的玩家來參與討論,我們會隨機抽取優秀的評論送出《刺客信條》電影的周邊。
  • 諾蘭導演的電影《信條》,英文原名「TENET」究竟什麼意思?
    2020年慘澹的國際影壇卻有一部石破天驚的大作橫空出世,諾蘭導演為2020年幾乎空白的人類電影歷史濃墨重彩地寫下一筆,一部《信條》讓多少人為之驚嘆。電影《信條》再次證明不用試圖去理解諾蘭導演電影複雜的內涵,就連電影的名字「TENET」都是一個值得琢磨的事情。
  • 致諾蘭:倘若電影只剩下娛樂一個信條,一定拯救不了全世界
    恐怕《信條》的上映才真正體現出他在當代商業片導演中的巔峰地位:對疫情嚴重程度不一的國家和地區的觀眾有無差別的吸引,全球人民自新冠病毒危機爆發以後第一次找到了必須「聚眾」娛樂的理由,半年多來「搶票看首映」這件事頭回被提上日程——似乎只要諾蘭說《信條》這部電影不屬於流媒體,那我們就該暫停隔離,去電影院支持觀看。
  • 盤點諾蘭電影經典金句,《信條》燒腦劇情以外的另類享受
    由諾蘭執導的《信條》自籌備至上映一直維持很高的討論度,除了因為劇情非常燒腦外,戲中部分對白都值得觀眾深思。然而除了這部電影外,其實導演諾蘭之前的作品都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對白,趁這機會重溫導演諾蘭的電影十大金句。《信條》充滿導演路蘭精心設計的對白。
  • 這10部全球最經典的同性戀電影,值得你二刷三刷!
    小編給你推薦幾部不一樣類型的電影吧。這幾部電影小編覺得都挺好看,值得你二刷、三刷。話說全部都看過的,小編就給你怒讚一個!《霸王別姬》這部劇豆瓣評分高達9.5分,其一是因為劇情好,其二演員的演技好,其三是拍攝的效果和場景好。反正一切在當時看來都正好。這部劇裡哥哥的演出真的是淋漓盡致!每一個眼神、動作都相當到位。他不在乎外界的看法,深愛著自己的師哥,這樣的愛情難能可貴啊!
  • 等待諾蘭神作帶我們再次步入影院——《信條》值得我們期待嗎?
    隨著去年12月20日官方發布了首款正式預告片後,《信條》也開始在一定程度上逐漸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但因為疫情影響,過去這幾個月裡,各大電影公司的今年強檔電影如雪崩般快速撤退。據估計,已經有多達20部強檔電影從今年檔期上消失。
  • 看《信條》學英文,燒腦的英文不是brain burning
    近期討論度最高的電影非《TENET信條》莫屬,不僅劇情燒腦讓人想要二刷三刷,臺詞更是彩蛋滿滿,讓人看完只想狂刷影評。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燒腦這些必知的詞彙英文怎麼說,以及原文臺詞中有多少值得討論之處。一、到底什麼是TENET?
  • 看《信條》學英文,燒腦的英文不是brain burning
    近期討論度最高的電影非《TENET信條》莫屬,不僅劇情燒腦讓人想要二刷三刷,臺詞更是彩蛋滿滿,讓人看完只想狂刷影評。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燒腦這些必知的詞彙英文怎麼說,以及原文臺詞中有多少值得討論之處。(漫畫蝙蝠俠中最有名的反派非小丑莫屬。)三、不劇透的英文怎麼說想學不劇透的英文,就要先學劇透的英文。如果今天有一篇文章會提到劇情,有良心的做法是會放一條「劇透分隔線」,並且在旁邊註明spoiler alert。 alert的意思是預警,意思是這條線以下就有劇透了。No wor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