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總覺得自己不好》一位抑鬱症患者的自述

2020-12-23 心靈密友

一個人面對喪失時,將憤怒轉向自己,就會出現抑鬱。 ——弗洛伊德

莉莉生活在一個缺少愛的家庭中,當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母親就告訴她,當年懷她的時候,母親已經結婚了,不幸的是,婚姻不令人滿意,她母親常想,如果沒有懷孕,生活或許將會是另外一種情形。

她經常說,如果不是因為你,我已經幹了哪些哪些事情。莉莉感到母親認為是自己拽了後腿,這沒有引起莉莉的憤怒,卻引發了她強烈的內疚感。

當母親暗示有離家出走的念頭時,幼小的莉莉會將其視為母親要拋棄她的警報。她逐漸形成了這樣的觀念:「我是個令人討厭的廢物,常常影響他人做他們喜歡的事,人們不喜歡我呆在他們周圍,我千萬不能做那些令他們討厭的事,因為他們隨時都可能離開我。

這些基本觀念影響了她一生,每當衝突發生時,她就會感到焦慮,認為「或許我是個沒人喜歡的人」「我要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

一旦她覺得自己拒絕了別人,或使他人不快,她就會感到內疚。

結果,她發現自己很難自信起來,心裡還會經常尋找證據證明自己是他人的負擔。當她與多年的男友分手後,她想,「沒有人真正需要我,我是個廢物,是個不討人喜歡的人」。

其實這些觀念背後還隱藏著另外一些心理,潛藏著巨大的憤怒。經常性地屈從於他人(使自己服從於他人的需要)會導致不公平感。畢竟,莉莉沒有主動要求自己出生,為什麼她必須做那些滿足別人需要的事情呢?為什麼她如此不討人喜歡呢?

當然,她認為,自己一旦自信起來,就會面臨被拋棄的危險。因此,這些憤怒的觀念和想法不得不被「壓抑」和「避免」。她覺得,既然母親為她盡了全力,她就沒有權利向母親發怒。否則,自己就是一個壞人,一個背叛者。

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父母,他們不善於應付挫折,他們罵孩子,或者拿孩子出氣,這對於兒童而言其實是極為痛苦的。因為他們很難認識到自己挨批評是因為父母的挫折耐受性低,他們常常責備自己,認為自己真的很沒用。

有的父母不喜歡給孩子身體上的愛撫,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做,或者為此感到尷尬。更令人遺憾的是,至今仍有些父母認為,給孩子身體愛撫,尤其對於男孩,會使他們變得女裡女氣。許多抑鬱症患者回憶道,他們早年的生活都缺乏一種愛,有時父母甚至很粗暴的對待他們。

心靈密友app的諮詢師建議,先閉上眼睛思考下自己:你早年形成且至今仍然保留的價值觀有哪些?你要重新審視它們,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有害的?拋棄那些對你不利的價值觀。如果別人曾經對你非常粗暴,記住,那不是你的錯。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不可能將父母的的行為看作是他們的問題。相反,我們會認為,他們這樣對我們肯定是我們自己的過錯,肯定是我們某些地方做得不對,以至於父母如此對待我們。父母對我們的苛責使我們學會了苛責自己。

但是現在,我們應當通過了解、領悟、個人的努力以及心靈密友諮詢師的幫助,去改變這些習慣,去學會愛自己。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然後一點一點的做出改變,就一定可以走出過去的陰霾。

相關焦點

  • 抑鬱症患者自述:「有的時候,我活著比死了都難受」
    我患有抑鬱症,經常睡不著,即使很困很累了依然睡不著,我是個躺下就能睡著的人,所以很不理解,以為就是無病呻吟。當時對抑鬱症了解很少,網絡不發達,也從沒想過了解相關情況。有一次,因為同學影響到我了,還發生過小口角,我畢業的第二年,出現了自述的念頭,甚至我曾經割過手腕,沒能理解和幫助我。其實我是一個幽默音容笑貌的人。我因為讀了一篇抑鬱症相關文章,才有一點了解,抑鬱症是病需要靠專業的治療,還有家人、朋友的關心和關愛,正常人是無法想像其中的痛苦。
  • 抑鬱症患者自述:患上抑鬱症的我,是因為我父母的強勢
    我患有抑鬱症兩年了,這種疾病對我的傷害很大,我患病的一部分原因是從小原生家庭就不和諧,父母之間總是吵架,父親還是那種只堅持自己想法的人,別人的任何建議都聽不進去,母親又很強勢,主要也是父親太固執於自己的想法,覺得別人的都是錯的,這也導致我從小都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決定,無論我怎麼想都無所謂
  • 抑鬱症患者自述:患上這種疾病的我,越是掙扎越是痛苦
    真正抑鬱症的樣子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其實真正知道的只有患者自己,每個人的患病情況都是不同的,下面我們來看看其中一位患者多自述吧!我是一位重度抑鬱症患者,說句實話抑鬱症發病的樣子只有我們自己可以看出來,外人很難察覺,我確診的時候已經是重度了,我每天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無緣無故的自責,每天都是一個字喪,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身邊有人的時候我的狀態會好很多,也許是裝的吧!
  • 抑鬱症患者自述:「我並不會整天以淚洗面,而是在假裝輕鬆」
    關於抑鬱症相信很多人多少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地去了解,導致對抑鬱症產生了很大的偏見,而且很多人認為患上抑鬱症是一件好事,那麼下面我就給大家帶來一位抑鬱症患者的自述,希望大家能夠理解以及認識抑鬱症,並不是抑鬱症患者矯情而是病了,患上抑鬱症後那種痛苦很難想像,並不是好玩,下面進入正文
  • 抑鬱症患者到底適不適合工作呢?看看患者的自述吧!
    很多抑鬱症患症以及家屬經常問我說:患上抑鬱症這種疾病可以做些什麼工作,今天給大家帶來一位患者的自述,看看他是怎麼做到,如果感覺文章對您有所幫助可以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知道以及受益。下面正文開始4月底我辭職回家,在暗無天日的出租屋沒待了兩年的時間,我辭職是因為自己與周圍的世界格格不入,無法與人正常溝通,與同事關係相處得很差,每日在焦躁和憂鬱中度過。本想著短暫的逃離能讓自己找到快樂,以為躲過之前的工作,換一個環境就能重新找到快樂。
  • 抑鬱症患者如何有效地,向其他人表達自己的痛苦
    抑鬱患者的自訴,使用的都不是容易被一般人理解的形式,只有抑鬱患者本人(或者其他患者)才能理解。患者常常強調自己很「痛苦」,強調自己「不能做某事」,「不想做某事」,我明白這是患者的真實感受。抑鬱症的所有體驗幾乎都是精神體驗,對於沒有得過抑鬱症的人,他們在閱讀患者描寫的體驗的時候,感受會是:完全無法理解。更糟的是,有些時候他們會「以為」自己理解了患者的描述,因為完全相同的自述會出現在非患者身上。
  • 一位「陽光型」抑鬱症患者的自述:可以抱抱我嗎?
    就像是你不喜歡的一位老朋友突然地登門到訪的感覺,感覺熟悉又強烈,無奈你只能暫時接納,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因為每位抑鬱症患者不知道自己明天會不會還在。有時候我就在想,可能「抑鬱症」是位孤獨者的靈魂,「他」看到你情緒低落的時候想來陪伴你,給你安慰,但是「他」沒想到自己也是滿身負能量,反而適得其反。
  • 如果有一位抑鬱症患者,你覺得是什麼造成了他今天這種狀況?
    如果有一位抑鬱症患者,你覺得是什麼造成了他今天這種狀況?任何一個抑鬱症患者,都是一點點抑鬱的,一般的經歷是,遇到了一些麻煩事,導致失敗,失誤,受到挫折,打擊,這時,不能理性的評價自己,不能客觀地分析問題的基本情況,而是盲目自責,覺得自己不行,覺得周圍的人都比自己強,自己一無是處,自己根本處理不了這些問題太,越想越焦慮,對自己的能力和將來的長期焦慮
  • 一位抑鬱症患者的自述:「我每天都很累,裝作自己若無其事」
    他們總是教導我要乖一點,要有禮貌,要換位思考考慮別人的感受;每次做錯事都會讓我一個人好好冷靜地去反思到底錯在了哪裡,然後再來跟他們道歉。當然,這一切我都絕對不會責怪他們,相反,我很感謝他們,感謝他們教會了我如何使用自己智慧的雙眼去洞察一切,當然顯而易見的弊端就是考慮得太多太周全,導致了抑鬱症的發生。
  • 一位初中生抑鬱症患者的自述: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就是想死掉
    許多人認為患有抑鬱症的人是成年人。實際上,事實並非如此。如今,大多數青少年患有抑鬱症。前段時間,一個四川女孩從一幢高樓跳下。這個女孩患有抑鬱症。抑鬱,我選擇了最糟糕的方式來終結自己的最佳人生。 14歲那年心痛。
  •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會拒絕出門?作為身邊的人如何幫助ta們?
    首先我們來看看一位患者的自述:你們不知道大家都睡了之後我是怎麼強迫自己睜著眼睛熬到天亮的,你們不知道我抑鬱發作時是怎麼努力呼吸空氣的,你們沒發現我面前的電視只是白白開著,我的神思其實早已經飄遠在和自己鬥得精疲力竭,你們沒見過我看到別人一個個都上班上學開心充實的時候嫉妒紅了眼眶
  • 「泊恩心理」一位抑鬱症患者的自述
    02因為抑鬱症,很多人都過的不好 抑鬱症,也稱抑鬱障礙,是一類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徵的情緒障礙疾病,具有慢性、反覆發作、遷延不愈、自殺率高的特點。 當我們面對壓力的時候,我們會遇見很多心理的問題。
  • 「抑鬱症的前因與後果」一位抑鬱症患者的獨白
    我決定一晚上的時間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能夠幫助抑鬱症患者,也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了解抑鬱症的真相,而它真的不是矯情這麼簡單。比如開始覺得身邊有許多壞人,總覺得明天天要塌下來,總覺得這個世界突然沒有了意義,另外還常常失眠,即使很困卻也睡不著… …後來一直帶病工作,然而剛治好又犯,於是我便直接將正式工的工作辭了。
  • 一位強迫症患者的自述:我一度懇求丈夫殺了自己
    一位強迫症患者的自述:我一度懇求丈夫殺了自己 編譯 Vania 2016-12-13 08:48 來源:澎湃新聞
  • 數位抑鬱症患者的自述
    我的失眠大概是每晚入睡前滿腦子全是以前發生的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所有的事情都在腦海回想,都在責怪自己,心中除了自責就是內疚,覺得自己很壞覺得不好。於是就整晚整晚地睡不著,夜不能寐,還經常一個人在角落哭,希望有人陪伴但又因為自責覺得不應該有人對自己好,有人對自己好反而覺得更加愧疚。
  • 抑鬱症患者總覺得自己快死了,該怎麼辦?
    原創內容 抄襲必究文:謝汶青說起抑鬱症原來的我覺得很陌生,可是,現在想來我的身邊就有,我也曾抑鬱過。我今天就拿我關注的一個作家得抑鬱症的經歷,給你講一下她是如何對待自己的抑鬱症的。1.「一直在很努力地尋求生命的意義,無數次在想死的念想裡為自己找一個活著的理由。」作家楊熹文寫自己的抑鬱症一直都沒有好。
  • 抑鬱症患者發病是什麼樣子的?這種疾病到底能不能治癒?
    關於抑鬱症患者發病是什麼樣子的?很多網友非常的好奇以及關注,最近也有一位網友說出了他自己的發病情況,本人感覺多數患者應該是這個樣子的,這位網友患病2年之多,每天都是如出一轍,只有睡著了才能短暫的解決自己的問題,下面我們就看看患者的自述的自述吧!
  • 抑鬱症真的會讓人慢慢變成廢物嗎?看看這位患者的自述吧
    一位患有抑鬱症的網友做出了這樣的自述:      會的,我覺得是這樣的  我時常覺得自己就像個垃圾,覺得自己永遠都不會好起來的,不想面對老師和同學,因為他們都知道我有這病,他們認為我是學校裡的會有隱患和定時炸彈,回到宿舍覺得舍友都用異樣的眼光去看我,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奇葩,一個另類;在看醫生的時候甚至覺得連醫生都不想看到我;我也整天都不想說話,也不想與家人聯繫,覺得只有自己關心自己,只有自己可憐自己。
  • 患上抑鬱症為什麼會經常出現自殺的念頭?快來看看患者的自述吧!
    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一位抑鬱症患者的自述,相信多數的患者會感同身受,下面我們就進入正題。說一個,蠻詭異的,許算抑鬱症的現象,無法完成正常的注意力集中。我能平復什麼呢?若用句話總結,我的大腦被牆圍住了。不絕望?太矯情?注意力的渙散導致你喪失了思考的能力,不安與焦慮在大腦中亂竄,絕望而矛盾的情緒在你開始試圖恢復注意力時蔓延直到壓垮精神壁壘,最終,如瀕死之牛般顫抖著落下淚來,將筆桿擰碎。哀鳴著,嘶吼著絕望與恐懼。
  •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總覺得自己命不好?掌握這點,你就可以改變命運
    我們意識到自己處在情緒欲望跟思維當中的時候,切斷他們之間的連結,讓我們出離自己頭腦的小我(Ego)製造的無意識,這就是出離頭腦,活在當下。活在當下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不念過往,不畏將來。抑鬱症焦慮症讓我們時刻處在過去跟未來的頭腦思維當中。當你能夠活在當下的時候,你就開始慢慢的變得覺知。覺知情緒欲望下的思維模式跟真實,這會讓我們不困於情,不惑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