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對人體的意義非凡,不僅是重要的供血器官,也是人體得以生存的保證。不過如今仍有很多人對心臟病不了解,心率多少是正常?心跳過快和過慢是什麼原因,會造成什麼後果?一起來了解一下。
人體每個階段的心率都會有變化,比如嬰兒時期心率會比正常人要高,運動後心率會升高,老年人心率要比年輕人要低等等,這都是正常的生理變化,那麼心率多少是正常呢?
一般正常人心率穩定在60-100次/分鐘,女性相對於男性要稍高一點;而嬰兒時期心率通常會在110-150次/分鐘,隨著生長會慢慢降低,四歲後會達到65-105次/分鐘,接近正常人水平。
老年人通常心率要低一點,維持在65-78次/分鐘。處於以上水平者,是健康的,倘若超過或低於這些數值,就需要警惕了,很有可能是一些疾病作用,尤其是中老年人。
1、心率過快
一般心率超過100次/分鐘,即為心率過快,當然需要排除嬰幼兒人群。心率過快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心率過快可能有運動後、緊張、恐懼、飲酒、吸菸等因素,通過休息可以緩解。但是病理性就需要引起重視。
常見疾病如甲亢、發熱、貧血、心血管疾病等,都會引發心率加快,此外還要警惕心肌炎病症,需要儘快就醫治療,避免因心率過快可能導致回血緩慢而引發猝死。同時國外有研究顯示,心率過快可能會增加死亡的機率,尤其是男性,切不可忽視。
2、心率過慢
心率過慢是指心率低於60次/分鐘,也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心率過慢與心肺功能強健有關,比如運動員,長期運動鍛鍊,心肺功能強於普通人,心率可能出現40次/分鐘,並不需要治療。但病理性就需要警惕了。
常見病理性心率過慢有竇性心動過緩,這種情況下,心臟射出血液量減少,從而導致全身出現缺血缺氧症狀,需要儘快就醫治療。
心臟健康是人體健康的前提,但是生活中一些不良習慣會引發心臟問題,例如長時間不運動、長時間熬夜、過多食用肥甘厚重食物以及情緒不穩定等,都可能導致心臟和血管損傷,從而導致心率過快或過慢,造成相關疾病。所以一定要注意這些不良習慣,及時改正,才能確保心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