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刊載於 《漢語教學方法與技術》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Technology Volume 1, Issue 3 (2018)
期刊網址:
https://engagedscholarship.csuohio.edu/cltmt/vol1/iss3/
這裡要特別感謝克利夫蘭州立大學的李老師和期刊的工作人員幫助我調整文章得以適應於期刊發行的要求。
本文推送微信公眾平臺時略做調整。
正文
目前書店、蘋果和安卓市場裡的各種筆順練習軟體層出不窮。他們都可以很好地輔助學習漢字、練習書寫。但對於課堂教學而言幫助不大,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這些軟體無法定製漢字列表,不能根據課堂需要展現出相應漢字。猶如教師拿到一筐製作精美的漢字卡片,所有卡片被繩子穿在一起:一來,教師無法很快找到這星期要教的漢字展示給學生。二來,即便找到了也不能把這幾張卡片拆下來放在一起使用。
Flash資源
說的到此處,不得不提到兩款網上常見的資源,傳統的漢字教學很可能會用到:
1. 《2500字帶發音Flash字貼》
免費下載地址:
https://www.teacherspayteachers.com/Product/2500-Chinese-Characters-Flash-files-3879826
清華同方思科出品。非常好的資源。
優點:
①可以連續或分步演示筆順,
②可以發音,
③有部首和詞彙。
缺點:
①缺乏互動,只能當做「教件」,很難用做「學件」,
②字庫容量太小。
2. 《HSK等級漢字Flash筆順動畫》
按照舊版HSK字表,分甲乙丙丁4個等級,共2903個字。
優點:
①Demo 和 Do it myself 兩種模式,可以用作⑴演示筆順,⑵學生自我測試。
缺點:
①沒有任何輔助信息,
②字庫容量小。
大概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經歷:從這兩套卡片裡一個一個找出要用的漢字文件然後再一個一個插入到PPT裡給學生演示。怎麼可以快捷高效地使用這兩筐卡片,請參考 一個小竅門,讓電腦裡的字卡隨叫隨到。這裡介紹兩個非常好用的網站:
在線資源
通常Immersion 中文(沉浸式漢語教學)課都會有「分組」的環節(徐老師現在正在教沉浸式中文二年級課程,以下實例多來自徐老師的課堂實踐)。根據班級人數一般會設置三至四個活動,學生分組,輪流參加。學新漢字時,可以讓一組學生在白板上操練。對於這個任務,以下兩個網站比較方便。只需把漢字輸入進去,就會生成生字表:
1. Character Writing Practice Tool
網址:
http://huayutools.mtc.ntnu.edu.tw/stroke/WordPanel.aspx
界面如下:
可以一次最多輸入15 個漢字,生成「生字表」,然後逐一操練。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生成的是「代碼」,大家可以把代碼插入到自己的網頁、blog、Moodle裡使用。
或者直接提取圖中刷藍的網址使用:
運行效果如圖:
優點:信息比較全面, 使用靈活方便,按部件拆分漢字,操練過程中有語音提示和錯誤警告。
缺點:對簡體字支持不足(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輸入的第一個字「動」,沒有出現在列表裡,因為是簡體)
2. ARCH CHINESE
網址: http://www.archchinese.com/
大名鼎鼎的漢語教學工具網站。幾乎無所不能,可以在線製作各種 worksheet。它的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部分非常優秀。只要在該網站上輸入要學習的漢字,系統就會自動列出詞彙。老師可以保存列出詞彙的連結並發送給學生。
點擊剪刀圖標,可以進一步把詞分解成字。再點擊單字,就可以演示書寫筆順:
點擊漢字下方的毛筆按鈕可以練習書寫:
Arch Chinese 更勝一籌的地方在於,當學生寫錯的時候,會主動提示下一筆從何處起筆。而且每個字在書寫過程中都會記錄時間。這樣一來,學生之間會不由自主進行比賽,為了節約時間而儘量按照筆順書寫。
筆順其實是一個動態過程,與學生最後寫完的漢字「成品」相比,很難檢查正誤。這個網站很大程度上會幫學生按照正確筆順練習,不會恣意妄為,一筆畫個「口」字。
如果星期一介紹新漢字,星期二可以用這個網站讓學生自己練習。
電子白板
那星期三做什麼?星期三可以讓學生自己檢測學習成果:
這是什麼?是電子白板 SmartBoard 配套的 Smart Notebook 軟體裡的手寫識別功能。寫好後,點綠色的「勾」,會保存轉換好的字體;點紅色的「叉」,會保留學生的筆跡。
這個功能的優勢在於可以保留學生筆跡。試想一下:一個小組的學生來到白板前,每人對應一個數字,在自己那列格子裡默寫/抄寫漢字。寫對了,顯示標準漢字,寫錯了,保留錯誤筆跡。這個小組任務結束後,老師只要看一下白板就大概知道學生在哪裡還有問題。是非常有效的AFL(Assessment For Learnnig)。
這麼方便的功能設置起來非常簡單,只要把手寫識別的語言設置改為中文即可。(可能會要求下載安裝相應的語言包)
如果使用 Promethean 白板, ActiveInspire 軟體的設置大同小異,也有專門的手寫識別設置項。
手寫識別,差不多就是手機裡的手寫輸入法。電子白板就是一塊巨型觸控螢幕。既然如此,那手機裡那麼多APP是不是都可以搬到大屏幕上來玩兒?答案是肯定的。在電腦裡安裝一個手機模擬器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感謝PP老師提供的思路)。但問題又回來了,這些APP可訂製性有限。很難根據教學進度使用。這裡介紹一款可以自定義生字表的App,大家有興趣可以試一試:
軟體自帶 HSK1 的學習包,可以隨時在簡體和繁體漢字之間切換。註冊Account 後可以DIY自己的漢字學習包。它有 Browse 和 Play 兩種模式可供選擇,可分別用於學習和測試。兩種模式中都可以選擇在操練中是否顯示漢字。Play模式中,軟體會根據學生書寫速度和筆順正確率兩個指標打分。無論學生還是教師都可以根據最後得分判斷學習成果。學生出於競爭心裡,會毫無倦怠的反覆練習書寫這些漢字。
蠟筆和本子
前文介紹徐老師的課堂裡:「通常星期一介紹新漢字,星期二用 Arch Chinese 讓學生自己練習,星期三用電子白板的手寫識別做 Sefl Assessment。」接下來星期四就沒什麼好說的了--聽寫考試。
徐老師的班自動化程度比較高,說是聽寫考試,但都是學生自己完成。學生覺得準備好了,就來找我拿聽寫本,坐在地毯上,看著白板上的拼音,自己寫漢字。徐老師要節約下這個時間幫其他學生做閱讀理解。目前這個班不但考試靠學生自己完成,連星期一的任務也自己完成。星期一,老師只負責介紹一下詞彙,給些例句,演練一下詞彙的用法。至於字怎麼寫?筆順如何?都是學生的獨立任務。但這次沒有任何電子設備,只有蠟筆和本子:
徐老師課堂中 「色彩序列」 實例
學生各自先設計一個自己的色彩序列,就是給每個顏色編上號,然後按照筆順,用對應的顏色把字抄寫下來。這麼做,雖然每個字只寫了一次,但它記錄了筆順,數清了筆畫數,分清了結構(不會把「我」和「找」寫混),而且色彩鮮明地讓學生看明白每個筆畫的邊界,避免「口」字只有一筆的情況。學生要是忘了哪個字怎麼寫,馬上可以在本子裡找到。(教室裡的Word Wall只能看出字形,看不出筆畫和筆順)
這麼做的缺點就是割裂了部件的整體性。不利於學生按照部件記憶漢字。不過就二年級學生的情況而言,弄清楚筆畫更重要些。
那麼還有一個問題,學生第一次寫這個色彩序列的時候從哪裡抄筆順呢?
這裡:
很多老師可能想到各種各樣的方法製作這個筆順字帖了。大家互通有無,歡迎您給公眾號發信息分享一下您常用的工具。這裡要介紹的是這個網站:
田字格字帖生成器
網址:http://www.an2.net/zi/
輸入漢字就可以生成上圖的筆順字帖。
以上是今天的內容。總結一下:
展示漢字: 可以用《2500字帶發音Flash字貼》《HSK等級漢字Flash筆順動畫》等資源,能夠全屏使用,但互動性不高。
練習漢字: Character Writing Practice Tool,Arch Chinese 可以把生成的頁面地址發給學生使用。
自我測試: 白板的手寫識別功能,和任何電子設備的手寫輸入功能。
學習筆順: 田字格字帖生成器 等網站+色彩序列
歡迎您給公眾號發信息分享一下漢字教學的好方法和好工具。如果對本篇內容有所指教,也敬請留言。
謝謝!
2018年5月28日 於美國
文後提醒
許多漢語教師並不推崇非漢字文化圈的學生恪守筆順規則。相較而言,讓學生記住筆畫寫法、部件及部件的順序更重要。所以本文著重介教學中常用的幾個工具,涉及展示、演示、操練和測試。
筆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源於傳統,源於文化,源於漢字演變,甚至是毛筆的握筆姿勢與捻筆動作;它影響運筆線路,書寫速度,以及等等等等。
如果大家對此感興趣可以搜索這些關鍵詞:筆勢,筆序,主導筆順,約束筆順,相信會有更多收穫。關於筆順對非漢字文化圈學生漢字教學的意義,大家可以找找:安然,單韻鳴兩位研究者的文章參考一下。在這裡不一一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