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擬新增191個常用漢字 方便民眾書寫閱讀

2020-12-13 環球網

日本文化審議會國語組27日審議通過「新常用漢字表」試行方案,新增「虎」、「熊」、「鹿」等191個常用漢字。

這是日本時隔28年再次修訂常用漢字表。

新增191個漢字

為方便民眾書寫閱讀,日本1923年首次出臺收錄1962個字的常用漢字表。

此後經刪減增加,1981年推出的現行常用漢字表收錄了1945個字。這些常用漢字成為政府公文、法律條文、報紙等日常生活常用漢字的標準。

負責常用漢字審定的日本文化審議會國語組27日審議通過「新常用漢字表」試行方案,在現行常用漢字表基礎上增加191個字,但刪除了不常用的5個漢字。

修訂後的新漢字表共收錄2131個常用漢字。

適應時代潮流

共同社報導,日本出臺常用漢字表原意是為減輕民眾書寫閱讀負擔,但隨著電腦等信息硬體的迅速普及,更多漢字被經常使用。這次修訂可謂適應資訊時代潮流。

新方案中增添了「鬱」、「籠」、「麓」、「蹴」等筆畫複雜的漢字。此外,日常口語中常用的「誰」、「俺」、「那」、「麵」等詞也被收錄其中。

此次修訂的另一突出特點是,日本都道府縣等固定地名中的11個漢字因具有較高公共認知度而得以入選。如茨城縣的「茨」字、大阪府的「阪」字、岡山縣的「岡」字、埼玉縣的「埼」字、栃木縣的「栃」字、岐阜縣的「阜」字、愛媛縣的「媛」字,以及韓國的「韓」字、近畿的「畿」字等。

另一方面,新方案刪除了「錘」、「勺」、「脹」等5個不常用的「常用漢字」。

動物命運迥異

新方案的另一亮點是增加了許多動物名稱。如「虎」、「熊」、「龜」、「鶴」、「鹿」等。不過,同為動物,境遇有別,一度列入候選名單的「鷹」、「狼」等未能最終入選常用漢字。

審議小組認為,「虎」、「鶴」、「龜」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而「熊」、「鹿」等顯然沾了熊本縣、鹿兒島縣的光。

不過,這一決定讓日本一些帶有「鷹」等名稱的市鎮頗感不滿。東京都三鷹市就是其一。

三鷹市市長清原慶子去年12月就呼籲把「鷹」字列入常用漢字表。她說,「鷹」在各種諺語、成語中常見,早已是公眾喜聞樂見的漢字。

三鷹市負責城市形象推廣的官員表示,他們將與北海道鷹棲町等「難兄難弟」聯手為「鷹」字入選「努力到底」。

根據程序,新方案定於今年春季和秋季向公眾徵求意見,經修改後於明年2月向文部科學大臣提出報告,預計新方案將於2010年正式出臺。

馮武勇(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相關焦點

  • 日本增加196個常用漢字
    新華網東京11月30日電(記者  吳谷豐)日本政府30日公布《新常用漢字表》,增加了196個常用漢字。這是日本首次修改《常用漢字表》。日本政府當天公布的《新常用漢字表》增加了憂鬰(漢語簡體的憂鬱)的鬰、完璧中的璧等196個新常用漢字,其中有不少比較難寫的漢字,同時刪除了5個使用頻率不高的常用漢字。《新常用漢字表》中的常用漢字為2136個。
  • 日本增加196個新常用漢字
    日本政府30日公布《新常用漢字表》,增加了196個新常用漢字。這是日本首次修改《常用漢字表》。  日本政府當天公布的《新常用漢字表》增加了憂鬰(漢語簡體的憂鬱)的鬰、完璧中的璧等196個新常用漢字,其中有不少比較難寫的漢字,同時刪除了5個使用頻率不高的常用漢字。
  • 日本漢字使用指南29年來首次改版 新增196個字
    漢字使用指南29年來首次改版  日本新增196個常用漢字  據新華社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11月30日由內閣發布作為日本社會漢字使用指南的新版「常用漢字表」。  這是自1946年「當用漢字表」(1850字)、1981年「常用漢字表」(1945字)之後日本進行的二戰後第3次漢字改革,目的在於提高口語和表達能力。此次總計增196個漢字,大幅超過81年。  日本政府各部門配合此次修訂昨日發布相關文件。
  • [視頻]日本:增加常用漢字數量
    進入[新聞60分]>>    央視網消息(新聞60分):隨著電腦和手機的普及,輸入漢字越來越容易了,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漢字數已經超過了現行版《常用漢字表》中1945個。因此,日本文化廳的文化審議會決定重新修訂《常用漢字表》。
  • 日本常用漢字表29年來再改版 新錄196個複雜漢字
    環球網記者王歡報導,日本政府擬於11月30日由內閣發布作為日本社會漢字使用指南的新版「常用漢字表」。新表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196個複雜漢字、刪除5字,共計2136字。日本共同社11月29日報導說,這是自1946年「日語當用漢字表」(1850字)、1981年「日語常用漢字表」(1945字)之後進行的戰後第3次日語漢字改革。此次總計增95個漢字,大幅超過81年。日本政府各部門配合此次修訂將於30日發布相關文件。
  • 日本擬修改常用漢字表 增加「藍」等196個漢字
    新華網東京6月8日電(記者藍建中)負責修改常用漢字表的日本文化審議會7日向文部科學大臣川端達夫提交報告,要求在現行常用漢字表中增加「俺」、「藍」、「辣」、「弄」等196個漢字,同時刪除該表中原有的「錘」、「脹」、「勺」等5個漢字。
  • 日本漢字表29年來再改版 新錄196個複雜漢字
    環球網記者王歡報導,日本政府擬於11月30日由內閣發布作為日本社會漢字使用指南的新版「常用漢字表」。新表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196個複雜漢字、刪除5字,共計2136字。日本共同社11月29日報導說,這是自1946年「日語當用漢字表」(1850字)、1981年「日語常用漢字表」(1945字)之後進行的戰後第3次日語漢字改革。此次總計增95個漢字,大幅超過81年。日本政府各部門配合此次修訂將於30日發布相關文件。
  • 為什麼日本文字中含有中文漢字,意思與漢字一樣?
    後來du漢字傳入日本,雖然具體時間有爭議,但史zhi籍之記載漢字漢學之正式傳入日本dao,當為應神天皇之世,即公元 248 年,王仁從百濟東渡日本,獻論語十卷及千字文一卷,這是漢字漢學傳入日本的開始。後來一套稱為「漢文」的書寫系統開始得以發展。漢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語獨有的助詞,讓日語使用者可以依從日語的語法去閱讀漢字寫成的文章。
  • 昱見|日本年度漢字為「災」,日本人為啥迷戀漢字
    日本年度漢字評選活動始於1995年,由民眾投票產生,定於每年12月發布最能反映當年社會熱點、世態民情的漢字。比如,1995年發生阪神大地震和東京地鐵奧姆真理教毒氣襲擊,年度漢字為「震」;1997年許多金融機構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倒閉,年度漢字為「倒」。
  • 漢字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有多大
    資料圖片  日本文化審議會國語組1月27日審議通過「新常用漢字表」試行方案,新增「虎」、「熊」、「鹿」等191個常用漢字,刪除了不常用的5個漢字。修訂後的新常用漢字表共收錄2131個常用漢字。這是日本時隔28年再次修訂常用漢字表。  日語中的漢字與中國的漢語漢字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文字體系,它是為表達日語而使用的文字。
  • 日本暢銷書排行榜折射民眾心態:漢字讀音手冊居首
    漢字讀音手冊高居榜首 男女老少偏愛人生指南日本暢銷書排行榜折射民眾心態編者按 書籍是一個國家歷史和現實的縮影和寫照。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暢銷書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性格、思想、傳統和對未來的展望。
  • 幾個練習漢字書寫的常用工具和方法
    按照舊版HSK字表,分甲乙丙丁4個等級,共2903個字。根據班級人數一般會設置三至四個活動,學生分組,輪流參加。學新漢字時,可以讓一組學生在白板上操練。對於這個任務,以下兩個網站比較方便。只需把漢字輸入進去,就會生成生字表:1.
  • 漢字規範書寫1:最常用漢字獨體字的易錯筆順
    本專題是常見的獨體字的書寫:要知道按照現代漢語的規範要求規定,數萬漢字大多由獨體字構成,而獨體字只有280個,如果一個獨體字的筆畫寫錯,那麼由這個獨體做偏旁的合體字筆畫都寫錯了,這樣不知道有多少漢字寫的規範,從這個角度來講,學會獨體字的規範書寫是寫好字的第一步,應引起所有人的重視。本專題就是通過對容易寫錯的獨體漢字的規範書寫,使大家都在漢字書寫時得到提高。
  • 日本擬修改常用漢字表 增「弄」「俺」等字
    資料圖片:「新」字當選2009日本年度漢字。  新華網東京6月8日電(記者藍建中)負責修改常用漢字表的日本文化審議會7日向文部科學大臣川端達夫提交報告,要求在現行常用漢字表中增加「俺」、「藍」、「辣」、「弄」等196個漢字,同時刪除該表中原有的「錘」、「脹」、「勺」等5個漢字。
  • 日本保留1800個漢字,韓國卻要全部捨棄,原因讓人無奈
    日本保留1800個漢字,韓國卻要全部捨棄,原因讓人無奈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裡,也都會經常去觀看電視劇。許多的日本電視劇之中,都會看到一些中國漢字的存在,而韓國的電視劇之中,卻很少會見到漢字的存在。但是為何,如今的日本保留了1800個漢字,韓國卻將其全部捨棄呢?
  • 港媒:日本首家漢字博物館開幕 收錄808個常用字
    參考消息網6月30日報導 港媒稱,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日語中也多有應用。日本首間漢字博物館29日在京都祇園開幕,讓民眾更全面了解日語中的漢字淵源,預料每年能吸引約五萬人次入場參觀,當中以學生及遊客為主。
  • 日本《常用漢字表》
    編輯同志:日本文化審議會的漢字小委員會近日批准對「新常用漢字表」方案的修正案,決定新收錄9個字、刪除4個字。能否介紹一下日本的「常用漢字表」?黑龍江讀者 葛曉玲日本是一個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其文字表達方式不僅有基於中國漢字草書創造的平假名,還有基於中國漢字楷書偏旁部首創造的片假名,此外還直接使用數量可觀的漢字。所謂的《常用漢字表》是日本政府機構制定的「一般社會生活中使用漢字的大致上的標準」,也就是社會使用漢字的一份標準表。第一份字表於1981年10月1日制定,當時規定經常使用的漢字為1945個。
  • 日本文化廳常用漢字規範方針:不會嚴扣準確性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朝日新聞》2月29日報導。日本文化審議會國語分科會29日,對常用漢字的字體、字形進行匯總,提出了規範方針。例如在手寫的情況下,漢字「木」的一豎無論有勾與否都算正確,漢字「天」的兩橫無論誰長都不算錯等等。總共列舉2136個手寫體字例,每一字都有2、3種寫法。
  • 亞洲周刊:日本漢字鏡子映照兩岸繁簡之爭
    這與日本一貫積極提倡鼓勵使用「常用漢字」的文化基礎有關,即使用簡化漢字的同時,也包容繁體漢字。日本文字改革成功是一面鏡子,映照了中國漢字改革路上的繁簡之爭。  六月二日,日本政府把新增加的一百九十一個常用漢字的「新常用漢字表」交給公眾討論,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修改完善,擇日推廣施行,以順應日本社會更多漢字被經常使用的時代潮流。
  • 一個漢字讓日本人淚流滿面 探京都漢字博物館
    (視頻截圖)漢字博物館宣傳負責人巖橋恭子告訴記者,淡藍色、字體大一些的是日本小學生必學的1000個漢字;而橙色大字為「常用漢字」。巖橋恭子接受採訪。(視頻截圖)巖橋說,如果把重點標註的紅色字一併掌握的話,加起來是6000個漢字,相當於達到日本漢字檢定的一級水平。圖為「五萬漢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