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審議會國語組27日審議通過「新常用漢字表」試行方案,新增「虎」、「熊」、「鹿」等191個常用漢字。
這是日本時隔28年再次修訂常用漢字表。
新增191個漢字
為方便民眾書寫閱讀,日本1923年首次出臺收錄1962個字的常用漢字表。
此後經刪減增加,1981年推出的現行常用漢字表收錄了1945個字。這些常用漢字成為政府公文、法律條文、報紙等日常生活常用漢字的標準。
負責常用漢字審定的日本文化審議會國語組27日審議通過「新常用漢字表」試行方案,在現行常用漢字表基礎上增加191個字,但刪除了不常用的5個漢字。
修訂後的新漢字表共收錄2131個常用漢字。
適應時代潮流
共同社報導,日本出臺常用漢字表原意是為減輕民眾書寫閱讀負擔,但隨著電腦等信息硬體的迅速普及,更多漢字被經常使用。這次修訂可謂適應資訊時代潮流。
新方案中增添了「鬱」、「籠」、「麓」、「蹴」等筆畫複雜的漢字。此外,日常口語中常用的「誰」、「俺」、「那」、「麵」等詞也被收錄其中。
此次修訂的另一突出特點是,日本都道府縣等固定地名中的11個漢字因具有較高公共認知度而得以入選。如茨城縣的「茨」字、大阪府的「阪」字、岡山縣的「岡」字、埼玉縣的「埼」字、栃木縣的「栃」字、岐阜縣的「阜」字、愛媛縣的「媛」字,以及韓國的「韓」字、近畿的「畿」字等。
另一方面,新方案刪除了「錘」、「勺」、「脹」等5個不常用的「常用漢字」。
動物命運迥異
新方案的另一亮點是增加了許多動物名稱。如「虎」、「熊」、「龜」、「鶴」、「鹿」等。不過,同為動物,境遇有別,一度列入候選名單的「鷹」、「狼」等未能最終入選常用漢字。
審議小組認為,「虎」、「鶴」、「龜」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而「熊」、「鹿」等顯然沾了熊本縣、鹿兒島縣的光。
不過,這一決定讓日本一些帶有「鷹」等名稱的市鎮頗感不滿。東京都三鷹市就是其一。
三鷹市市長清原慶子去年12月就呼籲把「鷹」字列入常用漢字表。她說,「鷹」在各種諺語、成語中常見,早已是公眾喜聞樂見的漢字。
三鷹市負責城市形象推廣的官員表示,他們將與北海道鷹棲町等「難兄難弟」聯手為「鷹」字入選「努力到底」。
根據程序,新方案定於今年春季和秋季向公眾徵求意見,經修改後於明年2月向文部科學大臣提出報告,預計新方案將於2010年正式出臺。
馮武勇(新華社供本報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