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保留1800個漢字,韓國卻要全部捨棄,原因讓人無奈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裡,也都會經常去觀看電視劇。許多的日本電視劇之中,都會看到一些中國漢字的存在,而韓國的電視劇之中,卻很少會見到漢字的存在。但是為何,如今的日本保留了1800個漢字,韓國卻將其全部捨棄呢?其實,韓國自古以來,都是保留中華文化存在的,漢字在韓國一直也都是主流的文字。不過,中國的文字不管是寫起來,還是看起來,筆畫都太多,相當複雜。韓國在古代時期,雖說文字大多都是漢字,不過許多的民眾都是文盲,根本辨識不了文字。
為了能夠改變這種情況,因此朝鮮世宗大王就創作了屬於自己的文字「訓民正音」。當時,朝鮮士大夫,對那些彎彎曲曲的符號,根本無法提起興趣,因此漢字就繼續通用著。其實,日本從明治維新時期開始,也開始出現過想要廢棄漢字的想法,後期也就運用了一些方式,來取代漢字的存在。
不過,由於工業化影響,西方的各種新詞出現在了日本,這個時期裡漢字的存在就變得更加重要了,各種新詞通過漢字的組合就獲得了一個新的含義。現代的漢語之中的新詞是有許多的,都是從日本流向中國的,中日兩大國家在文化文字上的影響是密不可分的。如今,許多人都會前往日本,明眼一瞧,文字基本上也都可以看得到當中的真正意義。當然,日本雖說是學習了中國的文字,但是在科學教育多個方面上,中國都是深受日本影響的。
近代的日本發展還是很自信的,畢竟也一直都處於列強的行列之中。對比來講的話,韓國的情況就略微顯得有一些不同之處了。在世界民族獨立運動興起之後,每當韓國人想到漢字,就會想到中國附庸,想到日本殖民地的歷史。而能夠使用韓文就是一種愛國的象徵。在1948年的時候,韓國政府就按照民眾的意思,將文字進行了更改,而到了1970年的時候,徹底將漢字廢止。
其實,除了民眾的情緒之外,漢字表達的也就是文字的意思,學習的成本極高,必須要學會2000個以上字體,才能真正完成日常的閱讀能力。當然,韓國將漢字徹底廢除,也是有著壞處存在的。一直以來,韓國歷史上都是用漢字進行書寫與記載的,許多的古建築物上用到的也都是漢字,因此也就讓許多的韓國年輕人們感到疑惑,上面書寫的漢字根本無人看得懂。其次,就是拼音文字的造新詞的難度變大了,隨意兩個漢字拼接在一起,就可以組合成為新詞語,而拼音文字就需要不斷發明新的詞彙,文字的數量也就增多了許多。
我們將所有的漢字,全部用漢語拼音書寫出來,一眼望去,絕對會讓人感到頭疼,沃恩必須邊讀邊寫,邊去思考,這樣才能懂得當中文字的含義。這樣的文字整體來看,辨識度太差,還缺乏一種美感,會導致大家喪失對閱讀的興趣。在近代的中國,「去除漢字」的呼籲聲也很高,各種文字拉丁化方案不斷湧現。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漢字能繼續被中國流傳下來,還是很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