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這下好了,我家兩個孩子,上學問題一次性解決。」36歲的楊慶華是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團山社區的一名易地扶貧搬遷戶。以前,兩個孩子的上學問題一直讓她很是頭疼。如今,隨著家門口的松桃苗族自治縣第八幼兒園和第七完小的順利建成,她的這塊「心病」一下子就治癒了。
記者了解到,松桃苗族自治縣團山社區現有易地扶貧搬遷居民6500餘人,其中幼兒園適齡兒童310人左右。近年來,隨著易地扶貧搬遷居民的陸續入住,如何讓這些居民的孩子享受優質教育成為做好搬遷「後半篇文章」的重中之重。8月28日,江蘇採訪團一行走進松桃苗族自治縣團山社區。
進入團山社區安置點,一排排新居錯落有致,一條條道路平坦寬闊,一張張笑臉隨處可見……步行繞過一排灰紅相間的弧形商業區,外牆黃白相間的第八幼兒園建築首先映入眼帘。
「蓋得真不錯,不比大城市的幼兒園差。」採訪團裡不時傳來嘖嘖稱讚聲。據了解,松桃苗族自治區第八幼兒園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今年6月剛剛完工,幼兒園師資以及各項設備目前均已配備到位,就等9月1日開學,迎接當地適齡兒童入學。
寬敞明亮的教室、乾淨整潔的午睡區、細分男女的兒童洗手間……記者發現,這裡的幼兒園和大城市的幼兒園並沒有什麼差別,甚至一些細節考慮得更加周到。「我家女兒過幾天就要來報到了,幼兒園條件這麼好,家長也放心。」楊慶華興奮地告訴記者。
據松桃苗族自治區第八幼兒園園長滕建斐介紹,團山社區的居民都是從各個鄉鎮易地扶貧搬遷而來,以前因為沒有對應的幼兒園,這裡的孩子只能到山村幼兒園上學,遠不說,很多老師都沒有受過專業教育。「新建的這座幼兒園,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都在向優質園靠攏,不少老師都具備本科學歷。」滕建斐透露,為提高辦學質量,第八幼兒園還和蘇州工業園區的星慧幼兒園建立了結對幫扶關係。未來,蘇州可能會派老師到松桃進行為期半年到一年不等的支教。
與幼兒園緊鄰的松桃苗族自治縣第七完小,同樣是一所面向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的學校。據悉,佔地面積93畝的第七完小,可容納45個教學班1890名學生。
記者了解到,隨著第七完小的建成,楊慶華的「心病」徹底被治癒。再過兩天,兒子小鰲就可以在家門口的這所新建小學裡讀書了。「以前老大在七八裡外的一所小學上學,坐車還要一二十分鐘。現在,大的小的都在家門口上學,讓老人看顧些,我就可以安心地去上班了。」說起這些,楊慶華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窗明几淨的教學樓、設備先進的電教設備、乾淨整潔的學生食堂……環視眼前的一切,松桃苗族自治縣第七完小校長鄧江波自豪地告訴記者:「城裡學校有的,我們都有。追求教育均等化,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
鄧江波透露,為讓山裡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條件,今年的這一批新教師,都是經過仔細遴選、層層選拔,從各地招來的最優秀的教師。不僅如此,學校還與蘇州工業園區東延路實驗學校建立了對接幫扶關係。「東延路實驗學校將從管理提升、教師團隊、教育創新等多方面,對第七完小進行全方位幫扶。」
「蘇州的學校和老師對我們的幫助很大,我們真心感謝!」採訪過程中,不論是當地教育局還是學校老師,均對對口支援的蘇州工業園區讚不絕口。
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措施。除師資力量、教學管理上的「一對一」幫扶,蘇州工業園區在資金投入方面亦不遺餘力。記者了解到,在第八幼兒園和第七完小的建設中,蘇州工業園區分別投入資金300萬元和500萬元。
讓教育扶貧往深裡走、往實裡走。數據顯示,2019年,銅仁558所學校與蘇州450所學校實現結對幫扶,在蘇州的傾力幫扶下,銅仁市教育水平正不斷提高。
交匯點記者 紀樹霞/文 王子傑/圖 王子傑 王瑞楓/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