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東營策|中國農科院東營耐鹽作物研究基地:從吃飽到吃好

2020-12-22 海報新聞

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東營市實施了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今年以來湧現出了許多好典型。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欄,記者走進農村和農業產業園區,為您展示鄉村振興「東營策」。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高汝敏 苟金鈴 東營報導

2018年11月,中國農科院作科所與東營市政府籤署合作協議,共建中國農科院東營耐鹽作物研究基地,設立了中國農科院東營耐鹽作物研究中心,圍繞鹽鹼地農業、綠色生態、種業創新等方面開展中紫水稻、小黑麥、糯玉米、大豆、苜蓿等課題研究。

田間實驗基地佔地1021畝,分為旱作作物試驗區和水稻試驗區,基地建成以來採取科企聯合運營模式,由政府、院所和企業多方投資,在配套設施、水利修繕、環境建設、農田改造等方面實施了改造,先後配套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了曬場等田間配套設施,修繕了水利灌排設施,修整了田間道路及周邊環境,完成了試驗用地規劃改造。

在中紫水稻4號試驗田,基地技術負責人曹愛禮告訴記者,「中紫4號是高營養水稻新品種,其微量元素、維生素、膳食纖維等是普通大米的2到5倍,種皮紫色,香氣濃鬱,黏性好,這也是水稻育種從能量型向健康營養型的轉變,是從『吃的飽』到『吃的好』的轉變。」

基地研究的小黑麥飼草新品種,具有耐旱、耐鹽鹼、耐貧瘠、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等特點,是前景廣闊的高能量糧飼兼用作物。「小黑麥是小麥和黑麥合成後的新品種,集小麥和黑麥的優勢於一體,即豐產又抗逆,對土壤要求不嚴,小黑麥的秸稈葉量大、質地柔軟、營養豐富、適口性好,作為一種糧飼兼用作物有很大的發展前途。」曹愛禮說道。

同時,基地積極搭建科研平臺,引進科研團隊入駐,開展科研試驗。與英國皇家學會迪克森院士合作建設山東省院士工作站,開展生物固氮、微藻新品種研究;與中國作物學會合作共建「科創中國-東營培訓基地」;與山東省農科院專家聯合開展玉米、水稻等種植培訓;「下一步,我們要在基礎設施方面進一步完善,提升基地的科研水平,進一步打造中國農科院的種業創新基地和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展示基地,致力於黃河三角洲地區土壤改良、鹽鹼地種業創新,為實現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修復和鹽鹼地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曹愛禮告訴記者。

相關焦點

  • 鄉村振興·東營策|中科院鹽鹼地農業示範園: 鹽鹼地生態種養循環
    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東營市實施了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今年以來湧現出了許多好典型
  • 鄉村振興·東營策|通威東營漁光一體生態園:「疊加」模式效益好
    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東營市實施了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今年以來湧現出了許多好典型。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欄,記者走進農村和農業產業園區,為您展示鄉村振興「東營策」。
  • 鄉村振興·東營策|廣饒縣李鵲鎮黃東村:大棚種植奔富路 拎穩群眾...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東營市實施了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今年以來湧現出了許多好典型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欄,記者走進農村和農業產業園區,為您展示鄉村振興「東營策」。
  • 鄉村振興·東營策|廣饒縣大王鎮劉集後村:紅色資源與生態產業有機結合 走出「紅綠雙贏」之路
    ,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東營市實施了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今年以來湧現出了許多好典型。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欄,記者走進農村和農業產業園區,為您展示鄉村振興「東營策」。
  • 曹王鎮鄉村振興葡萄示範基地揭牌開園
    9月15日上午,博興縣曹王鎮在葡萄規範化栽培及複合種養技術示範基地隆重舉行鄉村振興葡萄示範基地揭牌暨開園儀式。  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呂友慶宣布博興縣鄉村振興葡萄示範基地正式開園  出席開園儀式的領導、專家等在中國農科院植保研究所王忠躍教授的帶領下,到葡萄園中進行參觀交流,發表感想、共享收穫。
  • 萬安縣開展「江西省農科院博士走進萬安」活動助力鄉村振興
    萬安縣開展「江西省農科院博士走進萬安」活動助力鄉村振興 2020年11月18日-20日,萬安縣開展「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博士走進萬安
  • 中農辦、農科院、南農大300專家代表共話鄉村振興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中央農辦和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委員會委員程國強等出席論壇並發表講話。同時,把脫貧攻堅形成的政策、制度和工作體系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辦法移植到鄉村振興中,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五大振興。
  • 科技,東營鹽鹼地上創奇蹟
    在5‰的鹽度下,山東省水稻研究所選育的4個品種耐鹽水稻今年畝產量均達450公斤以上,實現了耐鹽水稻鹽度突破且取得高產!近日,從東營市鹽鹼地上傳來的消息,令人振奮不已。直接參與這項科研實驗的中國科學院傳統與發育生物研究所東營分子設計育種研究中心主任王建林博士開心不已,他感嘆:「科技,正在這裡的鹽鹼地上創造奇蹟!」奇蹟的誕生,源於東營市近年來積極搭建平臺,創設環境,努力促使農業科技創新要素不斷在黃河三角洲這片土地上集聚。我國有近15億畝鹽鹼地,山東省有1590萬畝,淡水資源極度缺乏和大量微鹹水無法使用,致使有近500萬畝鹽鹼地未有效利用。
  • 鹽生植物系列文章——鹽生水稻暢想未來
    遼寧鹽鹼地利用研究所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開展耐鹽鹼水稻研究,在中國江河入海口發現野生耐鹽鹼水稻不在少數,如在太湖流域發現韭菜黃、老黃稻等,廣東湛江入海口發現「海稻86」等;不但國內的發現者頗多,中國農科院等機構還從國外引進相當數量的耐鹽鹼水稻材料進行篩選。
  • 上海師範大學與三省一市農科院共建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
    中科院院士許智宏、陳曉亞、林鴻宣、曹曉風、種康等國內業界專家學者,以及長三角三省一市農科院相關代表參加揭牌儀式。一直以來,上海師範大學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充分發揮學校在農學和生命科學等學科領域的優勢,聚焦長三角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資源。
  • 東營市委黨校副校長王光輝到新戶鎮鄉村振興服務隊調研
    月10日,東營市委黨校副校長王光輝一行四人到新戶鎮走訪駐新戶鎮鄉村振興服務隊,並調研指導新戶鎮鄉村振興有關工作。  在新戶鎮主要負責同志陪同下,王光輝一行實地查看了駐新戶鎮鄉村振興服務隊辦公場所,詳細了解服務隊工作生活情況,並召開座談會,聽取了新戶鎮黨委、政府及服務隊關於鄉村振興有關工作的匯報。
  • 上海市農科院為現代農業發展建立智庫、貢獻成果 為農業插上科技的...
    例如,市農科院作物所在油菜顯性、隱性核不育研究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培育形成了全國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高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品種「滬油雜1號」。如今,共有8個「滬油」系列雙低油菜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是農業部的主推品種,佔上海栽培油菜品種的95%以上,在長江中下遊地區累計種植面積超過1億畝。
  • 香城鄉村振興服務隊:蘆筍種植「博士工作站」揭牌
    近日,香城鎮鄉村振興服務隊第一書記村——龍水村與濰坊農科院蘆筍研究所、中國蘆筍研究中心共同建設的「香城博士工作站」順利揭牌。「香城博士工作站」建站後,中國蘆筍研究中心、濰坊農科院蘆筍研究所將派出博士駐站,對蘆筍育苗、種植、產品採收進行全面指導。
  • 【重磅新聞】「濰坊市農科院果樹科技示範基地」在大解召村掛牌啦!
    9月15日上午,「濰坊市農科院果樹科技示範基地」揭牌儀式在昌樂縣五圖街道大解召村舉行。省派昌樂縣鄉村振興服務隊成員馮世勇主持揭牌儀式,濰坊市農科院院長韓瑞東、昌樂縣副縣長相偉、省派昌樂縣鄉村振興服務隊副隊長田雷共同為示範基地揭牌。
  • i東營·最美東營人︱從石油行業轉行生態農業——苟水民的築夢人生
    潤松農業高度警覺,從2016年開始,著力搞好循環經濟,在兩千畝生態示範園林基地內,種植林下中草藥1500餘畝,食用菌200餘畝,畜禽養殖基地300餘畝。  「即便如此,這些仍舊支撐不了林業的長遠發展,我看不到希望在哪裡,這個事到底幹還是不幹?不幹,捨不得撒手;幹,看不到什麼希望,當時真是體會到什麼叫『進退兩難』!」如何走出困境,打破創業「瓶頸」?成為令苟水民夙夜難寐的問題。
  • 《鄉村振興看東營》走進山東第一強鎮:大王鎮
    七大鄉村振興示範片區全媒巡禮第一站:大王鎮。《鄉村振興看東營》專訪大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洪剛。看山東第一強鎮如何以工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以工業園區模式建設現代農業園區,以產業引領鄉村振興;看山東最早的農村黨支部誕生地,保存有中國首版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的紅色之鄉如何以組織引領鄉村振興,看中國四大名筆
  • 德州市農科院與慶雲東辛店鎮合作籤約 助力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2日訊 為深化院地合作,搭建交流平臺,5月21日,德州市慶雲縣東辛店鎮人民政府與德州市農科院全面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德州舉行,德州市農科院黨總支書記、院長賀洪軍,慶雲縣東辛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撒俊卿,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石然等出席籤約儀式。
  • 中國農科院推出12項科技援疆舉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2月3日,中國農科院對外發布消息:中國農科院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2月2日在北京籤署《中國農業科學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農業科技合作協議》。其中明確提出12項科技援疆舉措,助力新疆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
  • 三夏助力鄉村振興——德州市農科院科技特派員在行動
    6月18-19日,德州市農科院科技特派員李子雙帶領資環服務隊深入三夏農忙一線,開展助農幫農大行動。市農科院資環服務隊走訪了慶雲縣崔口鎮、東辛店鎮和尚堂鎮的20個行政村,詳細了解小麥收貨和玉米種植管理情況。
  • 鄉村振興·東營策丨河口區新戶鎮肥城村:大棚「架起」脫貧路 盤活土地拓增收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夢雨 王卉 東營報導為盤活村內閒置資產,駐新戶鎮鄉村振興服務隊和新戶鎮政府不斷地調研論證,引進和潤(東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肥城村實施「黃河·潤土」產業聯合體項目。該項目在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的同時,改變以前鄉村振興項目由傳統的單純由政府投資變為社會資本和鄉村振興專項補助資金共同投入,成功盤活村內閒置資產,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