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中國所有的創新口號都是騙人的,因為大家都不讀書

2021-02-19 瞭望海外

他是第18屆世界記憶力錦標賽季軍,排名世界第十。

他培養了20多位最強大腦選手,60多位世界記憶大師。

速記手機號,速記文章,考試知識點,單詞.

給你最實用的記憶力提升方法。

跟他一起學習,你的生活會有巨大改變!

宋真宗趙恆的《勵學篇》說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籍,記載了人類文化的知識,是傳承文化的重要媒介。

自有文字以來,書籍也就隨之誕生了。在商朝時候,人們把甲骨文刻在龜甲獸骨上,青銅器出現後,人們便把文字刻在青銅器上,這便是書籍誕生的原型。

而在竹書和帛書出現後,書籍可以說是真正從此出現了。書籍的出現,使得前人的智慧流傳了下來,這也是人類為什麼能在短短幾百年當中便從農業時代邁進資訊時代了。書籍成為了人類邁進未知,探索未知的奠基石。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若是沒有了書籍的存在,人類文明無從談起,整個世界將籠罩在愚昧、野蠻之中。

在信息交流尚不發達的時候,人們對於書籍便有著一定的尊敬,能得到一卷書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以前的學子,無一不是學富五車。但在今天,隨手就能看書的一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卻崇拜著讀書無用論,越來越多的人只重視著物質財富,卻忽略掉了自身內在的精神財富,閱讀書籍的人數,反而越變越少了。

閱讀數量與創新能力


不需要大筆啟動資金, 不需要極廣的人脈關係,

更不需要「辭職創業」。

25歲資產500W, 操盤3個天貓店銷售過億!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呢?張元濟先生曾說過一句話:「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而電影《卡薩布蘭卡》中有一句臺詞:「每個人的氣質中,都藏著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

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對一個的氣質是有著決定的因素的。

俞敏洪在演講中說到,我們國家缺乏創新,雖然中國一直喊著要創新,但所有創新口號都是空的。就如騰訊而言,騰訊,可以說是中國非常厲害的一個企業了,但騰訊的創新卻一直被人所詬病。

「騰訊又出新東西啦!」網友們第一時間去關注的並不是新出的東西,而是去看看騰訊又模仿了哪裡的東西。各行各業都在模仿,難道他們不想創新嗎,他們當然想,可是他們有創新的能力嗎?

今年一些人,所向披靡,而有的人卻一無所獲。

進入2021年,你的運勢又會怎樣……

我們一直喊著創新創新,但又不能靜下心去多讀書,多接受一下不同文化,不同情節,不同價值觀之間的衝突,去安安靜靜的像海綿一樣吸取著各樣東西。也因為這樣,喊著創新的口號,卻無實質性的東西去支撐著它,風一吹便倒了。

創新是什麼?創新的必要因素是什麼?美國的米哈裡·希斯贊特米哈伊著有一本書叫《創造力》,裡面曾經提到:「改變現有領域或者創造出一個新領域的任何觀念、行動或事物。」

而需要做到這一步,那些突如其來,一閃而過的靈感並不能成為決定性的因素,必須是要從某一事物當中厚積薄發才能誕生出來的。

而達到「厚」這一過程,必須通過不斷的閱讀,不斷的學習新事物,才能與之融會貫通。所以俞敏洪說中國創新口號都是空的,就是因為大家都不讀書,而缺乏了這一種厚實的基礎。

閱讀數量與聰明程度

許多人都認為猶太人這個民族是非常的聰明的,許多偉人都是猶太人,就連獲得諾貝爾將的也是猶太人居多。難道這僅僅是因為他們身為猶太人,僅僅是因為基因上的問題,就使的他們比我們聰明許多嗎?

根據權威機構的有關數據統計,猶太人一年平均每人閱讀65本書,讀書·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曾經在演講中提到,我們國家的國民普遍都不喜歡讀書,最應該讀書的老師和學生們,都普遍不讀書了。

我國自1980年在北京舉辦了第一屆圖書交易博覽會發展至今已經發展為一個全民閱讀的文化盛事了。中國為什麼要不斷促使全民閱讀,去宣傳全民閱讀,因為當一個民族都不讀書的時候,那麼這個民族離消逝也就不遠了。

推行全民閱讀的意義是什麼,是為了人們能在閱讀中感知文化的魅力,是為了人們能在閱讀中推動文化的發展,是為了人們能在閱讀中弘揚主流的價值觀。

在現在這個社會,許多不讀書的人掙到的錢反而比經常讀書的人掙到的錢都要多得多,也就出現「讀書無用論」這一類的說法,當然其實這也是從「百無一用是書生」轉變過來的。

喜歡這種言論的人,其實都是不怎麼讀書的,然後隨便找著一個理由去安慰著自己,讓自己不去讀書成為一個正確的選擇,無非就是一種自我暗示,自我安慰罷了。

日本一年平均每人閱讀45本,而中國,一年平均每人閱讀的書籍卻不超過5本。有人說,這不過是因為中國的人口佔比的數字太大,有著14億人的緣故,若是就讀高校的學生,肯定不止這麼少。

但據調研可知,國內許多重點高校裡面的學生平時也很少的去讀書。俞敏洪也在演講裡說過,有很多北大這樣的學生,平時也不太讀書。

他還講到,自己在北大演講時候曾經問過北大的學生,每年讀書超過30本的學生請把手舉起來。然而在這一個問題中,舉起手來的學生連三分之一都不到,最好大學裡的學生平時都不怎麼讀書,那其他學校裡的學生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說,之所以獲得諾貝爾獎的猶太人佔比居高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基因問題,而是因為他們對於知識的渴望,對於未知探索的熱情,遠不是我們可以比擬的,因為這個民族喜愛讀書,才造就了出了這麼多的偉人。

腹有詩書氣自華

除了創新之外,讀書還有什麼用呢?網上曾經流行了一個視頻,在劉備、關羽、張飛結義之時的對話。關羽與張飛的對話真的就顯示出了讀書與不讀書之間的區別。

關羽對劉備說:「從今往後,關某之命既是劉兄之命,關某之軀既是劉兄之軀,但憑驅使,絕無二心。」張飛在一旁也抱起拳說:「俺也一樣!」關羽繼續說:「某誓與兄患難與共,終生相伴,生死相隨。」張飛緊跟著:「俺也一樣!」關羽此時眼角含淚:「有渝此言,天人共戮之。」張飛依然:「俺也一樣!」

人,為什麼要讀書?當我們向愛人表白的時候,是不是通常只會說一句我愛你,但若讀書後,我們是否能對他說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或者「春風十裡,不如你」來一表自己自的愛慕之情,當與愛人起誓不分離的時候,是否也能說上一句「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呢!

當看到壯美山河的時候,是否脫口而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感嘆;失戀時是否能想到:「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感嘆與「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的胸懷。

小結:

中國之所以有著這5000年不逝的文化傳承,正因為有書籍的存在,前人們把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都記錄到了書籍當中去,而我們便能從中獲得他們思想,可以說,是書籍,才讓我們得以站在了他們的肩膀上面。

或許俞敏洪說中國所有的創新口號都是空的,我們現在還不能反駁他,但我相信,當全民閱讀成為常態,中國創新將會成為一個新的標籤。


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繫,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繫後臺,我們會立即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俞敏洪:中國教育不改革,多少個馬雲都會玩完
    他被譽為我們中國年輕學生的心靈導師。我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中國合伙人》,那裡頭有他的身影,他就是俞敏洪先生。俞敏洪:各位親愛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大家已經聽得非常非常累了,後面我講完了還有四位,大家都等待著馬雲要上場。
  • 俞敏洪:中國的中小學老師都不讀書,學生怎能愛讀書
    在這本書裡,他深入的剖析了很多高手故事,投資家巴菲特如何用最保守的策略轉到最激進的收益、書生曾國藩如何用結硬寨打呆仗的方式徵服太平天國,探險家柯林斯如何通過日行20公裡第一個到達極點,這些人都是沉得住氣,慢得下來的人。他們之所以能慢得下來,不是因為比別人有毅力,是因為想的清楚。時代越快,你越要慢下來,用一種戰略眼光看清楚再動。
  • 俞敏洪:每年閱讀量不超過5本,根本不叫讀書
    而讀書,就是投資自己的利器,是提升自己的有效辦法。大咖都在讀書俞敏洪:1年讀完300本書全北大任何一個學生一年的平均讀書量都不會少於100本。而俞敏洪是300本左右。俞敏洪說:「很多人認為這個時代「賺錢才是王道」,讀書不能直接創造效益,是耽誤時間。
  • 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俞敏洪「直擊」痛點,教育學者反駁
    俞敏洪談女人 在2018學習力大會上,俞敏洪表示,衡量和評價的方向決定了教育的方向。之後,他舉例說:如果中國所有女生找男人的標準,都是這個男人會背唐詩宋詞。那中國所有男人都會把唐詩宋詞背得滾瓜爛熟。如果所有女生都說,中國男人我就要你賺錢,至於他良心好不好,我不管。
  • 俞敏洪:讓所有孩子都快樂公平地學習英語
    城裡孩子學習英語的機會太多了,農村孩子學習英語機會非常少,一般都是小學三年級開始學,有的是到小學六年級開始學。農村孩子考上了北大,他們跟上英語學習很難。我跟那些來自農村的北大孩子交流的時候,他們基本上不敢用英語跟我對話,因為他們自己都覺得很沒有自信,對此我深有感觸,因為我在北大英語系學習四年,基本上沒敢用英語說過話。
  • 臺媒:都是騙人的口號
    來源:中國臺灣網蔡英文(來源:視覺中國)「大華網絡報」30日發表評論文章說,現今在臺執政政黨的黨名是「民主進步黨」,理應在執政時要彰顯民主與進步的價值。更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蔡英文竟然會對外表示民進黨臺當局領導人初選「不能民調,因為有民調就有競爭,會造成分裂。」民進黨向來認為民進黨內初選比對手國民黨來得民主,不就是因為採取全民調來決定參選人嗎?怎麼過去被認為非常民主的制度,如今不但不採行,反而認為會造成分裂。現在這個民進黨,還是過去臺灣百姓認得的那個民進黨嗎?
  • 新東方總裁俞敏洪:教師不讀書沒能力教好學生。該怎麼理解?
    在網上的一次直播裡,看到新東方總裁,中國最有錢的教師之一俞敏洪聲稱:教師不讀書,沒能力教好學生。當時就覺得這一言論有失全面和太武斷之嫌,沒想到最後在網上確實引起了很多人的議論和爭辯。個人認為俞敏洪先生說教師不讀書,就沒有能力較好現代的學生,這一論點的出發點或許只是想讓人們一定要多讀書,尤其是教師,一定要多讀書多學習,以此才能較好學生,這齣發點是好的,甚至是必須值得肯定的,作為一個教師,就必須要自己多學習,尤其是多看書,增長和更新自己的知識面,知識點,並且通過讀書從而提高教師本身思想素質和內涵,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教師不能在知識面上只吃
  • 俞敏洪認為中小學老師讀書少,誤人子弟
    「有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都是教教科書上的那點東西,不斷地重複不斷地重複,最後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們發現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變得知識面很狹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俞敏洪認為中小學老師讀書少。
  • 俞敏洪的「農村教師不讀書」言論,有失偏頗,網友:含有言外之意
    俞敏洪的「農村教師不讀書」言論,有失偏頗,網友:含有言外之意新東方的俞敏洪很喜歡發表一些大家不太認同的言論,近期他說的「老師不讀書」引起了熱議,對於老師讀書,他的說法是,一群不讀書的在教育學生,當然有失偏頗,並非老師都是不讀書的
  • 不讀書,誤人子弟!俞敏洪蠢話背後的良苦用心,有誰懂?
    同樣,這句話,也可以用來說說高高在上的俞敏洪老師。沒錯,雖然,他早已不在一線幹了,我依然尊稱他是一位老師。雖然他曾經舉過一個糟糕的例子:女性眼光膚淺,導致我們國運不前。如今,當俞敏洪再次因為口無遮攔,評價基層老師不讀書,從而誤人子弟時,我一點也不奇怪。
  • 俞敏洪炮轟中小學教師不讀書,真的有錯嗎?
    作為新東方創始人的俞敏洪曾在微博中表示:有很多中小學教師一年都不讀幾本書,一輩子都是教教材上的那點知識,不斷地重複又重複,最後自己被掏空了變得知識面狹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學生教好。俞敏洪這一極具爆炸性的言論瞬間在教師隊伍裡激起了千層波浪,不少教師紛紛指責俞敏洪沒有身處教學一線不了解教育現狀卻妄自發表言論,是對廣大辛勤工作的老師們的極不尊重。
  • 俞敏洪:被公眾誤解不可怕,我如何消解焦慮?
    10月21日上午,俞敏洪出現在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的一場發布會上,為新東方旗下品牌OK智慧教育站臺,「因為這個公司承載了新東方在TO B領域、特別是對公學校的很多構想和業務」,俞敏洪對《深網》表示。 教育和公益之外,俞敏洪現在會給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去讀書和鍛鍊。「讀書是我獨處的方式,滑雪、騎馬、徒步等運動可以部分緩解焦慮」,俞敏洪說。
  • 都知道俞敏洪愛人是北大校花,當年俞敏洪卻用這種方法追到她的
    說道俞敏洪,大家可能比較熟悉了,他創建的新東方培訓學校在教育領域可謂是佔有一席之地,據說中國70%的出國留學生都是從新東方畢業的。當然,出色的辦學成績也給他帶來的豐厚的收益,2019年,他在中國富豪榜排名第101位,總資產達到了226.億元。
  • 人民日報:目前在中國,所有保健品都是騙人的,沒有例外
    江蘇南京,參加養生保健講座的老年人讓我來告訴你,國產保健品為什麼一定是騙人的保健品。他們要是不騙人,都對不起這麼輕鬆優越的行騙環境。資金實力不足,絕大多數企業創新高科技產品乏力,加上高額的廣告費用,使得國內保健品企業只能生產低水平的重複產品,而企業競爭就是靠打廣告戰和高密度鋪銷售網點。
  • 俞敏洪擔心教師讀書過少
    近來俞敏洪網上的言論激起了教師們的憤慨,俞敏洪指出教師們每年讀書量太少知識更新太慢,教不好當前的學生。作為老師,我想說都願意讀書,只是因為家庭、事業、經濟等方面的原因,使他們沒有時間、沒有金錢去讀書,極個別也可能是因為思想懶惰。
  • 俞敏洪做了一件事 將改變大多數人對教育的認識
    作為教育者,俞敏洪希望中國的孩子,能在讀書中找到未來,讓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擁有更大的世界」。   最近聽聞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以數千萬包下郵輪,帶幾千名教師出海航行。雖然筆者也是俞敏洪的粉絲,但有那麼一刻,心裡還是閃過些許質疑,一向在生活上低調的俞敏洪為什麼要堅持這樣一場航海之旅?
  • 俞敏洪:學英語不必均等化 大學生創業缺創新
    正在北京參會的俞敏洪談及高考英語改革時,認為英語學習確實不必均等化。談及大學生創業,俞敏洪直言大學生創業項目95%沒有創新。  談高考改革:降低英語分值合理  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對英語這門學科「大動幹戈」,明確英語一年多考,並降低分值。中國英語培訓的開拓者俞敏洪認為,全球化時代,英語是否重要並不會因為高考難度和分值降低而改變。
  • 俞敏洪對話Minerva大學首屆學生,都說了些啥?
    我後來分析這樣的現象,教育有一點點像視頻網站和電影院的關係,儘管視頻網站這麼發達,每個人都能在上面看到任何你想看的電影,但是當電影出現在電影院的時候,大家還是會到電影院去看。        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在電影院看帶有體驗特徵,這也是當初十年前王健林決定做萬達院線的時候的觀點。
  • 俞敏洪:「有用的書」是肥料,「無用的書」是土壤,人因讀書與眾不同
    今年4月世界閱讀日之際,俞敏洪就曾在自己的書房進行抖音直播,和網友暢聊讀書心得,為鄉村兒童公益「帶貨」,將直播所得收入翻倍捐給鄉村學校用於購買書籍。9月10日,作為「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的領讀人,俞敏洪再次來到抖音直播間,對話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談讀書對人生的意義,向網友推薦自己愛讀的書。
  • 「上大學是為了終生不畢業」——俞敏洪快手直播首秀都講了什麼?
    出生於 60 年代的俞敏洪,大學階段正是中國大學教育勃發的輝煌時期。在俞敏洪的回憶中,大學時代帶給他的有難以忘卻的浪漫經歷,也有自己從懵懂無知到成熟理智的蛻變。吉他、草坪、圖書館,一切都與今天不同,「草坪歌曲、校園歌曲在當時可以說比現在的卡拉OK浪漫很多,」俞敏洪對直播間的老鐵們回憶,「卡拉OK是大家跑到一個房間裡喝酒唱歌,並不如在天廣地闊的月亮下面,在圖書館前面燈光的草坪下面唱歌會更加浪漫。」八十年代的大學生,精神生活的主題詞大多包含著理性、自強、真理等充滿理想色彩的詞彙。但浪漫回憶的背後,俞敏洪也有著刻骨銘心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