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孤獨感的兩種方式:為什麼你總是感到孤獨?主要還是因為太懶

2020-08-26 戀愛心理師

孤獨感的本質是源於:對已經失去、尚未得到、幻想中的自身之外的其他客體,所懷有的一種痛苦的渴望。

無論你是逃避現實還是更加徹底的選擇放棄,這都是缺乏勇氣面對現實的表現。

因為現實中總是充滿了不確定性的,你其實也並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孤獨,什麼時候能夠走出孤獨。

狂歡背後的孤獨

最近和學員小A交流,他跟我談起孤獨這個話題,他和我說:「總覺得生活太平淡,沒有激情,所有的生活片段都是按部就班,每天早出晚歸,日復一日。」

他每天都是睡到第三個鬧鐘結束才起床,隨意洗漱一下就匆忙出門上班。

在公司不是做著乏味的工作,就是發呆走神,然後下班回家就是打遊戲,打到困的不行了才停下來。

到了周末的時候,就呼朋喚友,和很多的朋友出去唱歌吃飯,玩到盡興才回家。

他孤獨嗎?看起來並不孤獨,畢竟有很多人圍著他轉。

他不孤獨嗎?他說自己其實孤獨的要命,每當一個人呆在家裡的時候,他感覺這個世界就剩他一樣,就好像小時候媽媽總是把他一個人丟在家裡。

孤獨就像一個個溫柔的漩渦,讓他在裡面麻木地快樂,讓他想爬又爬不出來。

大概,我們都一樣吧。總是看起來很努力卻又覺得很墮落,看起來很快樂卻又很悲傷,看起來很平靜卻又很孤獨。

孤獨是因為恐懼和焦慮

孤獨感並不是我們生來就擁有的屬性而是我們遭遇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創傷,在成長過程中逐漸產生的一種情緒感受和認知反應。

產生孤獨感的早期,是在於嬰幼兒階段。

處於嬰幼兒時期的我們,對母體的依賴是無可避免的,這種依賴是非常完全的、整體的一種投注,因為這是出於對生本能的渴望,以及對死本能的恐懼。

雖然我們的母親無時無刻的照顧著我們,但是難免有顧及不到的時候。

當我們被忽略的時候就會覺得被這個世界攻擊了,死本能在這個時候就會被激發。這個時候我們尤其會渴望母親的出現,如果沒有,就會產生極其強烈的孤獨感和恐懼感。

而那些從小就不被關愛和照顧的孩子,這種感受更甚。

隨著我們逐漸長大,我們也難免會和身邊的親人產生分離,每一次分離其實都讓我們深感痛苦,讓我們對未來充滿焦慮,也讓我們對重逢特別的渴望。

特別是在剛分離的那一段時間,我們的孤獨感因渴望尤其強烈。

就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母親離開的時候總會嚎啕大哭。只有等母親回到身邊,才會感到安心。

這種恐懼和焦慮,就是孤獨感在一開始最本質的來源。

這種對於生存的渴望是與生俱來的,也是成長過程中尋求他人認同的基礎。當我們處於強烈的渴望和無法被滿足的狀態時,嬰幼兒時期的那種焦慮和恐懼就會再次重現,所以我們才會感覺孤獨。


孤獨是因為渴望

單相思或者失戀的人容易感到孤獨,其實就是對已經失去客體,所懷有的一種痛苦的渴望。

他們在對於「想要得到的渴望」與「得不到的無奈」這兩種強烈情緒的交鋒之下,產生了嚴重的撕裂感,而這種撕裂感讓他們深感痛苦。

進而又因為痛苦,他們早年的那種種分離創傷會被同時激發,從而讓他們覺得失去對方活著也沒有什麼意思。

一個人的生活一旦變成了這樣,他不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孤獨才是怪事。而情感問題產生的撕裂感和無意義感往往比生病產生的感受要更加強烈,更加長久。

所以,在一些失戀或者單相思的人身上總是能夠感受到極其強烈的孤獨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因為孤獨感本身並非是與生俱來就擁有的一種感受,而是由於無法被滿足所引發的,所以如果沒有渴望,我們也就不會感到孤獨。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心智成熟的人非但不會逃避和排斥孤獨,反而會主動地享受它。

我的一個朋友B,在我記憶中,他就是那種看起來孤獨的存在。

在過去的印象中,我一直覺得他是一個循規蹈矩、無趣且死板的人。

他總是班級裡來的最早,走的最晚的。每天早上堅持背誦詩詞和單詞,每天晚上堅持自習課之外的自習,好像永遠都是一個人的樣子。

他成為了我記憶中,唯一一個青春裡不青春的人,非常的單調和乏味。當時對於他並談不上喜歡和欣賞,甚至覺得他很孤獨也很可憐。

因為他只會背單詞,只會刷題,只會繞著枯燥的操場一圈圈快跑。

可是後來,隨著成長,我才知道,他一點都不可憐,也不孤獨,心中有光的人,怎麼會孤獨和可憐?而且他還一直跟隨著光往前跑,這其實是很讓人羨慕的一件事。

孤獨是因為懶惰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孤獨,也因為太懶。

我們無法在清晨撕開被窩的誘惑,無法在深夜管住自己伸向宵夜的手,甚至無法在下班的時候邁開自己的雙腿。

所以,在滿是裙子和短褲的夏天,我們只能拖著一身肥胖的疲憊,感覺孤獨得要命。

有人說,孤獨是這個世界的流行病,和抑鬱一樣。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活在無盡的孤獨裡,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快被情緒淹沒。

也許,我們可以不那麼孤獨。學著在每個清冷的早晨喝一碗暖胃的粥,學著每天不吃垃圾食品,學著每個下班的之後都跑五公裡的步,可能我們就沒有那麼孤獨了。

一個如果無法管住自己可能是性格上的弱點,但是如果一個人不能忍受孤獨,那可能就是靈魂上的缺陷。

人類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來源於對現實的否定、逃避、和不接納。

如果我們能夠接受痛苦是存在的、是無法逃避的這個事實,那麼痛苦也就不存在了,而孤獨感亦是如此。

如果我們能夠接受孤獨的存在,而不是抗拒,那麼我們就能逐漸意識到:我們已經長大了,我們已經不是小孩了,我們已經能夠不依賴母親而獨自生活了。

這樣我們就會逐漸走向了成熟,我們的內心就不會再被嬰幼兒時期對於死亡的恐懼與焦慮所捆綁,我們就會懂得要為自己負責。

因為這個時候你會意識到,任何試圖去追逐外界,試圖從他人身上獲得安全感,試圖融入一個熱鬧的圈子從而令自己「暫時」擺脫孤獨感的行為,其實對於你而言都是一種對心智的損害。

獨處並不會孤獨,無效社交才會。

擺脫孤獨的兩種方式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那麼到底如何才能夠讓孤獨不影響自己的生活?

第一,面對和接受你的孤獨

承認孤獨,是不怕孤獨的前提,盡情享受就可以了。

其實大部分的痛苦並不是因為事物本身,更多的還是來源於對事物的抗拒和逃避引發的次級痛苦。

次級痛苦是可以隨著你的注意力不斷被強化的,最終會帶來強烈的感受。

所以你越是想擺脫孤獨感,你就會越焦慮,你越是焦慮,你的孤獨感就越強烈,隨之你會選擇去逃避,會選擇去掩蓋它,最終演變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你必須去正視你的孤獨感,什麼都不要做,不要再試圖去幹預它。

你只要把自己當做一個旁觀者,去感受和看著它就好。

第二,去充實那個缺乏安全感的自己

好好的去生活,在生活中多思考,認真的去學習,經常性的去了解或者做一些有趣的事情,讓自己開心起來,也就是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這些事情是在日常狀態下最靠譜的,可以穩定自身的,可以讓孤獨不長久停留的方法。

至於「廣交朋友」或者「博取他人認同」這樣子的方法,這是小孩子才會做的幼稚行為。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說明你可能還是以小孩子的角色在面對當下的生活,說明你的生理發展雖然成熟了,但是心理年齡可能停滯在了過去的某個階段。

畢竟如果你要純粹依靠他人的認同來驅散孤獨的話,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風險,因為別人你是無法控制的,你能控制的只有自己。

別人無法一直滿足你,如果你的期望越大,往往失望就會越大,這種風險本身就會讓你陷入更大的失控之中。

所以,當你真的要用到人際關係的力量去應對孤獨時,我希望你只把人際關係當作你面對孤獨時的一種輔助,千萬不能把希望都壓在它的上面,因為能讓你不孤獨的只有你自己。

請你相信,清晨和黃昏,歌聲與晚霞,落月和清風,這世界上的小確幸,都會是你的。

所以你可能會孤獨,但是你可以選擇和孤獨共存,甚至可以去學會享受孤獨。

在世界上有很多種活法,而選擇努力而又忙碌的活著,可能是最好的一種。

*作者簡介:心理諮詢師知心,兩性情感導師,把心理學帶到大家的生活中去。

相關焦點

  • 為何你總感到孤獨?如何處理孤獨感?<1>
    孤獨感是一種主觀體驗,並沒有一定的標準,不管你是獨自一人,還是擁有一大群朋友,你有感到孤獨的時候。孤獨感在人類文學和心理學中一直是長期探索的主題,而他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上也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也許你認為孤獨感不就是朋友少,沒有對象不是嗎?確實表面理解是這樣,不過孤獨感卻有著更深切值得注意的意思。
  • 為何你總感到孤獨?如何處理孤獨感?<3>
    也有些人是自己從內心發展出的孤獨感,也許覺得自己不被愛,不該被愛或感到沒有自信等等。儘管身處在人群中依然感覺格格不入,在有意或無意地將自己從社會中抽離而形成的孤獨感。所以說孤獨感形成的原因有各式各樣,不過幾乎所有孤獨感都不是一天一夜造成,而是慢慢堆疊成型的。
  • 為何你總感到孤獨?如何處理孤獨感?<2>
    而孤獨感也是這樣,它會提醒我們是時候社交了,我開始感到孤單失落難受了。這是為了避免痛苦難受,我們就會想到尋找社交,為什麼會有這種奇怪的機制?其實這個不難理解,社交確實在我們一般人生命中有著蠻重要的位置。
  • 養寵物可以緩解孤獨,因為它們需要你,你離不開它們
    人們通過被需要而確定自己的價值,這就是為什麼養寵物可以緩解孤獨的原因,因為在被狗、貓、狗的需要中,看到了自己的那點無足輕重的價值和意義,人還繼續活著,難道不是靠著這點遊絲般的意義而延續生命嗎?老人們的孤獨也源於他們沒有被需要。
  • 你為什麼感到孤獨?
    這時候的我們會有這樣一種奇妙的感覺,總是期待著有人來找自己聊天,可是當真的有人和你聊起來的時候,又想快點結束聊天,一個人待著做自己喜歡的事。有時候我們暗示自己,覺得孤獨也是一件快樂的事,一個人隨心所欲,無需去遷就誰,也成了一种放松。但又會在這樣不斷重複循環的狀態下,孤獨感倍加。
  • 你為什麼會感到孤獨?
    然而,量化甚至定義孤獨是十分困難的挑戰。事實上,這太困難了,以至於神經科學家們一直迴避這個話題。  戴琦表示,孤獨本質上是主觀的。完全孤立地度過一天,安靜地沉思並感到精力充沛,是完全可能的。或者,當你身處一大群人中間,生活在擁擠的大城市中心時,也會感到孤獨;有時候,即使有親密的朋友和家人的陪伴,你也可能沉浸在疏離的痛苦之中。我們還可以舉一個更現代的例子,當與另一個城市的親人電話交談時,你可能會獲得深深的情感聯繫,同時又倍感孤獨。  2016年,戴琦發表了她的第一篇關於孤獨的神經科學論文。
  • 戰勝狡猾的孤獨感:四個步驟,幫助你打破「孤獨思維」的循環
    當我們的關係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時,孤獨感就會悄悄找上門來。當我們感到不受歡迎或被孤立時,也會發生這種情況。孤獨感很狡猾,它不僅僅在你一個人的時候欺負你,當你在一個滿是人的房間裡時,你依舊可能會被孤獨感侵襲。
  • 緩解焦慮的兩種方式:原來你總是感到焦慮,是因為內心充滿怨恨
    焦慮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你並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焦慮,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走出焦慮。因為現實中總是充滿競爭的,而競爭又難免引發敵對衝動,所以對於焦慮誰都無可避免。明明不是想死,為什麼在高樓會有往下跳的焦慮呢?從人類進化學來說,人與生俱來就有一種自衛求生的本能。當人感到危險的時候,就會本能的產生一種不良情緒來警告自己遠離危險。
  • 天生孤獨的4星座!明明人緣好卻還是感到寂寞,一起來體會孤單滋味
    我們常常把朋友數量來做孤獨的估計值,但實際上並不是朋友越多就越不孤單,就算朋友聚餐約會很多,偶爾我們還是要學會與孤獨相處,而以下這四個星座特別容易感到孤獨,跟著小編來看看他們的內心吧~處女座:內心孤獨處女座做事井井有條理,這樣的性格讓他們在職場上備受賞識,取得很大的成就
  • 孤獨可以靠吃藥緩解嗎?科學家們正在試圖尋找答案
    作者丨楊浩林2018 年美國 UCLA 大學做了一次關於孤獨的調查(Cigna’s 2018 Loneliness Survey),結果發現,接受調查的美國人中,有 50% 的人表示他們有時或總是感到孤獨,另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很少或者從來不被別人所理解。
  • 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尼採:人生來就是孤獨
    有時候會感覺到這個世界的真實,真真實實的孤獨感!前兩天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句很傷感的句子:孤獨是個常態,一邊想活,一邊又不想活!這種面對孤獨的態度是很可怕的,我曾經也一度感言:現在的年輕人,覺得活著很沒意思,但又不想死!
  • 你感到孤獨嗎?談談我自己是怎麼和孤獨相處的
    誰一個人坐著,一個人睡覺,一個人走路,誰充滿活力,一個人抱著自己,你會在森林的孤獨中感到愉悅。另一方面,在某些情況下,孤獨成為精神和身體問題的原因,甚至是死亡。有一個詞叫「孤狼」,說的是對社會有非常負面的影響,因為它曾經用來形容人他的孤獨是導致暴力的仇恨的溫床。因此,不管是否選擇了孤獨,這是我們花費時間決定結果的方式。我嘗試給一些實用性的建議,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價值。
  • 「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5招擺脫孤獨感
    編者按:孤獨是現代社會「隱藏起來的時疫」,通常人們認為吸菸、酗酒和鍛鍊等生活方式才會影響健康,其實,孤獨對健康的傷害也不容忽 視。孤獨是一種不好的心理狀態,因為感到被外面的世界隔絕或被外面的世界排斥而產生的鬱悶苦惱的心情,甚至產生抑鬱。一般都是因為下面幾個點導致:一,現在這個時代變得高效,使得友情「快餐化」,熟人變少,從而使得孤獨慢慢瀰漫。二,社會競爭越來越大,成年人都需養家餬口、在外打拼,不可避免的會忽略了自己的小孩和家裡的老人,讓他們變得孤獨。
  • 你是否經常感到很孤獨?如果是,你需要衝破身上的閉鎖心理
    為什麼你會感到孤獨每個人在一生中,多多少少都會感到一些孤獨感。孤獨的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自己與他人無法建立出良好的社交互動,而感到自身被世界隔絕的一種心理感受。有時候儘管你身處人群當中,但假如你無法跟這個圈子裡的人,構建出一種和諧、愉悅、放鬆的互動方式,好像你跟他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似的,你就會感到孤獨。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每個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 科學發現,感到孤獨可能是因為你沒吃夠?|journal of personality...
    雖然明天還要上班,但國慶長假馬上就要到了~節前最後幾天的工作,還是打起精神來努力完成吧!  過去這兩周,我們的月小兔又讀了哪些神奇的研究文獻呢?目錄先來一份:  控制飲食讓你感到孤獨?你不是一個人  做好事一定被誇?你也可能被罵偽善  發現自己比一般人怕痛?
  • 害怕孤獨卻總是孤身一人的星座
    其實並不是孤獨伴隨著你,是你自己想得太多然而付出實踐的卻微乎其微,那麼內心當然會感到孤獨,那麼以下這些星座害怕孤獨卻總是孤身一人,也許早已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吧! 天蠍座 天蠍座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他們不太喜歡人多的場合,因為那樣會讓他們覺得很放不開,所以孤獨是天蠍座天生就具有的
  • 關於孤獨的5個主要誤解
    社會孤立是孤獨的客觀狀態。相反,孤獨是斷開連接的主觀體驗。這意味著您可以和其他人在一起,但仍然感到孤獨。為什麼會這樣呢?孤獨感可能源於沒有被看到,理解或驗證的感覺。它可能來自與不認同您的價值觀或親密的人共度時光。它也可能來自太多的表層互動而沒有足夠的更深層次的聯繫。
  • 為什麼身邊明明不缺朋友,內心卻總是感覺很孤獨?
    然而,如此疲倦的自己,每每臨睡前卻還是想再刷刷手機,害怕睡著了,便跟這個世界切斷了聯繫,或者期盼著身旁有個人能陪陪自己……這種強迫自己無法入睡的感覺,叫做孤獨。只因晚上一個人面對空蕩蕩的房間,這股孤獨感實在讓他很難入睡。這股孤獨感我相信不光是Ta有,很多人也是有這種感覺的。這種孤獨感並不是源於你身邊沒有人陪你。而是每次想找個人陪的時候,卻發現有的人不能找,有的人不該找,還有的人找不到。
  • 與生俱來的孤獨感
    說到孤獨感,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有。不同時期,不同場合,或是人生的不同階段。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觸:沒人懂我,我是孤獨的,孤獨到別人進不來,孤獨到自己出不去。總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孤獨的一個,內心的某處封存起來,既不屑於和別人求同存異,也不願新的事物加進來。有些時候的孤獨感是讓人享受的,有些時候的孤獨感是讓人失落的,主要是取決於當下的環境和主觀意識的感受。孤獨感是與生俱來的,不是因為你是一個人就必定孤獨,也不是有人陪伴,就不孤獨。
  • 孤獨等同每天吸菸15支,5招擺脫孤獨感
    孤獨是現代社會「隱藏起來的時疫」,通常人們認為吸菸、酗酒和鍛鍊等生活方式才會影響健康,其實,孤獨對健康的傷害也不容忽視。孤獨是一種不好的心理狀態,因為感到被外面的世界隔絕或被外面的世界排斥而產生的鬱悶苦惱的心情,甚至產生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