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焦慮的兩種方式:原來你總是感到焦慮,是因為內心充滿怨恨

2020-08-26 戀愛心理師

焦慮的本質是因為敵對衝動被壓抑,而敵對衝動意來源於與內驅力相伴隨的負面情感。

正是因為生活中存在各種各樣的負面情感,才構成了敵對衝動的產生,所以強烈的負面情感是產生焦慮的基礎。

焦慮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你並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焦慮,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走出焦慮。

因為現實中總是充滿競爭的,而競爭又難免引發敵對衝動,所以對於焦慮誰都無可避免。

焦慮源於被壓抑的敵對衝動

有一次,我和A小姐一起去海邊玩。結果走到海邊的時候,我突然產生一種強烈的焦慮感,並且伴隨呼吸加重,心跳加速,全身輕微的顫抖的軀體反應。

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我對A小姐有強烈的怨恨,我有一種想把她推進海裡的衝動。

因為她前一段時間拒絕了我的表白,雖然我們現在還是朋友。

好像在我身上的敵意與焦慮的因果關係並不是非常明顯,所以我細緻的解釋一下內心的怨恨是如何轉化為焦慮的。

因為我原先對A小姐是有好感的,因為被拒絕產生了怨恨,而壓抑怨恨是我與A小姐繼續相處的關鍵。

通過壓抑作用,令我感到苦惱的怨恨便會從意識中消失,被隱藏到潛意識之中,這個時候我就不會表現出敵對衝動。

簡單來說,一個人的怨恨如果被壓抑,那麼他就察覺不到心中曾懷有怨恨。

然而,從長遠來看,這種暫時獲得保障的方式並不是最安全的。經過壓抑的過程,我的怨恨雖然從意識中被驅逐了,但是不代表它就消失了。

只要怨恨對其他的利益有著足夠強大的潛在威脅,那麼壓抑怨恨所帶來的結果,也就足以導致焦慮。

所以我當時強烈的焦慮感,其實就是來源於我對A小姐的怨恨。

焦慮的本質是負面情感

人的心理結構一直是處於一種穩定、平衡的狀態。

而敵對衝動是從個體人格的正常結構中分裂出來的,是壓抑的產物,所以是失控的。

敵對衝動作為一種具有突發性和高度爆炸性的情感,會在個體穩定的內在心理結構中不斷的衝擊,以此尋找發洩的出口。

因為它是被壓抑的部分,所以反而擁有更加強大的衝擊力和持久力,它能夠持續不斷的進行衝擊,所以焦慮總是能持續很長時間。

而且個體在這個過程中,因為壓抑的緣故無法意識到敵對衝動的存在,所以焦慮往往又是莫名其妙的。

最近,我的一個來訪者D女士找到我,她說她非常的焦慮,而焦慮的原因是害怕上司生他的氣。

在上周,上司要求D女士準備一份備忘錄並且馬上給交給他,這對她來說有些困難,因為她當天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結果她做到很晚,才把備忘錄交給自己的上司,甚至回到家都十一點多。

她的上司對於她的不準時並沒有表現出不愉快,也沒有批評她。但是她卻焦慮到一整晚沒有合眼,她擔心上司生她的氣。

在經過簡短的諮詢之後,我才意識到她才是那個真正生氣的人。因為她的上司明明知道她有很多事情要做,仍然把做備忘錄的活強加給她,她覺得這是不合理的。

但是因為對方是領導,她當時沒有選擇拒絕。並且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壓抑了自己的憤怒,這種憤怒最終轉化為焦慮,並且持續了很多天。

這種被壓抑的負面情感,就是焦慮一開始最本質的來源。

這些負面情感是與生俱來的。當個體處於強烈的渴望或者無法被滿足的時候,這些負面情感就會爆發,進而成為焦慮的驅動力。

焦慮的兩種表現形式

感到危險來自內部並且指向自己

曾經看過一個報導說,有對夫妻住在25樓高的房子裡,每當女主人走進陽臺或者是挨著窗邊時,就有一種想要跳下去的衝動。夫妻倆都很擔心,最後覺得有點嚴重就去看了心理醫生。

明明不是想死,為什麼在高樓會有往下跳的焦慮呢?

從人類進化學來說,人與生俱來就有一種自衛求生的本能。當人感到危險的時候,就會本能的產生一種不良情緒來警告自己遠離危險。

那這種危險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敵對衝動。當你對自己不滿的時候,就會產生敵對衝動,這個時候你就會想傷害自己。

而你之所以感覺不到,要麼是身體為了保護你,自發的壓抑了這種敵對衝動。要麼就是因為人的思維誤區,所以你不看不到。

所以你只是感到有跳樓的焦慮,但是卻不知道為什麼。

感到危險來自內部並且指向他人

如果一個女人總是覺得丈夫想傷害自己,這很可能是她自己對丈夫有強烈的怨恨,但是這樣的想法和她的超我是存在衝突的,所以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就被壓抑下去。

這個時候她會把敵意投射到丈夫身上,因此覺得是丈夫想要害自己,並且為此感到惶恐不安。

這個過程存在兩重偽裝,第一重偽裝是壓抑在起作用的,就是讓自己意識不到怨恨。

而第二重偽裝是,讓自己認為敵對衝動來源於外界而不是自己,以此獲得道德上的安寧。

就好像一個心懷不軌想要傷害、欺騙他人的人,同時也會害怕別了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

所以他就會壓抑自己的敵意,並且將其投射到別人的身上,這個時候他就會產生強烈的焦慮,覺得身邊的人都對他有強烈的敵對衝動。

對於這些因為壓抑的敵對衝動而導致的心理過程,焦慮情緒就是它的最終結果。

在弗洛伊德記錄的一個病案中,對白馬有焦慮的小漢斯,其實就是把自己對父母的敵意壓抑了,並且把敵意投射到了白馬身上,所以就形成了對白馬的焦慮。

因為對於小漢斯來說,父母是他的養育者,是他最親近的人,他怎麼可以怨恨他們,怎麼可以對他們有敵意,這和他的道德感形成了衝突。

所以為了保護小漢斯,身體自發的壓抑了這種怨恨,而怨恨無處可去,就以對白馬焦慮的形式表現出來了。

很多關係和諧的錯覺,其實就是建立在這種「鴕鳥效應」上面。

緩解焦慮的兩種方式

那麼到底如何才能夠讓焦慮不影響自己的生活?

第一:察覺焦慮,停止強化

內在充滿敵意的人,會格外難以判斷外界的情況。會因為環境以及周遭人的一些行為, 進而引發內心的混亂,而這種混亂會令我們自身陷入難言的焦慮中。

因此,能夠在痛苦複雜的情緒中,依然維持一個相對客觀的判斷,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需要客觀的認識焦慮,明白焦慮只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任何人都會產生焦慮情緒。

我們會因為長得不好看焦慮;我們會因為成績不好焦慮;我們會因為找不到工作焦慮;甚至我們連找不到對象也焦慮。

因為焦慮就起始于于內心的負面情感,而一個人如果沒有負面情感才是怪事。

所以正確的看待焦慮並且接受它,是解決焦慮的第一步。

大部分人焦慮剛開始並不強烈,更多還是來源於後期的強化,不論你是去糾結它,還是去排斥它,你的注意力始終在焦慮上面。

這必然會引起精神交互作用,導致你的焦慮感不斷被強化,並且固著下來。

然後你就會沉浸在焦慮裡,像一隻鹹魚一樣,長籲短嘆。

其實只要你看到焦慮背後的原因,及時的把內心的不滿通過合理的方式釋放出來,那產生焦慮的內驅力就會消失,焦慮自然也會消失。

第二:開始充實內在資源

精神分析學家克萊因說過:「人們最初獲得內在資源的起點,是在嬰兒期和養育者的溝通關係當中。」

所以我們除了自我察覺,還要回到關係中去。

我們可能會在關係中遇到一些人,他們自身的內在資源是比較豐富的,能夠容納我們內心的痛苦和敵意,並使用語言或其它方式表達出來。從而幫助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且發展出自己的內在資源。

而要選擇什麼樣的人,是需要非常講究的。我們需要去找那些有耐心,願意好好聽我們說話,並且理解和尊重我們的人,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的幫助到我們。

如果你覺得身邊也沒有這樣的人,自己的內在資源又實在匱乏,那我建議你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去和心理諮詢師建立關係。

因為心理諮詢師可以為你提供好的客體關係,他能接納你的痛苦和無助,能重現你早期的客體關係,並且願意和你一起處理早期的創傷。

我希望你可以正確的對待內心的情感,正確的對待焦慮,只要你肯努力付出,時間終究會給你一個交代。

如果你還是迷茫,無助,焦慮。

不妨讓自己忙碌一些,可以做做冥想,也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在呼吸和感受中找回真正的自己。

*作者簡介:心理諮詢師知心,兩性情感導師,把心理學帶到大家的生活中去。

相關焦點

  • 焦慮,是因為你內心荒草叢生
    焦慮,是因為你內心荒草叢生 小巷 又彎又長 沒有門 沒有窗 我拿把舊鑰匙 敲著厚厚的牆-----比較輕的情況下對人還是有益的,比如常見的考試焦慮,因為即將到來的一種考驗,內心不確定是否能過關,因此就會產生一些緊張不安的情緒體驗,為了緩解這樣的緊張情緒,就會更加努力的做考前準備,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好處的。但嚴重的時候則不然,它會讓人抓狂,緊張的感受超出了自己承受的範圍,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而且還會出現身體上的反應,手心出汗、頭皮發緊、四肢僵硬、心跳加速等。
  • 什麼讓我們感到焦慮,什麼就是我們焦慮的原因
    比如快考試了,學生會感到焦慮,那麼我們會把焦慮的原因歸結於考試這件事。這就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絕大多數人想問題的一個方式。什麼讓我們感到焦慮,什麼就是我們焦慮的原因。這種思考會耗費你的腦細胞,甚至還會將問題的源頭指向自己,即費力,又容易讓人不痛快。但在心理學家看來,這樣的方式恰恰是改變自己的認知,緩解焦慮最有效的一個途徑。所以這裡,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下,有哪些內在的原因導致我們產生了焦慮的情緒。
  • 緩解孤獨感的兩種方式:為什麼你總是感到孤獨?主要還是因為太懶
    無論你是逃避現實還是更加徹底的選擇放棄,這都是缺乏勇氣面對現實的表現。因為現實中總是充滿了不確定性的,你其實也並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孤獨,什麼時候能夠走出孤獨。只有等母親回到身邊,才會感到安心。這種恐懼和焦慮,就是孤獨感在一開始最本質的來源。這種對於生存的渴望是與生俱來的,也是成長過程中尋求他人認同的基礎。
  • 孩子總是焦慮,巧用「流沙原理」,幫助孩子脫離「齊加尼克效應」
    雖然朋友的孩子看上去只不過是因為學習感到緊張而已,但實際上大多數孩子都存在這樣的情況,一到開學的時候就會出現大大小小的病症,其實這都是焦慮所導致的,也叫做「齊加尼克效應」。,那麼你需要擁有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如果將自己焦慮的事情一直埋藏在心裡的話,那麼這只會是一件使孩子感到痛苦的事情,所以在這個時候又有一個可以以傾訴的對象,有助於孩子緩解壓力,緩解焦慮。
  • 日常生活中,該如何緩解焦慮?
    一般來說,焦慮症狀有輕有重。還記得你在年級大考前躺在宿舍輾轉反側,以及第一次甜蜜約會時的惴惴不安嗎?它們就是我們在面對壓力的情況下,產生輕度焦慮的反應。這種輕度焦慮對人有益,可以讓你充滿幹勁,小心謹慎,在deadline之前快速地完成工作,或者是在人生道路上幫助你努力克服困難,走出迷途。
  • 越努力越焦慮!如何緩解焦慮情緒,打工人趕緊看一下
    原來「閒著」這個詞已經讓當代年輕人感到有罪惡感,別人在為生活而奮鬥的時候,你停了下來了驚恐障礙兩種形式。,也不會感到慌張焦慮。,想到這你就會倍感焦慮,心情煩躁令你在工作的時候無法專心工作。當你做完這件事後再去做下一件,把事情一個個逐一完成就不會感到焦慮。
  • 為什麼會無緣無故感到焦慮?
    你焦慮麼?當生活不如意時會感到焦慮?當工作壓力大時會感到焦慮?當家庭矛盾重重,孩子時常闖禍時會感到焦慮?大家可曾想過:&34;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本書《焦慮心理學》,這本書可以解答內心的疑惑。,只要報表或工作匯報出現一點差錯,就會感到十分不安,覺得自己可能會因此被辭退,進而丟了工作,沒有了經濟收入,無法養活自己,由此感到焦慮不已。
  • 心情長時間緊張焦慮怎麼緩解?
    在生活中一些長期焦慮的人總是因為一件事焦慮就懷疑整個人生。這是非常不理智的,有的人因此對自己的整個生活充滿了懷疑,然後整個生活也是隨之被毀掉了。所以,一碼事是一碼事,不要用焦慮的心情來看待生活中的其它美好的事。第三:多看看生活中的美好的事,消除自己的焦慮。
  • 《一邊焦慮,一邊成長》:學習化解內心的焦慮,實現心智的成長
    有人可能要問了:可我還是不喜歡焦慮。有沒有一個開關或者按鈕一樣的東西,只要一按下去,焦慮就永遠從我內心消失殆盡?作者蘑菇姑姑的答案非常肯定,這種迴避的方式行之無效。驟然間脫離舒適區令我們感到不安,忍不住感到焦慮。而在我們放棄了美食,選擇了枯燥的運動,減肥卻還不見效時,這種焦慮情緒就更嚴重了,甚至會使我們放棄減肥。這個時候,才是我們正面焦慮的最好時機。
  • 緩解焦慮,從行動開始
    2020為什麼大家都如此焦慮?焦慮就是我們對還沒發生的事情的負面想像。緩解焦慮的最好方式,就是行動,沒有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區分,你的行動究竟是解決你所焦慮的問題,還是用來緩解焦慮情緒。你會發現,一旦寫出來、顯性化之後,你就擁有了一種第三方獨立觀察視角,看自己的事就跟看別人的事似的,一下就超脫了。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原來最壞的情況也不會那麼壞。
  • 焦慮的本質是對失控的恐懼|如何緩解焦慮?三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當我們面對的不確定性越大,內心所感到的焦慮程度就會越大。當面對一件未知,不確定的事情時,我們就有一種不被掌控之中的感覺,或是不安全。而這種對於潛在的失控,不安全,其實是人潛意識失控的恐懼,甚至是危及生存的恐懼。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分離焦慮」。當一個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她媽媽離開了她,她的內心就會感受到不安全,害怕自己一個人獨自的面對這個世界,害怕自己沒有能力生存。
  • 一個人焦慮的根源,在於這3點
    不管你是小孩,還是成年人,不管你是學校裡的學生,公司裡的員工,還是企業裡的管理者,人人都有自己的焦慮。焦慮會讓人感到不舒服,所以我們都想避免它。但是,要想真正的處理好焦慮這種情緒,讓它儘可能多的遠離我們,我們首先要做的反而是主動靠近它,也就是說,我們首先要認識和了解焦慮,了解為什麼我們會焦慮。一提到原因,我們一般有兩種歸因的方式。
  • 想要"擺脫"焦慮,請先"直面"你的焦慮
    她不喜歡別人誇薛寶釵好,當史湘雲讓她挑寶釵的錯時,冷笑道:"我當是誰,原來是她,我哪裡敢挑她呢?"因為林黛玉的共情能力很強,所以看到花瓣凋落時,也會感到悲傷。看到寶玉挨打,更是哭到眼睛都腫了。
  • 焦慮的本質是對潛在失控的恐懼|如何緩解你的焦慮?
    在工作或學習,生活中,我們會面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有的人由於面對的繁重的任務自己勝任不了,或對未發生,不確定的事感到的焦慮,害怕結果的出現等。因此我們保持中等水平的焦慮是好的,提高做事的積極性,而過度焦慮則會影響心理健康。要善於觀察好自己的情緒,穩定情緒。
  • 焦慮怎麼治療?教你三步緩解焦慮煩惱
    領導從遠處走過來,一臉嚴肅,曉婷想像著領導發怒的樣子,感到將有一頓狂風暴雨來襲。出乎意料,領導叮囑了一句「以後多加注意」就離開了,狂風暴雨瞬間變成風和日麗,但曉婷的內心並不輕鬆,因為這樣的情緒起伏几乎每天都會遇到。
  • 總是感到「壓力山大」,焦慮是一種病嗎?
    身處快節奏的社會中,對許多人而言,感到「焦慮」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他們總是在擔心,即便沒有任何的跡象。·對風險的過分關注。「世界是危險的,困難隨時在等著我們」,這就是焦慮者的信條。因此必須要保持警惕,並採取各種預防措施。成語」杞人憂天「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持續感到過大的壓力。
  • 焦慮測試 | 如何才能不焦慮?附7種緩解焦慮方法
    一份焦慮自評量表(SAS),幫你評估自己的焦慮狀態,評論領取 PS:基於心理特徵的複雜性,以及自評測試的局限性,測評結果只可作為評估焦慮程度的一個參考。 如果你容易陷入焦慮情緒,應該如何緩解焦慮呢,可以試試下面7種調節思路和放鬆方法 (1)寫下焦慮的事情和想法 被焦慮情緒纏繞折磨時,請用紙筆寫下那些讓你焦慮的事情和想法。寫下自己的焦慮情緒,有助於我們表達自己的情緒,還能調動理性思維和建設性思維,有利於減少壓力和焦慮。
  • 你是否也經常感到焦慮?我也是。這裡有3條克服焦慮的辦法
    1.日學一技,和焦慮說再見。除開生活壓力,我們的焦慮主要是來自於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足,就比如我們突然離開了自己的舒適圈後,我們會因為缺乏許多舒適圈外的生活技巧而感到焦慮。你會以美好的早晨開啟你的一天,產生焦慮的概率又小了一些。
  • 被「情感綁架」的孩子,內心充滿了不安和焦慮
    「情感綁架」的背後,是不安和焦慮這不,這就有位寶寶終於無法忍受家長的「思想壓迫」選擇離家出走,原來寶寶平時成績不理想,家長原本打算利用這段時間好好給孩子補補課,結果看到寶寶懶散的樣子,就順口說了幾句「自己每天辛苦工作,而你卻不學無術」,沒想到寶寶聽後當場摔門而出,幸虧家長尋找及時,孩子沒有出現意外
  • 情緒 | 持續焦慮,如何緩解?緩解焦慮的三種方式
    你「焦慮」多久了?每個人都會有焦慮,在學校裡,會為了考試成績而焦慮;長大後,會為了生活而焦慮;進入職場,會為了工作業績焦慮;讀一篇文章,突然開始了認知/能力焦慮。李宗盛《給自己的歌》歌詞裡一句話,「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該舍的捨不得,只顧著跟往事瞎扯」。想要的卻得到,自己有無能為力;想放棄的,又放不下,牽扯不斷;焦慮的產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