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焦媽媽
焦慮的情緒其實不僅僅只有成年人才有,就連一些上學的孩子都會因為學業上的各種問題產生焦慮。特別是一些孩子,在快要接近開學的時候,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小毛病,也許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存在這些問題是故意的,但實際上很有可能是因為焦慮的狀態所導致的。
最近在和朋友相處的時候,發現朋友總是唉聲嘆氣,在詢問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是他是在為孩子的問題發愁。因為他發現自己的孩子總是茶不思,飯不想,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在看自己最喜歡的動畫片的時候,也總是注意力不集中,特別是在晚上睡覺時,總是在床上翻來翻去,就是睡不著。
而據他的描述,孩子在假期的時候還非常的活潑,可是眼看著就要開學了,孩子這種狀態就出現了,並且孩子也明確地向朋友表示過,自己因為開學的原因太過緊張,也對開學感到非常的焦慮,覺得自己成績不好,在學校中學習的話,又會產生很大的壓力,所以他不想上學。
看著孩子每天被學習折磨,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也不能睡個安穩覺,朋友也對此非常的心痛。
雖然朋友的孩子看上去只不過是因為學習感到緊張而已,但實際上大多數孩子都存在這樣的情況,一到開學的時候就會出現大大小小的病症,其實這都是焦慮所導致的,也叫做「齊加尼克效應」。
齊加尼克是有一位法國心理學家齊納尼克的名字來命名的,而真正得出這個效應的原因是在一項試驗之中,希拉蕊可將實驗者分為兩隊,讓他們完成20項工作,對其中一組試驗人員進行幹預,讓他們沒有辦法順利的完成工作,而另一組則順利的完成了全部的工作。
在實驗的結束之後,發現工作時實驗人員都出現了緊張的狀態,而另一組完成工作的人則從緊張的狀態中走出,可是一族並沒有完成工作的人,一直處在緊張狀態之中。
其實現在大多數孩子都陷入到了齊加尼克效應之中,這種效應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因為學習壓力而產生睡眠障礙的情況,所以這種因為壓力引起的心理緊張狀態,被稱作是齊加尼克效應。
如果孩子一旦出現了齊加尼克效應的話,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睡眠不足,在睡覺的時候,總是會有許多事情牽絆著他們,讓他們產生一種焦慮感。即便是睡著之後,也會因為種種噩夢驚醒,更不因為過度的緊張和恐懼產生呼吸困難,心悸驚恐的情況。如果這種情況並沒有多的緩解的話,也會打擾孩子的生活節奏,甚至是是孩子產生各種疾病,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學業。
由此可見,孩子陷入到齊加尼克效應之中,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我們想要幫助孩子緩解這種焦慮的情況,就應該運用「流沙原理」。
一旦我們陷入到了流沙之中,肯定會產生恐懼心理,在這種恐懼的狀態之下,想要快速的脫離流沙,可是你會發現越掙扎我們會在流流沙中陷得越來越深,最後流產只能漸漸的將自己吞沒。
其實這種道理也可以運用到孩子的學習上面,孩子在學習上產生了焦慮的情緒,但是當他們發現越是掙扎就會產生更多焦慮的時候,肯定會產生更多的恐懼。
一旦孩子明白了,流沙原理那麼他們就會知道在緊張的狀態之下,不會去試圖盲目的脫離困境,反而會運用正確的方法去對待這種焦慮。
而流沙原理也是為了幫助孩子產生更多的正確認知,讓孩子知道在焦慮的階段裡面不要對師生活失去信心,更應該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
所以說流沙原理對孩子來說有著很大的幫助,那麼家長應該要如何運用流沙原理來幫助孩子緩解焦慮呢?
1、正視焦慮
焦慮和流沙是一樣的,你越是在於焦慮,焦慮,從焦慮中脫離,那麼你就會越陷越深,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正視焦慮才是最主要的。如果孩子在焦慮中無法自拔的話,那麼一定會對他們的未來造成較大的影響,所以在這個時候正確的去對待,才可以幫助孩子增強內心。而孩子面對焦慮情況的時候,不應該選擇去逃避,而是勇敢地找出產生焦慮心理的元兇。
2、懂得和焦慮共處
雖然在這個時候,我們已經有了勇氣去正視焦慮,那麼下一步我們就要去懂得和焦慮共處。
只有孩子發現了問題,承認問題所在,他們才可以運用更好的心態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當問題不再對孩子產生影響的時候,那麼這些問題所產生的壓力將會使孩子成長階段中的動力。允許焦慮的存在,懂得去控制焦慮,不讓焦慮越擴越大,這才是真正緩解焦慮的做法。
3、懂得傾訴
如果想要真正擺脫焦慮的話,那麼你需要擁有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如果將自己焦慮的事情一直埋藏在心裡的話,那麼這只會是一件使孩子感到痛苦的事情,所以在這個時候又有一個可以以傾訴的對象,有助於孩子緩解壓力,緩解焦慮。
孩子的傾訴對象可以是老師,可以是同學,也可以是家長,我們可以用寫日記的方式來清除自己的焦慮,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緩和孩子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也對他們的學習有好處,並且也可以正確的緩解他們的焦慮情緒。
當孩子產生焦慮心理的時候,更不需要去擔心,教會孩子正視焦慮,懂得和焦慮和諧相處,讓這種焦慮的情緒轉變為孩子的動力,也是非常不錯的一種方式。
那麼你們家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是否會產生焦慮呢?你是如何去緩解孩子這種焦慮的呢?歡迎在評論區中分享你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