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個「愛哭鬼」?利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負面情緒

2020-12-12 流浪讀書君

前幾天,琪琪因為自己不小心,把姑姑給她新買的玩具摔壞了,哭得特別的傷心,媽媽說再給她買個一樣的也還是不聽,繼續哭。

琪琪媽很發愁,孩子怎麼成了「愛哭鬼」,一丁點的事都會忍不住大哭一場。新買的裙子髒了一點點,哭;心愛的圖書弄破了一個角,哭;跟小朋友玩遊戲輸了,哭……在別人看來不值一提的小事,到了琪琪那裡就成了打擊她的大事。而且哭起來沒完沒了,有時能連續哭半小時。

孩子為什麼總是愛哭?

從兒童成長過程來看,哭,只是一種生存本能罷了。一歲內的嬰兒靠哭來維持生命。一歲以後孩子漸漸就多了感情上的需求。比如委屈、害怕、疲憊、憤怒、受挫了都會哭。而身為家長,無論什麼時候,我們其實都不應該制止孩子哭泣,很多時候,哭只是孩子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罷了。

大人總認為孩子是無憂無慮的,沒有什麼值得傷心的事情。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也有喜有悲,只是引起孩子高興和悲傷情緒的事情跟大人不一樣。有時,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孩子眼裡就是全世界。

面對哭個不停的孩子,很多家長難免心煩。有的家長會訓斥孩子:「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其實,當孩子處在悲傷情緒時,如果家長橫加指責,孩子不但走不出本來就有的負面情緒,還會更加傷心。

有的孩子懼怕家長的權威,會努力壓抑負面的情緒,忍住表面上不哭,其實內心裡的悲傷一點也沒減少。假如悲傷情緒一直壓在心頭,淤積下來,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會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有不良的影響,比如膽小、抑鬱、自卑等。

兒童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決定了他們缺乏自我調控情緒的能力,所以,當孩子被負面情緒所控制時,家長可以利用「鐘擺效應」的原理,幫助孩子掌握自我調控情緒的方法,帶孩子走出悲傷。

"鐘擺效應":孩子的"喜"和"悲"同樣重要

《兒童情緒心理學》中說:所謂情緒的鐘擺效應,就是指任何人都有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兩種情緒對人的影響呈對稱狀態:如果一個人對正面情緒感受強烈,那麼對負面情緒也會有比較強烈的反應;同理,如果對負面情緒反應不強烈,那麼對正面情緒的感受程度也會下降。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壓抑自己的悲傷情緒,慢慢地,孩子就會壓抑自己的正面情緒。孩子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當孩子在看一部悲傷的電影時,孩子不會感覺到悲傷。當自己取得一些成就時,孩子也不會流露出興趣、喜悅等正面的情緒。

父母應該利用"鐘擺效應",教會孩子理性對待情緒

允許孩子宣洩悲傷,接納自身的負面情緒

哭和笑一樣,都是釋放壓力的自然而然的健康的過程,是人類正常的情緒反應,當孩子心中充滿悲傷和痛苦時,孩子用大哭發洩出來 ,可以將負面情緒釋放掉。

所以當孩子哭泣時,家長不要一味地制止,應該讓孩子把內心的負面情緒釋放出來。當孩子悲傷情緒蔓延時,不要用任何強制的手段來抑制他,從某種程度上講,壓制孩子的悲傷,就是在消滅他愛的能力。讓孩子直面自己的負面情緒,並學會排解掉,才能讓快樂駐進來。

引導孩子化解負面情緒

家長應該用愛來讓孩子化解負面情緒。爸爸媽媽可以溫柔的抱抱孩子,告訴孩子你理解他的感受,耐心地聽他訴說心中的委屈,分擔孩子內心的傷痛。

藉此機會讓孩子學會接受現實,正視自己心靈的創傷,並幫助孩子學著去修復。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從悲傷中走出來,孩子才能真正變得堅強。

在孩子情緒有了緩和以後,再去詢問孩子哭泣的原因,和孩子一起商討解決辦法。引導孩子勇敢面對問題,正確解決問題。

利用"共情效應",接納情緒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父母要先把自己變成一個小朋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父母就能夠知道孩子的所知、所想。

比如說,孩子的寵物狗死了。這時,父母萬萬不能說:"沒事的,我們再買一隻就好了。"這麼說,孩子會覺得父母很絕情,很冷漠。

父母應該換一種方式:"寶貝,我知道你很難過,因為這是和你關係最親密的寵物狗狗,它就像是你的朋友一樣。媽媽也很難過,我們明天找個地方,好好埋了它,好不好?"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專家告誡家長,如果你沒有時間和精力學習科學的早教方法,那麼請你把0~3歲孩子的教育重點放在孩子人格,性格,情緒,獨立意識,責任心,意志力,控制力,自制力等非智力因素的養成上,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自信,品德好,受人歡迎的孩子,這一點就足夠了。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作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作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

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通過故事正確的引導孩子,同時也能夠學會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

孩子是上天送給家長最好的禮物,他是什麼樣的人,將來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就,關鍵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100個老師,也比不上一個合格的父親或母親。3~6歲是孩子性格特點形成的關鍵時期,請家長抓好這個時機,為孩子鋪好未來的路。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家有愛哭鬼怎麼辦?利用「鐘擺效應」,讓孩子告別負面情緒
    憤怒,悲傷,恐懼等等就是我們所說的負面情緒,孩子的想法雖單純而幼稚,但是也有情緒化的一面,作為父母,首先我們得依據孩子的情緒表達去判斷他的情緒產生原因。1、對於周圍環境的不熟悉而產生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源於孩子對於自己與周圍環境關係的理解。
  • 孩子總是情緒不定?了解「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不良情緒
    二、什麼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原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主要是描述人類情緒的高底擺蕩現象。在情緒的處理中,「鐘擺效應」就是指一個人在一種情緒上降低了反應強度的時候,其他的情緒強度也會有同樣的降低。簡單點來說就是在負面情緒強度降低的時候,正面情緒的強度也會降低,就像「鐘擺」一樣,左右兩邊的擺動幅度是一樣的。
  • 孩子負面情緒多怎麼辦?巧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在面對問題時,有充足生活經驗的成年人可以具備較高的承受能力,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所能夠接納的情緒壓力是遠不如成人的。看得出來,孩子們身上有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情緒表達,父母們與其壓制孩子的情緒化不給予其釋放的空間,不如多了解下「鐘擺效應」,也許這會為父母的引導找到新方向。二、什麼是「鐘擺效應」?
  • 孩子一言不合就哭,家長明白「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壞情緒
    所以當孩子的負面情緒泛濫時,想要大哭一場,若能利用好「鐘擺效應」,引導孩子調控情緒,擺脫壞情緒的入侵,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就能夠從悲傷走向陽光。《兒童情緒心理學》中對人的情緒做了解釋,情緒主要分為兩種——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正面情緒是指有助於身心發展的情緒,例如:開心、興奮、自信等,而負面情緒是指人們想要逃避的情緒,例如:痛苦、悲傷、焦慮、恐懼等,兩種情緒交替出現,構成了人情緒的鐘擺效應。
  • 孩子總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讓孩子脫離負面效應
    02「鐘擺效應」是什麼?時鐘大家應該都見過,它的鐘擺永遠都不會處在靜止的狀態,只要時間還沒停止,它就會一直擺動。所謂的鐘擺效應,就是人的情緒要不斷地在兩個極端之間搖擺,這樣才能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當一個人長期處於負面情緒時,偶爾的一次積極情緒,可能就會讓他不知所措;同理,當一個人長期處於積極情緒時,突如其來的負面情緒就會讓他的心理防線完全崩潰。
  • 孩子常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幫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陷阱
    負面情緒,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如果說家長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那麼會導致孩子因此陷入更加嚴重的狀態當中,甚至對人格的成長會有一定程度的扭曲。在這裡家長可以了解一下,如果孩子經常陷入負面情緒的話,會有哪些較為明顯的危害,通過這些清晰的認知深刻認識負面情緒的危害。
  • 孩子在負面情緒中越陷越深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利用「鐘擺效應」
    孩子遇到負面情緒的時候,不少家長都束手無策,很難幫助孩子從負面情緒當中走出來,這樣低沉的情緒甚至還會蔓延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讓孩子難以和別人做朋友,在學習上也缺乏動力。
  • 孩子常出現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一個人管理不好自己情緒,或者經常出現負面情緒,對於孩子的成長有不好的影響。作為家長,如果沒有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性格很有可能都會受到影響,這對孩子的社交以及人格都不好。咱們一定要了解一下,如果孩子經常出現負面情緒,都有哪些危害。
  • 為什麼孩子容易深陷負面情緒陷阱?家長可先了解「鐘擺效應」
    如果家長想要更深入了解"負面情緒陷阱",那麼可以先來了解一下"鐘擺效應",能有效幫助家長認識孩子的負面情緒。什麼是鐘擺效應?所謂的鐘擺效應,實際上指的是一個人的情緒管理能力非常的差,比方說有時候情緒能非常高亢,然而有時候情緒卻非常低落,陷入了兩種不同的極端。然而事情是有兩面性的,兩種極端都是不可取的,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
  • 孩子愛哭不好哄?教家長用「鐘擺效應」,幫教孩子控制好情緒
    但實際上,在兒童心理學上,有一種叫做「鐘擺效應」的心理學原理可以明確的幫助家長們教育孩子,讓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再隨時隨地的大哭不止。什麼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是《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中的一種概念,他首先將孩子的常見情緒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自信、高興等正面的情緒,另一種則是自卑、難過等負面情緒,而孩子的情緒就像一個鐘擺一樣在兩種情緒之間來回擺動。
  •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這一點跟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有關。如果家庭裡經常發生爭吵,或者父母對於孩子太過於冷漠,沒有及時給孩子關愛,孩子就會產生不安全感,心理承受能力也普遍較低。心靈不夠堅強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從而產生情緒的波動。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 孩子情緒陰晴不定?都是「鐘擺效應」惹的禍,家長要懂得調控情緒
    可是這些方法都用過了,孩子依然心情陰晴不定,想鬧就鬧,讓夫妻倆傷透了腦筋。想知道孩子們為什麼這樣嗎?其實,孩子情緒時好時壞,和「鐘擺效應」有關,家長懂得正確引導,便能輕鬆解決問題。★★ 「鐘擺效應」是什麼?
  • 喜和悲都是人生調味劑,關於孩子的情緒管理,父母應了解鐘擺效應
    所以孩子哭鬧都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那麼關於孩子的情緒管理,家長首先應該了解的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簡單來講的話,就是形容一個人的情緒不穩定。正像是這個鐘擺一樣會四處搖擺。所以孩子的情緒就會起起伏伏。有時候高漲,有時候低落,這都是說不準的事情。其實這也側面說明,這個人的情緒管理不好,情緒控制能力比較差。
  • 喜和悲都是人生調味劑,關於孩子的情緒管理,父母應了解鐘擺效應
    案例分析人的一生都是悲喜交加的,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可能會因為學習的而煩惱而快樂,長大了以後就會因為工作而煩惱而快樂。人的一生正是因為有悲有喜起起落落,所以就會變得非常的精彩。所以喜和悲都是人生的調味劑,有喜有悲,才是一個人完整的一生。所以孩子哭鬧都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那麼關於孩子的情緒管理,家長首先應該了解的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是什麼?
  • 學會讓孩子發洩情緒,父母別忽略「鐘擺效應」
    孩子的成長不要忽略了「鐘擺效應」什麼是「鐘擺效應」呢?我們知道,如果一個鐘擺,你把那個擺提的越高,在另一邊它也會升的很高。人的情緒同樣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對正面情緒反應強烈,那麼對負面情緒也會有比較強烈的反應;同樣,如果對負面情緒反應不強烈,那麼對正面情緒的感受程度也會降低。所以說,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在遇到喜事時開心快樂,就要讓孩子遇到傷心的事情時勇敢的發洩出來。
  • 鐘擺效應|孩子總是陰晴不定,無緣無故發脾氣?可能和這有關
    當孩子哭泣時,很多父母就立即制止孩子的哭泣,多數父母認為孩子的哭泣是一種帶有負面意義的表現。其實,孩子由於心智還不成熟,很多事情他都沒有正確的認知,導致有的孩子情緒波動會比較的大,可能會因為一件小的事情而陷入困惑或者哭泣,其實這個和鐘擺效應有關係。
  • 孩子是個「愛哭鬼」?父母的育兒之路,真的太不容易了
    「愛哭鬼」,有何負面的影響呢?·孩子無法正確排解負面情緒如果孩子遇到事情只會用哭泣來解決問題,而沒有其他排解負面情緒的方法,會導致孩子遇到事情無能為力,只會用淚水來當做寬慰自己的物品·沒有學會其他排解負面情緒的方式有的孩子動不動就哭,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額「愛哭鬼」,其實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孩子沒有學會其他排解負面情緒的方式。
  • 孩子胡亂發脾氣?家長了解「共生效應」,幫助孩子擺脫負面情緒
    如果我們真的可以引導孩子幫助他們消化這些不良的情緒,那麼他們的心中自然就不會積累壞情緒。由此可見,共生效應在面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是非常有效的,那麼我們在面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到底應該用怎樣的方式去處理呢?
  • 鮮為人知的「鐘擺效應」在職場溝通、團隊管理及情緒管理裡的應用
    宋玉不僅是個大帥哥,而且還很有文化,寥寥幾句撩妹話語,還融入了「鐘擺效應」的技巧,傳頌幾千年了卻還被人津津樂道,你聽聽人家怎麼說的。>(1)什麼叫情緒的鐘擺效應情緒的鐘擺效應是指,當一個人在某一種情緒上降低了反應的強度時,其他的情緒強度也會有同樣的降低。
  • 孩子情緒易燃易爆炸,家長巧用「油罐效應」,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
    後來苗頭越來越不對,再想制止,為時已晚,各種方法都用過來一遍,孩子就是不改,後來他爸媽直接就放棄了,讓他自己消化情緒去了,這波操作看的我們是目瞪口呆。一、「油罐效應」是什麼?「油罐效應」就是指孩子就像一個罐子一樣,而父母的愛就像是罐子裡的油,父母關愛孩子陪伴孩子,就在往這個罐子裡注入油。而長時間讓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愛就像是在往外面抽油,油罐裡的油也是有限的,所以在孩子那裡我們的愛可能會越來越少直到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