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愛哭鬼怎麼辦?利用「鐘擺效應」,讓孩子告別負面情緒

2020-12-22 奶嘴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 孩子老愛哭,多半是找罵嗎?

周末我去參加了好閨蜜的婚禮,在婚禮上我被一孩子的哭聲吸引住,小姑娘眼珠子紅紅的站在那裡,媽媽奶奶齊上陣,怎麼哄也哄不住,一直在嚎啕大哭,嘴裡說著'我就要,我就要',看得出媽媽奶奶很抓狂。奶奶還在旁邊一直說,在婚禮上哭很喪氣,不能再哭了,這個小姑娘聽後覺得更加委屈,哭的更兇了。

最後媽媽罵了幾句,就在那裡瞪著小女孩,不說話了。我上前問候了幾句,得知這個小姑娘原來是個"愛哭包",動不動就是喜歡哭,不分場合,情緒就來,對他無計可施,每次場合都很尷尬,罵也罵過,吼也吼過,叫她不能老是哭,就是不知道該用啥辦法能讓她情緒好轉下來,然後只能讓她哭完了事。

我碰到過很多小小"愛哭包",父母都是覺得孩子不聽話,想不到辦法阻止,周圍又很多人看著,除了罵或者哄,沒其他方法能制止,可是越這樣,孩子卻越反反覆覆不聽話。

02 你得知道孩子負面情緒因何而來?

憤怒,悲傷,恐懼等等就是我們所說的負面情緒,孩子的想法雖單純而幼稚,但是也有情緒化的一面,作為父母,首先我們得依據孩子的情緒表達去判斷他的情緒產生原因。

1、對於周圍環境的不熟悉而產生的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源於孩子對於自己與周圍環境關係的理解。4、5個月開始,寶寶就會分辨陌生的環境和熟悉的環境,陌生的環境他會不舒適,被其他人抱著沒有安全感,於是就通過自己的哭聲表達不滿。

2、想引起關注

對於6-9個月的孩子來說,他們會感受自己被別人突然打斷自己的不滿,和媽媽玩到一半媽媽突然離開去接電話等等。寶寶因為這些事情哭、甚至拳打腳踢,試圖以此左右你的行為,其實是他認知發展的結果。

當孩子還不會說話,還沒發展出理解別人情緒的能力的時候(18-20個月以前),用生氣和憤怒來嘗試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無可厚非, 這也是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自己的領域一旦被侵犯,就會有與生俱來的防守意識。

3、負面情緒更像是源於與生俱來的自信和安全感

比如10-12個月左右的孩子,一旦脫離了自己的安全範圍,就會發出信號處於警戒狀態,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自信和安全感。

含羞草如果周圍的事物對於自己是種威脅,那麼就會蜷縮起來對抗,那麼人的情緒也會這樣,遭遇威脅就會轉為負面情緒,一方面是安全感,一方面是為自己的自尊而爭。當有人搶奪孩子的原本屬於他的東西,就會緊抓不放,甚至情緒突然變負面為自己的自尊而爭奪到底,這時候會變得信心百倍。

03 我們來以鐘擺效應看待孩子情緒。

鐘擺效應原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主要描述人類情緒的高底擺蕩現象,人的情緒就像鐘擺一樣,左邊擺得高右邊也高,左邊低右邊也低,如果長期發展,最後鐘擺就不會擺動,停留在正中間不動。

如果孩子的負面情緒強度降低了,正面情緒也會同樣降低,就像"鐘擺"一樣,左右兩邊的擺動幅度總是一樣的。當他的負面情緒得不到發洩,他想得到的東西得不到,家長這時候極力抑制不讓他哭出來或者發洩出來,在某種情緒上降低了反應的強度,他在所有其他情緒的感受上比如正面情緒也會相應的減弱。

人的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是相輔相成的,一個削弱了,另一個也會被削弱。孩子在拿到一個優秀的名次時,他也不會表現的很開心自豪,而是沒有感覺。脆弱的平衡點一旦轟塌,便會出現強大的混亂情緒,這樣的情緒不利於孩子今後的成長。

04 如何利用鐘擺效應,讓孩子告別負面情緒

第一步:親子"鐘擺共振"。親子鐘擺共振就是指父母於孩子共情,雙方有溝通基本方式開始。

比如簡單詢問孩子是不是難過或安慰孩子別難過,作用細微。這時應該與孩子統一戰線,站在他一邊,他的不滿情緒跟他交流是不是不合適,如果是爸爸媽媽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辦,孩子聽了相當你給了他一個建議,他也會學著你去如何去對待這個問題。

第二步:鼓勵孩子表達情緒和感受。孩子能夠及時表達情緒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讓家長及早了解到孩子的感受,可以及時加以引導,孩子不會憋在心裡一直不表露。另一方面,父母親要讓孩子覺得任何感受都是可以表達的,不要簡單地壓制、批評甚至責罵孩子。

"怎麼可以忌妒別的小朋友呢","不要因為自己做不到就嫉妒他人","你應該為其他做的好的小朋友鼓掌高興"這樣的道德化說教並不能讓孩子的嫉妒感受消失,只會讓孩子的情緒得不到發洩,會使得孩子壓抑自己自然情感的流露。在中文語境中,情緒詞彙似乎有褒貶之分,但就情緒的進化來源,每種情緒都有它的功能,

負面情緒可以讓人避開危險的地方,嫉妒讓人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或擁有資源的差異。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勇於表露真是情感,比如"嫉妒有時候會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有助於孩子更好地接納和包容負面情緒。

第三步:鼓勵家長表達自我如果家長曾有過類似感受,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經歷,爸爸媽媽當時也跟你一樣害怕,嫉妒,這個不奇怪,然後怎樣面對,這樣孩子會覺得連大人也是這樣,有同理感,就不再因為排斥這些負面情緒而羞於表達。孩子出現嫉妒、恐懼等負面情緒時,這麼做尤其重要。

例如孩子怕黑時,你告訴他"媽媽小時候也有點怕黑,不敢出門","長大後就敢和朋友一起出去,後來一個人出去也沒問題",這樣表達之後,孩子對於黑暗是不再害怕,反而是想挑戰自己戰勝害怕,也相信以後會像媽媽一樣戰勝黑暗。父母千萬不要逼孩子硬著頭皮,一定要戰勝黑暗。

第四步:引導孩子一步步化解負面情緒。在帶領孩子認識情緒之後,就要父母一步步化解情緒。比如父母可以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孩子嫉妒其他孩子比他做的還好,小夥伴得到別人的誇獎,自己卻沒有得到,這時爸爸媽媽們可以對孩子耐心引導:爸爸/媽媽也碰到這樣的問題,可是後來我也可以跟小夥伴一樣棒,因為我會慢慢查找自己不足,然後一點點努力達到成功!

孩子可以慢慢引導慢慢接納,但是不是全部容忍,孩子的負面情緒太過分需要及時制止,不能任由過火。

需要教導孩子怎樣用正面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負面情緒的表達方式正確才會取得別人的重視,如果胡亂來就是無理取鬧,別人是不會重視你,尊重你。把自己的嫉妒不滿表達出來要以尊重別人為前提,如何讓自己變得比別人優秀而不會去嫉妒別人。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學會自我安撫,學會欣賞自己擁有的。比如告訴孩子害怕的時候可以抱著自己喜歡的玩偶,看自己喜歡看的故事書。嫉妒的時候可以想想自己擁有什麼,這會讓自己感覺好多了。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是個「愛哭鬼」?利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負面情緒
    有時,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孩子眼裡就是全世界。面對哭個不停的孩子,很多家長難免心煩。有的家長會訓斥孩子:「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其實,當孩子處在悲傷情緒時,如果家長橫加指責,孩子不但走不出本來就有的負面情緒,還會更加傷心。
  • 孩子在負面情緒中越陷越深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利用「鐘擺效應」
    孩子心靈的脆弱使得李女士非常難過,不過也是自己早年並沒有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以至於孩子表現出這麼脆弱的一面。那麼,如果說孩子經常在負面情緒中越陷越深怎麼辦?
  • 孩子總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讓孩子脫離負面效應
    有了孩子之後,家長們都會在孩子的身上寄予厚望,幻想著有一天孩子能成為優秀的人才。當這份厚望超過了孩子的能力時,孩子就會倍感壓力,總覺得自己讓家長失望了。出於這種心態,他們會在失敗或者受挫的時候,表現得情緒激動。
  • 孩子總是情緒不定?了解「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不良情緒
    孩子的性格過於敏感性格是構成個體人格的重要方面。處在同一階段的孩子在性格方面的表現會有許多共同之處:天真活潑、積極向上、情緒多變等。通常情況下,性格方面越敏感的孩子越容易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這一類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比普通的孩子更容易情緒不穩定。
  • 孩子負面情緒多怎麼辦?巧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在面對問題時,有充足生活經驗的成年人可以具備較高的承受能力,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所能夠接納的情緒壓力是遠不如成人的。看得出來,孩子們身上有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情緒表達,父母們與其壓制孩子的情緒化不給予其釋放的空間,不如多了解下「鐘擺效應」,也許這會為父母的引導找到新方向。二、什麼是「鐘擺效應」?
  • 孩子常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幫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陷阱
    負面情緒,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如果說家長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那麼會導致孩子因此陷入更加嚴重的狀態當中,甚至對人格的成長會有一定程度的扭曲。在這裡家長可以了解一下,如果孩子經常陷入負面情緒的話,會有哪些較為明顯的危害,通過這些清晰的認知深刻認識負面情緒的危害。
  • 孩子常出現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一個人管理不好自己情緒,或者經常出現負面情緒,對於孩子的成長有不好的影響。作為家長,如果沒有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性格很有可能都會受到影響,這對孩子的社交以及人格都不好。咱們一定要了解一下,如果孩子經常出現負面情緒,都有哪些危害。
  • 為什麼孩子容易深陷負面情緒陷阱?家長可先了解「鐘擺效應」
    同事小張說起自己的女兒那是一臉的苦惱,比方說有次她把女兒寄放在閨蜜家,然而等她去接女兒的時候,女兒看見自己卻哭著跑了過來,鬧得旁邊的閨蜜很尷尬。如果家長想要更深入了解"負面情緒陷阱",那麼可以先來了解一下"鐘擺效應",能有效幫助家長認識孩子的負面情緒。什麼是鐘擺效應?
  • 孩子愛哭不好哄?教家長用「鐘擺效應」,幫教孩子控制好情緒
    但實際上,在兒童心理學上,有一種叫做「鐘擺效應」的心理學原理可以明確的幫助家長們教育孩子,讓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再隨時隨地的大哭不止。什麼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是《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中的一種概念,他首先將孩子的常見情緒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自信、高興等正面的情緒,另一種則是自卑、難過等負面情緒,而孩子的情緒就像一個鐘擺一樣在兩種情緒之間來回擺動。
  • 孩子一言不合就哭,家長明白「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壞情緒
    所以當孩子的負面情緒泛濫時,想要大哭一場,若能利用好「鐘擺效應」,引導孩子調控情緒,擺脫壞情緒的入侵,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就能夠從悲傷走向陽光。《兒童情緒心理學》中對人的情緒做了解釋,情緒主要分為兩種——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正面情緒是指有助於身心發展的情緒,例如:開心、興奮、自信等,而負面情緒是指人們想要逃避的情緒,例如:痛苦、悲傷、焦慮、恐懼等,兩種情緒交替出現,構成了人情緒的鐘擺效應。
  •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孩子常常情緒化其實是有原因的,這背後的根源並不全是因為孩子嬌氣、無理取鬧,而是面對情緒的到來,孩子儼然成了一個"被支配者"。首先,孩子不懂得怎麼控制情緒並做到收放自如。這一點跟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有關。如果家庭裡經常發生爭吵,或者父母對於孩子太過於冷漠,沒有及時給孩子關愛,孩子就會產生不安全感,心理承受能力也普遍較低。心靈不夠堅強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從而產生情緒的波動。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 孩子情緒陰晴不定?都是「鐘擺效應」惹的禍,家長要懂得調控情緒
    可是這些方法都用過了,孩子依然心情陰晴不定,想鬧就鬧,讓夫妻倆傷透了腦筋。想知道孩子們為什麼這樣嗎?其實,孩子情緒時好時壞,和「鐘擺效應」有關,家長懂得正確引導,便能輕鬆解決問題。★★ 「鐘擺效應」是什麼?
  • 「有什麼好哭的?」學會讓孩子發洩情緒,父母別忽略「鐘擺效應」
    孩子的成長不要忽略了「鐘擺效應」什麼是「鐘擺效應」呢?我們知道,如果一個鐘擺,你把那個擺提的越高,在另一邊它也會升的很高。人的情緒同樣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對正面情緒反應強烈,那麼對負面情緒也會有比較強烈的反應;同樣,如果對負面情緒反應不強烈,那麼對正面情緒的感受程度也會降低。所以說,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在遇到喜事時開心快樂,就要讓孩子遇到傷心的事情時勇敢的發洩出來。
  • 喜和悲都是人生調味劑,關於孩子的情緒管理,父母應了解鐘擺效應
    所以喜和悲都是人生的調味劑,有喜有悲,才是一個人完整的一生。所以孩子哭鬧都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那麼關於孩子的情緒管理,家長首先應該了解的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簡單來講的話,就是形容一個人的情緒不穩定。正像是這個鐘擺一樣會四處搖擺。所以孩子的情緒就會起起伏伏。有時候高漲,有時候低落,這都是說不準的事情。其實這也側面說明,這個人的情緒管理不好,情緒控制能力比較差。
  • 喜和悲都是人生調味劑,關於孩子的情緒管理,父母應了解鐘擺效應
    案例分析人的一生都是悲喜交加的,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可能會因為學習的而煩惱而快樂,長大了以後就會因為工作而煩惱而快樂。人的一生正是因為有悲有喜起起落落,所以就會變得非常的精彩。所以喜和悲都是人生的調味劑,有喜有悲,才是一個人完整的一生。所以孩子哭鬧都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那麼關於孩子的情緒管理,家長首先應該了解的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是什麼?
  • 鮮為人知的「鐘擺效應」在職場溝通、團隊管理及情緒管理裡的應用
    >(1)什麼叫情緒的鐘擺效應情緒的鐘擺效應是指,當一個人在某一種情緒上降低了反應的強度時,其他的情緒強度也會有同樣的降低。那些所謂的負面情緒強度降低了,正面情緒也會同樣降低,就像「鐘擺」一樣,左右兩邊的擺動幅度總是一樣的。(2)鐘擺效應及其表現有人因為壓力大,受不了情緒上的折磨,學會了「麻木」,這是心理防衛機制在起作用,是對自身的一種保護。
  • 鐘擺效應|孩子總是陰晴不定,無緣無故發脾氣?可能和這有關
    當孩子哭泣時,很多父母就立即制止孩子的哭泣,多數父母認為孩子的哭泣是一種帶有負面意義的表現。其實,孩子由於心智還不成熟,很多事情他都沒有正確的認知,導致有的孩子情緒波動會比較的大,可能會因為一件小的事情而陷入困惑或者哭泣,其實這個和鐘擺效應有關係。
  • 「3步走」代替「不許哭」,幫娃做好情緒管理,從此告別愛哭鬼
    青青媽媽坦言,青青從小發脾氣,我們都是細心地引導寶寶學會情緒管理,所以青青對不良情緒的把控性較強。 華中師範大學董文華教授提出,不要粗暴對待孩子的情緒,引導寶寶進行情緒管理,是緩解寶寶不良情緒的重要方式。
  • 孩子情緒易燃易爆炸,家長巧用「油罐效應」,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
    後來苗頭越來越不對,再想制止,為時已晚,各種方法都用過來一遍,孩子就是不改,後來他爸媽直接就放棄了,讓他自己消化情緒去了,這波操作看的我們是目瞪口呆。一、「油罐效應」是什麼?「油罐效應」就是指孩子就像一個罐子一樣,而父母的愛就像是罐子裡的油,父母關愛孩子陪伴孩子,就在往這個罐子裡注入油。而長時間讓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愛就像是在往外面抽油,油罐裡的油也是有限的,所以在孩子那裡我們的愛可能會越來越少直到徹底消失。
  • 心理學:鐘擺效應,你今天有多快樂明天就會有多悲傷
    心理學鐘擺效應,指的是人們在達到一個情緒高度的時候,會形成「心理斜坡」,並且將使你的情緒擺向相反的、相同程度的位置。通俗來講就是你感受到了多麼開心的情緒,一定會感受到同等程度的悲傷,而且不會太久。一般情緒鐘擺效應的周期為一個月,在一個月內情緒會有反彈。你今天感到特別的幸福和滿足,那麼不出一個月,你一定會感受到特別的傷心和匱乏。那麼,我們如何利用好鐘擺效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