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你今天的快樂,意味著昨天或者明天承擔相同程度的悲傷。
心理學鐘擺效應,指的是人們在達到一個情緒高度的時候,會形成「心理斜坡」,並且將使你的情緒擺向相反的、相同程度的位置。通俗來講就是你感受到了多麼開心的情緒,一定會感受到同等程度的悲傷,而且不會太久。一般情緒鐘擺效應的周期為一個月,在一個月內情緒會有反彈。你今天感到特別的幸福和滿足,那麼不出一個月,你一定會感受到特別的傷心和匱乏。那麼,我們如何利用好鐘擺效應呢?
避免情緒大起大落
避免情緒大起大落,目的是減少「心理斜坡」,坡度越小情緒反彈力度就越小。範仲淹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的就是避免情緒大起大落。我們普通人很難將情緒調整到平和的狀態,但是儘量在遇到好事兒的時候,不要太得意;遇到壞事的時候也不要太難過。例如:欣喜若狂-開心-愉悅-平和-惆悵-傷心-悲痛欲絕,這是一個完整的情緒鏈。當你因為某事感受到欣喜若狂的時候,那麼意味著在一個月內你會體驗到悲痛欲絕。而你要做的,儘量把情緒控制在愉悅-平和-惆悵之間搖擺。
正如上面的情緒鏈所示,普通人堅持不了平和的心態,無法做到不悲不喜。這就需要你有一種定力,一種可以控制情緒的力量。人們的情緒不可以肆意釋放,否則就成了神經質了。作為心理健全的人,要有控制情緒的力量。這種控制情緒的力量,並不是讓你壓抑情緒,而是讓你接納情緒。認識到情緒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並且理解自己的情緒。
將情緒與事件分開
通過認知分析法,將情緒和事件分開,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情緒。通常由於一件事情的結果,引發你的情緒波動,是與你之前的行為密不可分的。比如你經過一段時期的學習,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且獲得了相應的獎勵,你的情緒會有什麼反應呢?作為普通人一定是非常開心,甚至是欣喜若狂的。根據心理擺效應,你會在一個月之內,感受到同等程度的傷心,甚至是悲痛欲絕。
為了防止情緒因為事件而大起大落,就要通過認知分析法將情緒與事件分開。根據上面的例子,你之所以會取得好成績,是與你之前的努力分不開的。所以你可以因此而感到滿足,但是過分的開心是不必要的。認知分析法的本質,就是讓你將時間的結果與自己的所作所為聯繫起來,這樣能夠大大減少你情緒上的波動。明白事件的因果關係,對你調整情緒會有很大的幫助。
辯證地看待情緒的兩面性
辯證地看待情緒的兩面性,指的是你今天所產生的一種情緒,與其相反的情緒在不久的將來會如期而至。如果你今天特別開心,你一定要警惕,因為在不久的將來悲傷將如期而至。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如果按照太極思想分析,當你得到你心心念念的事物的那一刻,就意味著你失去了它。例如你特別想要一把吉他,你滿懷期待了好幾天,每天腦海裡想的都是吉他,等到你得到吉他的那一刻,那麼你所有的期待都沒有了,你將很快陷入一種空洞和匱乏之中。
這就產生了兩種對人生的思考:一種人生是可以避免生活的痛苦,完全做到不悲不喜的狀態,沒有欣喜若狂,也沒有悲痛欲絕;另一種人生是有血有肉的生活,痛苦、開心、傷心、幸福,體驗各種生活賦予的情緒。似乎所有人都願意選擇後者,做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但是當人們面臨痛苦或者不幸時,卻又後悔了。他們只想要幸福和快樂,但是無法接納痛苦和不幸。
你可以利用鐘擺效應,避免情緒上的大起大落。你也可以在充分理解了鐘擺效應之後,能夠坦然接納情緒的多面性,既能夠享受幸福和快樂,又能夠承擔痛苦和不幸。歸根結底,對於人生的看法不同,生活方式也就不同。最重要的是,讓自己不那麼糾結,不那麼偏執,不那麼刻板。
讀完本文,希望給讀者朋友一定的啟發。要麼堅持做一個心態平和的人,要麼接納情緒的兩面性,總之選擇權在你,而你要學會對自己負責。有其他疑惑的朋友,可以發表一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