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鐘擺效應,你今天有多快樂明天就會有多悲傷

2020-12-22 九霄心理

你知道嗎?你今天的快樂,意味著昨天或者明天承擔相同程度的悲傷。

心理學鐘擺效應,指的是人們在達到一個情緒高度的時候,會形成「心理斜坡」,並且將使你的情緒擺向相反的、相同程度的位置。通俗來講就是你感受到了多麼開心的情緒,一定會感受到同等程度的悲傷,而且不會太久。一般情緒鐘擺效應的周期為一個月,在一個月內情緒會有反彈。你今天感到特別的幸福和滿足,那麼不出一個月,你一定會感受到特別的傷心和匱乏。那麼,我們如何利用好鐘擺效應呢?

避免情緒大起大落

避免情緒大起大落,目的是減少「心理斜坡」,坡度越小情緒反彈力度就越小。範仲淹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的就是避免情緒大起大落。我們普通人很難將情緒調整到平和的狀態,但是儘量在遇到好事兒的時候,不要太得意;遇到壞事的時候也不要太難過。例如:欣喜若狂-開心-愉悅-平和-惆悵-傷心-悲痛欲絕,這是一個完整的情緒鏈。當你因為某事感受到欣喜若狂的時候,那麼意味著在一個月內你會體驗到悲痛欲絕。而你要做的,儘量把情緒控制在愉悅-平和-惆悵之間搖擺。

正如上面的情緒鏈所示,普通人堅持不了平和的心態,無法做到不悲不喜。這就需要你有一種定力,一種可以控制情緒的力量。人們的情緒不可以肆意釋放,否則就成了神經質了。作為心理健全的人,要有控制情緒的力量。這種控制情緒的力量,並不是讓你壓抑情緒,而是讓你接納情緒。認識到情緒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並且理解自己的情緒。

將情緒與事件分開

通過認知分析法,將情緒和事件分開,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情緒。通常由於一件事情的結果,引發你的情緒波動,是與你之前的行為密不可分的。比如你經過一段時期的學習,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且獲得了相應的獎勵,你的情緒會有什麼反應呢?作為普通人一定是非常開心,甚至是欣喜若狂的。根據心理擺效應,你會在一個月之內,感受到同等程度的傷心,甚至是悲痛欲絕。

為了防止情緒因為事件而大起大落,就要通過認知分析法將情緒與事件分開。根據上面的例子,你之所以會取得好成績,是與你之前的努力分不開的。所以你可以因此而感到滿足,但是過分的開心是不必要的。認知分析法的本質,就是讓你將時間的結果與自己的所作所為聯繫起來,這樣能夠大大減少你情緒上的波動。明白事件的因果關係,對你調整情緒會有很大的幫助。

辯證地看待情緒的兩面性

辯證地看待情緒的兩面性,指的是你今天所產生的一種情緒,與其相反的情緒在不久的將來會如期而至。如果你今天特別開心,你一定要警惕,因為在不久的將來悲傷將如期而至。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如果按照太極思想分析,當你得到你心心念念的事物的那一刻,就意味著你失去了它。例如你特別想要一把吉他,你滿懷期待了好幾天,每天腦海裡想的都是吉他,等到你得到吉他的那一刻,那麼你所有的期待都沒有了,你將很快陷入一種空洞和匱乏之中。

這就產生了兩種對人生的思考:一種人生是可以避免生活的痛苦,完全做到不悲不喜的狀態,沒有欣喜若狂,也沒有悲痛欲絕;另一種人生是有血有肉的生活,痛苦、開心、傷心、幸福,體驗各種生活賦予的情緒。似乎所有人都願意選擇後者,做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但是當人們面臨痛苦或者不幸時,卻又後悔了。他們只想要幸福和快樂,但是無法接納痛苦和不幸。

你可以利用鐘擺效應,避免情緒上的大起大落。你也可以在充分理解了鐘擺效應之後,能夠坦然接納情緒的多面性,既能夠享受幸福和快樂,又能夠承擔痛苦和不幸。歸根結底,對於人生的看法不同,生活方式也就不同。最重要的是,讓自己不那麼糾結,不那麼偏執,不那麼刻板。

讀完本文,希望給讀者朋友一定的啟發。要麼堅持做一個心態平和的人,要麼接納情緒的兩面性,總之選擇權在你,而你要學會對自己負責。有其他疑惑的朋友,可以發表一下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利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負面情緒
    一歲以後孩子漸漸就多了感情上的需求。比如委屈、害怕、疲憊、憤怒、受挫了都會哭。而身為家長,無論什麼時候,我們其實都不應該制止孩子哭泣,很多時候,哭只是孩子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罷了。大人總認為孩子是無憂無慮的,沒有什麼值得傷心的事情。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也有喜有悲,只是引起孩子高興和悲傷情緒的事情跟大人不一樣。
  • 「有什麼好哭的?」學會讓孩子發洩情緒,父母別忽略「鐘擺效應」
    孩子的成長不要忽略了「鐘擺效應」什麼是「鐘擺效應」呢?我們知道,如果一個鐘擺,你把那個擺提的越高,在另一邊它也會升的很高。對於男孩子的成長,許多家長從小就會灌輸「男子漢」的概念,男子漢不能總是哭哭啼啼,男子漢就要堅強。這樣許多男孩子在遇到傷心事情的時候總是忍住不哭,把情緒忍住。根據心理學家提出的「鐘擺效應」的影響,往往這樣的男孩子在遇到開心事情的時候,也不會體會到那種真正的快樂,他們失去了「大悲」的機會,往往也無法享受「大喜」的快樂。
  • 孩子負面情緒多怎麼辦?巧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樂樂媽媽趕緊打斷道「那你考到了多少分呢?」樂樂委屈地說道「考了99分!」樂樂媽媽一聽很是無奈,隨即安慰道「差一分就滿分了啊,那你也很棒啊!」可是媽媽的話並沒有安慰道樂樂,樂樂還是狠狠地大哭了一通。類似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樂樂媽媽看來很微不足道的日常問題,在樂樂眼裡卻成了負面情緒的來源。
  • 孩子一言不合就哭,家長明白「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壞情緒
    其實很多孩子小的時候就是愛哭,但是孩子愛哭有很多原因。不過很多家長聽夠孩子哭,所以當孩子哭的時候,就會發脾氣不耐煩,可是父母越是這樣孩子越是愛哭。從心理學來說:哭泣並不是毫無益處,當孩子內心中充滿悲傷和痛苦時,大哭和流淚的方式能夠很好的將這種悲痛的情緒發洩出來,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反而是一件好事。
  • 家有愛哭鬼怎麼辦?利用「鐘擺效應」,讓孩子告別負面情緒
    02 你得知道孩子負面情緒因何而來?憤怒,悲傷,恐懼等等就是我們所說的負面情緒,孩子的想法雖單純而幼稚,但是也有情緒化的一面,作為父母,首先我們得依據孩子的情緒表達去判斷他的情緒產生原因。寶寶因為這些事情哭、甚至拳打腳踢,試圖以此左右你的行為,其實是他認知發展的結果。當孩子還不會說話,還沒發展出理解別人情緒的能力的時候(18-20個月以前),用生氣和憤怒來嘗試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無可厚非, 這也是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自己的領域一旦被侵犯,就會有與生俱來的防守意識。
  • 教家長用「鐘擺效應」,幫教孩子控制好情緒
    但實際上,在兒童心理學上,有一種叫做「鐘擺效應」的心理學原理可以明確的幫助家長們教育孩子,讓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再隨時隨地的大哭不止。什麼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是《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中的一種概念,他首先將孩子的常見情緒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自信、高興等正面的情緒,另一種則是自卑、難過等負面情緒,而孩子的情緒就像一個鐘擺一樣在兩種情緒之間來回擺動。
  • 喜和悲都是人生調味劑,關於孩子的情緒管理,父母應了解鐘擺效應
    ,長大了以後就會因為工作而煩惱而快樂。人的一生正是因為有悲有喜起起落落,所以就會變得非常的精彩。所以喜和悲都是人生的調味劑,有喜有悲,才是一個人完整的一生。所以孩子哭鬧都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那麼關於孩子的情緒管理,家長首先應該了解的是鐘擺效應。
  • 喜和悲都是人生調味劑,關於孩子的情緒管理,父母應了解鐘擺效應
    案例分析人的一生都是悲喜交加的,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可能會因為學習的而煩惱而快樂,長大了以後就會因為工作而煩惱而快樂。人的一生正是因為有悲有喜起起落落,所以就會變得非常的精彩。所以喜和悲都是人生的調味劑,有喜有悲,才是一個人完整的一生。所以孩子哭鬧都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那麼關於孩子的情緒管理,家長首先應該了解的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是什麼?
  • 心理學:心理擺效應,情緒變化多端,反覆無常?三招幫你穩定情緒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34篇:心理擺效應字數|2935字 閱讀4分鐘分類|心理學關鍵詞|情緒變化多端、反覆無常、心理落差是指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動過程中,感情的等級越高,呈現的心理坡度越大,因此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緒狀態進行轉化,表現為多度性和兩極性。人只有一個心臟,卻有兩個心房。有人說一邊住著快樂,一邊住著悲傷。
  • 鐘擺效應|孩子總是陰晴不定,無緣無故發脾氣?可能和這有關
    她說:「你幹嘛哭啊,這有什麼好哭的。」媽媽說出這句話後,孩子還在哭。於是,媽媽又說:「好了,你別哭了啊!」結果,孩子聽到媽媽的這句話,便哭得更加大聲了。你要是再哭,今天晚上回家,你就別想看你最喜歡看的動畫片了!」聽到媽媽的恐嚇,那個小男孩總算是停止了哭鬧。但是,我看著那個小男孩想哭又不敢哭的模樣,就有些心疼。當孩子哭泣時,很多父母就立即制止孩子的哭泣,多數父母認為孩子的哭泣是一種帶有負面意義的表現。
  • 你應該知道的鐘擺效應,帶你從一個方面看待你的感情
    有了犧牲者就會有放縱者作為犧牲的最後一種特性——鐘擺效應模型是:犧牲者——中心——放縱者鐘擺效應的主要概念是如果你為了伴侶犧牲如果你不是真心的犧牲自身你就會把對方當做利用你的人因為你認為他們沒有盡到他們應該盡到的責任你犧牲到什麼程度他們就會放縱到什麼程度01
  • 鮮為人知的「鐘擺效應」在職場溝通、團隊管理及情緒管理裡的應用
    鐘擺效應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無處不在,卻又鮮為人知,具有極強的隱蔽性。今天本哈就為大家揭示「鐘擺效應」在職場溝通、團隊管理、情緒管理裡的應用。本哈的文章每一篇都比較長,有六千多字,但是很少說廢話,因為每一篇文章都要裝很多實用的乾貨,耐心必有收穫。
  • 淺談感情中的「鐘擺效應」
    你的好Ta不僅看不到,最後對方還會理所當然,想和你索取更多的好。我們也總會自我安慰,「我已經做的夠好了,是他不懂珍惜。」可事實上,造成目前結局的始作俑者,正是「犧牲者」,這和感情中的「鐘擺效應」有莫大關聯。
  • 心理學:一個人不快樂,源於陷入了這兩個心理學效應,你是嗎?
    ,其實可能源自我們內心的心理學效應,如果我們想要快樂,可以先覺察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我們才能真正快樂。當你不快樂的時候,更多來自我們內心的投射。曾經有一個故事記載了投射效應所帶來的自我影響。古時候有一個人自己的斧頭不見了,他以為是自己的鄰居偷了,越看就越覺得鄰居像小偷。然後更加認定鄰居是小偷,他還去找鄰居理論,但是鄰居說不是他。後來有次無意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斧頭,他才開始知道自己冤枉人了。而他此時來看小偷,就越發現鄰居不像小偷。
  • 生活鐘擺效應:如果你一心向目標跑去,註定會丟失快樂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生活就像是鐘擺運動,兩端都可以預見,只有中間的過程漫長又無趣,粉飾太平也許是在擺動至下一個美好節點前,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但它並不是英雄主義。生活是迷茫而不沉淪,享受最真實的快樂,這又何嘗不是浪漫主義呢?
  • 心理學的6個經典實用心理效應,讓你的生活事半功倍
    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六條著名的心理學效應歡迎關注點點訂閱一起長知識第一個暈輪效應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在生活中暈輪效應的本質是一種認知偏差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方式所以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其實是你的心理在跟你玩遊戲千萬不要輕易當真
  • 孩子總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讓孩子脫離負面效應
    當他們沒辦法表達自己,而又希望家長理解自己的時候,就會逐漸被負面情緒左右。原因三:家長給孩子的壓力太大。有了孩子之後,家長們都會在孩子的身上寄予厚望,幻想著有一天孩子能成為優秀的人才。02「鐘擺效應」是什麼?
  • 6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暈輪效應—— 「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在生活中,我們一旦對某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在看待他的其他品質時,也會傾向於帶上相似的態度。所以,「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 其實是你的心理在跟你玩遊戲,千萬不要輕易當真。歸因偏差—— 2種常見的歸因偏差 你是否犯過?
  • 家長可先了解「鐘擺效應」
    ①不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來說表達自己的情緒實際上有一定的難度的,因為在這個時期孩子的語言能力並沒有很好地掌握,在表達問題上總是會有出入。如果家長想要更深入了解"負面情緒陷阱",那麼可以先來了解一下"鐘擺效應",能有效幫助家長認識孩子的負面情緒。什麼是鐘擺效應?
  • 心理學教你認識:你在別人眼裡有多重要
    不管你是現在是學生還是已經進入職場,周遭的環境、人事關係一定或多或少的困擾著你,甚至制約著你。也有些人,看似活得很灑脫,不在意周圍人的眼光,排除異議,我行我素。內心深處的自己,該面對的時候還是要面對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都是說給自己聽的。